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故事荟

横跨财经和科技得原创解读啊,资深围观,谨慎发言

IP属地:未知
    • 财经故事荟财经故事荟
      ·11-13 19:11

      今年双11,电商开始卷效率了

      大量商家在淘宝获得AI红利。 采写/万天南 编辑/陈纪英 双11走到17届,从“一日短跑”变成了“一月马拉松”,还能让人眼前一亮吗?还能吸引大众下单吗? 质疑归质疑,噪音背后,数据才是真相。 易观报告显示,双11大促第一周,快递揽收量和投递量大涨,从去年同期的110万单猛增到130万;作为双11主场的天猫,成交额同比增长11%,成交额在全平台中占比高达62.2%。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作为双11的发起者,阿里一度稳坐钓鱼台,看着各路对手鱼贯入场。 但今年双11,阿里再度控场,用三个第一,重新定义双11,“第一个大消费时代的双11,第一个AI全面落地的双11,第一个淘宝闪购全面参与的双11”。 上述三个“第一”,战略互补、协同发力,既守土也反攻:盘活存量,用大消费卷生态;主动外扩,闪购上场卷增量;面向未来,All in AI卷效率。 用户也松弛了——直减直降成共识,不用拿着计算机挠头比价算账;无需翘首以盼姗姗来迟的快递,闪购骑手最快半小时就能送货上门;AI登场,千人千面的个性和需求被看见和满足。 商家也从容了——利用AI上位提效、借道闪购上场提量、借势平台扶优提质。 一 双11,电商开始卷效率 17年前,双11的场子,只有阿里一家孤零零吆喝。17年之后,双11早已成为全行业盛会。无论从品类还是场景上,平台都开始互侵地盘、贴身肉搏,竞争边界越来越模糊。 从品类来看,淘宝天猫头顶“万能”名号,品类最为齐全;京东靠3C出位,如今,在过去薄弱的女性品类(如女装、美妆)上也开始发力。 从场景来看,抖音从直播起步,如今货架已经和直播平分秋色;在即时零售的地盘里,淘宝、京东、美团掀起“三国杀”,陆续实现了远场、中场、近场电商的交叉覆盖。 再从商家心态来看,随着主管部门“反内卷”的指挥棒落下,商家也越发理性,高质量增长成共识。 双11前夕,黄金珠宝领域创业者白帆发了条朋友圈,“你觉得这
      18评论
      举报
      今年双11,电商开始卷效率了
    • 财经故事荟财经故事荟
      ·10-16

      岚图“借”东风,补贴撑盈利

      东风把未来交给岚图。 采写/江逐流 编辑/万天南 近日,岚图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首例上市的“国家队”新能源品牌。 岚图此次选择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上市步伐更快,其母公司东风集团股份也将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 从资本运作层面看,这是东风集团的“腾笼换鸟”,将旗下最具成长潜力的新能源板块独立推向资本市场,有望获得更高估值。 而在战略层面,岚图汽车承载着东风集团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中实现品牌向上、技术破局的使命。正因此,岚图上市不仅是东风集团对新能源赛道的一次重点押注,更是一场关乎其未来命运的布局。 一、东风低迷,岚图崛起 岚图此次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其首要目标并非募资,而是抢滩。 与常规IPO不同,介绍上市无需发行新股、不涉及募资,仅通过存量股挂牌实现上市,特点是周期短、成本低,但也意味着岚图暂无法通过上市直接获得资金支持。 在行业加速洗牌之际,尽早获得独立上市地位、拓宽潜在资本通道,远比一次融资更能赢得未来空间。 而选择这一模式,大概是东风集团对自身估值困境的主动破局。 长期以来,东风集团在港股市场表现低迷,且上市以来未开展过股本再融资,基本丧失了H股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 截至2025年10月15日收盘,其总市值为779.87亿港元,市净率0.48倍,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东风宣布私有化退市和推动岚图上市后拉动股价上涨后的结果。 若以公告前的表现来看, 截至7 ⽉ 31 ⽇末,其总市值仅为 391.2 亿港元,市净率仅 0.25 倍。 东风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传统车企转型期的缩影。 2025年上半年,东风集团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55亿元,同比下滑近92%。其核心原因在于近年来合资板块失速,2024年东风日产销量63.12万辆,同比下滑18.1%;东风本田销量42.82万辆,同比下滑29.2%;神龙汽车销量6.83万辆,同比下滑15%。 2025年上
      1,554评论
      举报
      岚图“借”东风,补贴撑盈利
    • 财经故事荟财经故事荟
      ·10-14

      从制造巨头到AI巨头,千亿长虹智变

      国企“AI+”突围,长虹打了个样。 采写/万天南 编辑/陈纪英 天府之国,不只有麻辣鲜香,更有深植于基因的豪迈与血性。最近,川超(全称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接棒“苏超”,“燎原”全国,“红遍”全网。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控股)作为官方赞助商,也频繁亮相,温情十足地与众同乐。 一群身着红色足球宝贝服的孩子们,作为长虹足球宝贝,与运动员手牵手一同入场,而他们的父母,皆是长虹控股集团的技术骨干、劳动模范。川超的赛场,也潜移默化成为了长虹展示硬核技术和产业实力的秀场。 大众耳熟能详的是长虹的智慧家居板块,旗下电视、空调、冰箱等,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但长虹的宏大布局,远远不止于此,横跨智慧家居、数字产业、特种装备、绿色能源、医疗健康等产业的千亿级跨国巨头,才是它的全貌。 长虹既能与大众在足球狂欢中温情共振,又能在AI等科技前沿硬核攻坚,还在多个领域跃升为隐形冠军,引航国企改革创新大潮。 在AI等新风口上,谁先抢跑入场,谁往往能占据主场,谁能以终为始看到终局,谁往往能左右大局。是时候重新认识有温度、有硬度、有高度的长虹控股了。 一、长虹有温度,AI懂用户 上座率高达96.4%的川超,最近一个月杀疯了,“天花板级别的攻防转换”、“这氛围感不输中超”、“民间足球竟然这么好看” ,成为观众的共识。 而长虹作为国民企业,与国民赛事的这场双向奔赴,激发了大众的情感共鸣和情绪共振。 这种与大众共情同乐的温度,不止体现于营销环节,长虹正在通过推行“AI+产品”战略,致力于构建从AI核心基础能力到终端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全系统生态闭环,更智能的体察、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长虹AI势能的释放和普惠,智慧家居板块的用户感知最为强烈,长虹构建了从零部件到整机、从产品到服务的全栈AI生态。 长虹打造了全球首个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家电AI平台——“云帆AI”,具备大模型决策
      1,193评论
      举报
      从制造巨头到AI巨头,千亿长虹智变
    • 财经故事荟财经故事荟
      ·09-28

      吴泳铭一场演讲阿里市值暴涨3000亿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放出重磅预言:通用人工智能只是起点,未来超级人工智能有望全面超越人类。资本市场用钱投票,阿里股价当天拉高9%,市值一天涨了3000亿港币。 阿里AI大局步步为先,在全球AI大决战中,从认知领先到技术领先,从规则领先到生态领先,阿里已经稳居C位。
      1,720评论
      举报
      吴泳铭一场演讲阿里市值暴涨3000亿
    • 财经故事荟财经故事荟
      ·09-28

      高德拿了谷歌剧本,餐饮商家想当主角

      高德的仗,谷歌已经打过了,并且打赢了。 采写/万天南 编辑/陈纪英 2018年10月,美国版“大众点评”Yelp的大股东,突然公开发难,“Yelp董事会玩忽职守,对于公司的战略及运营失误,错过战略机会,业绩持续低于预期。” 大股东当然有理由暴怒——Yelp的市值最高超过百亿美金,当时已经跌去一大半,如今更是不足20亿。 打败Yelp的是谷歌地图。在投资Yelp的尝试被拒绝后,谷歌直接在其地图产品上复刻了一个“Yelp”。 中国的餐饮商家们,未必知道谷歌地图和Yelp的缠斗史,但在高德发起的进攻中,他们已经开始“站队”了。 自9月23日,高德宣布免收首年开店费,并提供一揽子的扶持政策后,已有15万家餐饮商家蜂拥而来。还有不少商家已经提前尝鲜,入驻高德扫街榜后,生意多了三成。 一家位于西部的火锅连锁品牌,甚至主动向《财经故事荟》求助,“你认识高德的人吗,知道怎么样最快入驻吗?” 也难怪餐饮商家们“见异思迁”,归根结底是他们日子实在不好过。中国烹饪协会用“营收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竞争加剧”来总结餐饮业的窘境。据统计,1-6月全国餐饮收入及限上餐饮收入增速,分别同比下降了3.6和2.0个百分点,增长动能明显减弱。 “生存都这么艰难了,有新机会为什么不试一下?!”前述火锅品牌的态度,很有代表性——平台间博弈加剧,餐饮商家可以趁机提升话语权,有利于摆脱当配角的被动局面。 他期待能尽快完成所有连锁门店的入驻,顺利吃到黄金周的红利。 一、高德发榜,餐饮思迁 要么已经入驻,要么在入驻的路上。《财经故事荟》对谈的近十位餐饮商家,罕见达成了一致,他们中既有适合堂食的火锅连锁品牌,也有外卖堂食皆可的中式快餐品牌,以及烟火气十足的夫妻小店。 在江苏镇江开业20多年的开心饭庄,口碑一直很好。有食客时隔多年后,依然在小红书发帖怀念,“十几年前我在镇江读书时最爱的餐馆,有机会一定回去大吃一顿,祭奠我的青春
      1,490评论
      举报
      高德拿了谷歌剧本,餐饮商家想当主角
    • 财经故事荟财经故事荟
      ·09-24

      从“对手”到“队友”,新潮传媒路在何方?

      分众需要对手,新潮独立双赢。 采写/江城子 编辑/万天南 前不久,分众传媒斥资83亿元收购新潮传媒,创下中国户外媒体史上最大并购,震惊整个广告圈。 俩公司合并后,新潮会不会像当年聚众传媒一样,被分众“雪藏”?《财经故事荟》分析绝对不会,基于多个因素:双巨头模式成功率更高;而且新潮和分众两个团队的基因和长板不同,互补性较高;更何况梯媒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捷足先登的新潮未来的想象空间很辽阔;据知情人士透露,推动合并的资本方和创业团队已经达成了共识。 分众和新潮的合并后,整个梯媒行业相对集中。任何行业,双巨头或三巨头才合理。分众很擅长“打不死”就把最凶对手变为最强队友。回望分众历史,过去曾用合并的方式相继“消灭”了聚众、框架,但新潮却能押中智能化风口、抓住社区商业机遇,突围而上,也印证了“一家独大”格局不稳,“行业双巨头(多巨头)”才是合理格局,相信分众不会再犯同类错误。类似的规律,在滴滴和快的并购案中也曾上演。滴滴把快的彻底边缘化后,却并没有能力扼杀行业竞争,更多的新对手在随后的数年中渐次出现,美团、高德、百度、携程都相继切入了打车领域。 分众、新潮基因差异大,长短各异,互补性强。分众作为入场更早的梯媒一哥,主攻阵地是写字楼,以框架、LCD(液晶显示)屏,营销推广的效果更多侧重“引爆”,信奉“大力出奇迹”的运营逻辑。而新潮传媒一入局就瞄准数字化广告平台,以智能屏为主,侧重“标签筛选”与“智能投放选点”,运营逻辑侧重于精准投放。两者的核心能力完全不同。尤其是对于分众来说,直接“杀死”新潮,还需要从0到1再补课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时间空间都不等人。基于各施其长的原则,未来,分众的智能屏大概率也会交予新潮运营。 好比宝洁旗下品牌海飞丝的标签是“去屑专家”,潘婷主攻“修护损伤、滋养秀发”,飘柔侧重于日常基础打理,三大品牌定位差异、价格不一,可以完整覆盖目标群体的差异化诉求。这样的底层逻辑
      2,033评论
      举报
      从“对手”到“队友”,新潮传媒路在何方?
    • 财经故事荟财经故事荟
      ·09-20

      快手子公司被立案,“急救药”是造个“李佳琦”?

      基因装弹上膛,监管扣动扳机。 采写/万天南 编辑/陈纪英 基因装弹上膛,监管扣动扳机。 快手全资子公司被立案了。 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已对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立案调查。 立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压实电商平台主体责任,更好地保护广大消费者和中小微商家合法权益,推动直播电商行业提升合规水平。” 在通报中,市场监管总局列举了直播电商的种种问题,措辞不可谓不严厉——“乱象多发,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 下沉市场为主的用户基本盘、接连扑街的头部主播、在销售排行榜上常常占据C位的白牌,注定了上述顽疾在快手难以彻底根除——问题持续存在,只看监管何时出手罢了。 与抖音的头部主播轮流坐庄不同,在快手,辛巴、蛋蛋等组成的辛选家族,始终位居快手带货榜的头部。 但带货能力爆表的辛巴,同样也是高争议高风险人物。 8月18日,面对镜头,辛巴再次哽咽着宣告,因健康问题要退出直播界。只是,最近六年,从“糖水燕窝”翻车到“棉密码”检出致癌物,从怒骂平台到手撕同行,辛巴退网的戏码,也重复了五次。 虽然辛选家族对于快手GMV的带货占比,在持续下降。但依然遥遥领先的带货能力,叠加Drama十足的戏剧张力,都让辛巴成为了快手当之无愧的野生“代言人”。 既然生态问题需要长线治理,短期难以见效,快手的急救药,或许就是树立新代言人——再造一个类似李佳琦或者董宇辉一样,相对正面的头部清流主播。 一、“野生代言人”辛巴 如果提到快手,想到的第一主播是谁?大概率是辛巴无疑。 辛巴作为快手野生“代言人”的地位,源于三个因素。 第一,辛选家族坐拥快手一哥、一姐,粉丝量和影响力大幅领先。 如今已经改命为“初瑞雪”的辛巴快手账号,显示的粉丝数字为9999万,但这个数字只是快手平台的极限,而非辛巴粉丝数的上线,其粉丝量早就过亿。 辛巴是
      1,970评论
      举报
      快手子公司被立案,“急救药”是造个“李佳琦”?
    • 财经故事荟财经故事荟
      ·09-19

      宗馥莉强推“娃小宗”,娃哈哈经销商直摇头

      改换门庭操之过急。 采写/归去来 编辑/陈纪英 从父亲手中接班后,娃哈哈集团现任董事长宗馥莉,却准备抛弃父亲一手打造的“娃哈哈”品牌。 日前,《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在网上流传。文件提到,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该文件由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签署,后者属于宗馥莉掌控的宏胜系。 抛弃娃哈哈品牌,看似出于无奈。据前述文件透露,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需要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据天眼查显示,目前娃哈哈集团由三方持股: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持股46%(TOP1股东)、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图源:天眼查 其实,启动新品牌,并非宗馥莉的首选项。 今年2025年1月,娃哈哈集团曾申请将“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到由宗馥莉100%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一旦转让成功,宗馥莉就可以牢牢掌控娃哈哈品牌的使用权。但这一转让,最终被叫停未能成功。 转让失败之后,备选方案“娃小宗”来到台前。 图源:天眼查 据中国商标网信息显示,2025年,宗馥莉实控的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陆续申请了45个“娃小宗”商标,覆盖第1至第45个商标国际类别。 到了5 月,娃哈哈官微曝光“娃小宗”无糖茶产品;9 月,更换新品牌的通知正式流出。 消费者是否认可娃小宗还不确定,但娃哈哈的经销商们,已经破防了。 一、情怀Buff退潮,娃哈哈动销越来越慢 按娃哈哈常规流程,正式通知需经内网发布,然后由业务经理发给经销商。 不过,多位娃哈哈经销商告诉《财经故事荟》,他们还未收到正式通知。 “就算通知发了,我估计起码七八成的经销商,估计不敢轻易接手娃小宗”。人在安徽某县城的娃哈哈经销商曹阳也不看好娃小宗。 目前,县城及以下的下沉市场,占据了饮料零售市
      2,291评论
      举报
      宗馥莉强推“娃小宗”,娃哈哈经销商直摇头
    • 财经故事荟财经故事荟
      ·09-18

      七年后,才发现误会了老实人李彦宏

      隐私更安全和AI更聪明,你只能二选一了? 采写/袁榭 编辑/天南 9月初,估值超过1800亿美金的AI大厂Anthropic,宣布禁止中国公司控制的实体、在海外的分支机构等使用其主要产品Claude系列提供的AI服务。 靠“断供”扬名的前后脚,Anthropic还悄悄修改了用户隐私政策:所有Claude产品的个人消费用户必须在9月28日前决定,“是否同意让自己与AI对话、编码等互动数据用于模型训练”。 用大白话说,从9月28日起,个人用户和Claude的对话、写码等数据,将被默认授权拿去训练模型,除非用户在交互界面手动点击“不同意”。选择“同意”的用户数据将会被保留5年,选择“不同意”的用户数据将被保留30天。 此政策变动涵盖Claude系列产品的Free、Pro和Max用户,也就是该产品的所有免费和付费的个人用户。提供给企业客户的Claude for Work、给政府机构客户的Claude Gov、给学术机构客户的Claude for Education,和通过谷歌、亚马逊等企业API接口调用的商业用户则不在此变动的影响范围内。 先别吐槽Anthropic“耍流氓”。只能说,这家公司面临当下AI训练优质数据枯竭的困境,选择了和其他中外AI大厂差不多的应对之策,不得不降低用户隐私保护标准。 这个真相,李彦宏七年前就已揭示过,当时还引得大众一片吐槽,“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其实,老实人李彦宏,只是把其他AI厂商的心里话放在明面上了。 一、要么向AI交钱,要么向AI“交数据”? 大模型用户的活动数据,作为训练数据是最优质的。因为用户的使用过程,本身就是对模型生成答案向真实世界基准值的调校和标注。 从2023年开始,OpenAI奠定了AI大厂们对待用户数据的主流态度:
      2,168评论
      举报
      七年后,才发现误会了老实人李彦宏
    • 财经故事荟财经故事荟
      ·09-18

      凶猛红果,孤独求败

      字节“内循环”成就“富二代”红果。 采写/焱垚 编辑/天南 2025年,互联网已经很难再找到一双没看过短剧的眼睛。 你可能不会主动点开一部短剧,但肯定刷屏过《闪婚老公竟是亿万富翁》等情节夸张、节奏飞起的剧情;你可能不知道豪门虐恋、战神归来、逆袭重生男女主的名字,但肯定耳闻过“开会暂停,我去接”等这类被短剧带火的网络热梗。 据《2025年上半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披露,截至2025年6月,全国短剧用户达到6.96亿,占网民总数近七成。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634亿元,预计2027年突破千亿。 用户汹涌之下,大厂集体入局,9月10日,支付宝APP刚刚上线了短剧入口。 虽然短剧已是大厂标配,但金字塔尖的位置独属红果短剧。它并非短剧行业最早的玩家,却用短短两年多,完成了全面反超。 与其说这是红果的胜利,不如说这是字节的胜利。 一、用“免费”引爆短剧 2023年,字节开始进击短剧赛道,“红果免费短剧”于5月面世,并在三个月后上线独立App。 此前,国内短剧市场快手占据鳌头,传统长视频平台爱腾优芒群雄并起,中文在线、阅文集团等网文公司分庭抗礼。 爱奇艺是入局最早的玩家,2018年率先布局短剧,开辟“竖屏控剧场”。2020年,优酷也上线了“扶摇计划”。一年后,腾讯视频又推出业内首个短剧品牌“十分剧场”,芒果TV则上线了短剧APP“大芒”。 快手也在前后脚入场。2019年,快手上线了“快手小剧场”栏目,2020年又推出“快手星芒计划”,升级短剧分账规则。作为最早布局短剧的平台之一,快手几乎承包了行业早期绝大部分的爆款短剧。 到了2022年,点众、九州、中文在线、掌阅科技等网文公司大规模进场,结合小程序“即点即看”的轻量化特性,率先跑通小程序短剧的“投流+付费”模式。 2023年是短剧市场的出圈之年。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中国网络微短剧的市场规模由2021年的36.8亿元快速增长至
      2,611评论
      举报
      凶猛红果,孤独求败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