深潜atom

IP属地:未知
    • 深潜atom深潜atom
      ·07-02 19:58

      推动AI的上升螺旋

      " 2025年6月30日,《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2024》发布,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看来,AI技术正以“周更”“日更”的惊人速度迭代,将我们推向一个划时代的起点。面对刚刚拉开序幕的AI时代,如何在产品与技术演化的过程中把握时机、创造价值?  他回溯了工业革命历程,揭示核心规律:如同蒸汽与电力,AI的生命力在于落地为广泛应用的产品,形成“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再创新”的上升螺旋。腾讯混元大模型与DeepSeek协同进化的实践,正是这一螺旋的鲜活印证:产品释放能力,应用促进技术迭代。  如何让螺旋持续上升?答案指向社会价值——它是破局的密钥与前进的牵引。无论是“AI进村”赋能万村、技术辅助公益医疗普惠,还是“物种之眼”守护生灵、探索AI for Science,这些扎根真实需求的行动,不仅传递宝贵的“正向信号”,更是校准方向、避免炫技泡沫的罗盘。  “AI向善”绝非外衣,它内生于每一次对价值的捕捉、对偏差的修正,根植于对人与未来的敬畏。技术是引擎,应用是载体,而贯穿始终的向善之心,才是驱动这架螺旋扶摇直上的核心动力。  以下为致辞全文。 "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其迭代的速度超出想象。今年,以腾讯的混元与元宝等产品为例,我们几乎是以周更、日更的速度,迭代技术与产品。我本人也每天沉浸其中,关注正在发生的变化,吸收AI相关的新知识,并和很多人交流探讨。 对所有科技公司来说,现在就像人类刚进入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我们感受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蓬勃涌现。但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如同我们很难在刚发明了电的时候就想象出后面一个世纪不断迭加的变化——从电灯、电网到电影、电视、电脑,再到互联网、手机、电动汽车,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了比特世界。 那么,面对刚刚拉开序幕的AI时代,我们如何在产品与技术演化的过程中把握时机,创造更大价值
      15评论
      举报
      推动AI的上升螺旋
    • 深潜atom深潜atom
      ·06-26

      巴奴火锅叩关港交所:争议言论与高端困境下的IPO突围战

      本文系深潜atom第931篇原创作品 " 关键在于品质与市场的平衡支点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2025年2月25日,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在“毛肚火锅发展研讨会”直播中发表的“月薪5000就不要吃巴奴,哪怕吃个麻辣烫”“火锅不是服务底层人民”等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不过,这并未阻止巴奴毛肚火锅的“进击”。 2025年6月16日,巴奴毛肚火锅的母公司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即将成为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之后第三家在港上市的火锅店。IPO将提升巴奴的品牌价值,可以对其高品质形象得到修复。 若上市成功,巴奴计划在2027年前,新开150家直营门店,超过现有门店总数。当前餐饮市场普遍追求性价比,巴奴却打造人均120元以上的品质火锅标签,与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形成冲突。巴奴的品质化规模落地,或存在不小的挑战。 高端叙事与市场脱节:高品质与餐饮消费潮流相悖 在巴奴成立早期,“直营+加盟”的模式和其他连锁餐饮品牌路数几乎一致,这可以让巴奴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市场份额。天眼查数据显示,巴奴前身之一重庆巴奴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巴奴品牌也在这一年创立,短短8年门店数量突破百家。2013年,巴奴直营门店15家,加盟门店已经超过90家。 在这个过程中,巴奴进行了多次升级,比如在2009年,将“服务好”调整为“本色本味”;2012年,正式更名巴奴毛肚火锅,开始提出“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的口号。加盟模式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对于门店的把控能力,随着巴奴越是强调食材本身的品质,与加盟模式的管理方式冲突或许越大。 正因如此,在2013年创始人杜中兵决心只做直营后,这也导致巴奴核心团队走向了解体。2014年,张峰离开巴奴重起炉灶,做起巴庄火锅,这个品牌走加盟模式;杜中兵的哥哥杜中新,也在这一年决定退出巴奴做自己的品牌。 “分家”后的巴奴,在消
      217评论
      举报
      巴奴火锅叩关港交所:争议言论与高端困境下的IPO突围战
    • 深潜atom深潜atom
      ·06-23

      Robotaxi市场竞争激烈:小马智行率先向文远知行开炮

      本文系深潜atom第930篇原创作品 " 一场“技术深度”与“场景广度” 的长期博弈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作为自动驾驶的关键应用场景,Robotaxi市场前景广阔。Grand View Research估计2024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为19.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37.6亿美元;根据天风证券研报数据预测,2030年全球Robotaxi规模有望达到8349亿元。 在占领市场之前,率先抢占用户心智至关重要。 近日,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在接受腾讯汽车采访时表示:从规模化和无人化两个标准看,除了“牌桌”上的Waymo、小马智行和百度这三家公司,其他公司没有达到这三家公司两年半前的状态,差距已经落后两年半时间了。 该话语一出,在国内自动驾驶行业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同为自动驾驶重要玩家的文远知行,自然不会认同楼天城的话术,文远知行CFO李璇在微信朋友圈公开回击楼天城,列举小马智行种种运营问题,并直言:“想学文远就做到位,至少真正落地跑几十辆车再说!” 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不可否认,但刻意公开“贬低”文远知行的行为,并不能让其在战略上无视这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从技术路线到“第一股”较劲,不能转变为市场“恶意竞争” 2016年12月,曾担任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的彭军和同样在谷歌、百度等企业从事无人车技术开发的楼天城成立了小马智行;2017年4月,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韩旭和时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的王劲,在离开百度后创立了景驰科技,即文远知行的前身,此后王劲离开,韩旭成为新CEO并将公司改名为文远知行。 从成立时间上看小马智行更早,不过短短4个月时间,对于一家初创公司的影响并不大。不过,几乎同样的成立时间和同样的百度自动驾驶的背景,让两家公司自成立后就被放在一起比较。 回顾两家公司,在最初的技术路径上就
      264评论
      举报
      Robotaxi市场竞争激烈:小马智行率先向文远知行开炮
    • 深潜atom深潜atom
      ·06-16

      潮流消费的最终解:不是谁更潮,而是谁更会交易

      本文系深潜atom第926篇原创作品 " 趋势和利润, 才是卖家选择平台的核心 " 李继伟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前两天,深潜atom跟朋友冰冰凉聊天时,发生了一则趣事。 在孩子的家长钉钉群里,突然看到其他家长说起“酷动城”,相互传授在这里怎么给小孩买到高性价比鞋子的经验。而他作为潮鞋老玩家,看到这样的讨论,内心泛起的是另一种况味——曾几何时,那也是自己潮流消费的秘密基地。 比起今天的年轻人对LABUBU的追捧,他们这批老玩家当年对潮鞋追逐的热情,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候身边没有人会去理会“不就是一双鞋”的质疑和不解,重要的是自己赶紧拥有。 在冰冰凉的印象中,酷动城一直是运动潮流的一方小天地。不过在后来的日子里,随着自己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脚下的AJ也换成了NB,去酷动城淘鞋,就渐行渐远渐无书了。虽然在淘宝购物的频次越来越高,但优先级最高的都是家里人的需求,自己的潮流消费似乎没那么重要了。只是心里还会记得曾经的那个年轻人对潮鞋的喜爱,而酷动城也就成了承载着青春记忆的“互联网遗珠”。 当再次被钉钉群里的聊天唤醒后,打开淘宝搜索“酷动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全新迭代后的酷动城。曾经熟悉的logo已经换代,变得更加潮流动感,充满活力。点进去后发现,如今的酷动城入驻了大量潮流商家,商品种类从潮鞋、潮服到潮玩、二次元周边,应有尽有。而且,平台还上线了鉴定服务。 不经意之间,酷动城先于这帮中年大叔,完成了“华丽转身”。刹那间,那段曾经痴迷于在酷动城挑选潮鞋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但其实,抛开这些感性的感受,潮流电商的发展,一直如齿轮般紧密咬合、激烈角逐。只是各家的声量不同,受关注的程度不同罢了。 潮流风口下,鉴别能力被过度放大 2025年6月10日,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初代藏品级薄荷色的LABUBU最终拍卖出108万元、一款棕色LABUBU被拍出82万元。潮玩的收藏价值,惊呆
      269评论
      举报
      潮流消费的最终解:不是谁更潮,而是谁更会交易
    • 深潜atom深潜atom
      ·06-13

      罗永浩牵手百度:一场事先张扬的数字人直播大秀

      本文系深潜atom第925篇原创作品 " 百度这一次, 是要打一场不对称的战役 " 杨小贤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在直播带货这条路上,罗永浩上演了真正的触底反弹,也冲出一条自己的康庄大道,也让很多人相信了直播带货这事是可以做大做强的。 但直播带货这个事,有经验的人都会告诉你,是个体力活。那么AI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把AI技术应用到直播带货上,这个问题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吗? AI这个事,国内国外,也热了好久了。我觉得数字人直播绝对是个大的趋势。除了把主播从“体力活”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也有利于节省人力,让很多从事直播带货的创业者、经营者节省成本,把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放在供应链和交付等环节,把直播电商的服务能力提升上来。 6月12日,老罗发微博称其将在15日,在百度电商开启数字人直播首秀。 这个节骨眼上,谁先拥抱新事物,谁就能拥有定义新玩法的优先权。不能因为害怕数字人直播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不去探索和实践——不能江湖越老,胆子越小。重要的是你怎么运营和监管,制定出清晰的规则。 百度为什么选择老罗合作这场大秀呢?我觉得最核心的原因有这么几点: 老罗是头部主播里,最有产品基因的,也是为数不多自己上手做过产品的。他对产品的吹毛求疵和挑剔,圈内那是出了名的。但他肯定也能给出到点到根上的建议。所以,在我看来,百度牵手老罗来做数字人直播的大秀,一方面是想让真正懂产品的人来体验和用产品,给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反馈。 另一方面,我觉得也是百度对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足够自信,充分做好了让老罗来挑毛病的准备。如果老罗用完了,也没得说,那就相当于通过了产品侧的极限测试。 先前,5月23日,老罗就来到百度电商首秀过4小时,GMV超5000万元,观看人数破千万。我想,大抵是因为有了这场真人首秀,老罗才有底气再度牵手百度再来这场数字人直播首秀。 其实,前一阵子,身边好几个朋友都跟我表达过一种疑问,百度居
      299评论
      举报
      罗永浩牵手百度:一场事先张扬的数字人直播大秀
    • 深潜atom深潜atom
      ·06-08

      肉身丈量时代:搜狐见证极限运动从边缘到精神刚需

      本文系深潜atom第923篇原创作品 " 中国极限运动, 从小众冒险到精神刚需的跨越 " 花满楼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伴随着社会从物质满足转向精神探索,极限运动从小众向大众渗透,成为年轻群体释放压力、挑战自我的重要方式。据贝哲斯咨询报告,2023年全球极限运动市场规模达到4032.2亿元人民币,预计至2029年将达到543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9%。 极限运动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专业人才培养及小众运动普惠化,但同样需要媒体平台驱动日常化参与。 6月5日,2025搜狐极限探索者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致敬极限探索者”为主题,打造了一场属于极限探索者的年度盛会。企业家、文体明星、极限运动领军人物及搜狐视频“关注流”户外播主近四十位各界嘉宾汇聚一堂,共话中国极限探索历程,传承探索精神。 极限从物质满足到精神探索的跨越,中国极限探索廿载不移 大会现场,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发表致辞,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推动社会从“温饱需求”迈向“精神追求”,极限运动也正从小众走向大众。他提出,尽管民间探索热情高涨,各领域涌现出非常优秀的探索者,但媒体对极限运动的报道传播还不充分,“这正是我们举办这次大会的初衷。” 早在2002年,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与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一同登顶四姑娘山大峰,开启了搜狐对极限运动的探索之路;2003年,为纪念人类成功登顶珠峰50周年,搜狐冠名“2003中国搜狐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8848米顶峰。 本次活动中,两位相识二十余年的“山友”——张朝阳与万科创始人、深石集团创始人王石展开了一场关于攀登与人生的巅峰对话。 (张朝阳对话王石) 2003年52岁首登珠峰时,央视主持人李小萌一句“中国年纪最大的登顶者”的夸赞,让王石树立了刷新珠峰登顶世界纪录的目标,如今75岁的他瞄准
      5,617评论
      举报
      肉身丈量时代:搜狐见证极限运动从边缘到精神刚需
    • 深潜atom深潜atom
      ·06-06

      车来了IPO:市场分化态度下的三重发展瓶颈

      本文系深潜atom第922篇原创作品 " 散户热捧与机构冷眼, 如何对抗百度高德的"降维打击"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等公交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特别是在‌复杂天气下‌,等公交‌能让人感到绝望。可见,公交车实时信息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正因如此市面上出现了众多实时公交查看工具。 车来了便是一款实时公交信息查询工具,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接入和处理,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公交位置、到站时间等信息。 凭借这一需求,车来了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其官网显示,车来了共计融资5000余万美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宽带资本、弘道资本等投资机构。2025年1月14日,车来了母公司武汉元光(MetaLight)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并且于5月16日通过聆讯,车来了计划在6月10日敲钟,冲击15.04亿港元市值。 2025年6月2日至2025年6月5日,招股过程中车来了表现冰火两重天。香港公开发售超额认购300倍以上,发售比例从10%上调至‌50%;国际配售获超额认购四倍,发售比例从90%调整为‌50%‌,但无国内基石参与‌,可见专业投资者持谨慎态度。登陆港交所会为车来了带来新的变化吗? 市场瓶颈:如何应对地图App流量冲击 根据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其中亚洲拥有超级城市16个。2045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面临巨大的人口数量,城市将更加拥堵,公共交通将成为解决城市拥堵,绿色出行的重要选项。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武汉元光成立于2010年,系北大计算机系博士邵凌霜创立。2013年,武汉元光推出“车来了”移动APP,为通勤者提供便捷的实时公交信息,公交出行的实时查询需求较大,该APP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关注。 彼时,正值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期,邵凌霜给雷军发邮件介绍产品后,雷军夫人到武汉体验并认可产品,随后雷军决定投资,车来了获得了雷军等人的数百万天使投资。此后,
      427评论
      举报
      车来了IPO:市场分化态度下的三重发展瓶颈
    • 深潜atom深潜atom
      ·06-05

      拼多多Q1利润下跌:短期阵痛换长期生态壁垒

      本文系深潜atom第921篇原创作品 " 千亿扶持锻造“新质供给”生态 " 李继伟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2025年5月27日,拼多多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拼多多营收956.72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016亿元。 这一次,拼多多的财报并未像以往那般惊艳。这也导致拼多多美股盘前股价下跌。 但我们看待一家企业,并不能单纯看企业当前的业绩数据,同样也要看企业为未来发展倾注的投入。 2025年一季度,拼多多的GMV约1.07万亿,增速16%,远高于营收增速。或许,自2022年拼多多提出“百亿补贴”政策后,就已经开始舍弃短期利润换取长期壁垒。2025年,“千亿扶持”的政策,则是明显加快了这一步伐。 业绩增长放缓,拼多多用短期利润换长期壁垒 2024年,拼多多GMV约为5.2万亿元,早已是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在评判拼多多业绩时,我们应该要思考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拼多多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追风少年”,如今的拼多多已然成为电商市场的头部玩家。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拼多多营收增速的放缓,更容易被接受。当然,利润的下滑,同样藏着拼多多另外一个布局,用短期利润换长期壁垒。 在发展早期,拼多多商品的一个特点就是性价比高。2022年下半年,拼多多提出百亿补贴政策,将战略升级为对质价比的追求。在推出百亿补贴后,拼多多的营销费用增速明显,2023年和2024年这一支出分别为821.9亿元和111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51.25%和35.42%。 百亿补贴的商品经过严格筛选,提供正品险、售后保障等服务,消费者在购买时更有保障,从而增强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使用户更愿意在拼多多上进行消费。2023年和2024年,拼多多营收分别高达2476亿元和393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89.59%和59.05%。 2024年下半年,拼多多推出“新质商家百亿扶
      188评论
      举报
      拼多多Q1利润下跌:短期阵痛换长期生态壁垒
    • 深潜atom深潜atom
      ·05-26

      京东外卖闪电战:3 个月破 2000 万单,开启品质外卖新征程

      本文系深潜atom第917篇原创作品 " 京东外卖反哺生态, 即时零售与用户增长双爆发 " 李继伟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最近,一名京东外卖员工的朋友圈在网上流传。 “昨晚正在公司加班审核申请入驻的餐厅门店,看到四川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约谈京东外卖的新闻一下就铺天盖地出来了,有种深深的委屈和迷茫。”这名员工在朋友圈中讲到,京东外卖上线这三个月,为保障外卖品质,他和同事天天加班审核、线下巡检,京东外卖对商家的审核是行业中最严格的,“申请入驻的餐厅门店通过率不到40%,而那些没有通过京东外卖审核的餐厅门店,绝大多数都还在其他外卖平台营业!” 这条朋友圈中,还透露出一个新的数据:京东外卖从近150万家餐厅门店中清退约8000家无堂食门店,清退的无堂食门店比例约0.5%,而在一些外卖平台上,幽灵外卖占比高达30%-50%。“这么多年了消费者也不断投诉,为啥这次没约谈他们呢?” 事实上,自今年3月京东外卖上线至今,就提出了打造“品质外卖”的理念,为用户提供又安全又便宜的外卖体验。早在商家入驻阶段,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时,京东就明确提出拒绝“幽灵外卖”,要求入驻商家必须是品质堂食餐厅,大众点评评分≥3.8分,从源头上对商家的资质和经营场所进行严格把控,对商家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与此同时,京东外卖还加强抽查监测力度,建立违规商家公示机制,一旦发现存在“幽灵外卖”行为的商家,将予以下线拉黑。 正是对品质外卖的坚守,让京东外卖入局不到3个月,单日订单量就突破了2000万单,成为重构外卖行业的新力量。 “做父母、孩子、客人都能放心吃的品质外卖” 2025年春节后,京东外卖平地惊雷,杀入了外卖这个看似早已板结化的市场。从2月11日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到3月1日京东外卖正式上线,动作不可谓不快。 3月24日,上线24天,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100万
      424评论
      举报
      京东外卖闪电战:3 个月破 2000 万单,开启品质外卖新征程
    • 深潜atom深潜atom
      ·05-26

      英硅智能三度冲击港股IPO:打破药物研发定律,陷入财务困局

      本文系深潜atom第918篇原创作品 " 研发费用远超营收, 港交所能否成为新的融资渠道 " 花满楼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在制药行业有一个“双十定律”,开发一款新药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和10亿美元的资金。然而,即使投入巨大,也大约只有10%的新药能够最终获得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研发效率,并降低研发成本,理论上可以从根本上瓦解“双十定律”。正因如此,众多研究者开始探索将AI应用于制药领域。 英硅智能便是众多AI药物研发的企业之一,被评为 “全球最具创新力的 AI 药物研发公司” 之一,2021 年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是首个登上的中国 AI 制药公司。2024 年,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 “2024 年 50 家全球最聪明公司” 名单中位居第二。 2025年5月,英硅智能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营收数据更好的英硅智能,能否成为晶泰科技又一家AI制药企业吗。 2022年到2024年,英硅智能的收入分别为3014.7万美元、5118.0万美元和8583.4万美元;2023年和2024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9.77%和67.71%。同期,英硅智能的药物研发与管线药物研发业务分别贡献2864.8万美元、4781.8万美元和7973.3万美元,分别占总营收的95%、93.4%和92.9%,可见英硅智能业务高度集中。 药物研发与管线药物研发是英硅智能的核心业务,需要长期的研发费用的投入。2022年到2024年,英硅智能的研发支出分别为7817.5万美元、9734.1万美元和9189.5万美元,远超同期的营业收入。在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下,报告期内,英硅智能分别取得了2.22亿美元、2.12亿美元和1693.5万美元的亏损。2024年,英硅智能亏损收窄91.92%,但三年累计亏损仍超4.5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英硅智能的Pharma.AI
      456评论
      举报
      英硅智能三度冲击港股IPO:打破药物研发定律,陷入财务困局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