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相对论:行业年轻化
@金星匯:
珠宝行业的「年轻化」:年轻化不是降价,而是重塑想像 对新一代消费者而言,珠宝不再只属于「重大场合」。Z世代和千禧世代希望它能更贴近日常、具个性表达,甚至是一种社交语言。这场由审美与文化推动的变化,正迫使整个珠宝行业思考:如何让品牌「逆龄」,重新与年轻市场对话? 过去十年,中国乃至全球珠宝市场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根据Bain & Company的报告,30岁以下消费者在奢侈品市场的占比已突破40%。这群新生代追求「轻奢而不浮夸」,更注重设计感与情绪价值。对他们而言,一条项链不再是展示财力的象征,而是一种风格、态度、甚至情感的延伸。 因此,「轻珠宝」(affordable fine jewelry)成为新潮流。无论是周大福、六福,还是国际品牌如Pandora、Tiffany,都在推出更简约、可日常佩戴的系列。价位不必高昂,但设计要够新颖、包装要够精致、故事要够动人。珠宝不再是「收藏品」,而是「生活品」。 年轻化,不只是产品 许多品牌误以为年轻化就是推出价格更低的产品,但真正的关键在于「共感」。新一代消费者希望品牌能理解他们的语言与生活方式。例如,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如何讲故事,是否能在短视频中以自然、不矫作的方式呈现价值;再如,门店设计是否能营造拍照分享的体验感。 年轻消费者的审美也在重塑产品。相较于传统黄金与钻石,他们更愿意接受K金、彩宝、实验室培育钻石、再生金等「新材料」。这些不仅代表个性与可持续理念,也符合他们对环保与创新的追求。 国际市场上,Tiffany推出以回收银制作的「Sustainable Collection」;这类创新不仅降低门槛,也刷新了行业形象——珠宝不再只是传统与保守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科技与时尚的融合。新一代的消费旅程始于手机萤幕。品牌若仍只靠实体店铺推广,等同放弃半个市场。直播带货、AR试戴、个性化设计推荐,正成为珠宝行业的新标配。 值得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