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怪盗团

公众号:互联网怪盗团

IP属地:未知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4-27

      字节跳动游戏的“伪文艺复兴”

      自从2023年11月,字节跳动全面重整游戏业务以来,已经过去了一年半。在此期间,字节跳动游戏业务的去向,始终是国内游戏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一年半的时间,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三个月,即2023年底到2024年初,字节跳动希望将游戏业务整体或拆散出售,与诸多潜在接盘对象进行了谈判。谈判的结果是,无人整体接下字节跳动游戏的盘子。紧接着三个月,即2024年5月以前,字节跳动卖掉了部分游戏资产,甩掉了一些不太赚钱的“包袱”。但是以沐瞳科技为代表的大块游戏业务还保留着,去向不明。最近大半年,即从2024年5月底张云帆接任以来,字节跳动游戏业务又开始大举立项,呈现出一定的扩张态势。有人将其理解为“字节跳动游戏的复兴”——但真的是这样吗?张云帆接手字节跳动游戏业务以来,原朝夕光年和沐瞳科技两大业务板块已经没有区别,统一在相同的管理层和业务战略下。在我看来,这个业务战略就是:基于内部资源,做一波有限扩张,争取游戏业务独立上市(注:仅代表个人观点,无内部消息)。这个战略显然不仅来自张云帆,也来自字节跳动集团管理层乃至张一鸣本人。什么是“基于内部资源”?就是字节跳动集团不再对游戏业务进行战略输血,无论是抖音、TikTok还是其他应用,不会像当初帮助朝夕光年一样,提供宝贵的流量资源了;至于财务资源更是不用提。现在,字节跳动游戏必须完全依赖“内部造血”,也就是MLBB产生的收入和利润。什么是“有限扩张”?就是游戏业务扩张谨慎,看起来立了很多项目(据说高达50多个),其实招人幅度很小,与2018-2021年大举延揽业内人才的举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虽然最近一年游戏行业人才供给过剩,却很少听说有业内老兵投奔字节跳动的案例。至于“争取游戏业务独立上市”,自不必说:MLBB本来就很赚钱,生命周期再维持几年问题不大;如果能再做出一两个爆款游戏,做出较高的利润,完全可以策划港股或美股上市。
      250评论
      举报
      字节跳动游戏的“伪文艺复兴”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4-27

      做年轻人的生意风险很大,还是回去做中年人的生意吧

      作者按:本文原作于2021年9月,当时游戏行业、动漫行业乃至剧本杀行业,面临着多重监管压力和舆论压力。“做年轻人的生意”,很快从炙手可热的资本风口,变成了大部分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陷阱。取而代之的,则是做中年人乃至老年人的生意。斗转星移,三年多过去了。行业监管有了许多变化,但有一点没变:“做年轻人的生意”再也没有重回资本风口。经济大势和老龄化,都使得资本市场越来越倾向于“中老年人生意”。不过,当初投机于“Z世代”概念的公司,也有一部分转型成功的,这就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了。最近一个月发生的几件事情,连起来看,非常有意思:(注:原文指的是2021年8-9月发生的事情)从8月底开始,网络游戏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正式升级,未成年人每周只能玩三小时(而且是指定的时间段)。中秋节调休期间,网游厂商也非常负责地为未成年人调休了。9月23日,多家官方媒体批评“变味的剧本杀”,认为其“宣扬暴力、灵异,以此为商业噱头吸引年轻人”。关于剧本杀内容监管的媒体讨论,至今仍在进行之中。同一天,抖音推出了“14岁以下每天只能登录40分钟”的防沉迷系统。虽然短视频行业早已推出青少年保护模式,但进行定量的防沉迷,这还是第一次。9月25日,《迪迦奥特曼》等一批动画作品被指存在血腥、暴力、恐怖等“不适合少儿观看”的内容,被全网下架;尚不清楚是否会在修改之后重新上架。看完上面的这一连串新闻之后,你应该跟我有相同的感触:做年轻人的生意,风险很大,而且商家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来控制风险。投资者总是乐观的,总希望从一切利空消息中找到利好因素。当游戏行业遭遇历史上最强监管时,他们乐观地认为,短视频等“非游戏娱乐内容”会迎来新的发展;当线上娱乐内容受到监管时,他们又乐观地认为,剧本杀等“线下娱乐形式”会迎来新的发展。可是他们错了。此时此刻,如果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那是一定要失望的。过去几年,“做年轻人的生意”成为了资本市场最大的风
      251评论
      举报
      做年轻人的生意风险很大,还是回去做中年人的生意吧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4-18

      从黄仁勋再次到访北京说起

      时隔三个月,黄仁勋再次到访北京。虽然老黄本来就经常来中国大陆,但是如此密集的频率仍是罕见的,尤其是考虑到最近一星期出的两件大事:4月14日,英伟达宣布将与台积电、富士康等产业链伙伴合作,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实现AI芯片和服务器的本土制造。其中Blackwell芯片计划在12-15个月内在台积电美国工厂投产。4月15日,英伟达宣布接到美国政府通知,H20显卡被纳入出口管制产品,即日起向中国等地出口H20需要申请许可证。在H100和H800先后被纳入出口管制之后,H20是在中国卖的最好的英伟达显卡,没有之一。作为一家总部位于硅谷的美国上市公司,英伟达必须遵守美国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它又不希望失去中国市场。2022财年,即《芯片法案》生效前的最后一年(注:英伟达财年结束于1月底,下同),中国大陆曾为英伟达贡献了26%的收入;2024财年,仍能贡献17%的收入,是除了美国和中国台湾之外最重要的市场。刚刚过去的2025财年,估计英伟达的中国区收入占比将进一步下降到13%左右,但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除了历史数字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实:今年年初以来,随着DeepSeek的爆红,中国国内推理算力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英伟达GPU被买爆了。主流英伟达代理商都赚的盆满钵满,卖的最好的产品就是H20,到处都能看到倒卖H20的二道乃至N道贩子。国产GPU,尤其是华为升腾910系列GPU,卖的当然也很好,但是它们的成本效率与英伟达同类产品仍有较大差距。基于商业逻辑,在能买到的情况下,大部分客户还是会乐意买英伟达的。附带说一句,DeepSeek发布之初,市面上曾出现“DeepSeek绕过了CUDA”以及“英伟达运行DeepSeek没有优势”的荒诞说法。随着应用的普及,这一说法早已不攻自破——DeepSeek的训练严格基于英伟达的软硬件一体化生态,所以基于英伟达推理卡的运行效果天然
      1,1511
      举报
      从黄仁勋再次到访北京说起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3-20

      卢克文:法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494评论
      举报
      卢克文:法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3-17

      持续两年又四个月的美股牛市,真的要结束了吗?

      2022年10月13日,标准普尔500指数触及了3491点的阶段性底部,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大牛市。2024年2月19日,它创下了6147点的历史新高,此后便一路下调;美股其他两大指数(纳斯达克和道琼斯)的表现与此类似。考虑到美股从最高点下调的幅度已经达到10%(纳斯达克还要更多一点),整个市场都在关注一个问题:这是不是过去两年又四个月的大牛市的结束?抑或是又一次“假摔”,就像2023年7-10月、2024年4月以及2024年7月出现过的那样?历史证明,预测顶部就像预测底部那样,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我有好几个具备丰富美股投资经验的朋友,都在2024年4-7月之间认为“一切已经到位”,抛售了包括英伟达和苹果在内的全部持仓。以一个月或三个月为单位,恐怕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哪怕是最先进的量化基金也不行。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讨论一些更长久的、更偏基本面的问题,例如下面两个问题:有一家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为5%左右,净利润增速为10%左右,但是其静态市盈率高达34倍,那么你乐意买入吗?还有一家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为12%左右,净利润增速为15-18%,但是其静态市盈率高达31倍,那么你乐意买入吗?又有一家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为15%左右,净利润增速为30-35%,但是其静态市盈率高达45倍,那么你乐意买入吗?上述三家公司分别是:苹果、微软、奈飞。前两家分别是美股市值第一大和第三大的公司,第三家也是举足轻重的大型科技公司和娱乐产业的领头羊。它们的P/E/G显然都远远高于1.0倍;对它们做DCF模型,需要非常宽容的条件(例如很高的永续增长率和很低的资本成本)才能得出被低估的结论。这就是在经历长达28个月的牛市之后,美股科技巨头现状的一个缩影。请注意,在讨论美股估值问题时,我们往往容易被算力产业链牵着鼻子走,陷入“英伟达到底是周期性还是成长性公司”“到底怎么给博通估值”之类的怪圈。问题在于
      1,731评论
      举报
      持续两年又四个月的美股牛市,真的要结束了吗?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2-25

      左脑DeepSeek,右脑可灵,或许是国产AI的“完全形态”

      上个星期,我一直饱受流感困扰,完全无法更新视频号:既没有心思撰写文案,更没有状态出镜。这却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尝试能否完全依靠目前高度发达的生成式AI工具,做一期像样的短视频。我的选题是:“虽然AI大模型推理成本大幅下降,但算力需求反而更高了,就像当年蒸汽机的发明,反而推动了全世界的煤炭需求。因此,今后算力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地位会更重要。”全长大约1分钟。 我躺在沙发上,把这段话输入了DeepSeek R1。它用了28秒,生成了包括画面描述、配音以及转场效果在内的全套文案: 【开场:蒸汽火车喷着白烟穿越金色麦田,镜头切换至芯片内部流光溢彩的电子流动】 (背景音乐:科技感音效与蒸汽朋克风格音乐交织。) 【画面:老式蒸汽机活塞特写→现代服务器集群闪烁蓝光】 “1820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后,英国煤炭消耗量反而暴增300%——效率提升永远会激发更大需求!” 【动画:AI大脑吸收海量数据流,形成算力黑洞】 “今天,AI大模型单次推理成本下降80%,但全球算力需求正以每年翻倍的速度狂奔!GPT-4处理一本《战争与和平》,只需要你喝口咖啡的时间。” 【数据可视化:地球表面升起无数光缆,构成神经网络覆盖大陆】 (音效:数据处理声逐渐密集) “每个智能客服都在消耗一座小城市的算力,每辆自动驾驶汽车都是移动的超算中心,这,就是AI时代的‘煤炭悖论’!” 【画面:稀土矿脉与芯片工厂交替闪现,最后定格在量子计算机冷却装置】 "当算法进化遇上物理极限,算力战争已悄然打响。从硅基芯片到光子计算,从液冷技术到星链基站,21世纪最硬的通货正在重新定义——” 【结尾:火箭发射升空,尾焰化作二进制代码照亮夜空】 "记住:蒸汽时代属于煤炭,电气时代属于石油,而正在展开的智能时代,谁能掌握算力之源,谁就能点燃下一个文明纪元!” (字幕弹出:算力即权力) 老实说,上述文案稍嫌煽情,但不是什么大问题,稍微调整一下即
      2,8261
      举报
      左脑DeepSeek,右脑可灵,或许是国产AI的“完全形态”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2-25

      亲眼目睹社会底层的一幕

      ‍‍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我喜欢四处游走。尤其喜欢与街头的商贩和当地居民交流,观察人与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最近到了浙江,我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2025年2月19日16:30,我正骑着小电驴在街头行驶,忽然看到一处纠纷,三个人在拉扯着。我停下车,走近去看。 场面是这样的:一名身穿黑色安保服的保安,正与一个穿着牛仔裤和咖灰色上衣的男子争执,拦住了另一名穿着单薄白色冲锋衣、黑色裤子、脚踏透气网状运动鞋的男子。这个男子看起来很年轻,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几乎皮包骨,带着一副眼镜,眉毛有些浓,脸型也偏瘦,呈现方形。 我停在一旁,观察着他们的对话与肢体动作。白衣男子似乎想要离开,但另外两人一直挡住他的去路,劝他等警察到场,处理清楚这件事。保安语气坚定地说:“我们现在放你走,丢了工作就说不清楚了,老板也会骂我们。以后在老板面前,我们也不好做人了。你就老实点配合我们吧,别挣扎了,你这么瘦,小身板也撑不住。”他还对白衣男子警告道:“如果你把我拉倒了,事情就更麻烦了。” 那名白衣男子始终没有反抗,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尤其是双腿,控制不住地剧烈颤动。站在旁边,我心中一阵沉痛。我开始注意到他的行李,一只透明的大塑料袋,里面只有一双拖鞋和一床薄被子。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这床被子显然没有什么保暖效果,他的穿着也非常单薄,几乎像是要冻僵了一样。 过了一会儿,我通过清洁阿姨得知,白衣男子是昨晚偷偷潜入酒店的。他手机停机,话费交不上,偷偷吃了客人剩下的食物和储物室里的泡面、八宝粥,还喝了饮料。今天才被发现,监控录像揭露了他的一举一动。他尝试从楼上跳下逃走,结果还是被抓住了。 在这个时代,我们都自认为是文明社会的成员,但我不禁反思:我们真的是文明的吗?对于这个年轻人,谁在关心他穿得那么单薄?没人问过他经历了什么,没人关心他的父母在哪里,为什么他会
      2,7651
      举报
      亲眼目睹社会底层的一幕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2-08

      中国出海商家面临严峻挑战

      3,251评论
      举报
      中国出海商家面临严峻挑战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2-08

      黄仁勋去白宫谈了什么?

      3,589评论
      举报
      黄仁勋去白宫谈了什么?
    • 互联网怪盗团互联网怪盗团
      ·01-15

      联席CEO亲自带队,拼多多加码商家权益保护

      拼多多的崛起,是最近十年中国电商行业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事件之一。没有人能否认拼多多的用户覆盖之广、商品丰富度之高,以及用户体验之好。虽然在我的朋友圈里,至今还不乏对拼多多抱有偏见的人,但是大家基本都是“口嫌体直”,有需要的时候还是会在拼多多买的不亦乐乎。就拿我本人来说,去年在拼多多消费了近50单,遍及食品饮料、日用品、服装、数码3C、家居、宠物……等多个品类;至于具体的商品,上至苹果新款手机,下至5元包邮的垃圾袋,可谓无所不包。这是拼多多商家生态完善、稳固的一个最佳体现。 从成立之日起,拼多多对商家的吸引力就十分明确:第一是流量平权,让中小商家、产业带商品有更多的接触消费者的机会;第二是简化规则,让商家集中精力于产品本身(而不是钻研平台玩法);第三是高效的日常运营。以上三条共同推动了良性循环,商家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推动了用户的增长,反之亦然。我很高兴地看到,我在两三年前买过东西的店铺,大部分今天仍在运营,这说明商家觉得在此经营是有利可图的。 然而,电商是一门动态的生意,市场在长期是平衡的,在短期则到处存在不平衡点。消费者的利益和商家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总归会出现不一致的案例,这些案例都需要解决。例如,近年来流行的“仅退款”机制,其出发点是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利益,但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来“羊毛党”,以及因为沟通不畅而造成商家损失。又例如,一部分中小商家的规模太小、电商运营经验太少,需要平台更多的定向扶持,否则就很难渡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难关。 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还是那句老话:魔鬼在细节之中,而电商行业到处是细节。最近一段时间,外界听到了一部分利益受损的商家的抱怨之词,由此引发了媒体一定的关注。有些问题仅仅是个案,有些则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不管怎么说,结构性的问题也好,暂时性的问题也好,总归不能置之不理,任凭其继续发展。这一点,国家也关注到了。2025年伊始,国家
      2,970评论
      举报
      联席CEO亲自带队,拼多多加码商家权益保护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