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财经

柒财经官方新媒体

IP属地:未知
    • 柒财经柒财经
      ·09-08 22:03

      京东超市发布全新战略:五项举措助推用户数突破5亿大关

      京东超市11周年发布会8日在北京举行,全球快消行业超400家知名品牌负责人、高管齐聚一堂。面对全球零售业遇到的多重挑战,京东超市发布了推动快消品牌穿越周期、实现高速增长的新方法、新路径。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大商超事业群总裁牛英华介绍了推动品牌高速增长的新方法,共实施五项战略举措,聚焦商品、品牌、品类、渠道以及效率五个方面,从而在未来三年,将京东超市用户规模从3亿增长至5亿。 五项举措包括,通过用户洞察、产品打造、新品引爆实现商品爆发;通过用户渗透、打造用户心智,实现品牌用户规模增长;通过品类管理、制定品类策略、构建品类心智;通过省区仓店、B端客户、秒送O2O、跨境出海,打造全渠道体系;通过更多专业采销、AI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提升运营效率。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超市,京东超市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上半年增长速度全面引领行业,购物用户规模同比增长18%,订单量同比提升20%,交易额同比增长15%,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京东超市还对高速成长的合作伙伴进行年度颁奖。凭借在供应链革新、新品共创及用户运营等方面的优异表现,五粮液、宝洁、乐高、鲁花、爱他美等一批头部品牌荣获“巅峰荣耀品牌奖”、“年度卓越冠军奖”等年度奖项。 此外,五粮液、脉动、乌江、绽家的相关负责人也介绍了京东超市推动他们实现高速增长的方法、路径。 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 用户需求洞察 供应链效率提升等成为破局关键点 当前,中国零售行业正在经历一轮深刻调整。市场上商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许多品牌只能靠不断促销来维持销量,利润越来越薄,再加上成本持续上涨、新品推广不易等挑战,品牌方亟待突破增长瓶颈。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需求愈发多元,仅靠低价已难以持续吸引用户。品牌必须从更深层次重构人、货、场的关系,即精准捕捉消费趋势、提升供应链效率、推出更贴合场景和情感连接的产品与服务。 应对行业变局,京东超市围绕
      257评论
      举报
      京东超市发布全新战略:五项举措助推用户数突破5亿大关
    • 柒财经柒财经
      ·09-06

      华夏银行遭重罚8725万!年内罚单破亿

      9月伊始,华夏银行便被天价罚单砸中。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华夏银行因为存在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行为,被处以8725万元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陈成天、刘建新警告;对钱建华、何羽、吕玉梅、涂超警告并罚款合计20万元。 华夏银行对此回应称,这是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对该行开展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进行行政处罚的决定书,同时表示对处罚决定“诚恳接受”,已“迅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 事实上,这次8725万元的罚单并非华夏银行今年唯一的监管重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5日,华夏银行总行及至少17家分支机构在今年收到行政处罚,年内罚没金额合计超过1亿元,30多名责任人员被处以警告、罚款,甚至禁止从业等处罚。 仅7月份,华夏银行就连续收到三张罚单:太原杏花岭支行、石家庄分行、廊坊支行分别被罚30万元、65万元、30万元。 8月底,华夏银行温州分行因为贷款“三查”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违规发放借名贷款,被处罚款170万元;同月,太原北城支行副行长任承旺遭7年禁业的严厉处罚。 从罚单事由来看,信贷业务是其违规“重灾区”,问题主要集中在贷款“三查”不尽职、资金挪用、借名贷款、资产分类不准确等方面。 监管处罚之外,华夏银行也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实现营收455.2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86%;实现归属净利润114.7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95%。 $华夏银行(600015)$ 这是近二十年,华夏银行中期业绩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 资产质量层面,截至2025年6月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0%,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56.67%,较去年末下滑5.22个百分点。 同业比较,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250评论
      举报
      华夏银行遭重罚8725万!年内罚单破亿
    • 柒财经柒财经
      ·09-05

      孙陶然胞弟清空拉卡拉股份,套现近5亿

      近日,拉卡拉(300773.SZ)发布公告,股东孙浩然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192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5%,套现金额约4.93亿元。 $拉卡拉(300773)$ 据悉,孙浩然是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的胞弟及一致行动人,也是公司第三大股东。 此次减持后,孙浩然将不再持有拉卡拉的股份,也意味其彻底退出拉卡拉股东名单。 另外,拉卡拉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3396.HK)也在今年7月下旬减持535.96万股,持股比例降至25.86%,并明确表示未来三个月内可能进一步减持3%的股份。 重要股东轮番减持的背后,是拉卡拉显著承压的业绩。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拉卡拉实现营收26.5亿元,同比下滑11.1%;受银行卡收单市场收缩及运营成本刚性等因素影响,净利润仅2.2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2亿元减少近半,降幅45.33%。 而在2024年,拉卡拉实现营收57.62亿元,同比下滑2.98%;实现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下滑23.26%。 针对2024年净利润下滑,拉卡拉表示主要是受上年同期投资收益较高,以及处置参股金融机构股权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影响。 于业绩萎靡之际,拉卡拉祭出两大动作。 一方面,宣布赴港上市。 今年6月,拉卡拉正式公告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事宜。核心目的是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加快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转让部门子公司股权。 拉卡拉在8月初公告,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聚焦主业,拟分别将所持广州拉卡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普惠担保”)的100%股权、广州润信商业保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润信保理”)的100%股权转让给广州众赢维融智能科技有
      243评论
      举报
      孙陶然胞弟清空拉卡拉股份,套现近5亿
    • 柒财经柒财经
      ·09-05

      广发信用卡,从“先驱”到“险区”

      广发银行的“金字招牌”——信用卡业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截至2024年末,广发银行信用卡持卡客户数为1.18亿,与2023年末持平。这标志着该行信用卡业务首次陷入用户增长停滞。 同时,信用卡的使用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广发银行并未披露与之相关的具体指标,但柒财经注意到,截至2024年末,其信用卡应收款项3,928.46亿元,较2023年减少320.33亿元,降幅7.54%。 这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用户基于广发信用卡的刷卡消费意愿低迷。 01 量大未必管饱 提起信用卡的“先驱”,大多数人脑海中冒出的估计都是招商银行。其实,广发银行才是那个率先吃螃蟹的“人”。 早在1995年,广发银行便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信用卡——广发人民币VISA信用卡及转账卡,招商银行则在2002年才“上车”,整整晚了7年。 2005年,广发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宣布信用卡业务盈利的金融机构。 之后十多年,乘着滚滚向前的时代列车,广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势如破竹:2010年发卡量突破1000万张;2020年末持卡客户数达到8100多万,并很快在2021年末站上亿级关口。 强劲的马力,让广发银行紧跟中信银行,迅速跻身股份行信用卡持卡用户数破亿阵营,并保持次席至今,大概率也在行业遥遥领先。 然而,量级的膨胀并未自觉驱动质级的飞跃。坐拥庞大的卡量和用户,广发银行的信用卡却长期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局面。 财报显示,2021年末至2024年末,广发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为4523.5亿元、4396.9亿元、4248.8亿元、3928.46亿元。 ▲数据来源:银行财报 同期,招商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为8,403.01亿元、8,844.30亿元、9,357.77亿元、9,477.09亿元。 对比之下,不难看出,前者的信用卡贷款余额逐年递减,仅为后者的约二分之一,到2024年已滑落到刚刚40%。 这从侧面
      278评论
      举报
      广发信用卡,从“先驱”到“险区”
    • 柒财经柒财经
      ·09-05

      拼多多“千亿扶持”加码农研 助力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成功举办

      8月29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浙江大学和拼多多共同举办,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支持的“2025 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 经过近三小时线下路演环节的激烈比拼,最终,坦桑尼亚SafeSip团队凭借其设计的禽业安全用水创新方案,一举斩获大赛金奖;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研发的AI养猪方案,以其完善的产品设计和成熟的商业模式拿下银奖;美国PlanPulse Patch团队瞄准温室番茄等高附加价值作物,设计的植物生长预警监测方案获得铜奖。 全球农创客大赛是粮农组织与浙江大学共同发起创立的面向全球青年的农业科创活动,如今已经成长为粮农组织系统的旗舰项目,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力量,鼓励青年以数字技术和创新推动农业与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自2020年创办以来,该赛事已成功举办五届,拼多多也连续五年投入支持并参与其中。 本届大赛规模空前,共吸引全球97个国家的519份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报名参赛,项目申请数量和覆盖范围均创历史新高。通过线上初选,来自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中国、泰国、哥伦比亚、匈牙利和美国的9个青年主导创新解决方案成功晋级决赛。决赛前三名会获得由拼多多资助的“项目推进种子资金”,其中金银奖团队的负责人,还将受邀参加在罗马举行的2025年粮农组织科学与创新论坛,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农业科创成果。 ▲ 决赛开幕式上,粮农组织创新办公室主任马文森致辞。傅俊豪|摄 “当前,气候变暖、资源减少等挑战威胁着数百万小农户和农村社区的生计,而青年主导的创新方案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粮农组织创新办公室主任马文森表示,粮农组织未来将继续与浙江大学、拼多多等伙伴深度合作,推动创新方案从地方试点走向全球落地,助力实现“提升气候韧性、供应链效率和营养安全”的目标。 “青年、农业、创新”成大赛最鲜明底色 探索数字新兴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
      70评论
      举报
      拼多多“千亿扶持”加码农研 助力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成功举办
    • 柒财经柒财经
      ·09-03

      携程小贷上半年大赚4429.24万,同比暴涨132.58%

      携程旗下重庆携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携程小贷)于近日公布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携程小贷实现营收2.93亿元,同比增长50.68%;实现净利润4429.24万元,同比暴涨132.58%。 截至2025年6月末,携程小贷总资产73.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71%,较今年一季度末微增0.71亿元。 从数据来看,携程小贷总资产抬升缓慢,营收保持环比正增,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突然拉升,已达到去年同期的2倍有余。 据柒财经了解,携程小贷成立于2016年12月,控股股东为携程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股权穿透后由携程旅行控股,主要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等业务,注册资本50亿元。 依托携程旅行App、去哪网App以及携程金融App,手握网络小贷牌照,携程小贷近几年上行势头良好。 天眼查显示,2021年至2024年,携程小贷实现营收1.02亿元、1.71亿元、3.76亿元、4.52亿元,实现净利润301.65万元、896.05万元、332.36万元、8872.81万元。 产品方面,拥有“拿去花”(信用购),“借去花”(信用购)、借钱优选和大额表单业务(线下联合模式)。 其中,“拿去花”为携程小贷自营消费分期产品,支持在携程和去哪网等平台使用,最高额度10万元,年化利率10%-24%。 “借去花”为现金贷产品,与3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包括尚诚消金、招联消金、南银法巴、南京银行、渤海银行、华瑞银行、韩亚银行等,年化利率 7.2%-24%。 “借钱优选”为贷超,导流苏宁任性贷、360借条、京东金条等信用贷,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车抵贷、房抵贷、企业贷产品。 大额表单业务,包括大额信用贷、企业贷以及抵押贷(含车抵贷、房抵贷)等融资服务产品,是携程金融与线下合作机构联合推出的产品。 此外,携程小贷还推出生意人贷,专门为个体户、企业主、股东等人群提供无抵押贷款产
      380评论
      举报
      携程小贷上半年大赚4429.24万,同比暴涨132.58%
    • 柒财经柒财经
      ·09-03

      摒弃“规模情节”,银行集体瘦身

      中信银行这次走在了队伍前面。 在近期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中信银行行长芦苇直言,“目前,我行已经摒弃规模情结,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并进一步强调,"不以风险下沉换取短期利润的增长。" 一石激起千层浪,芦苇的这番话顿时在网络上炸开了花,也引发行业深思。 事实上,进入缓步慢行的新周期,此前已有多家银行宣布不再执着于规模情节。 01 多家银行宣布放弃规模情节 据柒财经了解,自2023年起,陆续有银行和规模情节做主动切割,并逐步在实践中落地。 2023年4月份,建设银行内部曾召开全行会议,重点提出全行要放下规模情结,不以规模论英雄,要追求高质量发展,致力于长期的行稳致远。 同期,招商银行长王良谈到理财子公司经营策略时说:“母行对招银理财的要求就是稳定规模,不追求规模做得多大。 2024年6月,建设银行股东大会,董事长张金良再次强调,“加快摒弃规模情结,聚焦五大财务要素全面发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清理手工补息、资金空转等不合理市场行为。” 新网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写到:“坚决贯彻国家政策导向,在经营管理中坚持长期主义、审慎原则,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保持资产规模整体恒定。” 浙商银行承续此前“未来不走‘垒大户’老路,不‘挣快钱’的观点,在2025年半年中重申:“坚决摒弃规模情结。” 渤海银行和民生银行虽然没有口头承诺,但已经用行动力阐释了这一最勇敢的进化。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渤海银行延续“缩表”趋势,资产总额18238.0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00.4亿元,降幅1.09%;负债总额17104.86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32.31亿元,降幅1.34%。 但报告期内,渤海银行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升,同比增速分别为8.14%、3.61%,暂时扭转了自2021年以来中期“答卷”持续下行的态势。 民生银行从2024年开始“瘦身”。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77689
      272评论
      举报
      摒弃“规模情节”,银行集体瘦身
    • 柒财经柒财经
      ·09-03

      业绩与责任并进!宁波银行“四维”发力亮实招,筑牢发展“护城河”

      随着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报密集披露,宁波银行公布了一份亮眼的中期业绩:资产规模稳健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经营业绩稳步提升。 具体而言,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34,703.32亿元,比年初增长11.04%;存款总额20,764.14亿元,比年初增长13.07%;贷款及垫款总额16,732.13亿元,比年初增长13.36%。 $宁波银行(002142)$ 同时,报告期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6.88亿元,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374.16%;资本充足率15.21%,一级资本充足率10.7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65%,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业内较好水平。自2007年上市以来,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连续18年保持在1%以下,确保银行能够专业专注于业务拓展和金融服务,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71.60亿元,同比增长7.9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实现非利息收入114.34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30.77%。 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面临着净息差收窄、盈利承压的挑战,而宁波银行行业困境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亮眼成绩。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宁波银行凭借着前瞻性的战略布局、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卓越的风险管理能力,抵御了行业不利因素的冲击,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01 聚焦四大方面 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复杂多变且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宁波银行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坚持深耕优质经营区域,从客户需求出发,提升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来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
      137评论
      举报
      业绩与责任并进!宁波银行“四维”发力亮实招,筑牢发展“护城河”
    • 柒财经柒财经
      ·09-01

      小贷变天:罚单与清退并行,监管一紧再紧

      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日期。随着贴息“红包”即将精准投放至消费市场,人们注意到这场狂欢中未出现小贷身影。 今年1月,监管部门出台《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一时间“小贷已死”论调甚嚣尘上。尽管政策并非“一刀切”,但行业洗牌已成定局,“二八”分化格局加速显现。 一边,清退潮成为贯穿小贷行业上半年的关键词。据北京商报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有超300家小贷公司被清退出市场。另一边,字节跳动旗下中融小贷、腾讯旗下财付通小贷、平安旗下金联云通小贷分列前三甲,注册资本为190亿元、105.26亿元、100亿元,规模占据行业前三席位。 当然,在行业洗牌与头部崛起的同时,严监管的态势丝毫没有放松,仍在持续发力。 01 多张罚单落地,皆因这个原因 严监管,绝非是空谈,其力度,鲜明体现在一张张罚单之中。 今年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作出一则行政处罚:赣州爱信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爱信网络小贷”)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即相关规定,被罚19.5万元。 值得一提的,爱信网络小贷的背景颇具看点。天眼查显示,爱信网络小贷原名赣州积木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积木小贷”),曾由北京乐融多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乐融多源”)全资控股。而乐融多源是P2P平台积木盒子的运营主体。 2019年3月,积木小贷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乐融多源退出了股东行列,换由上海安趣盈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趣盈科技”)成为全资控股股东。同时,积木小贷的注册资本从3亿元增加至5亿元。直到2020年3月,积木小贷正式更名为爱信网络小贷。 如今,安趣盈科还成为是读秒品牌运营主体,而读秒、积木盒子曾隶属于品钛集团。 而今年以来,除了爱信网络小贷外,还有很多小贷公司被处罚。 比如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针对两家小贷机构的处罚,原因依旧是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
      74评论
      举报
      小贷变天:罚单与清退并行,监管一紧再紧
    • 柒财经柒财经
      ·08-28

      24%大限前的消金半年考:四龙头净赚近40亿,这家同比增超200%

      2025年,与消费金融相关的“政策暖风”频频吹,也为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一来,金融债券发行条件放宽,消金公司拓展融资渠道再下一城;二来,开放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又为消金公司快速“卸货”,轻装上阵开辟新路径。 尤为关注的是,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于近期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确定将对部分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实施期限为一年。 其中,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四龙头,与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一同纳入财政贴息的经办机构,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持牌“正规军”的认可,以及对其在提振内需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期待。 不过,从四龙头最新公布的业绩来看,呈现分化态势。 (一)头部也分化 虽然集体位列赛道第一梯队,但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的“答卷”亦有高有低,也从侧面折射出行业竞争激烈: 营收分别为100.41亿元、78.99亿元、45.6亿元、36.81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67.77%、-14.77%、-12.1%、2.79%;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15.04亿元、8.68亿元、1.5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57.84%、-13.34%、213.43%、149.18%。 数据来源:各公司公告等 简单总结,蚂蚁消金是报告期内唯一的“双升”选手,招联消金还在下行通道,兴业消金处于恢复元气阶段,中银消金取得了扭亏为盈的重大突破。 回溯2024年,招联消金营收173.18亿元,降幅11.65%;净利润30.16亿元,降幅16.22%。这是其自2015年成立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步退坡情况,也标志着公司高增期的结束。 2025年上半年展现的经营成果,表明招联消金还未走出阵痛期。 兴业消金本期表现亮眼,净利润以213.43%的涨幅拔得头筹,但需要指出的,这与上年同期的低基数有很大关系。 2024
      131评论
      举报
      24%大限前的消金半年考:四龙头净赚近40亿,这家同比增超200%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