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源俊二

喜欢中国女娃娃,温柔又可爱

IP属地:未知
    • 秋源俊二秋源俊二
      ·09-26

      为什么可复美的复购率,会高于泡泡玛特?

      上一篇论述中,很多人对其营销费用率异常低,表示不解——其他国产化妆品品牌在50%左右,而巨子只需要34%,对其持续性表示怀疑,看不清楚竞争优势。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群认为,巨子会像曾经对玻尿酸、嗨体、颈纹针、童颜针一样,更新换代很快,所以没有持续性。 还有一部分质疑,化妆品是一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产品方向,看到国内的珀莱雅、贝泰妮(薇诺娜)、当下的上美股份的韩束、曾经上海家化、曾经的丸美、以及更早的完美日记、御泥坊等品牌一样,是一阵风的事情。 这三大质疑,本质概括起来,一个事实就可以回答:可复美(巨子生物)的产品力,结合功能定位性,决定它的核心受众,是“终身慢性病”似需求的客户群。 其体现在经营结果,可以看到可复美会员复购率高达72%,高于泡泡玛特50%。 随便搜一搜: 那怕是更早前的信息: PS:注意会员复购率,以及非会员复购率的区别。 以上的信息,我们也有有自己渠道,做过核实验证。 当然,数据只是事物发展的结果,不是前瞻性现象洞察,更不是逻辑分析后的必然性。 下面,我们来抽丝剥茧,一探究竟。 有哪些微观洞察,能够让投资者感知到这些信息。 1、我们在门店调研时候,经常典型场景:给消费者寄快递 这是本周三的调研记录。此种情况,曾经也发过帖子分享,直接粘贴过来看图 这些信息是很简单,但说明门店柜姐们,有大量非线下客户,且不是走天猫淘宝渠道,说明线下大概率见过,意味着基本是复购客户。 同时,根据本周我们和店员的交流调查,有如下总结信息: 柜哥柜姐的老客户网上拿货占比,超过33.33%。 大家可以草根调研一下,可复美身边复购率是否很高,我们自己调查是复购非常普通。 那这种现象和数据结果,有其必然性吗? 我们再来谈谈中观逻辑——分析客户圈的画像,可复美客户,大概有四类 1、白皙、富贵、小胖的核心医美客户 上一篇文章提过,要么类似向太那种有钱人,要么就是典型医美用户,她们更在意产品力,
      342评论
      举报
      为什么可复美的复购率,会高于泡泡玛特?
    • 秋源俊二秋源俊二
      ·09-24

      聊聊可复美和巨子生物

      核心买入逻辑:高势能产品在扩张期,竞品(相似功效的供给)相对缺乏,估值相对较低 高势能的判断依据: 1、可复美产品力足够强 这个需要大量的用户调研、渠道观察,中老登可能有一定先入为主的想法,开始我也是如此。 直到6月初(大嘴博士让股价大跌后)发朋友圈调研,被女性朋友喷,也还半信不信;后续做了大量用户访谈,感知到产品力的区别,才逐渐接受“好用、能解决问题”的事实。 也可以做小红书的用户观察,有水军注意区分。 如果你认为是智商税,化妆品没差异化,剩下不用看了。 2、可复美的用户画像——核心受众是白皙、富贵、小胖那种,出门坐阿尔法那种,典型画像是向太年轻版那种 这种画像,来自渠道观察,我们做了类似曾经浑水线下调查手段,多次一两个小时内,在人流密集时候拍摄观察,信息来自线下专柜观察 这种人群本身本身比较有钱,也小胖,也爱花钱整医美,在医美场景后,需要可复美维稳和修复。 这部分用户,最大的特质是在人群中,属于相对有一定话语权的高势能人群,在圈子里会扩散。和18、19年B站用户、23年泡泡玛特死忠粉、24年10月份看到的老铺黄金拥趸类似特质。在她们的圈子,她们是风向标,会产生破圈效应。 同时,上周末的观察有用户扩张情况,但由于客单价达到2000+,这帮年轻用户徘徊犹豫的情况 3、医生专业渠道背书和推荐 这是公开信息,随便去调查各个医美机构,对于这个医生群体来说,推荐产品要求可靠性,比如大嘴博士的一些发言,在他们聊起来,谈到需要“临床实验”,而不是简单看蛋白含量这些。 这部分高势能人群,也是提升品牌信任感的核心要素,也是产品势能锻造机器。 比如,看到类似信息(它本质是一个产品力信号,你需要进行翻译) 这种用户黏性,是不花钱就买来的。 翻一下S&M的情况做验证,巨子生物销售费用率大概在34%左右,毛戈平大概在49%左右,今年三倍股上美股份在57%左右,珀莱雅在50%左右;而国际大牌
      1,010评论
      举报
      聊聊可复美和巨子生物
    • 秋源俊二秋源俊二
      ·02-20

      阿里打响反通缩第一枪

      超级周期正式来了,太嗨了! Eddie的回答,直接让人想象连篇,三年的扩张,超过去十年,背后是AI时代来临,对云、算力、算法的需求。 财报的论述如下: 云业务收入重回 13%的双位数增长,其中 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 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展望未来,由 AI 推动的云智能集团收入增速还会持续提升。 实际上,这还是在去年DS没爆点情况下出现的。这时候的支出: 主要反映了短期投资增加人民币 79,819 百万元(10,935 百万美元)以及资 本性支出人民币 31,775 百万元(4,353 百万美元)。 此前一季度,才175亿,环比增长接近翻倍。 而元旦后,回到C端视角,则是下面情况的出现 也就是说,供不应求情况出现。随着DS热潮,大众纷纷涌入,甚至看到部分地方公务员,要求必须下载两个AI工具,以适应AGI时代。 换句话说,国内大厂,会迎来更大规模的资本支出热潮,这种超级周期,是建立在持续不断增长的需求上。 在此之前,互联网大厂们都是审慎经营,以降本增效为主。 阿里作为这一轮旗手,实际上已经打响了反通缩第一枪。后面无论哪家大厂,都会陷入fomo状态,必须压进去。 相信今晚一定会,在阿里的带领下,今晚中概起飞,明天恒科狂飙,牛市空中加油完成。 开席庆祝,搞起来吧,大家迎来好日子了,尤其科技大厂的利益相关者。 这么景气度,不得不喝点茅台,庆祝庆祝,茅台明天雄起
      1.71万2
      举报
      阿里打响反通缩第一枪
    • 秋源俊二秋源俊二
      ·2024-05-13

      买入阿里正当下

      阿里建仓纪要20240513 1、投资评分: (1)趋势:边际向好,动态追踪验证 (2)商业模式:平台型生意, 过去三年崩盘局下,也做到了每年净赚200亿刀 (3)估值:目前个位数估值,属于地板价 2、基本盘可能的向好趋势:过去MM强调拉新,效果一般;发力低价,但有点过于模仿拼多多,不具备拼多多做低价的底层逻辑,因此也效果有限。23年搞“1+6+N”拆分,进展不及预期,也不是长期创造价值的理由。 目前的回归用户体验是比较正确的战略,已经在做一些改革: 比如百亿补贴板块,和拼多多同一款低价优惠商品,拼多多需要等待到点抢优惠券,这可以拉升平台用户数据。 而淘宝可以直接购买,价格比拼多多只贵几块钱,但商品质量更有保障度:目前百亿补贴采取的机制是好店,比如自营1P业务、天猫的店铺可以优先上。 淘宝可以这样做的底层逻辑: 在化妆品等品类上,天猫(含自营)天然存在用户信任度优势,用户可以接受比拼多多略贵的价格; 淘宝和拼多多对商家的成长体系和约束机制不同下,淘宝商品质量保证优于拼多多: 拼多多低价优先下,商家存在一定单次博弈的动机——真假货混发;淘宝店铺强调适合私域复购,老店价值高,商家违约成本很高,真假货混发动机更弱 3、但改革进程如何尚不清楚,需要动态观察——后续可以观察的方向: (1)算法推荐优化情况 标品算法推荐不如拼多多,有改善空间:以搜索国窖1573为例,拼多多推荐前几个分别为“价格最低的国窖1573"和”同价位的五粮液“;但淘宝第一个广告,后面才出现最低价,且没有推荐其他同价位产品(拼多多推荐普五等同价位产品,转化率会好于淘天) 非标品品类优势优于拼多多,算法推荐可优化空间较大:拼多多首推低价,款式有限;但淘宝在服饰方面有品类丰富度优势,因此可选择更多,如马面裙,推荐纯棉、丝绸、涤纶等,也会根据做工,推荐纯手工等; 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类型做不同的推荐次序,比如学生群体低价
      1.34万3
      举报
      买入阿里正当下
    • 秋源俊二秋源俊二
      ·2024-01-09

      美团,简单聊几句

      昨天加仓几个点,又被埋了,稍微感觉有点懵…… 目前市场的定价,仅仅外卖部分的价值吧。一年250亿+利润,未来三年即时配送,来源于品类扩张、场景扩张、人群频次等,未来预期有10%以上增长。 这一部分业务,有很好护城河。成本领先,这是效率、规模的结果。竞争对手基本没法超越,字节要是有兴趣,那就把饿了么买,试试每单成本做到多少。 按照15倍估值,折算汇率,基本离现在市值大差不差。 至于到店业务、优选买菜、快驴、单车、充电宝等估值,统统为零吧。 这是确定性的黄金机会,这不是25倍正常市场,也不是20倍,而是15倍,去买一个及时配送业务。 市场关注焦点,在等待目抖音、美团本地生活竞争观点,或者稳定状态。 现在本地生活估值,直接为零。 再想想,如果14年买贵州茅台,广大投资者,大家是否期待看到飞天茅台、普五、国窖1583经销商价格稳定后,再去下注? 美团现在缺点、负面曝光很充分,剩下还在等什么呢?是8.3倍,类似茅台,买外卖配送业务能力吗? 附录:美团股价大跌 2024年初:张川内部信,直言战争长期性,定义为“堑壕战”,引爆市场关注到到与抖音本地竞争残酷性。
      6,9601
      举报
      美团,简单聊几句
    • 秋源俊二秋源俊二
      ·2024-01-05

      2023年业绩总结:直面万难,砥砺前行

      又是成长股选手难受的一年,不敢写总结呀,净值跑输大盘。 过去一年,犯下很多错误,直面这些,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虽千万人吾往矣。 前几年玩票性质较大,也从未写什么年度总结,但去年就不一样了,毕竟开始小额弄组合净值。 先说去年几波错误操作,造成去年的净值亏损: 1、年初3月GPT,买了相关主题股,原本预期到4月份应该清仓,至少减仓,毕竟这是一波主题投资,结果后面什么都没做; 2、7月底,在政策和暑期刺激下,以及长期仓位低于50%的压力下,加仓消费复苏、券商股、化工周期、白酒,部分计划8月交易的股票,由于忙碌(两月没动仓位),没思考持仓,导致后续被套。 3、10月初,宏观数据已显示经济复苏乏力,但没考虑消费降级,及时减仓白酒、运动服饰相关仓位,导致亏损严重。 直至十二月初,降低了运动服饰相关仓位,但也未考虑降低白酒仓位,被补跌中。 5、对中概某标的风险充分暴露缺乏认知,虽然全年下来,经营节奏分析正确,但没能正确理解市场对该公司的风险演绎,轻易对抗,不尊重市场,导致持仓过重,期间交易纪律随意,结果全年贡献净值一半亏损。 6、对于单一逻辑下配置股票,如银行股、必选消费,观察仓过于随意。不太考虑xx叙述逻辑下,业务会如何如何。而是随意配置,范围太广太宽,导致这些所谓的“好公司”、“核心资产”造成一定亏损。 同时,也配置高息水电、高息家电,但胡椒撒面,聊胜于无。 新一年的策略调整: 1、降低覆盖范围,降低投资标的种类。同时,对被投资标的,保持一定追踪频次。 尽量选择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篮子;而不是什么都投资一点,净值好坏与否,全靠牛市或者超长时间去消化; 毕竟自身是一位创业者,经营着一个小团队,有业务要做,日常工作不少。精力过于分散,导致什么都做好。 同时,成长股对趋势变化/边际动态非常敏感,它的动态追踪需求,天然高于那些价值高息类型投资; 2、想清楚每一笔投资的逻辑,不再因单
      3,603评论
      举报
      2023年业绩总结:直面万难,砥砺前行
    • 秋源俊二秋源俊二
      ·2023-11-29

      关于美团的一些思考和交易

      文/秋源俊二 这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刻! 市场定价,已经由之前成长股,定价至接近烟蒂股了。当然,变态低估10x,可能还需要等等。 讨论思考了很久,决定加仓了几个点,接近正常情况下持仓上限了,未来还有两三个点空间; 可以考虑加仓,还可以再等更好的价格:假如市场认为美团已经成为烟蒂股,给出足够好的价格,甚至还会打破上限,再加几个点; 从个人观察角度来说,美团这一季财报交流会,反馈信息,比上次有进步了,应该说美团纠偏。 上一季死不认错,尤其新业务,王老板说坚定投入,而这季度改口了,印象中是第一次,算认错了。 意外的是,昨晚电话会还在商量研究的事,今早出了公告: 期待后面有更多重新规划资源分配、调整新业务、尊重股东利益的信号,这些需要持续验证。 也说说这个票,考虑到的风险:1)由商业模式瑕疵产生的,再来一张A4纸 2)毕竟左侧,持仓时间成本风险,可能会横盘很久 3)抖音竞争对美团利润率的持续影响风险: (1)应对抖音内容竞争的焦土化、废墟化,对内容投入过多,可能打了水漂,资源浪费;(2)抖音下沉市场开拓更加优秀,应对竞争不利,比如过渡投入资源防守,尤其代理转直营(虽然抖音的线下地推能力更弱,可能不适配下沉市场的复杂度) 4)当下的增长严重依赖营销费用:营销费用主要投放在和抖音的竞争,是次要变量 5)即便优选买菜故事打通,新业务的增长故事比较虚,需要动态追踪 当下影响股价的因素: 接下里的增长是有一定确定性的,只是当下宏观经济下行叠加竞争,对Q4业绩指引一般,美团掉到个位数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但增长不确定性也较强。 港股流动性 未来股价催化因子: 美团什么时候才能业务加速? 现在处于新业务的调整空白期,增长故事断层期,可能一到两年后摸索出来,也可能调整失败放弃业务。不过美团是一个纠错能力很强的公司(团队能力较强) 美团优选定位的人群和对应服务调整都需要进一步尝试,比如二、三线城市
      6,4724
      举报
      关于美团的一些思考和交易
    • 秋源俊二秋源俊二
      ·2023-11-28

      美团当下的困境及破局之道

      文/秋源俊二 刚刚,美团发了财报,就说说最新的一些看法和理解吧。 相关业绩不在赘述,尤其是隔壁家拼夕夕比较起来,简直降维打击。 当下市场对美团,已经形成强烈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困境: 天花板问题,尤其和拼多多拥有良好增长前景Temu比; 长期与抖音竞争,对利润的损害,包括不限于快手本地生活业务展开; 无限战争的理念主张,尤其新业务(优选)等,可能不尊重股东权益。 最重要的是,以上三个问题,可能是长期化的。 针对这些问题,其实美团给出了应对策略,分别如下: 第一个给出的解法是“闪购”+低频外卖用户分层运营 第二个解法是提拔李树斌(高级副总裁),打直播、短视频之战,并模仿多多视频 第三个问题,是目前做了一定调整,但不改变方向,也不愿意缩减规模。 目前市场吐槽最多的是无限战争,希望砍掉优选业务。 上面这三个问题,基本是市场主流共识,构成当下美团的困境,管理层当局也给出了应对策略。 上述皆为客观事实。 战略其实就是权衡与取舍,以及主要矛盾、优先级的处理。 在我的认知里,1、3其实是一类问题,都是探索打破天花板,且我也认同管理层策略,不应该直接关掉优选。(不学字节全面放弃游戏) 优选业务,值得去尝试,但或许应该改变一下规模和策略,小范围尝试,季度亏损控制在10亿以内。 比较遗憾的是,从公开公司动态来说,美团管理层可能认为核心矛盾是和抖音的竞争。 个人看法,倾向应该优先解决第三个问题,而且应该花最多精力。 主要逻辑是因为抖音,乃至快手进攻本地生活,确实对现金奶牛有影响,但不至于离谱。 以当年美团农村包围城市,高频打低频,“欺负”携程为例,今天携程依然OTA领头羊。美团酒旅其实情况更乐观,即便暴增下S&M支出,这块业务净利率依然高达33%。 此外,进攻方是抖快,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也解决不了战争。 相反,优先解决流血和天花板问题,是更值得的。 毕竟杀利润是小问题,而杀“美团从成
      1.84万4
      举报
      美团当下的困境及破局之道
    • 秋源俊二秋源俊二
      ·2023-08-03

      小鹏G6的问题,在于性价比不够彻底

      文 | 张冉冉 黑银轲编辑 | 曹宾玲 付晓玲 王熙媛数据支持 | 洞见数据研究院不得不说,小鹏G6是一款成功的产品。一经预售,即改变了小鹏的“颓废”气象,势头凶猛——斩获3.5万辆订单,几乎是整个Q1新车交付量的2倍。技术表现上,也让小鹏“扬眉吐气”。据小鹏管理层透露,小鹏G6订单中智能驾驶高配Max版占比高达70%(Max比Pro版本贵2万)。或正是面对此情此景,大众汽车才抛来了“橄榄枝”,“求”何小鹏教造车。看起来,小鹏变大鹏,要“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了。但刚出ICU的病人,想快速生龙活虎得“大补”——G6不能仅仅只是成功,而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爆款。可有小鹏内部员工跳出来称,“对G6定价问题,内部有几种不同声音,上市前一天,甚至传出在定价的会议上,有同学大打出手。”这暴露的是,小鹏死磕技术,做“好车”的决心毋庸置疑,但对如何更好“拿捏”市场是模糊的。脸上笑开花的何小鹏,已然放话道,“有信心在两个月内,将G6卖到25万元级SUV的销量冠军”。可就G6目前的定价看,这味药的药性,恐怕没有这种奇效。面对“交个鹏友”请求,小鹏G6拒绝了“如果G6的价格杀入20万以内,差点钱也要上。”小鹏G6公开售价前,一位用户的留言,引来附和者无数,大家纷纷表达对“交个鹏友”定价的期待。但实际20.99万起的售价,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假设,真的如用户预期的,G6起售价拉低至20万以下,比如17.99万(580 Pro版本)、19.99万(580 Max版本)会怎样呢?先来看一组数据。G6现在定价的20-30万区间,乘用车销量仅占整体销量的20%;相比之下,用户预期的10-20万区间,销量占比则高达46%。也就是说,定价20万以下,受众群体明显扩大。不仅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价格尾数的微小差别,能够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打个比方,一件衣服标499和标500,
      4.43万7
      举报
      小鹏G6的问题,在于性价比不够彻底
    • 秋源俊二秋源俊二
      ·2023-03-29

      快手新一轮交易点:何时赚上“真钱”?

      $快手-W(01024)$ 财报还行,算比较超预期的。 尤其是营收,强劲而有力,继续跑出阿尔法;但费用方面,不太满意,甚至觉得有点拖沓节奏;整体降本增效都还在,也算完成得可以。 具体来说,没想到快手搞钱还是挺舒服的, 增长不错,广告151亿,增长14%,这个成绩非常难,应该目前仅次于腾讯$腾讯控股(00700)$ 的15%,不过腾讯是开启新增量视频号下取得的,以及微信朋友圈,开始卖比较low的广告; 直播也是超预期的,100亿+赚钱,没想到还能增长,确实有点意外,看看同行,不敢想象; 但费用这块,S&M抬头明显,有点赚的“不真实”的感觉。毕竟广告赚的钱,始终被消耗在用户补贴方面。 过去吧,有抖音的压力,都在也花钱做补贴——看短视频得红包,能理解,担心用户、时长被抢走了; 但当视频号都开始做变现了,其实继续拉新、提升用户粘性和提升用户时长,没什么太多意义。且最近一年数据,也显示用户方面意义不大,维持就行。 甚至到了今天,有些**低净值用户,可能就是薅羊毛的,赔钱的用户,完全可以不用care。 另一方面,短视频发展到今天,多栖成为创作者常态,且每家有自己特点,有些差异化,否则视频号是怎么长出来的,核心任务都围绕着变现提效展开。 因此,管理层可以大胆一点,尤其是相关测试部门,多试试,营销费用降低吧。 基于此,关于未来一年,快手是否能完成“广告赚钱补贴用户”,蜕变成“广告赚钱进自己口袋”,这就是接下来,最大的交易点。 对比下来,至于今天市场交易——2023广告复苏、商业化继续提升(如新市井商业等等)、用户生态继续增长,远不如这个重要,期待有好的答卷。 从环境、竞争、产品发展阶段,其实完全可行,就看快手自己做不做这个事。类似去年拼多多做的那个【降低补贴,开始收割】那事儿。拼夕夕直接翻了几倍。 快手管理层谈不上优秀,但短视频毕竟商业模式好,节奏慢点也能扛过去
      8,5136
      举报
      快手新一轮交易点:何时赚上“真钱”?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