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共奋

公众号“思想钢印”,聚焦价值投资方法论

IP属地:0
    • 人神共奋人神共奋
      ·2023-11-20

      令人绝望!20年涨30倍,今年还涨40%的指数,辛辛苦苦选股的意义何在?

      大小盘风格 1/5 神奇的微盘股指数 今年的市场,到底是熊市还是牛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虽然沪深300跌了将近8%,但有一个宽基指数,年初到现在大涨了44%,就是微盘股指数。 这个指数编制非常简单,选择市值最低的400支股票,每天更换,实际上就是最经典的小微市值策略,我之前公众号文章《高ROE、低PE、涨幅榜……,这些选股指标到底谁更有效?》,从美股七十年的数据回测看,小微盘策略确实是一个明显长期跑赢市场的策略。 而且这个微盘股指数一直表现很好,20多年涨了30多倍,只是以前其他的指数都有机会,比如19-20年的沪深300,21-22年的创业板指,到了今年,几乎所有的方法都失效了,今年个股中位数上涨5%,大部分宽基指数和主动型基金都达不到,才让这个完全是由微盘组成的指数更加显眼。 但问题在于,长期看它并不会跑赢如此之大,否则,大家都去做这个策略,早晚会失效——这就是投资中的“有效方法悖论”。 真正的原因在于,此策略对资金规模的要求很高,其超额收益正是来源于机构大资金无法参与的一些高成长的小盘股,可高收益总是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资金,比如今年很多公募基金都是复制这个微盘股策略,持有又很可能是同一批股,导致今年该指数加速向上,最后远远超过了其策略应有的超额收益。 代表小盘股的中证2000,即剔除中证800和中证1000之后的2000支股票,几乎都是100亿市值以下,总市值中位数42亿,这个指数今年涨了9%,与微盘股指数有明显差距。 所以,虽然参与热情很高,但投资者难免会考虑以下问题,也是本文想解决的内个问题: 1、小盘风格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2、小盘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3、小盘风格的参与风险在哪儿? 4、小盘风格何时终结? 2/5 小盘风格是估值驱动还是业绩驱动? 这个微盘股指数虽然20年涨了30多倍,但也会阶段性失效,2016、17、18连跌三年,分别下跌-24%/-1
      2,676评论
      举报
      令人绝望!20年涨30倍,今年还涨40%的指数,辛辛苦苦选股的意义何在?
    • 人神共奋人神共奋
      ·2023-11-20

      如果可以选择,通胀和通缩你选哪一个?

      三种通胀水平1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有人在广州打特惠快车,半小时收费20多没用券,这个价格放在从前要30多,广州我不清楚,上海可能也是要翻倍的,作者因此感叹网约车司机生活不易。今年以来,物价指数CPI持续在0附近,很多地方房价回到五年前,生活压力似乎减轻了很多。但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物价不涨,背后是收入不涨,到底我们更喜欢一个收入和物价同时上涨的年代,还是同时滞涨的时代呢?肯定有人说,当然是一个收入增速比通胀增速快的时代。没错,那过去十年,你的收入跑过通胀了吗?未来十年,你的收入还能跑得过通胀吗?这其实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通胀标准都不同。本文将回顾2011年开始的这10年多,一些与收入和通胀相关的数据,最后再做出不同收入阶层的判断。2首先是最直接的收入与CPI的对比:2011年以来每年的CPI增速大约在2%左右,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速7.2%,从这两个数据看,收入增速远远超过物价增速。这可能跟大部分人的感受不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CPI不包括房价,那么房价增长了多少呢?2011年以来,全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每年的平均增速为3.7%,这个增速可能也低于很多人的感受,主要原因有四点:1、大部分人都有房贷,感受到的财富增长也被加了杠杆2、持续上涨主要发生在一二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为6.2%,跟收入增速差不多3、郊区房子占比越来越高4、近两年房价下降,吞噬了前几年的涨幅对比完收入与房价后,我们再回头看一看CPI中大家抱怨较多的医疗、教育等支出。2011年以来,CPI中的医疗保健价格年均增速为2.4%。教育服务价格同样是2.4%。这两项数据同样低于大家的感受,最直接的原因,2018年以后,这两项价格都有明显的下降,特别是医疗保健价格,受到医保控费的影响,价格几乎没有涨。当然,控费的解释力有限,更重要的原因,还有另一种“通胀”——达到同样的效果,
      3,046评论
      举报
      如果可以选择,通胀和通缩你选哪一个?
    • 人神共奋人神共奋
      ·2023-11-13

      “浮盈加仓”到底对不对——如何学习大师的经验

      再谈胜率与赔率1/5“浮盈加仓”到底对不对?很多人都听说过“浮盈加仓”的方法,你看中了一个投资机会,先小笔建一部分仓位,如果开始赚钱了,再把仓位加重,如果与你期望的走势相反,你就要平仓。这个方法到底对不对呢?事实上,很多人有截然相反的说法。杰西·利弗莫尔是最早提出这个方法的人,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他的成功案例大多遵循“浮盈加仓”的方法。但我也曾听到一位期货大佬对“浮盈加仓”很不屑,他是典型的基本面供求关系投资方法,认为当商品价格偏离供需失衡的基本面时,就应该果断加仓,只要不爆仓,就不要怕浮亏。他的几次成功的投资,基本上都是前期扛住亏损,在下跌中加仓,最后成功翻盘。事实上,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取决于你的投资体系,有些人就应该浮盈加仓、浮亏减仓,而有些人是应该浮盈减仓、浮亏加仓。类似“浮盈加仓”的很多大师的投资经验都是如此,到底哪些是适合你的“蜜糖”,哪些是你的“毒霜”呢?总不能每一个都试过去吧?正确的方法是,你应该从自己的投资体系出发。我在上周的公众号文章《看对却没赚到钱,是因为没有形成“投资闭环”》中,用“赔率、胜率与投资久期”这三个维度,对主要投资方法进行了分类,因为这部分内容从属于“投资闭环”的大话题,分析得比较简略,而这个维度在投资中极其重要,它构成了一组“不可能三角形”,我在公众号文章《交易的不可能三角形,5000字解析提升收益率的方法》一文中详细分析过这三个维度的关系。本文将进一步详细解析这三个维度,分析以下内容:1、胜率投资与赔率投资的代表性方法与区别2、两种典型的胜率投资:社保基金投资风格和题材股炒作3、两种典型的赔率投资:巴菲特方法和虚值期权“浮盈加仓”到底适合什么样的投资方法,我也将在文章最后一部分进行分析。2/5段永平如何抄底拼多多?任何交易方法,首先要符合自己的性格、方法和价值观,你到底更适合赔率投资还是胜率投资?所谓赔率,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
      2,331评论
      举报
      “浮盈加仓”到底对不对——如何学习大师的经验
    • 人神共奋人神共奋
      ·2023-10-31

      为什么市场越质疑,股价越好炒?

      行为金融学系列:米勒假说与题材股炒作1/4新闻一出就要卖今年股市投资流行一句话:“传言即真相,发现即猛干,证实即跑路”。千万别认为这是A股特色,事实上,这句话源自西方股谚"Buy on the rumors,sell on the news",所以是个全球股市的普遍现象,国际顶级金融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上还有一篇著名的论文,标题就叫《新闻一出就要卖》。今年疑似常温超导的小道消息一出,美国超导立刻翻了几倍,好像已经赚到钱一样,即是“传闻即猛干”。只不过,这个现象在A股确实更加普遍,甚至在今年,有没有能力参与题材股的炒作,成为账户赢亏的关键。主题炒作虽然是A股特色,卖方大多不愿涉猎,但国外其实早有研究理论,比如米勒假说,实际上已经解释了为什么会有“传言即真相”的现象。2/4买者众,卖者寡为了研究股价对信息的反应幅度,Edward M Miller 在1977发表的论文《Risk,Uncertainty,and Divergence of Opinion》中提出了“股票价格高估”假说。之前,有效市场理论认为股价反应了市场平均预期,我在《一个减少投资判断失误的方法》一文中,也用了“称牛重量”的例子证明这一点。但米勒假说却认为:当卖空交易被限制时,股价反映只是最乐观的买入者的预期,而不是同时反应全部投资者的平均预期,所以股价总是高于正常价格,估值泡沫成为一种常态。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一支股票,假设内在价值为100元,而有意买入者和有意卖出者的出价平均分布于从95-105元的区间,那结果会是中间平均价100元吗?通常不是,原因在于潜在买入者和潜在卖出者的数量不对等,所有投资者都可以买入,但在无法“裸卖空”的市场,只有持有者才可以卖出,数量远远小于前者。假设这个股票非常热门,有意买入者是有意卖出者人数的10倍,所有卖家的数量加起来,等于出最
      2,208评论
      举报
      为什么市场越质疑,股价越好炒?
    • 人神共奋人神共奋
      ·2023-10-23

      利好为什么会高开低走?抵抗式下跌为什么最亏钱?为什么先躺平才能反转?

      三个熊市心理现象 1/5 从不认命到认命 一轮下跌,投资者的心态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遇到下跌,既紧张又兴奋,一边忙着卖有盈利的股票,一边又在关注之前看好但估值太高的股票,是不是有抄底机会了? 第二阶段:跌到账户每个股票都是绿的,也斩不动仓位了,就天天盼利好,没有利好就吐槽,外盘一跌就睡不着觉; 第三阶段:该出的利好也出了,可股市还是继续天天跌,每天满怀希望开盘,挣扎几下后就一路向下,每次补仓都是肉包子打狗,有钱也不敢再往资金账户里转了,反正持仓都是深度套牢,跌麻了,反而好像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了…… 这个过程,从投资理论看,是在大盘向下的负贝塔压制下,单边多头的“个股阿尔法”,越折腾越亏;从投资心理学上看,也是投资者从“越亏越不认命”到“越认命”的心态变化。 但大盘往往要等到投资者都“认命”时,才开始反转。 行为金融学系列很久没有更新了,今天就来分析一下,一轮下跌过程中的三个典型心理学现象。 2/5 价格锚与安全边际的错位 由于股票不像债券一样有明确的价格,投资者为了判断买卖股票的出价是否合理,需要找到一个目标物作为锚定价格,称为“价格锚”,比如贵州茅台和宁德时代的股价,就是两个典型的“价格锚”,它们一跌,很多行业龙头股票的价格也有下跌压力,再把压力传递至二三线品种。 卖方和买方倾向于选择不同的“价格锚”,买家“价格锚”是大盘指数或同类股票的价格,在大盘一轮下跌的交易中,心理价位自然也跟着下降。 但卖家就不一样了,卖方选择的“价格锚”,常常是自己的买入成本,所以很多人降仓位时都喜欢先卖盈利的持仓,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处置效应"。 等跌到一定时候,手上满手亏损再减仓的话,“价格锚”就不是成本,而变成了之前的股价,在一轮下跌中,卖方常常产生“10元我都没卖,现在9元更不想卖了”的犹豫,从而降低卖出意愿。 更重要的是,买入方不但有客观的价格锚,还需要有安全边际,需要在合理
      1,848评论
      举报
      利好为什么会高开低走?抵抗式下跌为什么最亏钱?为什么先躺平才能反转?
    • 人神共奋人神共奋
      ·2023-08-03

      高ROE、低PE、涨幅榜……,这些选股指标到底谁更有效?

      选股指标的区分度图片标被偷换概念的“涨停指标”某天,有人跟你说:“你想抓涨停板吗?我有一个独家指标,选涨停股的概率非常高。”你半信半疑地看了“老师”的指标,发现80%的涨停板个股都出现了,于是你满心欢喜地掏出真金白银,买了一套老师的系统,开始投资…结果一个星期下来,亏损累累。为什么“老师”的指标展示的时候很有效,你用起来却这么别扭呢?所谓选股指标,就是具有某一特定条件概率的信号,让我们用本系列前两篇分析过的“贝叶斯方法”来看看这个指标对应的选股条件概率。任意一天,涨停股票都是少数,约为4%。图片按前面的描述,这些涨停的股票前一天出现该信号的条件概率为80%,则整体概率为:4%*80%=3.2%(左上角)但问题在于,使用该指标时你才发现,没有涨停的股票(以右侧为样本空间),竟然也有一半出现了这个信号,条件概率为50%,计算“出现该指标但未涨停”股票的整体概率为:96%*50%=48%(右上角)结果,在所有出现该信号的股票中(以上面两方块为样本空间),涨停的概率仅为:3.2%/(3.2%+48%)=6.25%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涨停指标”,而是一个常见的判断强弱势的指标,所以在涨停的股票中出现的概率异常之高,20年前,经常有骗子修改了参数拿来当成涨停指标卖。投资方法总是要在过去成功的标的上复盘,很多分析技术指标的书,特别喜欢“概率偷换”,把“样本空间”和“事件”偷偷进行调换,用“上涨的股票中出现该指标”的概率,偷换成“出现该指标的股票中最终上涨”的概率。涨停本身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导致这个指标虽然提高了抓涨停板的概率,但仍然很低,而涨停股有一个特点,不能继续涨停,就很容易连续下跌,最终反而更容易亏损。举个类似的例子,某癌症的患病率为0.1%。有一种检查方法,患上这种癌症的人中有95%的概率被诊断为阳性,但另一方面,健康人群也有2%的可能性被误诊为阳性。那么,如果在这个检查中被诊
      9,02313
      举报
      高ROE、低PE、涨幅榜……,这些选股指标到底谁更有效?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