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招

创业路上关键一招

IP属地:未知
    • 接招接招
      ·2022-12-22

      明年的关键词:反周期

      文丨方浩我们似乎正站在平行世界的分岔路口。本周,最后一个西方经济大国日本终于跳上了加息的末班车:日本央行意外宣布扩大国债利率波动的区间——这一举动等于变相加息。从美国到欧洲再到日本,目前整个发达国家阵营的货币政策就是两个字:紧缩。美联储加息,小弟们跟进;美联储降息,小弟们跟进,这是美元潮汐最鲜明的特征,并由此形成了全球经济的周期。而就在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明年中国极有可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轮加速,一个字,搞经济!过去几十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周期既有同频的时候,也有不同频的时候,但总体来说,越往前就越呈现不同频的特征,越往后就越呈现同频的特征。其实不难理解,主要原因还是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程度在不断加深,有时候,不同频也得同频。比如2008年那次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是由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引起,而次贷危机的暴露,根子就是2004到2006年美联储持续加息,两年时间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25%,力度堪比过去一年美联储的疯狂操作。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预测明年美国衰退的概率会很大?因为美联储每次暴力加息结束之际,都会引发大型股灾甚至危机。1999年6月到2000年5月那一轮加息,基本与互联网泡沫从高潮到破灭的时间吻合,就是药喝完了,症状才开始发作。而2008年也是这个走势。2006年加息一结束,转年次贷危机就显现,再转年就是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虽然当时中国的金融系统并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遭受重创,但在危机前后的表现,实际上很同频。美联储加息的时间点是2004到2006年,中国央行从2004年到2007年底多次上调存贷款利率、住房贷款利率和基准利率,而到了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彻底爆发之后,美国是政府直接出手救市,中国是4万亿出炉。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之前,中美两国的加息时间非常同步;在金融危机之后,中美两国的救市又是神同步。换句话说,当时的美元与人民币是在同一
      2,726评论
      举报
      明年的关键词:反周期
    • 接招接招
      ·2022-08-30

      美国有巴菲特,日本有稻盛和夫

      只说重点文丨方浩稻盛和夫去世的消息刷屏了。很多人缅怀老人家的商业成就,放在世界范围内,确实称得上一代宗师。一个日本企业家,让很多中国人崇敬,就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成就了。如果把日本归入西方社会,那么过去几十年整个西方社会的商界大神在中国爆得大名的,可能就那么几位,比如稻盛和夫、比如乔布斯、比如巴菲特。这三个人不仅仅是因为赚了多少钱、打造了多么伟大的企业而成为显学代言人的,而是他们赚钱的方式。简单来说,他们赚钱的方式很东方。乔布斯信奉的是产品为王,就是把手头的事儿做到极致,钱自然会来找你;巴菲特说选好股票,然后睡大觉,一觉醒来只管数钱就好了;稻盛和夫讲究做事要用心,其实一心一意搞业务,心无旁骛谋发展。把做事当享受的过程,而不是赚钱的目的,是三位大神的共同特点。很多人说乔布斯是个商人,说得好像跟投机犯似的。没错,乔布斯的商业嗅觉确实很敏锐,但他不会为了赚大钱不讲吃相。稻盛和夫虽然是企业多元化高手,但他不是为了资本运作而多元化,不是为了公司市值而多元化,他把企业当成一个人,做大做强是自我成长的结果,而不是本末倒置。巴菲特的信条是长期有耐心,他买别人的股票是如此,数十年不给自己股票拆股,就是要跟志同道合的人混在一起,慢慢变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不合宁愿三缺一。过程比结果重要,过程不对结果再好也不高兴,是知行合一的内核。王阳明讲“事儿上练”,就是强调做人做事的姿势、过程。从稻盛和夫、乔布斯、巴菲特这些西方大神身上,都能看到东方哲学特别是王阳明心学的影子,Made in China的精神产品在西方社会开花结果,这本身就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王阳明心学被认为是儒释道的集大成者,其诞生的年代与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几乎同时。王阳明改变了中国哲学传统的“外求”机制,开始向内在诉求自由、自我,一句“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简直就是造孔家店的反。王阳明早年学佛学道,人到中年用儒家一统江湖。道学右、儒学左
      2,596评论
      举报
      美国有巴菲特,日本有稻盛和夫
    • 接招接招
      ·2022-08-10

      不要学习段永平

      只说重点文丨方浩最近段永平快被骂死了。去年腾讯股价400多的时候他在社交媒体隆重宣布“抄底”,然后就是腾讯一路跌、他一路加仓。现在一年过去了,腾讯股价跌破300港币。无数散户感觉自己被阿段带沟里去了,能不骂么?段永平有着“中国巴菲特”的称号,他关于投资的一系列演讲、采访被众多股民当作圣经一样看待,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可能仅次于《巴菲特致股东信》。尤其对那些价值投资的信徒来说,跟着阿段投,“不会错的”。炒股这件事,最忌讳的就是感情用事。而个人崇拜之风在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里,看来更严重。大佬说个什么,韭菜就迫不及待地进行思路看齐、仓位看齐,总想借着别人的智慧走捷径、抄近道,这跟饭圈还有什么区别?在股市里,段永平之所以成为段永平,其实跟他的方法论关系不大。二十年前他抄底网易的时候就是有钱人了;十年前他抄底腾讯、苹果的时候就是大富豪了;一年前他加仓腾讯的时候可以说顶级富豪了。但段的财富暴增,股市收益不是最主要的。从步步高、到OV手机再到一级市场天使投资拼多多、极兔等创业公司,这些产业布局才是压舱石。段永平在股市里确实赚到了很多钱,他也通过自己的坚持验证了价值投资的伟大。但价值投资注定是只适合极少数人玩的游戏,说白了,门槛比方法论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有2亿的个人资产,拿出一个亿,跟着段永平全部梭哈,哪怕股价短期跌得再惨,只要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忠诚的长期主义者,我相信他也不会天天在网上骂段永平,估计也没时间。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个人资产是100万,其中50万现金,然后他拿这50万跟着段永平抄底、加仓,我相信浮亏不断扩大之后他肯定是要骂段永平的,因为他已经把压舱石全部赌上了。对于有些人来说,炒股就是玩;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就是玩命。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发现伟大的潜力股,然后长期持有。“发现”考验的是智慧,“长期持有”考验的是家底。我之前在《被滥用的长期主义》一文中说过,对于绝大多数散户来说,当换车
      3,6042
      举报
      不要学习段永平
    • 接招接招
      ·2022-05-01

      巴菲特是华尔街版王阳明

      只说重点 文丨方浩 时隔两年,巴菲特股东大会再次回归线下。关于接班人的问题,巴菲特说会把公司交到自己信任的人手上。之前伯克希尔也发布消息,说今年的“巴菲特午餐”是最后一届了。这意味着,股神的正式退休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本次股东大会,巴菲特说过去两年的股市就像赌场,正确投资最重要的原则依然是理性。“理性”两个字贯穿巴菲特整个投资生涯,从他身上,总让人想起几百年前的一个中国人——王阳明。 王阳明思想的核心,一个是良知,一个是知行合一;如果说良知是世界观,知行合一就是方法论。 良知是什么?就是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品质,无需外求,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良知很容易被私心杂念蒙蔽。所以,致良知就是对私心杂念的掌控,而不是反过来,跟着情绪走、跟着感觉走。 良知是天生的,但良知起作用的关键是知行合一。也就是说,良知需要知行合一的实践去触发、磨练和增强;良知愈彰显,知行合一就愈彻底,反之亦然。 王阳明说“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并不是说人人都能成为孔子,而是说人人都有一种被叫做理性的良知。 通过知行合一,你把良知实现100%,可以成为孔子;把良知实现90%,可以成为孟子;实现60%,可以成为汤显祖那样的文学家或者徐光启那样的科学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寡姐有部电影叫《超体》,说的是人的大脑一旦被深度开发,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成为超人。这个思路其实与王阳明“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只不过王阳明强调的是对人固有潜能的开发,而不是借助外部力量赋能。 为什么说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与王阳明的人生哲学很像呢?因为在巴菲特看来,人人皆可成为股神。 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而价值投资的核心,就两点:选得好and拿得住。 选得好是一种理性判断。光这一点,就把很多人排除在价值投资的圈子之外了,因为很多人炒股与赌博、买彩票没有本质区别,他们不是在运用自己的理性,而
      1,612评论
      举报
      巴菲特是华尔街版王阳明
    • 接招接招
      ·2022-03-26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中概股

      只说重点 文丨方浩 本周携程发布了去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1年净营收200亿人民币,相比2020年增长近10%,相当于恢复至2019年的56%。 携程可能是所有中概股里业绩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公司之一了。 自疫情以来,中概股的表现可以用两个极端形容:股价要么触及了历史新高,要么跌到了历史新低。 2020年3月,随着美元史无前例地大放水,很多中概股相继迎来巅峰时刻,但随着中美两国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内流量红利期的彻底结束,很多中概股又遭遇了股价的不断下挫。 过去两年大部分中概股的表现,与疫情关系不大,其股价主要是受宏观政策以及行业增长动力的影响。 携程是个例外:既没有享受美元大放水带来的流动性红利,也没有受到监管政策的波及。股价的大开大合跟携程无关。 影响携程股价的最大因素只有一个:疫情。 本来,疫情之前的携程正在迎来一波时代红利。从2017年到2019年,中国国内游总人次分别为50亿、55亿、60亿,总收入分别为4.57万亿元、5.13万亿元、5.72万亿元。 但到了2020年,国内游总人次、总收入相比2019年分别下降52%、61%。而2021年国内游总人次、总收入只是分别恢复到2019年54%和51%。 酒旅板块一直是携程最核心的业务,整个市场的断崖式下降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这也是携程过去两年没能赶上流动性盛宴的主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疫情彻底打乱了携程刚刚推出的国际化新战略。 2019年,携程发布“G2战略”,即聚焦高品质(Great Quality)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此时,携程纯国际机票业务已经连续12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高速增长。 但随之而来的疫情打断了这种节奏。国内核心业务受巨大冲击,国际业务受到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如果说其它中概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流量红利期的终结,那么携程面临的问题是行业基本盘萎缩的挑战,就算携程的新增流量也
      1,842评论
      举报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中概股
    • 接招接招
      ·2022-03-15

      中概股为何暴跌?

      只说重点 文丨方浩 中概股可能迎来了史上最惨的三月。 据统计,从去年3月份到今年3月份,有超过100家中概股市值缩水80%以上,超过50家中概股市值缩水90%以上。而过去一周的缩水幅度堪称最剧烈。 从上周开始,无论是身在美股的中国上市公司,还是偏安港股的中国上市公司,连续3个交易日股价暴跌。如果把这些公司打包在一个资本市场,可能每天都会触发熔断机制。 没错,见证历史已经成了股民们的家常便饭。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上市公司的跌幅远远小于中概股;换句话说,美国各大股指最近之所以会天天变绿码,很大程度上是被中概股拖累的。 这就很不正常了。同在一个资本市场,同样受乌克兰局势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概股? 我在最近的文章里提到过,美国之所以在乌克兰问题上不停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一个目的就是让资本顺利回流到美国。 自己印钱是用增量货币推高通胀率,等于吸毒;把别人的钱搞过来是用存量资本提升美元竞争力,等于吸血。但让别人放血容易,把血都吸过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比如这次乌克兰局势,从2月份急剧升温到到最终开战,一个月时间里美元兑人民币一度达到6.2的历史新低,同时欧元兑人民币也创了历史新低。这说明人民币在加速升值。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当然有很多因素,比如外贸出口强劲,创汇多了就会让本币升值。但这次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时间点与乌克兰局势的走势非常吻合。 要知道今年2月份,不仅有中国的春节长假,还因为奥运会部分地区停工停产或限工限产,出口并不是旺季。但人民币居然逆势升值,所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资本因为地区局势动荡而选择了买入人民币。 本来要全部回流到美国的资本,有一部分游到了中国。与此同时,还有一组数据也很重要: 2022年1-2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使用外资增长69.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74.9%。 一边是
      943评论
      举报
      中概股为何暴跌?
    • 接招接招
      ·2022-03-11

      切尔西、李嘉诚和人民币

      只说重点 文丨方浩 过去一周,在英国发生了两件事应很有意思。这两件事情的主角,一位是俄罗斯富豪、切尔西老板阿布拉莫维奇,一位是中国香港富豪李嘉诚。 最新消息是,英国政府已经冻结了阿布出售切尔西俱乐部的计划;之前的消息是,李首富准备出售旗下英国最大的配电公司UK Power Networks。 发生在阿布身上的事,是因为英国政府认为他与普京“走得太近”,所以切尔西老本成了被制裁对象。所以阿布接下来既不能掌控切尔西,也不能自己说卖就卖。最后切尔西卖什么价钱、卖给谁,还是要听大英帝国的。 阿布不是第一个被欧洲国家盯上的俄罗斯富豪,之前有报道说,一位俄罗斯富豪的豪华游艇已经被意大利方面没收了;而向来以中立国自居的瑞士,也已经加入对俄罗斯人的制裁行列了。 这还没完。就在昨天,乌克兰和俄罗斯几乎同时出手:乌克兰宣布没收俄罗斯人在乌克兰的资产,而俄罗斯宣布对俄制裁的公司资产实行国有化,为阿布报仇的味道很浓。 无论是英国、意大利这种老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乌克兰、俄罗斯这种前苏联国家,目前的经济制度都是私有制占主体,而私有制的一个原则就是,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但在战争以及由战争引发的政治狂热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了。英国作为资本主义的老祖宗,居然对阿布这样的英国人民的老朋友都不放过(哪怕改了国籍),下手之狠让人以为现在是俄罗斯与英国在打仗。 要知道,过去20年英超的崛起,阿布功不可没。通过金元足球,俄罗斯富豪不仅把切尔西打造成了英格兰乃至整个欧洲的顶级强队,也极大提升了英超的商业价值(早已是世界第一联赛)。说阿布是当年英超改革的先锋模范,一点都不为过。 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浓眉大眼的英国人不仅说翻脸就翻脸,甚至直接掀桌。估计现在的阿布只能在伦敦郊外的晚上,一边抹泪一边高唱:Rolling in the Deep…… 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这次俄乌冲突帮助美国实现了一个小目标:资本回流美国
      2,6901
      举报
      切尔西、李嘉诚和人民币
    • 接招接招
      ·2021-11-25

      联想不冤

      只说重点 文丨方浩 司马南对联想问题的主要质疑点,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这个问题太复杂,不是本文的重点,因为国有企业改制说到底是一个时代的特色,国有企业改制不仅仅是联想一家公司,而且改制之后的很多企业确实发展的很好。如果联想改制的路径有问题,是不是都要推倒重来? 另外围绕柳传志和杨元庆的槽点,主要是报酬。说实话,在一线科技巨头中,一个老板或者一位CEO年收入上亿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儿。 争议在于,目前联想无论是在公司体量上还是产业影响力上,可能已经谈不上科技巨头了。如果联想的手机业务依然位列中国前五,这个问题还可以商量商量。 苹果CEO库克2020年包括股票奖励在内的年薪是2.6亿美元,苹果这一财年的利润是570亿美元;联想去年净利润约为7亿美元,杨元庆年薪是2500万美元;库克所得是苹果年利润的不到0.5%,杨元庆所得是联想年利润的3.5%。 杨元庆曾说联想的薪资是按照国际标准发放的,工资确实国际化了,但公司利润呢?用上个时代的市场地位支付给高管这个时代的工资水准,是个吃相问题。 但一家上市公司给老板们发多少钱,归根到底还是董事会说了算,合理与合规是两码事。 联想真正的问题,是国人对一家中国老牌科技公司(虽然自称是全球化公司)的美好期待与其业务不争气、不上道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核心技术开始被美国卡脖子的大背景下尤为明显。 很简单,如果联想具备了今天华为的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无论是改制问题还是高管天价薪酬问题,还会不会成为问题?或者说,这件事还会发酵到如此地步吗? 你可以说,商业江湖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家市场化的公司做什么不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但这个事儿还得具体来看。 联想的出身并非纯民营企业。脱胎于体制内、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春风、受惠于政策倾斜,联想早早就奠定了行业地位。 甚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倪柳之争”引发的全民大讨论,都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
      1,899评论
      举报
      联想不冤
    • 接招接招
      ·2021-11-08

      比特币是打开元宇宙的钥匙?

      只说重点 文丨方浩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EDG夺冠的过程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甚至在大江南北的大学校园、商业场所都引起了群体性围观,十年前国足打进世界杯都没产生这么大的轰动效应。 明明只是一种网络游戏,它在把现实投射到虚拟之后,又把虚拟世界产生的巨大亢奋反馈到现实世界,游戏源于人生,人生宛如游戏。 如果未来在元宇宙世界中有类似EDG这样的球队,代表中国拿了世界杯冠军,在虚拟世界实现了真实世界无法达成的壮举,那将是一副怎样的场景? 应该说,EDG夺冠最高兴的一个群体不一定是那些疯狂的年轻人,而可能是VC们,因为他们看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正在打破边界,游戏里所获得的快感、荣耀完全可以传递给现实世界——通过那种最原始的群体性狂欢。 就在EDG夺冠前一周,Facebook宣布将公司名称改成Meta,源于“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扎克伯格说,元宇宙是连接人们的下一个前沿,就像刚开始使用社交网络一样。 Facebook改名和EDG夺冠,看似两件偶然的事情,其实是同一件事情:新一代网络世界可能不仅仅是线上和线下的链接,更是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传统的网络世界,更像是对现实世界的修修补补,比如张三在现实世界里是一名外卖小哥,平台给他派单,他给用户送餐,张三成了连接线上和线下的一个节点。他既是一位劳动者,也是一段代码。 但在元宇宙中,王兴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外卖骑手,平台给他派单,他给张三送餐,最后赚的不是配送费,而是比特币,而张三拿到的盒饭,就是他在虚拟世界的能量条,支撑他去创办一家电动车公司,然后把电瓶车卖给元宇宙里的美团,最后赚取更多的比特币。如果有一天张三的公司能够上市,股票收益当然也可以是比特币或者其它加密货币。 在元宇宙里,王兴不再是老板,张三不再是小哥。这就不是游戏了,这是社会关系的重构。社会生态、商业生态、金融生态都会在一个新世界里进行自我演化。 一直以来,以比特币为
      1,717评论
      举报
      比特币是打开元宇宙的钥匙?
    • 接招接招
      ·2021-07-13

      大众点评,刀刃向内

      只说重点 文丨方浩 今年以来,中美两个超级交易平台在同一件事上狠招频出。 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仅仅从今年4月份到6月份就封杀了大量刷好评团伙,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商家,据说冻结资金近千亿人民币。 而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今年1-5月共处罚“刷好评”用户账号5万个,处罚“刷单”、“刷评”商户1万余家,协同执法机关打击29个非法刷单网络灰黑产团伙。 当下,无论美国互联网还是中国互联网,竞争都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亚马逊和美团——一家是美国的超级交易平台,一家是中国的生活消费方式分享平台——却在这个时间节点主动选择刀刃向内,多少有点让人意外。 亚马逊砍向的主要是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跨境电商本身是一门阳光生意,但它们在做大的同时,又把刷好评这个灰产生意带到了国外,可谓是“软硬实力”的一起输出。 不过同样是刷好评,中美之间的玩法却有着天壤之别。由于亚马逊卖家无法与买家直接在网上沟通并索要好评,所以卖家们发明了中国人最熟悉的地推模式:在快递包裹中塞入小卡片,买家只需扫码输入好评就会获得现金返现奖励。相当简单粗暴。 除了一部分爱占小便宜的美国消费者,中国庞大的留学生团体也是职业刷单大军的主力,据说干得好的学生,在亚马逊上刷好评的收入比去餐馆刷盘子可观多了。 但灰产生意也有高低之分。如果说亚马逊上刷好评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中国本土的刷好评生意已经进入了“好莱坞大片模式”。 大众点评与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集中查处的11家组织“免费吃饭刷好评”的网络咨询公司,简直打造了水军版的“横店影视基地”: 这些所谓的咨询公司通过“杭州吃货福利群”等微信群招募大量人员前往商户免费消费,扮演成非常专业的“气氛组”;同时为了绕开平台严格的审核规则,这些企业要求招募的体验人员按照流程“假戏真做”——根据指定的路径在大众点评App搜索门店、购买套餐,到店之后报上“暗号”接头,体验后再发布精心编制的好评“作业”,以提升
      2,582评论
      举报
      大众点评,刀刃向内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