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Alter聊科技
IP属地:浙江
+关注
帖子 · 398
帖子 · 398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Alter聊科技
Alter聊科技
·
08-08 15:35
解码**云安全“铁三角”:用“分层防御”化解安全挑战
过去几年中,数据安全威胁几乎成了常态。 2024年4月,国内某云厂商被曝出现服务故障,包括接口响应报错、内部服务错误......87分钟内有1957个客户报障。 2024年9月,有网友爆料称在国内另一家云厂商开发的“云盘”中建立新文件夹时,发现系统自动加载出了陌生人的隐私照片。 2025年6月,CyberNews报道称发现“2025年最大规模的数据泄露”,涉及30个数据库,共计160亿条登录凭证,涉及国内外多家云厂商、企业平台和开发者门户...... 在“网络安全失守=业务灾难”的现实语境下,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安全已经不仅仅是IT部门的任务,而是决定业务生死的战略底座。特别是在AI应用广泛落地、智能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安全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深度,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客户信任和业务连续性。 正因如此,企业迫切需要一套体系化、智能化、有前瞻性的安全防护架构:不仅要“看见”风险,还要能够“预判”威胁;不仅要“防住”已知攻击,更要“识破”未知意图;同时能够“联动响应”,在威胁造成实质损害前自动阻断。 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云提供了合规、高效、稳定的安全服务。特别是在网络边界、主机、Web应用等高频安全风险场景中,配备了以云防火墙(CFW)、企业主机安全(HSS)和Web应用防火墙(WAF)为代表的专业产品,一同打造了集感知、预测、防御和响应于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让安全能力融入业务的全生命周期。 01 网络边界防护:云防火墙CFW构筑了坚固“城墙” Gartner的一项研究表明,2025年将有85%的企业“上云”。但另一份报告显示,80%的企业遇到过云相关的安全事件。 比如外界经常听到的DDoS攻击,动辄数百G乃至T级的流量规模,让传统的硬件防火墙难以招架;以及利用应用逻辑漏洞的越权访问,可以绕过传统边界防御,在内网中悄无声息地窃取数据…… **云的对策是
看
1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解码**云安全“铁三角”:用“分层防御”化解安全挑战
Alter聊科技
Alter聊科技
·
08-07
Amazon Bedrock的两年征程:从大放厥词到战略实现
2025年8月6日将成为AI云服务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随着
$亚马逊(AMZN)$
云科技宣布OpenAI开源模型正式登陆Amazon Bedrock平台,这个自2023年便提出“Choice Matters”(选择大于一切)战略的云服务巨头,终于完成了其AI生态拼图的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战略闭环:从理念到现实的两年征程 2023年4月,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Bedrock平台,率先打破行业对“单一终极AI模型”的追逐,以多样化模型奠定基础。 2024年re:Invent大会上,Andy Jassy正式提出“Choice Matters”战略时,这一前瞻性布局已形成包含上百款商业及开源模型的庞大生态,彰显了差异化技术路线的长期价值。 “没有单一模型能解决所有问题——客户需要根据性能、成本、合规等需求自由组合。”亚马逊云科技Agentic AI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曾如此阐释该战略。 如今,这一理念得到完美验证:从Anthropic的Claude、
$Meta Platforms, Inc.(META)$
的Llama到DeepSeek-R1,再到最新加入的OpenAI gpt-oss系列,亚马逊云科技的“全明星”模型战略基本完成,成为唯一聚合所有主流AI模型的云平台。 技术突破:多模型协作的实践典范 在Bedrock平台上,OpenAI的gpt-oss-120b展现出惊人性价比:是同类Gemini模型的3倍,DeepSeek-R1的5倍以及OpenAI o4模型的2倍。这种优势源于亚马逊云科技独特的技术整合能力: 1.统一API网关:支持企业灵活调用Claude、Llama和GP
看
269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Amazon Bedrock的两年征程:从大放厥词到战略实现
Alter聊科技
Alter聊科技
·
07-31
首个智能体模型实测:产品、开发、运维“全包了”
假如你已经习惯了AI“动嘴”,接下来将进入AI“动手”的时代。 2025年下半年刚开局,几家大模型企业就开始卡位Agent,要么上线了“Agent模式”,要么发布了新的Agent产品,但思路大多是“大模型+外挂工具”,就像是“大脑”指挥一堆外部的“手”协同完成任务。 7月28日,智谱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模型GLM-4.5,在MMLU Pro、AIME24、MATH 500、SciCode等12项基准评测中,综合平均分位居全球模型第三、国产模型第一,开源模型第一。 比起榜单排名,让我们更感兴趣的是——GLM-4.5是专为智能体应用打造的基础模型,首次在单个模型中实现将推理、编码和智能体能力原生融合,不再满足于扮演一个被动回答问题的“聊天机器人”,而是要成为能够理解复杂目标、自主规划并执行多步骤任务的“全优生”。 相当于模型自己就是“带手的脑”,实现了自主拆解任务、调用工具、完成工作,直接将大模型的原生能力卷到了下一个Level。 为什么技术博客认为大模型的下一个范式,一定是把各种能力整合到一起?智谱的路线能否跑通呢? 我们花了半天的时间,在z.ai上通过GLM-4.5测试了8组Demo,一起来看下GLM-4.5这个“优等生”的表现。(注:所有Demo均来自一句简单的提示词,大家可复制提示词进行验证) Demo1:三只萌犬的网页名片 提示词:用HTML+CSS写一个宠物展示网页,有三只小狗,展示它们的名字、简介和图片。 在测试其他Agent产品时,我们需要把提示词写的尽可能详细,包含页面主题、页面结构、CSS样式要求、图片说明等等,只有足够详细的提示词,才能保证模型能理解我们的需求,生成想要的网页效果。 第一次测试GLM-4.5的Agent能力,我们选择大胆的“赌”一把,相对简单甚至模糊的提示词,最终会生成什么样的效果? 直接说结果:GLM-4.5根据我们的需求生成了一个静态网
看
22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首个智能体模型实测:产品、开发、运维“全包了”
Alter聊科技
Alter聊科技
·
07-31
“上海有AI”,一座城市的智惠答卷
如果说AI是一道科技之光,现在已经落在了上海的街头巷尾。 刚刚落幕的WAIC 2025上,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全球AI创新的重心,渐渐从“比拼模型能力”转向“探索落地场景”,进入到了第二篇章——从实验室走向城市街头,从云端算力走进市井日常。 上海,正站在这场转变的最前沿。 与往年相比,WAIC 2025不单单是创新的舞台,同时也是一扇窗口,让世界看到了上海的另一面——一座智慧与烟火气共生的城市。社区口腔医院里的AI辅助诊疗、工业生产线上的AI智能体、大型港口的智能驾驶卡车和调度助手……AI不再只是论文里的术语,而是城市“呼吸”的一部分。 而上海的AI进程,远没有放慢速度的痕迹。 就在WAIC 2025现场,上海
$中国电信(00728)$
正式推出了城市信息化服务品牌“智云上海”,构筑“上海有AI 智惠全城”的城市智能服务体系,包含城市级的智能底座、覆盖全域的AI网络、支撑万象的落地能力,形成了可持续演进的城市级AI中枢。 从“智”开始,向“云”而生,上海正以看得见的落地速度和看不见的智能张力,勾勒了智慧城市的新样貌。 01 解构“智云网络”,价值不止于连接 经历了三年多时间的市场教育,许多企业和组织对AI已不再陌生,纷纷开始将AI作为生产力工具使用。 但在最基础的网络环节,还存在种种痛点。 比如某街道在处理高空抛物事件时,需要先把监控视频上传到中心服务器,然后由系统逐级分发给相关部门处理,加上后续的工单流转和响应,通常是以“小时”为单位完成一次事件的响应和处理。 比如在某汽车工厂,生产线上的设备会通过传感器不断采集数据,并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从本地传输到远程云端再返回的过程,存在超过50毫秒的时延,严重制约了生产精度。 再比如在家里玩游戏时,一旦开启了远程监控或视频通话功
看
253
回复
评论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上海有AI”,一座城市的智惠答卷
Alter聊科技
Alter聊科技
·
07-29
WAIC 2025观察:**助力AI融入多元化生活场景
AI的价值在哪里? 刚刚结束的WAIC 2025上,问题的答案越来越具象化。 站在产业的视角,AI正在重塑企业的组织、生产与价值链。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埃森哲的报告显示,69%的企业高管计划在18个月内完成核心业务的AI化重构,AI已经从可选项变为战略必选项。 而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们的生活也在被AI潜移默化地改变。比如在WAIC 2025的**AI展区,从AI即时通讯、AI图像生成到AI声音克隆、AI数据分类,连尚集团深刻诠释了AI和生活场景的融合。 在技术和应用的“碰撞”中,AI不再只是“生产力”,同时也是生活化场景向智能演进的“催化剂”。 01 被大模型释放的“想象力” 在WAIC 2025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流行趋势——以“对话”为核心的AI互动,不再局限于独立的情感陪伴类产品,而是渗透进即时通讯、健康咨询、教育辅导等场景,营造出了差异化的用户体验。 直接的例子就是口信APP,融合了即时通讯、互动交友、AI智能人、数字元宇宙等功能,重构了AI即时通讯的产品形态。特别是“AI智能人”的功能,给我们留下了两个深刻印象: 第一个是千人千面的生命感。 “AI智能人”不是设定好的剧本,而是像真人一样有情绪、有三观、有记忆,也会接受外界的时事政治、经济环境、体育娱乐等信息,不断影响TA的观点和性格,甚至有自己的生活和行程安排。 和电影《Her》的设定相似,“AI智能人”和用户的关系将随着亲密度的变化与关系的变化,聊天话题的范围和内容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第二个是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AI智能人”被赋予了内容整合和创作的能力,在和用户沟通的过程中,不再是“套路式”的对话,而是深刻理解用户的诉求,进而扮演不同的角色,陪用户聊股票、聊新闻等等,满足了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一个有趣的细节在于,“AI智能人”会像真人一样发布自己的动态,阅读和评论用户的动态,乃至向用户“求安慰”。 社交通讯只是日常
看
26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WAIC 2025观察:**助力AI融入多元化生活场景
Alter聊科技
Alter聊科技
·
07-21
被央视“翻牌子”的OPPO,跑通了供应链到共赢链的出海路
刚刚结束的第三届链博会上,有两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新闻: 一个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唐装演讲”,脱下了标志性的皮夹克,在演讲中直言“中国的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 另一个是央视新闻对链博会的专题报道,特地走进OPPO在印尼雅加达的旗舰店,用镜头记录了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 如果说英伟达象征着海外科技巨头的“走进来”,正在积极和中国的产业链深度融合;OPPO在印尼的布局代表着中国品牌的“走出去”,让中国成熟的供应链能力、制造体系和智能化经验,服务更广阔的全球消费者。 英伟达的话题性无需赘述,央视新闻为什么聚焦OPPO来讲述中国供应链“出海”的故事?对其他企业有何启示? 01 连续多年位列印尼市场第一,OPPO是怎么做到的? 原因似乎并不难解释。 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规模和中国相近,而且市场状况相似,被不少中国企业视为出海的第一站。 早在2009年前后,OPPO在内的中国手机品牌就开始布局东南亚市场,其中人口数量最大的印尼,自然而然地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经过十几年的稳扎稳打,中国品牌早已占据了东南亚市场的半壁江山。 综合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过去两年的报告:印尼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榜单的前四名,都是中国品牌,合计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其中OPPO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位列印尼市场第一。 即使放大到整个东南亚市场,中国手机品牌的竞争力也不可小觑。同样是Canalys的报告,OPPO在2024年以169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了东南亚市场18%的份额,首次超过三星成为市场第一。 单单就市场份额来看,央视新闻走进OPPO在印尼雅加达的旗舰店,来探寻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其实并不让人意外。需要回答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何OPPO在内的中国品牌能够打赢东南亚市场呢? 一个绕不过的因素正是“本地化”。 可能不少人看到过这样的报道:2015年的时候,OPPO在印尼市场
看
18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被央视“翻牌子”的OPPO,跑通了供应链到共赢链的出海路
Alter聊科技
Alter聊科技
·
07-17
跨越“演示”到“生产”鸿沟,亚马逊云科技开启AI Agents新纪元
进入2025年后,Agentic AI可以说是讨论度最高的科技词汇。 从自主预定机票的“数字同事”,到主动编写并调试代码的编程助手,AI已经从简单的问答工具,向能够执行复杂任务的系统演进。 只是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初步测试和概念验证阶段,尚未跨越横亘在“演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比如怎么管理AI Agents的长期记忆?如何确保AI Agents在访问敏感数据时的身份与权限可控?当成千上万个AI Agents协作运行时,能否观测、调试并保证其稳定性? 这些棘手的工程问题,已然成为AI落地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也是留给厂商们的必答题。 7月16日晚上举办的
$亚马逊(AMZN)$
云科技纽约峰会上,针对Agentic AI的核心议题,亚马逊云科技率先交出了答卷——发布了一系列全新的能力与工具,帮助客户大规模、安全部署和运行高性能AI Agents。 01 架构创新,重塑Agent开发的新范式 Agentic AI示范的的应用图景不可谓不诱人。 不同于被动响应的对话机器人、只能解决特定任务的AI Agent,Agentic AI可以看做是多个AI Agents组成的协作系统,能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决策、规划、分配角色,并执行复杂行动。 但在落地部署的过程中,开发者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基础设施上,包括会话管理、身份权限控制、记忆系统、可观测性机制等等,需要保障运行的稳定性、满足企业级安全与合规要求,以至于Gartner在报告指出30%的AI项目在PoC阶段后即宣告失败。 在“纽约峰会”现场,亚马逊云科技给出了不同的解法——通过Amazon Bedrock AgentCore,帮助开发者打通AI Agents从概念验证到生产部署的关键环节,跨越从原型验证到生产落地的鸿沟。 不同于在
看
345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跨越“演示”到“生产”鸿沟,亚马逊云科技开启AI Agents新纪元
Alter聊科技
Alter聊科技
·
07-14
AI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园区网络?答案藏在四个新技术里
你的下一位同事,可能不是真人!
$微软(MSFT)$
发布的《2025年度工作趋势指数》显示:8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将智能体纳入核心团队,作为数字员工参与业务运营。 当AI进入到“同事时代”,对园区网络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智能体的流畅运行,对Wi-Fi提出了极致低时延和高带宽的要求;基于业务优先级进行差异化保障,让智能体“像人一样稳定可靠”;数据的敏感性、操作的自主性大大增强,需要端到端的安全能力…… 怎么才能让愿景变成现实呢?**星河AI园区网络的四个新技术方案,重新定义了AI时代的园区网络体验。 1、多AP协同算法iCSSR 不少人都有过吐槽公司Wi-Fi慢的经历,即使IT部门已经在努力进行网络优化,依然搞不定网速。 Wi-Fi速率为什么慢? 主要原因无外乎两条,一是网络带宽比较小,二是无线信号的覆盖差,后者的因素可能大于前者。 Wi-Fi的本质是无线电波传输数据,涉及到频宽和信道两个概念:频宽越大,理论的网速越快;但国家授权的频谱范围是固定的,频宽越大对应的信道数越少,一旦多个AP工作在相同的信道上,就会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 第三方测试数据显示,在40MHz组网下,因为同频干扰的影响,整网性能会下降30%。如果是80MHz组网,干扰会更加严重。以至于企业在部署Wi-Fi时,为了保障性能,被迫采用20MHz组网,导致网络连接速率低,就连视频会议都可能卡顿。 同频干扰是否无解呢? **给出了否定答案,在“高密组网”的场景方案中引入了两个关键技术——iCSSR和智能天线。 其中iCSSR是来自Wi-Fi 8预研的新技术,通过不同AP间的μs级的精准协同,实现了多个AP间的“组队协作”:优先抢占到信道的AP自动成为主AP,通过空口发送协同调度帧,通知其他AP进行参数调整,避
看
202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AI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园区网络?答案藏在四个新技术里
Alter聊科技
Alter聊科技
·
07-11
折叠屏进入智能体时代:解构三星Galaxy AI的多模态进化
2024年开始,大模型的劲风吹向了智能手机市场,主流厂商陆续推出了“AI手机”,将AI作为主打卖点。 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演变,市场对于AI手机的定义并未形成共识,不同的手机厂商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从现状来看,大多数“AI手机”还停留在“堆加功能”的阶段,以APP的形式将问答、文本生成、图片美化等能力内置在手机上,远没有在交互和体验上重构外界对手机的认知。 AI手机最终将朝什么样的方向进化呢? 7月9日,
$三星电子(SMSD.UK)$
推出了新一代折叠屏旗舰Galaxy Z Fold 7和Galaxy Z Flip 7,除了折叠屏形态的创新,不小的篇幅留给了Galaxy AI,在进化方向上给出了新的答案——通过整合多模态AI智能体,打造了新的交互方式和服务体验。 01 交互方式的进化: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 许多人对“智能体”已经不再陌生,有别于只能“对话”的聊天机器人,智能体的典型特征是“有手、有脑、有眼睛”,即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将需求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调用相应“能力”进行执行。 倘若将多模态AI智能体和智能手机融合,在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上会有什么不同呢? 直接的例子就是Galaxy Z Fold 7的游戏场景,用户只需要在屏幕上圈选出目标,即可即时呈现游戏攻略、战术建议或道具说明。 “神奇魔法”的背后,Galaxy AI在短短几秒钟时间里,至少完成了三个步骤的工作: 第一步是感知,基于视觉识别能力阅读屏幕上的界面元素,理解其中的信息并联想用户可能的需求; 第二步是推理,理解了用户的潜在需求后,“思考”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并把目标拆解为不同的任务; 第三步是执行,在后台静默执行搜索、内容理解、内容生成等操作,将对应的内容推送到窗口上。 对比传统的人机交互,Galaxy Z Fold 7在场景
看
29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折叠屏进入智能体时代:解构三星Galaxy AI的多模态进化
Alter聊科技
Alter聊科技
·
07-10
智能马桶进入“3C时代”,九牧率先交出高分答卷
近日,因为多起起火冒烟事件,民航局在“新规”中明确规定:禁止无3C认证标识的充电宝登机。 政策出台后,立即在行业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震,多个充电宝品牌陷入了舆论漩涡。被“波及”的范围,并未局限在充电宝,另一起和3C认证相关的新闻也进入到了大众视野。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告显示:2025年7月1日起,将对智能马桶品类强制执行3C认证,违规生产、销售未经取得3C认证电子坐便器的企业,将被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早在2024年7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就向九牧在内的品牌颁发了首批电子坐便器CCC认证。一年后“靴子”落地时,仍然有不少产品没有通过3C认证,甚至玩起了“插头有3C认证”的文字游戏。 不同于充电宝的信任危机,智能马桶的3C认证更像是产业转型的契机,智能卫浴走向健康发展的“成人礼”。 01 淘汰赛:良币驱逐劣币 智能马桶需持“3C认证”上岗,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马桶盖事件”后的2016年,业内就出现了“把智能马桶盖纳入3C认证”的呼声;2023年9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扩大了《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的范围,智能马桶被纳入“家用电器”的管理标准;到了2024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对智能马桶实施CCC认证管理。 为何到了2025年7月,仍然有不少品牌的智能马桶未通过3C认证?答案藏在严格的认证流程中。 企业先提交电路图、结构图、生产工艺、质量体系文件等技术资料,认证机构受理后将产品送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电气安全、防水等级、接地、电磁兼容等检测,同时现场评估工厂的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工艺、测试等能力。获得3C认证后,还需要定期抽样检验、监督工厂执行一致性、认证周期内的维护复审。 3C认证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各个卫浴企业的底色。直接的例子就是首批获得3C认证的九牧。 图:九牧成为首批获得3C认证的卫浴企业 时间回到2012年,九牧提出了著名的《
看
549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智能马桶进入“3C时代”,九牧率先交出高分答卷
加载更多
暂无粉丝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76047870878731","uuid":"3576047870878731","gmtCreate":1612953847039,"gmtModify":1612959063430,"name":"Alter聊科技","pinyin":"alterlkjalterliaokeji","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null,"signature":"","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d9635c894cbdce58c500b028852ca62","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144,"headSize":0,"tweetSize":398,"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5.03.22","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浙江","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65360132735064,"gmtCreate":1754638559220,"gmtModify":1754639044212,"author":{"id":"3576047870878731","authorId":"3576047870878731","name":"Alter聊科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d9635c894cbdce58c500b028852ca6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6047870878731","authorIdStr":"3576047870878731"},"themes":[],"title":"解码**云安全“铁三角”:用“分层防御”化解安全挑战","htmlText":"过去几年中,数据安全威胁几乎成了常态。 2024年4月,国内某云厂商被曝出现服务故障,包括接口响应报错、内部服务错误......87分钟内有1957个客户报障。 2024年9月,有网友爆料称在国内另一家云厂商开发的“云盘”中建立新文件夹时,发现系统自动加载出了陌生人的隐私照片。 2025年6月,CyberNews报道称发现“2025年最大规模的数据泄露”,涉及30个数据库,共计160亿条登录凭证,涉及国内外多家云厂商、企业平台和开发者门户...... 在“网络安全失守=业务灾难”的现实语境下,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安全已经不仅仅是IT部门的任务,而是决定业务生死的战略底座。特别是在AI应用广泛落地、智能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安全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深度,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客户信任和业务连续性。 正因如此,企业迫切需要一套体系化、智能化、有前瞻性的安全防护架构:不仅要“看见”风险,还要能够“预判”威胁;不仅要“防住”已知攻击,更要“识破”未知意图;同时能够“联动响应”,在威胁造成实质损害前自动阻断。 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云提供了合规、高效、稳定的安全服务。特别是在网络边界、主机、Web应用等高频安全风险场景中,配备了以云防火墙(CFW)、企业主机安全(HSS)和Web应用防火墙(WAF)为代表的专业产品,一同打造了集感知、预测、防御和响应于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让安全能力融入业务的全生命周期。 01 网络边界防护:云防火墙CFW构筑了坚固“城墙” Gartner的一项研究表明,2025年将有85%的企业“上云”。但另一份报告显示,80%的企业遇到过云相关的安全事件。 比如外界经常听到的DDoS攻击,动辄数百G乃至T级的流量规模,让传统的硬件防火墙难以招架;以及利用应用逻辑漏洞的越权访问,可以绕过传统边界防御,在内网中悄无声息地窃取数据…… **云的对策是","listText":"过去几年中,数据安全威胁几乎成了常态。 2024年4月,国内某云厂商被曝出现服务故障,包括接口响应报错、内部服务错误......87分钟内有1957个客户报障。 2024年9月,有网友爆料称在国内另一家云厂商开发的“云盘”中建立新文件夹时,发现系统自动加载出了陌生人的隐私照片。 2025年6月,CyberNews报道称发现“2025年最大规模的数据泄露”,涉及30个数据库,共计160亿条登录凭证,涉及国内外多家云厂商、企业平台和开发者门户...... 在“网络安全失守=业务灾难”的现实语境下,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安全已经不仅仅是IT部门的任务,而是决定业务生死的战略底座。特别是在AI应用广泛落地、智能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安全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深度,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客户信任和业务连续性。 正因如此,企业迫切需要一套体系化、智能化、有前瞻性的安全防护架构:不仅要“看见”风险,还要能够“预判”威胁;不仅要“防住”已知攻击,更要“识破”未知意图;同时能够“联动响应”,在威胁造成实质损害前自动阻断。 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云提供了合规、高效、稳定的安全服务。特别是在网络边界、主机、Web应用等高频安全风险场景中,配备了以云防火墙(CFW)、企业主机安全(HSS)和Web应用防火墙(WAF)为代表的专业产品,一同打造了集感知、预测、防御和响应于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让安全能力融入业务的全生命周期。 01 网络边界防护:云防火墙CFW构筑了坚固“城墙” Gartner的一项研究表明,2025年将有85%的企业“上云”。但另一份报告显示,80%的企业遇到过云相关的安全事件。 比如外界经常听到的DDoS攻击,动辄数百G乃至T级的流量规模,让传统的硬件防火墙难以招架;以及利用应用逻辑漏洞的越权访问,可以绕过传统边界防御,在内网中悄无声息地窃取数据…… **云的对策是","text":"过去几年中,数据安全威胁几乎成了常态。 2024年4月,国内某云厂商被曝出现服务故障,包括接口响应报错、内部服务错误......87分钟内有1957个客户报障。 2024年9月,有网友爆料称在国内另一家云厂商开发的“云盘”中建立新文件夹时,发现系统自动加载出了陌生人的隐私照片。 2025年6月,CyberNews报道称发现“2025年最大规模的数据泄露”,涉及30个数据库,共计160亿条登录凭证,涉及国内外多家云厂商、企业平台和开发者门户...... 在“网络安全失守=业务灾难”的现实语境下,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安全已经不仅仅是IT部门的任务,而是决定业务生死的战略底座。特别是在AI应用广泛落地、智能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安全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深度,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形象、客户信任和业务连续性。 正因如此,企业迫切需要一套体系化、智能化、有前瞻性的安全防护架构:不仅要“看见”风险,还要能够“预判”威胁;不仅要“防住”已知攻击,更要“识破”未知意图;同时能够“联动响应”,在威胁造成实质损害前自动阻断。 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云提供了合规、高效、稳定的安全服务。特别是在网络边界、主机、Web应用等高频安全风险场景中,配备了以云防火墙(CFW)、企业主机安全(HSS)和Web应用防火墙(WAF)为代表的专业产品,一同打造了集感知、预测、防御和响应于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让安全能力融入业务的全生命周期。 01 网络边界防护:云防火墙CFW构筑了坚固“城墙” Gartner的一项研究表明,2025年将有85%的企业“上云”。但另一份报告显示,80%的企业遇到过云相关的安全事件。 比如外界经常听到的DDoS攻击,动辄数百G乃至T级的流量规模,让传统的硬件防火墙难以招架;以及利用应用逻辑漏洞的越权访问,可以绕过传统边界防御,在内网中悄无声息地窃取数据…… **云的对策是","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82bf6911c8fc10aff07381a9a7aeca2","width":"1080","height":"60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119e706940d3d68a04a9e15d7018449","width":"1080","height":"67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efb9c3234613d9975aea70a0feaf367","width":"1080","height":"67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53601327350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5042387767528,"gmtCreate":1754560975575,"gmtModify":1754561736900,"author":{"id":"3576047870878731","authorId":"3576047870878731","name":"Alter聊科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d9635c894cbdce58c500b028852ca6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6047870878731","authorIdStr":"3576047870878731"},"themes":[],"title":"Amazon Bedrock的两年征程:从大放厥词到战略实现","htmlText":"2025年8月6日将成为AI云服务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随着 <a href=\"https://laohu8.com/S/AMZN\">$亚马逊(AMZN)$</a> 云科技宣布OpenAI开源模型正式登陆Amazon Bedrock平台,这个自2023年便提出“Choice Matters”(选择大于一切)战略的云服务巨头,终于完成了其AI生态拼图的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战略闭环:从理念到现实的两年征程 2023年4月,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Bedrock平台,率先打破行业对“单一终极AI模型”的追逐,以多样化模型奠定基础。 2024年re:Invent大会上,Andy Jassy正式提出“Choice Matters”战略时,这一前瞻性布局已形成包含上百款商业及开源模型的庞大生态,彰显了差异化技术路线的长期价值。 “没有单一模型能解决所有问题——客户需要根据性能、成本、合规等需求自由组合。”亚马逊云科技Agentic AI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曾如此阐释该战略。 如今,这一理念得到完美验证:从Anthropic的Claude、 <a href=\"https://laohu8.com/S/META\">$Meta Platforms, Inc.(META)$</a> 的Llama到DeepSeek-R1,再到最新加入的OpenAI gpt-oss系列,亚马逊云科技的“全明星”模型战略基本完成,成为唯一聚合所有主流AI模型的云平台。 技术突破:多模型协作的实践典范 在Bedrock平台上,OpenAI的gpt-oss-120b展现出惊人性价比:是同类Gemini模型的3倍,DeepSeek-R1的5倍以及OpenAI o4模型的2倍。这种优势源于亚马逊云科技独特的技术整合能力: 1.统一API网关:支持企业灵活调用Claude、Llama和GP","listText":"2025年8月6日将成为AI云服务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随着 <a href=\"https://laohu8.com/S/AMZN\">$亚马逊(AMZN)$</a> 云科技宣布OpenAI开源模型正式登陆Amazon Bedrock平台,这个自2023年便提出“Choice Matters”(选择大于一切)战略的云服务巨头,终于完成了其AI生态拼图的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战略闭环:从理念到现实的两年征程 2023年4月,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Bedrock平台,率先打破行业对“单一终极AI模型”的追逐,以多样化模型奠定基础。 2024年re:Invent大会上,Andy Jassy正式提出“Choice Matters”战略时,这一前瞻性布局已形成包含上百款商业及开源模型的庞大生态,彰显了差异化技术路线的长期价值。 “没有单一模型能解决所有问题——客户需要根据性能、成本、合规等需求自由组合。”亚马逊云科技Agentic AI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曾如此阐释该战略。 如今,这一理念得到完美验证:从Anthropic的Claude、 <a href=\"https://laohu8.com/S/META\">$Meta Platforms, Inc.(META)$</a> 的Llama到DeepSeek-R1,再到最新加入的OpenAI gpt-oss系列,亚马逊云科技的“全明星”模型战略基本完成,成为唯一聚合所有主流AI模型的云平台。 技术突破:多模型协作的实践典范 在Bedrock平台上,OpenAI的gpt-oss-120b展现出惊人性价比:是同类Gemini模型的3倍,DeepSeek-R1的5倍以及OpenAI o4模型的2倍。这种优势源于亚马逊云科技独特的技术整合能力: 1.统一API网关:支持企业灵活调用Claude、Llama和GP","text":"2025年8月6日将成为AI云服务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随着 $亚马逊(AMZN)$ 云科技宣布OpenAI开源模型正式登陆Amazon Bedrock平台,这个自2023年便提出“Choice Matters”(选择大于一切)战略的云服务巨头,终于完成了其AI生态拼图的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战略闭环:从理念到现实的两年征程 2023年4月,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Bedrock平台,率先打破行业对“单一终极AI模型”的追逐,以多样化模型奠定基础。 2024年re:Invent大会上,Andy Jassy正式提出“Choice Matters”战略时,这一前瞻性布局已形成包含上百款商业及开源模型的庞大生态,彰显了差异化技术路线的长期价值。 “没有单一模型能解决所有问题——客户需要根据性能、成本、合规等需求自由组合。”亚马逊云科技Agentic AI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曾如此阐释该战略。 如今,这一理念得到完美验证:从Anthropic的Claude、 $Meta Platforms, Inc.(META)$ 的Llama到DeepSeek-R1,再到最新加入的OpenAI gpt-oss系列,亚马逊云科技的“全明星”模型战略基本完成,成为唯一聚合所有主流AI模型的云平台。 技术突破:多模型协作的实践典范 在Bedrock平台上,OpenAI的gpt-oss-120b展现出惊人性价比:是同类Gemini模型的3倍,DeepSeek-R1的5倍以及OpenAI o4模型的2倍。这种优势源于亚马逊云科技独特的技术整合能力: 1.统一API网关:支持企业灵活调用Claude、Llama和GP","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413fdaeea4679d8803d74c32b73cde6","width":"1080","height":"60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ee356edf127fe3f32df3b6f386d1c13","width":"1080","height":"57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0a5a4ecc1883e6ab73fb164a53e766c","width":"1080","height":"79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504238776752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2691826053512,"gmtCreate":1753967451601,"gmtModify":1753967874734,"author":{"id":"3576047870878731","authorId":"3576047870878731","name":"Alter聊科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d9635c894cbdce58c500b028852ca6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6047870878731","authorIdStr":"3576047870878731"},"themes":[],"title":"首个智能体模型实测:产品、开发、运维“全包了”","htmlText":"假如你已经习惯了AI“动嘴”,接下来将进入AI“动手”的时代。 2025年下半年刚开局,几家大模型企业就开始卡位Agent,要么上线了“Agent模式”,要么发布了新的Agent产品,但思路大多是“大模型+外挂工具”,就像是“大脑”指挥一堆外部的“手”协同完成任务。 7月28日,智谱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模型GLM-4.5,在MMLU Pro、AIME24、MATH 500、SciCode等12项基准评测中,综合平均分位居全球模型第三、国产模型第一,开源模型第一。 比起榜单排名,让我们更感兴趣的是——GLM-4.5是专为智能体应用打造的基础模型,首次在单个模型中实现将推理、编码和智能体能力原生融合,不再满足于扮演一个被动回答问题的“聊天机器人”,而是要成为能够理解复杂目标、自主规划并执行多步骤任务的“全优生”。 相当于模型自己就是“带手的脑”,实现了自主拆解任务、调用工具、完成工作,直接将大模型的原生能力卷到了下一个Level。 为什么技术博客认为大模型的下一个范式,一定是把各种能力整合到一起?智谱的路线能否跑通呢? 我们花了半天的时间,在z.ai上通过GLM-4.5测试了8组Demo,一起来看下GLM-4.5这个“优等生”的表现。(注:所有Demo均来自一句简单的提示词,大家可复制提示词进行验证) Demo1:三只萌犬的网页名片 提示词:用HTML+CSS写一个宠物展示网页,有三只小狗,展示它们的名字、简介和图片。 在测试其他Agent产品时,我们需要把提示词写的尽可能详细,包含页面主题、页面结构、CSS样式要求、图片说明等等,只有足够详细的提示词,才能保证模型能理解我们的需求,生成想要的网页效果。 第一次测试GLM-4.5的Agent能力,我们选择大胆的“赌”一把,相对简单甚至模糊的提示词,最终会生成什么样的效果? 直接说结果:GLM-4.5根据我们的需求生成了一个静态网","listText":"假如你已经习惯了AI“动嘴”,接下来将进入AI“动手”的时代。 2025年下半年刚开局,几家大模型企业就开始卡位Agent,要么上线了“Agent模式”,要么发布了新的Agent产品,但思路大多是“大模型+外挂工具”,就像是“大脑”指挥一堆外部的“手”协同完成任务。 7月28日,智谱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模型GLM-4.5,在MMLU Pro、AIME24、MATH 500、SciCode等12项基准评测中,综合平均分位居全球模型第三、国产模型第一,开源模型第一。 比起榜单排名,让我们更感兴趣的是——GLM-4.5是专为智能体应用打造的基础模型,首次在单个模型中实现将推理、编码和智能体能力原生融合,不再满足于扮演一个被动回答问题的“聊天机器人”,而是要成为能够理解复杂目标、自主规划并执行多步骤任务的“全优生”。 相当于模型自己就是“带手的脑”,实现了自主拆解任务、调用工具、完成工作,直接将大模型的原生能力卷到了下一个Level。 为什么技术博客认为大模型的下一个范式,一定是把各种能力整合到一起?智谱的路线能否跑通呢? 我们花了半天的时间,在z.ai上通过GLM-4.5测试了8组Demo,一起来看下GLM-4.5这个“优等生”的表现。(注:所有Demo均来自一句简单的提示词,大家可复制提示词进行验证) Demo1:三只萌犬的网页名片 提示词:用HTML+CSS写一个宠物展示网页,有三只小狗,展示它们的名字、简介和图片。 在测试其他Agent产品时,我们需要把提示词写的尽可能详细,包含页面主题、页面结构、CSS样式要求、图片说明等等,只有足够详细的提示词,才能保证模型能理解我们的需求,生成想要的网页效果。 第一次测试GLM-4.5的Agent能力,我们选择大胆的“赌”一把,相对简单甚至模糊的提示词,最终会生成什么样的效果? 直接说结果:GLM-4.5根据我们的需求生成了一个静态网","text":"假如你已经习惯了AI“动嘴”,接下来将进入AI“动手”的时代。 2025年下半年刚开局,几家大模型企业就开始卡位Agent,要么上线了“Agent模式”,要么发布了新的Agent产品,但思路大多是“大模型+外挂工具”,就像是“大脑”指挥一堆外部的“手”协同完成任务。 7月28日,智谱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模型GLM-4.5,在MMLU Pro、AIME24、MATH 500、SciCode等12项基准评测中,综合平均分位居全球模型第三、国产模型第一,开源模型第一。 比起榜单排名,让我们更感兴趣的是——GLM-4.5是专为智能体应用打造的基础模型,首次在单个模型中实现将推理、编码和智能体能力原生融合,不再满足于扮演一个被动回答问题的“聊天机器人”,而是要成为能够理解复杂目标、自主规划并执行多步骤任务的“全优生”。 相当于模型自己就是“带手的脑”,实现了自主拆解任务、调用工具、完成工作,直接将大模型的原生能力卷到了下一个Level。 为什么技术博客认为大模型的下一个范式,一定是把各种能力整合到一起?智谱的路线能否跑通呢? 我们花了半天的时间,在z.ai上通过GLM-4.5测试了8组Demo,一起来看下GLM-4.5这个“优等生”的表现。(注:所有Demo均来自一句简单的提示词,大家可复制提示词进行验证) Demo1:三只萌犬的网页名片 提示词:用HTML+CSS写一个宠物展示网页,有三只小狗,展示它们的名字、简介和图片。 在测试其他Agent产品时,我们需要把提示词写的尽可能详细,包含页面主题、页面结构、CSS样式要求、图片说明等等,只有足够详细的提示词,才能保证模型能理解我们的需求,生成想要的网页效果。 第一次测试GLM-4.5的Agent能力,我们选择大胆的“赌”一把,相对简单甚至模糊的提示词,最终会生成什么样的效果? 直接说结果:GLM-4.5根据我们的需求生成了一个静态网","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87af5b3f3ff1adbb89711ec1017611c","width":"1080","height":"47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9b21f936206ea05eedd269ef80511d5","width":"1080","height":"72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ea5e1e03c40f50c636e67b7f6776588","width":"864","height":"60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269182605351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2483032404168,"gmtCreate":1753929378102,"gmtModify":1753929627099,"author":{"id":"3576047870878731","authorId":"3576047870878731","name":"Alter聊科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d9635c894cbdce58c500b028852ca6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6047870878731","authorIdStr":"3576047870878731"},"themes":[],"title":"“上海有AI”,一座城市的智惠答卷","htmlText":"如果说AI是一道科技之光,现在已经落在了上海的街头巷尾。 刚刚落幕的WAIC 2025上,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全球AI创新的重心,渐渐从“比拼模型能力”转向“探索落地场景”,进入到了第二篇章——从实验室走向城市街头,从云端算力走进市井日常。 上海,正站在这场转变的最前沿。 与往年相比,WAIC 2025不单单是创新的舞台,同时也是一扇窗口,让世界看到了上海的另一面——一座智慧与烟火气共生的城市。社区口腔医院里的AI辅助诊疗、工业生产线上的AI智能体、大型港口的智能驾驶卡车和调度助手……AI不再只是论文里的术语,而是城市“呼吸”的一部分。 而上海的AI进程,远没有放慢速度的痕迹。 就在WAIC 2025现场,上海 <a href=\"https://laohu8.com/S/00728\">$中国电信(00728)$</a> 正式推出了城市信息化服务品牌“智云上海”,构筑“上海有AI 智惠全城”的城市智能服务体系,包含城市级的智能底座、覆盖全域的AI网络、支撑万象的落地能力,形成了可持续演进的城市级AI中枢。 从“智”开始,向“云”而生,上海正以看得见的落地速度和看不见的智能张力,勾勒了智慧城市的新样貌。 01 解构“智云网络”,价值不止于连接 经历了三年多时间的市场教育,许多企业和组织对AI已不再陌生,纷纷开始将AI作为生产力工具使用。 但在最基础的网络环节,还存在种种痛点。 比如某街道在处理高空抛物事件时,需要先把监控视频上传到中心服务器,然后由系统逐级分发给相关部门处理,加上后续的工单流转和响应,通常是以“小时”为单位完成一次事件的响应和处理。 比如在某汽车工厂,生产线上的设备会通过传感器不断采集数据,并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从本地传输到远程云端再返回的过程,存在超过50毫秒的时延,严重制约了生产精度。 再比如在家里玩游戏时,一旦开启了远程监控或视频通话功","listText":"如果说AI是一道科技之光,现在已经落在了上海的街头巷尾。 刚刚落幕的WAIC 2025上,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全球AI创新的重心,渐渐从“比拼模型能力”转向“探索落地场景”,进入到了第二篇章——从实验室走向城市街头,从云端算力走进市井日常。 上海,正站在这场转变的最前沿。 与往年相比,WAIC 2025不单单是创新的舞台,同时也是一扇窗口,让世界看到了上海的另一面——一座智慧与烟火气共生的城市。社区口腔医院里的AI辅助诊疗、工业生产线上的AI智能体、大型港口的智能驾驶卡车和调度助手……AI不再只是论文里的术语,而是城市“呼吸”的一部分。 而上海的AI进程,远没有放慢速度的痕迹。 就在WAIC 2025现场,上海 <a href=\"https://laohu8.com/S/00728\">$中国电信(00728)$</a> 正式推出了城市信息化服务品牌“智云上海”,构筑“上海有AI 智惠全城”的城市智能服务体系,包含城市级的智能底座、覆盖全域的AI网络、支撑万象的落地能力,形成了可持续演进的城市级AI中枢。 从“智”开始,向“云”而生,上海正以看得见的落地速度和看不见的智能张力,勾勒了智慧城市的新样貌。 01 解构“智云网络”,价值不止于连接 经历了三年多时间的市场教育,许多企业和组织对AI已不再陌生,纷纷开始将AI作为生产力工具使用。 但在最基础的网络环节,还存在种种痛点。 比如某街道在处理高空抛物事件时,需要先把监控视频上传到中心服务器,然后由系统逐级分发给相关部门处理,加上后续的工单流转和响应,通常是以“小时”为单位完成一次事件的响应和处理。 比如在某汽车工厂,生产线上的设备会通过传感器不断采集数据,并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从本地传输到远程云端再返回的过程,存在超过50毫秒的时延,严重制约了生产精度。 再比如在家里玩游戏时,一旦开启了远程监控或视频通话功","text":"如果说AI是一道科技之光,现在已经落在了上海的街头巷尾。 刚刚落幕的WAIC 2025上,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全球AI创新的重心,渐渐从“比拼模型能力”转向“探索落地场景”,进入到了第二篇章——从实验室走向城市街头,从云端算力走进市井日常。 上海,正站在这场转变的最前沿。 与往年相比,WAIC 2025不单单是创新的舞台,同时也是一扇窗口,让世界看到了上海的另一面——一座智慧与烟火气共生的城市。社区口腔医院里的AI辅助诊疗、工业生产线上的AI智能体、大型港口的智能驾驶卡车和调度助手……AI不再只是论文里的术语,而是城市“呼吸”的一部分。 而上海的AI进程,远没有放慢速度的痕迹。 就在WAIC 2025现场,上海 $中国电信(00728)$ 正式推出了城市信息化服务品牌“智云上海”,构筑“上海有AI 智惠全城”的城市智能服务体系,包含城市级的智能底座、覆盖全域的AI网络、支撑万象的落地能力,形成了可持续演进的城市级AI中枢。 从“智”开始,向“云”而生,上海正以看得见的落地速度和看不见的智能张力,勾勒了智慧城市的新样貌。 01 解构“智云网络”,价值不止于连接 经历了三年多时间的市场教育,许多企业和组织对AI已不再陌生,纷纷开始将AI作为生产力工具使用。 但在最基础的网络环节,还存在种种痛点。 比如某街道在处理高空抛物事件时,需要先把监控视频上传到中心服务器,然后由系统逐级分发给相关部门处理,加上后续的工单流转和响应,通常是以“小时”为单位完成一次事件的响应和处理。 比如在某汽车工厂,生产线上的设备会通过传感器不断采集数据,并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从本地传输到远程云端再返回的过程,存在超过50毫秒的时延,严重制约了生产精度。 再比如在家里玩游戏时,一旦开启了远程监控或视频通话功","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c1cb905ba17e2f711f184ac96314722","width":"1080","height":"60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4c265a1b9ce9d5ec350563a64a761d0","width":"1080","height":"6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eec47ebf84fa926d08934bc55517cee","width":"1080","height":"77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2,"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24830324041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5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7,"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61876451115160,"gmtCreate":1753781204031,"gmtModify":1753781242248,"author":{"id":"3576047870878731","authorId":"3576047870878731","name":"Alter聊科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d9635c894cbdce58c500b028852ca6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6047870878731","authorIdStr":"3576047870878731"},"themes":[],"title":"WAIC 2025观察:**助力AI融入多元化生活场景","htmlText":"AI的价值在哪里? 刚刚结束的WAIC 2025上,问题的答案越来越具象化。 站在产业的视角,AI正在重塑企业的组织、生产与价值链。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埃森哲的报告显示,69%的企业高管计划在18个月内完成核心业务的AI化重构,AI已经从可选项变为战略必选项。 而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们的生活也在被AI潜移默化地改变。比如在WAIC 2025的**AI展区,从AI即时通讯、AI图像生成到AI声音克隆、AI数据分类,连尚集团深刻诠释了AI和生活场景的融合。 在技术和应用的“碰撞”中,AI不再只是“生产力”,同时也是生活化场景向智能演进的“催化剂”。 01 被大模型释放的“想象力” 在WAIC 2025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流行趋势——以“对话”为核心的AI互动,不再局限于独立的情感陪伴类产品,而是渗透进即时通讯、健康咨询、教育辅导等场景,营造出了差异化的用户体验。 直接的例子就是口信APP,融合了即时通讯、互动交友、AI智能人、数字元宇宙等功能,重构了AI即时通讯的产品形态。特别是“AI智能人”的功能,给我们留下了两个深刻印象: 第一个是千人千面的生命感。 “AI智能人”不是设定好的剧本,而是像真人一样有情绪、有三观、有记忆,也会接受外界的时事政治、经济环境、体育娱乐等信息,不断影响TA的观点和性格,甚至有自己的生活和行程安排。 和电影《Her》的设定相似,“AI智能人”和用户的关系将随着亲密度的变化与关系的变化,聊天话题的范围和内容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第二个是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AI智能人”被赋予了内容整合和创作的能力,在和用户沟通的过程中,不再是“套路式”的对话,而是深刻理解用户的诉求,进而扮演不同的角色,陪用户聊股票、聊新闻等等,满足了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一个有趣的细节在于,“AI智能人”会像真人一样发布自己的动态,阅读和评论用户的动态,乃至向用户“求安慰”。 社交通讯只是日常","listText":"AI的价值在哪里? 刚刚结束的WAIC 2025上,问题的答案越来越具象化。 站在产业的视角,AI正在重塑企业的组织、生产与价值链。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埃森哲的报告显示,69%的企业高管计划在18个月内完成核心业务的AI化重构,AI已经从可选项变为战略必选项。 而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们的生活也在被AI潜移默化地改变。比如在WAIC 2025的**AI展区,从AI即时通讯、AI图像生成到AI声音克隆、AI数据分类,连尚集团深刻诠释了AI和生活场景的融合。 在技术和应用的“碰撞”中,AI不再只是“生产力”,同时也是生活化场景向智能演进的“催化剂”。 01 被大模型释放的“想象力” 在WAIC 2025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流行趋势——以“对话”为核心的AI互动,不再局限于独立的情感陪伴类产品,而是渗透进即时通讯、健康咨询、教育辅导等场景,营造出了差异化的用户体验。 直接的例子就是口信APP,融合了即时通讯、互动交友、AI智能人、数字元宇宙等功能,重构了AI即时通讯的产品形态。特别是“AI智能人”的功能,给我们留下了两个深刻印象: 第一个是千人千面的生命感。 “AI智能人”不是设定好的剧本,而是像真人一样有情绪、有三观、有记忆,也会接受外界的时事政治、经济环境、体育娱乐等信息,不断影响TA的观点和性格,甚至有自己的生活和行程安排。 和电影《Her》的设定相似,“AI智能人”和用户的关系将随着亲密度的变化与关系的变化,聊天话题的范围和内容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第二个是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AI智能人”被赋予了内容整合和创作的能力,在和用户沟通的过程中,不再是“套路式”的对话,而是深刻理解用户的诉求,进而扮演不同的角色,陪用户聊股票、聊新闻等等,满足了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一个有趣的细节在于,“AI智能人”会像真人一样发布自己的动态,阅读和评论用户的动态,乃至向用户“求安慰”。 社交通讯只是日常","text":"AI的价值在哪里? 刚刚结束的WAIC 2025上,问题的答案越来越具象化。 站在产业的视角,AI正在重塑企业的组织、生产与价值链。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埃森哲的报告显示,69%的企业高管计划在18个月内完成核心业务的AI化重构,AI已经从可选项变为战略必选项。 而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们的生活也在被AI潜移默化地改变。比如在WAIC 2025的**AI展区,从AI即时通讯、AI图像生成到AI声音克隆、AI数据分类,连尚集团深刻诠释了AI和生活场景的融合。 在技术和应用的“碰撞”中,AI不再只是“生产力”,同时也是生活化场景向智能演进的“催化剂”。 01 被大模型释放的“想象力” 在WAIC 2025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流行趋势——以“对话”为核心的AI互动,不再局限于独立的情感陪伴类产品,而是渗透进即时通讯、健康咨询、教育辅导等场景,营造出了差异化的用户体验。 直接的例子就是口信APP,融合了即时通讯、互动交友、AI智能人、数字元宇宙等功能,重构了AI即时通讯的产品形态。特别是“AI智能人”的功能,给我们留下了两个深刻印象: 第一个是千人千面的生命感。 “AI智能人”不是设定好的剧本,而是像真人一样有情绪、有三观、有记忆,也会接受外界的时事政治、经济环境、体育娱乐等信息,不断影响TA的观点和性格,甚至有自己的生活和行程安排。 和电影《Her》的设定相似,“AI智能人”和用户的关系将随着亲密度的变化与关系的变化,聊天话题的范围和内容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第二个是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AI智能人”被赋予了内容整合和创作的能力,在和用户沟通的过程中,不再是“套路式”的对话,而是深刻理解用户的诉求,进而扮演不同的角色,陪用户聊股票、聊新闻等等,满足了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一个有趣的细节在于,“AI智能人”会像真人一样发布自己的动态,阅读和评论用户的动态,乃至向用户“求安慰”。 社交通讯只是日常","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d7640301d869e8c25131cb76c0a56b7","width":"1080","height":"54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306c817e676cac27b65ae3a17225952","width":"1080","height":"72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bd72f9874537492050cef052246042e","width":"1080","height":"59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618764511151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8899034550384,"gmtCreate":1753073249464,"gmtModify":1753074332038,"author":{"id":"3576047870878731","authorId":"3576047870878731","name":"Alter聊科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d9635c894cbdce58c500b028852ca6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6047870878731","authorIdStr":"3576047870878731"},"themes":[],"title":"被央视“翻牌子”的OPPO,跑通了供应链到共赢链的出海路","htmlText":"刚刚结束的第三届链博会上,有两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新闻: 一个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唐装演讲”,脱下了标志性的皮夹克,在演讲中直言“中国的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 另一个是央视新闻对链博会的专题报道,特地走进OPPO在印尼雅加达的旗舰店,用镜头记录了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 如果说英伟达象征着海外科技巨头的“走进来”,正在积极和中国的产业链深度融合;OPPO在印尼的布局代表着中国品牌的“走出去”,让中国成熟的供应链能力、制造体系和智能化经验,服务更广阔的全球消费者。 英伟达的话题性无需赘述,央视新闻为什么聚焦OPPO来讲述中国供应链“出海”的故事?对其他企业有何启示? 01 连续多年位列印尼市场第一,OPPO是怎么做到的? 原因似乎并不难解释。 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规模和中国相近,而且市场状况相似,被不少中国企业视为出海的第一站。 早在2009年前后,OPPO在内的中国手机品牌就开始布局东南亚市场,其中人口数量最大的印尼,自然而然地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经过十几年的稳扎稳打,中国品牌早已占据了东南亚市场的半壁江山。 综合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过去两年的报告:印尼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榜单的前四名,都是中国品牌,合计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其中OPPO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位列印尼市场第一。 即使放大到整个东南亚市场,中国手机品牌的竞争力也不可小觑。同样是Canalys的报告,OPPO在2024年以169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了东南亚市场18%的份额,首次超过三星成为市场第一。 单单就市场份额来看,央视新闻走进OPPO在印尼雅加达的旗舰店,来探寻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其实并不让人意外。需要回答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何OPPO在内的中国品牌能够打赢东南亚市场呢? 一个绕不过的因素正是“本地化”。 可能不少人看到过这样的报道:2015年的时候,OPPO在印尼市场","listText":"刚刚结束的第三届链博会上,有两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新闻: 一个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唐装演讲”,脱下了标志性的皮夹克,在演讲中直言“中国的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 另一个是央视新闻对链博会的专题报道,特地走进OPPO在印尼雅加达的旗舰店,用镜头记录了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 如果说英伟达象征着海外科技巨头的“走进来”,正在积极和中国的产业链深度融合;OPPO在印尼的布局代表着中国品牌的“走出去”,让中国成熟的供应链能力、制造体系和智能化经验,服务更广阔的全球消费者。 英伟达的话题性无需赘述,央视新闻为什么聚焦OPPO来讲述中国供应链“出海”的故事?对其他企业有何启示? 01 连续多年位列印尼市场第一,OPPO是怎么做到的? 原因似乎并不难解释。 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规模和中国相近,而且市场状况相似,被不少中国企业视为出海的第一站。 早在2009年前后,OPPO在内的中国手机品牌就开始布局东南亚市场,其中人口数量最大的印尼,自然而然地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经过十几年的稳扎稳打,中国品牌早已占据了东南亚市场的半壁江山。 综合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过去两年的报告:印尼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榜单的前四名,都是中国品牌,合计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其中OPPO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位列印尼市场第一。 即使放大到整个东南亚市场,中国手机品牌的竞争力也不可小觑。同样是Canalys的报告,OPPO在2024年以169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了东南亚市场18%的份额,首次超过三星成为市场第一。 单单就市场份额来看,央视新闻走进OPPO在印尼雅加达的旗舰店,来探寻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其实并不让人意外。需要回答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何OPPO在内的中国品牌能够打赢东南亚市场呢? 一个绕不过的因素正是“本地化”。 可能不少人看到过这样的报道:2015年的时候,OPPO在印尼市场","text":"刚刚结束的第三届链博会上,有两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新闻: 一个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唐装演讲”,脱下了标志性的皮夹克,在演讲中直言“中国的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 另一个是央视新闻对链博会的专题报道,特地走进OPPO在印尼雅加达的旗舰店,用镜头记录了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 如果说英伟达象征着海外科技巨头的“走进来”,正在积极和中国的产业链深度融合;OPPO在印尼的布局代表着中国品牌的“走出去”,让中国成熟的供应链能力、制造体系和智能化经验,服务更广阔的全球消费者。 英伟达的话题性无需赘述,央视新闻为什么聚焦OPPO来讲述中国供应链“出海”的故事?对其他企业有何启示? 01 连续多年位列印尼市场第一,OPPO是怎么做到的? 原因似乎并不难解释。 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规模和中国相近,而且市场状况相似,被不少中国企业视为出海的第一站。 早在2009年前后,OPPO在内的中国手机品牌就开始布局东南亚市场,其中人口数量最大的印尼,自然而然地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经过十几年的稳扎稳打,中国品牌早已占据了东南亚市场的半壁江山。 综合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过去两年的报告:印尼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榜单的前四名,都是中国品牌,合计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其中OPPO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位列印尼市场第一。 即使放大到整个东南亚市场,中国手机品牌的竞争力也不可小觑。同样是Canalys的报告,OPPO在2024年以169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了东南亚市场18%的份额,首次超过三星成为市场第一。 单单就市场份额来看,央视新闻走进OPPO在印尼雅加达的旗舰店,来探寻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其实并不让人意外。需要回答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何OPPO在内的中国品牌能够打赢东南亚市场呢? 一个绕不过的因素正是“本地化”。 可能不少人看到过这样的报道:2015年的时候,OPPO在印尼市场","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cb63502ac7f5d430d03f6b4ac83242d","width":"1080","height":"80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96c6d1698da07d9af85ee0fcd48952c","width":"650","height":"39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7f7986250f1e2bd054e4b620c44ca26","width":"1080","height":"61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889903455038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7570267534104,"gmtCreate":1752748551420,"gmtModify":1752758184966,"author":{"id":"3576047870878731","authorId":"3576047870878731","name":"Alter聊科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d9635c894cbdce58c500b028852ca6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6047870878731","authorIdStr":"3576047870878731"},"themes":[],"title":"跨越“演示”到“生产”鸿沟,亚马逊云科技开启AI Agents新纪元","htmlText":"进入2025年后,Agentic AI可以说是讨论度最高的科技词汇。 从自主预定机票的“数字同事”,到主动编写并调试代码的编程助手,AI已经从简单的问答工具,向能够执行复杂任务的系统演进。 只是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初步测试和概念验证阶段,尚未跨越横亘在“演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比如怎么管理AI Agents的长期记忆?如何确保AI Agents在访问敏感数据时的身份与权限可控?当成千上万个AI Agents协作运行时,能否观测、调试并保证其稳定性? 这些棘手的工程问题,已然成为AI落地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也是留给厂商们的必答题。 7月16日晚上举办的 <a href=\"https://laohu8.com/S/AMZN\">$亚马逊(AMZN)$</a> 云科技纽约峰会上,针对Agentic AI的核心议题,亚马逊云科技率先交出了答卷——发布了一系列全新的能力与工具,帮助客户大规模、安全部署和运行高性能AI Agents。 01 架构创新,重塑Agent开发的新范式 Agentic AI示范的的应用图景不可谓不诱人。 不同于被动响应的对话机器人、只能解决特定任务的AI Agent,Agentic AI可以看做是多个AI Agents组成的协作系统,能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决策、规划、分配角色,并执行复杂行动。 但在落地部署的过程中,开发者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基础设施上,包括会话管理、身份权限控制、记忆系统、可观测性机制等等,需要保障运行的稳定性、满足企业级安全与合规要求,以至于Gartner在报告指出30%的AI项目在PoC阶段后即宣告失败。 在“纽约峰会”现场,亚马逊云科技给出了不同的解法——通过Amazon Bedrock AgentCore,帮助开发者打通AI Agents从概念验证到生产部署的关键环节,跨越从原型验证到生产落地的鸿沟。 不同于在","listText":"进入2025年后,Agentic AI可以说是讨论度最高的科技词汇。 从自主预定机票的“数字同事”,到主动编写并调试代码的编程助手,AI已经从简单的问答工具,向能够执行复杂任务的系统演进。 只是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初步测试和概念验证阶段,尚未跨越横亘在“演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比如怎么管理AI Agents的长期记忆?如何确保AI Agents在访问敏感数据时的身份与权限可控?当成千上万个AI Agents协作运行时,能否观测、调试并保证其稳定性? 这些棘手的工程问题,已然成为AI落地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也是留给厂商们的必答题。 7月16日晚上举办的 <a href=\"https://laohu8.com/S/AMZN\">$亚马逊(AMZN)$</a> 云科技纽约峰会上,针对Agentic AI的核心议题,亚马逊云科技率先交出了答卷——发布了一系列全新的能力与工具,帮助客户大规模、安全部署和运行高性能AI Agents。 01 架构创新,重塑Agent开发的新范式 Agentic AI示范的的应用图景不可谓不诱人。 不同于被动响应的对话机器人、只能解决特定任务的AI Agent,Agentic AI可以看做是多个AI Agents组成的协作系统,能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决策、规划、分配角色,并执行复杂行动。 但在落地部署的过程中,开发者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基础设施上,包括会话管理、身份权限控制、记忆系统、可观测性机制等等,需要保障运行的稳定性、满足企业级安全与合规要求,以至于Gartner在报告指出30%的AI项目在PoC阶段后即宣告失败。 在“纽约峰会”现场,亚马逊云科技给出了不同的解法——通过Amazon Bedrock AgentCore,帮助开发者打通AI Agents从概念验证到生产部署的关键环节,跨越从原型验证到生产落地的鸿沟。 不同于在","text":"进入2025年后,Agentic AI可以说是讨论度最高的科技词汇。 从自主预定机票的“数字同事”,到主动编写并调试代码的编程助手,AI已经从简单的问答工具,向能够执行复杂任务的系统演进。 只是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初步测试和概念验证阶段,尚未跨越横亘在“演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比如怎么管理AI Agents的长期记忆?如何确保AI Agents在访问敏感数据时的身份与权限可控?当成千上万个AI Agents协作运行时,能否观测、调试并保证其稳定性? 这些棘手的工程问题,已然成为AI落地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也是留给厂商们的必答题。 7月16日晚上举办的 $亚马逊(AMZN)$ 云科技纽约峰会上,针对Agentic AI的核心议题,亚马逊云科技率先交出了答卷——发布了一系列全新的能力与工具,帮助客户大规模、安全部署和运行高性能AI Agents。 01 架构创新,重塑Agent开发的新范式 Agentic AI示范的的应用图景不可谓不诱人。 不同于被动响应的对话机器人、只能解决特定任务的AI Agent,Agentic AI可以看做是多个AI Agents组成的协作系统,能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决策、规划、分配角色,并执行复杂行动。 但在落地部署的过程中,开发者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基础设施上,包括会话管理、身份权限控制、记忆系统、可观测性机制等等,需要保障运行的稳定性、满足企业级安全与合规要求,以至于Gartner在报告指出30%的AI项目在PoC阶段后即宣告失败。 在“纽约峰会”现场,亚马逊云科技给出了不同的解法——通过Amazon Bedrock AgentCore,帮助开发者打通AI Agents从概念验证到生产部署的关键环节,跨越从原型验证到生产落地的鸿沟。 不同于在","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cc534fea635cae8a7004f1e2f6de6f1","width":"1080","height":"58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45f22e1cc6c77798d1ddda810d7d8df","width":"1080","height":"60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ba4677e9f11b46fd8011a9f4fa866dc","width":"1080","height":"60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75702675341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4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6395273696064,"gmtCreate":1752461435700,"gmtModify":1752461881981,"author":{"id":"3576047870878731","authorId":"3576047870878731","name":"Alter聊科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d9635c894cbdce58c500b028852ca6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6047870878731","authorIdStr":"3576047870878731"},"themes":[],"title":"AI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园区网络?答案藏在四个新技术里","htmlText":"你的下一位同事,可能不是真人! <a href=\"https://laohu8.com/S/MSFT\">$微软(MSFT)$</a> 发布的《2025年度工作趋势指数》显示:8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将智能体纳入核心团队,作为数字员工参与业务运营。 当AI进入到“同事时代”,对园区网络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智能体的流畅运行,对Wi-Fi提出了极致低时延和高带宽的要求;基于业务优先级进行差异化保障,让智能体“像人一样稳定可靠”;数据的敏感性、操作的自主性大大增强,需要端到端的安全能力…… 怎么才能让愿景变成现实呢?**星河AI园区网络的四个新技术方案,重新定义了AI时代的园区网络体验。 1、多AP协同算法iCSSR 不少人都有过吐槽公司Wi-Fi慢的经历,即使IT部门已经在努力进行网络优化,依然搞不定网速。 Wi-Fi速率为什么慢? 主要原因无外乎两条,一是网络带宽比较小,二是无线信号的覆盖差,后者的因素可能大于前者。 Wi-Fi的本质是无线电波传输数据,涉及到频宽和信道两个概念:频宽越大,理论的网速越快;但国家授权的频谱范围是固定的,频宽越大对应的信道数越少,一旦多个AP工作在相同的信道上,就会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 第三方测试数据显示,在40MHz组网下,因为同频干扰的影响,整网性能会下降30%。如果是80MHz组网,干扰会更加严重。以至于企业在部署Wi-Fi时,为了保障性能,被迫采用20MHz组网,导致网络连接速率低,就连视频会议都可能卡顿。 同频干扰是否无解呢? **给出了否定答案,在“高密组网”的场景方案中引入了两个关键技术——iCSSR和智能天线。 其中iCSSR是来自Wi-Fi 8预研的新技术,通过不同AP间的μs级的精准协同,实现了多个AP间的“组队协作”:优先抢占到信道的AP自动成为主AP,通过空口发送协同调度帧,通知其他AP进行参数调整,避","listText":"你的下一位同事,可能不是真人! <a href=\"https://laohu8.com/S/MSFT\">$微软(MSFT)$</a> 发布的《2025年度工作趋势指数》显示:8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将智能体纳入核心团队,作为数字员工参与业务运营。 当AI进入到“同事时代”,对园区网络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智能体的流畅运行,对Wi-Fi提出了极致低时延和高带宽的要求;基于业务优先级进行差异化保障,让智能体“像人一样稳定可靠”;数据的敏感性、操作的自主性大大增强,需要端到端的安全能力…… 怎么才能让愿景变成现实呢?**星河AI园区网络的四个新技术方案,重新定义了AI时代的园区网络体验。 1、多AP协同算法iCSSR 不少人都有过吐槽公司Wi-Fi慢的经历,即使IT部门已经在努力进行网络优化,依然搞不定网速。 Wi-Fi速率为什么慢? 主要原因无外乎两条,一是网络带宽比较小,二是无线信号的覆盖差,后者的因素可能大于前者。 Wi-Fi的本质是无线电波传输数据,涉及到频宽和信道两个概念:频宽越大,理论的网速越快;但国家授权的频谱范围是固定的,频宽越大对应的信道数越少,一旦多个AP工作在相同的信道上,就会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 第三方测试数据显示,在40MHz组网下,因为同频干扰的影响,整网性能会下降30%。如果是80MHz组网,干扰会更加严重。以至于企业在部署Wi-Fi时,为了保障性能,被迫采用20MHz组网,导致网络连接速率低,就连视频会议都可能卡顿。 同频干扰是否无解呢? **给出了否定答案,在“高密组网”的场景方案中引入了两个关键技术——iCSSR和智能天线。 其中iCSSR是来自Wi-Fi 8预研的新技术,通过不同AP间的μs级的精准协同,实现了多个AP间的“组队协作”:优先抢占到信道的AP自动成为主AP,通过空口发送协同调度帧,通知其他AP进行参数调整,避","text":"你的下一位同事,可能不是真人! $微软(MSFT)$ 发布的《2025年度工作趋势指数》显示:8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将智能体纳入核心团队,作为数字员工参与业务运营。 当AI进入到“同事时代”,对园区网络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智能体的流畅运行,对Wi-Fi提出了极致低时延和高带宽的要求;基于业务优先级进行差异化保障,让智能体“像人一样稳定可靠”;数据的敏感性、操作的自主性大大增强,需要端到端的安全能力…… 怎么才能让愿景变成现实呢?**星河AI园区网络的四个新技术方案,重新定义了AI时代的园区网络体验。 1、多AP协同算法iCSSR 不少人都有过吐槽公司Wi-Fi慢的经历,即使IT部门已经在努力进行网络优化,依然搞不定网速。 Wi-Fi速率为什么慢? 主要原因无外乎两条,一是网络带宽比较小,二是无线信号的覆盖差,后者的因素可能大于前者。 Wi-Fi的本质是无线电波传输数据,涉及到频宽和信道两个概念:频宽越大,理论的网速越快;但国家授权的频谱范围是固定的,频宽越大对应的信道数越少,一旦多个AP工作在相同的信道上,就会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 第三方测试数据显示,在40MHz组网下,因为同频干扰的影响,整网性能会下降30%。如果是80MHz组网,干扰会更加严重。以至于企业在部署Wi-Fi时,为了保障性能,被迫采用20MHz组网,导致网络连接速率低,就连视频会议都可能卡顿。 同频干扰是否无解呢? **给出了否定答案,在“高密组网”的场景方案中引入了两个关键技术——iCSSR和智能天线。 其中iCSSR是来自Wi-Fi 8预研的新技术,通过不同AP间的μs级的精准协同,实现了多个AP间的“组队协作”:优先抢占到信道的AP自动成为主AP,通过空口发送协同调度帧,通知其他AP进行参数调整,避","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d3cc5027b15d7dab9b2c24e6e3217ea","width":"2560","height":"120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63952736960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0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5332322816000,"gmtCreate":1752202063619,"gmtModify":1752203035655,"author":{"id":"3576047870878731","authorId":"3576047870878731","name":"Alter聊科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d9635c894cbdce58c500b028852ca6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6047870878731","authorIdStr":"3576047870878731"},"themes":[],"title":"折叠屏进入智能体时代:解构三星Galaxy AI的多模态进化","htmlText":"2024年开始,大模型的劲风吹向了智能手机市场,主流厂商陆续推出了“AI手机”,将AI作为主打卖点。 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演变,市场对于AI手机的定义并未形成共识,不同的手机厂商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从现状来看,大多数“AI手机”还停留在“堆加功能”的阶段,以APP的形式将问答、文本生成、图片美化等能力内置在手机上,远没有在交互和体验上重构外界对手机的认知。 AI手机最终将朝什么样的方向进化呢? 7月9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SMSD.UK\">$三星电子(SMSD.UK)$</a> 推出了新一代折叠屏旗舰Galaxy Z Fold 7和Galaxy Z Flip 7,除了折叠屏形态的创新,不小的篇幅留给了Galaxy AI,在进化方向上给出了新的答案——通过整合多模态AI智能体,打造了新的交互方式和服务体验。 01 交互方式的进化: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 许多人对“智能体”已经不再陌生,有别于只能“对话”的聊天机器人,智能体的典型特征是“有手、有脑、有眼睛”,即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将需求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调用相应“能力”进行执行。 倘若将多模态AI智能体和智能手机融合,在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上会有什么不同呢? 直接的例子就是Galaxy Z Fold 7的游戏场景,用户只需要在屏幕上圈选出目标,即可即时呈现游戏攻略、战术建议或道具说明。 “神奇魔法”的背后,Galaxy AI在短短几秒钟时间里,至少完成了三个步骤的工作: 第一步是感知,基于视觉识别能力阅读屏幕上的界面元素,理解其中的信息并联想用户可能的需求; 第二步是推理,理解了用户的潜在需求后,“思考”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并把目标拆解为不同的任务; 第三步是执行,在后台静默执行搜索、内容理解、内容生成等操作,将对应的内容推送到窗口上。 对比传统的人机交互,Galaxy Z Fold 7在场景","listText":"2024年开始,大模型的劲风吹向了智能手机市场,主流厂商陆续推出了“AI手机”,将AI作为主打卖点。 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演变,市场对于AI手机的定义并未形成共识,不同的手机厂商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从现状来看,大多数“AI手机”还停留在“堆加功能”的阶段,以APP的形式将问答、文本生成、图片美化等能力内置在手机上,远没有在交互和体验上重构外界对手机的认知。 AI手机最终将朝什么样的方向进化呢? 7月9日, <a href=\"https://laohu8.com/S/SMSD.UK\">$三星电子(SMSD.UK)$</a> 推出了新一代折叠屏旗舰Galaxy Z Fold 7和Galaxy Z Flip 7,除了折叠屏形态的创新,不小的篇幅留给了Galaxy AI,在进化方向上给出了新的答案——通过整合多模态AI智能体,打造了新的交互方式和服务体验。 01 交互方式的进化: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 许多人对“智能体”已经不再陌生,有别于只能“对话”的聊天机器人,智能体的典型特征是“有手、有脑、有眼睛”,即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将需求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调用相应“能力”进行执行。 倘若将多模态AI智能体和智能手机融合,在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上会有什么不同呢? 直接的例子就是Galaxy Z Fold 7的游戏场景,用户只需要在屏幕上圈选出目标,即可即时呈现游戏攻略、战术建议或道具说明。 “神奇魔法”的背后,Galaxy AI在短短几秒钟时间里,至少完成了三个步骤的工作: 第一步是感知,基于视觉识别能力阅读屏幕上的界面元素,理解其中的信息并联想用户可能的需求; 第二步是推理,理解了用户的潜在需求后,“思考”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并把目标拆解为不同的任务; 第三步是执行,在后台静默执行搜索、内容理解、内容生成等操作,将对应的内容推送到窗口上。 对比传统的人机交互,Galaxy Z Fold 7在场景","text":"2024年开始,大模型的劲风吹向了智能手机市场,主流厂商陆续推出了“AI手机”,将AI作为主打卖点。 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演变,市场对于AI手机的定义并未形成共识,不同的手机厂商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从现状来看,大多数“AI手机”还停留在“堆加功能”的阶段,以APP的形式将问答、文本生成、图片美化等能力内置在手机上,远没有在交互和体验上重构外界对手机的认知。 AI手机最终将朝什么样的方向进化呢? 7月9日, $三星电子(SMSD.UK)$ 推出了新一代折叠屏旗舰Galaxy Z Fold 7和Galaxy Z Flip 7,除了折叠屏形态的创新,不小的篇幅留给了Galaxy AI,在进化方向上给出了新的答案——通过整合多模态AI智能体,打造了新的交互方式和服务体验。 01 交互方式的进化: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 许多人对“智能体”已经不再陌生,有别于只能“对话”的聊天机器人,智能体的典型特征是“有手、有脑、有眼睛”,即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将需求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调用相应“能力”进行执行。 倘若将多模态AI智能体和智能手机融合,在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上会有什么不同呢? 直接的例子就是Galaxy Z Fold 7的游戏场景,用户只需要在屏幕上圈选出目标,即可即时呈现游戏攻略、战术建议或道具说明。 “神奇魔法”的背后,Galaxy AI在短短几秒钟时间里,至少完成了三个步骤的工作: 第一步是感知,基于视觉识别能力阅读屏幕上的界面元素,理解其中的信息并联想用户可能的需求; 第二步是推理,理解了用户的潜在需求后,“思考”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并把目标拆解为不同的任务; 第三步是执行,在后台静默执行搜索、内容理解、内容生成等操作,将对应的内容推送到窗口上。 对比传统的人机交互,Galaxy Z Fold 7在场景","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96d3d274187d20298102793ed8367d1","width":"1080","height":"64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9df7d4c99848b89db0d57030f41ead6","width":"1045","height":"66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10ab36a3d0b740b9dcb4dbeaa10325a","width":"1080","height":"72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533232281600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9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55134812049496,"gmtCreate":1752154186474,"gmtModify":1752155418154,"author":{"id":"3576047870878731","authorId":"3576047870878731","name":"Alter聊科技","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cd9635c894cbdce58c500b028852ca6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76047870878731","authorIdStr":"3576047870878731"},"themes":[],"title":"智能马桶进入“3C时代”,九牧率先交出高分答卷","htmlText":"近日,因为多起起火冒烟事件,民航局在“新规”中明确规定:禁止无3C认证标识的充电宝登机。 政策出台后,立即在行业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震,多个充电宝品牌陷入了舆论漩涡。被“波及”的范围,并未局限在充电宝,另一起和3C认证相关的新闻也进入到了大众视野。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告显示:2025年7月1日起,将对智能马桶品类强制执行3C认证,违规生产、销售未经取得3C认证电子坐便器的企业,将被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早在2024年7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就向九牧在内的品牌颁发了首批电子坐便器CCC认证。一年后“靴子”落地时,仍然有不少产品没有通过3C认证,甚至玩起了“插头有3C认证”的文字游戏。 不同于充电宝的信任危机,智能马桶的3C认证更像是产业转型的契机,智能卫浴走向健康发展的“成人礼”。 01 淘汰赛:良币驱逐劣币 智能马桶需持“3C认证”上岗,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马桶盖事件”后的2016年,业内就出现了“把智能马桶盖纳入3C认证”的呼声;2023年9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扩大了《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的范围,智能马桶被纳入“家用电器”的管理标准;到了2024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对智能马桶实施CCC认证管理。 为何到了2025年7月,仍然有不少品牌的智能马桶未通过3C认证?答案藏在严格的认证流程中。 企业先提交电路图、结构图、生产工艺、质量体系文件等技术资料,认证机构受理后将产品送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电气安全、防水等级、接地、电磁兼容等检测,同时现场评估工厂的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工艺、测试等能力。获得3C认证后,还需要定期抽样检验、监督工厂执行一致性、认证周期内的维护复审。 3C认证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各个卫浴企业的底色。直接的例子就是首批获得3C认证的九牧。 图:九牧成为首批获得3C认证的卫浴企业 时间回到2012年,九牧提出了著名的《","listText":"近日,因为多起起火冒烟事件,民航局在“新规”中明确规定:禁止无3C认证标识的充电宝登机。 政策出台后,立即在行业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震,多个充电宝品牌陷入了舆论漩涡。被“波及”的范围,并未局限在充电宝,另一起和3C认证相关的新闻也进入到了大众视野。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告显示:2025年7月1日起,将对智能马桶品类强制执行3C认证,违规生产、销售未经取得3C认证电子坐便器的企业,将被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早在2024年7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就向九牧在内的品牌颁发了首批电子坐便器CCC认证。一年后“靴子”落地时,仍然有不少产品没有通过3C认证,甚至玩起了“插头有3C认证”的文字游戏。 不同于充电宝的信任危机,智能马桶的3C认证更像是产业转型的契机,智能卫浴走向健康发展的“成人礼”。 01 淘汰赛:良币驱逐劣币 智能马桶需持“3C认证”上岗,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马桶盖事件”后的2016年,业内就出现了“把智能马桶盖纳入3C认证”的呼声;2023年9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扩大了《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的范围,智能马桶被纳入“家用电器”的管理标准;到了2024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对智能马桶实施CCC认证管理。 为何到了2025年7月,仍然有不少品牌的智能马桶未通过3C认证?答案藏在严格的认证流程中。 企业先提交电路图、结构图、生产工艺、质量体系文件等技术资料,认证机构受理后将产品送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电气安全、防水等级、接地、电磁兼容等检测,同时现场评估工厂的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工艺、测试等能力。获得3C认证后,还需要定期抽样检验、监督工厂执行一致性、认证周期内的维护复审。 3C认证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各个卫浴企业的底色。直接的例子就是首批获得3C认证的九牧。 图:九牧成为首批获得3C认证的卫浴企业 时间回到2012年,九牧提出了著名的《","text":"近日,因为多起起火冒烟事件,民航局在“新规”中明确规定:禁止无3C认证标识的充电宝登机。 政策出台后,立即在行业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震,多个充电宝品牌陷入了舆论漩涡。被“波及”的范围,并未局限在充电宝,另一起和3C认证相关的新闻也进入到了大众视野。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告显示:2025年7月1日起,将对智能马桶品类强制执行3C认证,违规生产、销售未经取得3C认证电子坐便器的企业,将被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早在2024年7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就向九牧在内的品牌颁发了首批电子坐便器CCC认证。一年后“靴子”落地时,仍然有不少产品没有通过3C认证,甚至玩起了“插头有3C认证”的文字游戏。 不同于充电宝的信任危机,智能马桶的3C认证更像是产业转型的契机,智能卫浴走向健康发展的“成人礼”。 01 淘汰赛:良币驱逐劣币 智能马桶需持“3C认证”上岗,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马桶盖事件”后的2016年,业内就出现了“把智能马桶盖纳入3C认证”的呼声;2023年9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扩大了《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的范围,智能马桶被纳入“家用电器”的管理标准;到了2024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对智能马桶实施CCC认证管理。 为何到了2025年7月,仍然有不少品牌的智能马桶未通过3C认证?答案藏在严格的认证流程中。 企业先提交电路图、结构图、生产工艺、质量体系文件等技术资料,认证机构受理后将产品送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电气安全、防水等级、接地、电磁兼容等检测,同时现场评估工厂的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工艺、测试等能力。获得3C认证后,还需要定期抽样检验、监督工厂执行一致性、认证周期内的维护复审。 3C认证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各个卫浴企业的底色。直接的例子就是首批获得3C认证的九牧。 图:九牧成为首批获得3C认证的卫浴企业 时间回到2012年,九牧提出了著名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79a1ec94a5dc7a2d7eed25a4cf6f143","width":"1080","height":"71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2f5380cc55119b0bfbca9873c70c97e","width":"1080","height":"60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17f269ba821522133d39b23ba651a16","width":"1080","height":"196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551348120494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54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follower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