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Zei

多市场投资,左侧交易,长期主义

IP属地:辽宁
    • BaoZeiBaoZei
      ·09-20 11:33
      以前对 $特斯拉(TSLA)$ 的高估值不理解,这篇文章解释地很好,逻辑和内容并重 [你懂的]

      美股 特斯拉放弃造新车?背后惊人布局曝光!

      @美股投资网
      你有没有发现, $特斯拉(TSLA)$ 已经整整五年没发布全新车型了。 就连迟到多年的 Cybertruck,其实也是 2019 年就亮相的。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最新的《宏图规划第四部分》中,马斯克竟然一辆新车都没提!马斯克到底在憋什么大招? 我们美股投资网专访了在几位硅谷的科技大佬,得到的答案惊人: 特斯拉并不是像苹果iPhone一样创新停滞,而是特斯拉在酝酿一场彻底的颠覆。 当其他车企还在拼续航、比配置时,马斯克已经盯上了更高的维度——下一款车,要么不出,一旦推出,就没有方向盘,它将完全摆脱人类驾驶,车内设计被彻底重构,开启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全新篇章。 那么,马斯克要如何把这个全新的故事讲给华尔街听? 特斯拉的战略如何从“造车公司”转向“AI机器人 + 储能帝国”? 对散户投资者来说,这将带来怎样的潜在回报? 特斯拉想要退出汽车行业 如果只看“卖车”,特斯拉的处境确实不好看。 在全球主要市场,特斯拉的份额都在下滑。2025 年 8 月,它在美国电动车市场的占有率跌至 38%,创下 2017 年以来的新低。在欧洲,德国和英国的上牌量同比几乎腰斩。而在中国,2025年8月的市场份额仅为5.1%,远低于比亚迪的27.8%。 这些数据共同指向一个结论: 单纯依靠“多卖车”这条路,特斯拉已经很难重现过去的辉煌了。 问题来了:销量这么差,为什么特斯拉不干脆回头造一款更便宜、配置更豪华的平价车,把市场重新抢回来?毕竟,凭借超级工厂的规模化生产和全球最成熟的供应链,特斯拉完全有能力这么做。 这背后,其实是特斯拉一个非常核心的战略考量:它根本不想沦为一家大众化车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残酷的现实:造便宜的平价车,利润低得可怜。这个市场早已陷入了激烈的价格战,竞争白热化。许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牺牲利润空间
      美股 特斯拉放弃造新车?背后惊人布局曝光!
      1,062评论
      举报
    • BaoZeiBaoZei
      ·2023-05-25
      $英特尔(INTC)$ 流动性貌似被挤兑了,不至于那么疯狂
      2,711评论
      举报
    • BaoZeiBaoZei
      ·2023-04-27
      政治让位于经济发展,两党还是明事理的,虽然票数相差不大

      美国众议院通过债务上限法案,“金融海啸”真能避免吗?

      众议院通过债务上限法案后将给拜登施加压力。
      美国众议院通过债务上限法案,“金融海啸”真能避免吗?
      2,384评论
      举报
    • BaoZeiBaoZei
      ·2023-04-19

      读IMF世界经济展望(第4节)后随便写写

      1.中国市场可能因地缘政治对立遭受外资(尤其是美资)的流出 建议密切关注美资等外资作为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减持的影响,并做好心理准备或对冲 例如(猜测):巴菲特减持比亚迪H股,软银减持阿里巴巴等 2.美欧之间的投资有扩大的趋势,在经济上极有可能会更加依赖对方 建议密切关注美欧经济合作,并从中寻找机会 (后续可能有补充) 3.因美债收益率飙升等因素的影响,外资一定出现回流,会对新兴国家和地区造成较大影响 建议密切关注近年受外资扩大投资而快速发展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例如:苹果扩大在印度的产业投资,耐克将部分产线从中国转移到越南 (后续可能有补充) 如果觉得不错,点个赞,在评论区说说吧[微笑]  如有错误和补充,请在评论区指出[你懂的] 
      4,232评论
      举报
      读IMF世界经济展望(第4节)后随便写写
    • BaoZeiBaoZei
      ·2023-04-19

      IMF2023世界经济展望(3:回归现实:如何应对公共债务飙升)

      首先,时机充分、设计合理的财政整合极有可能持久地降低债务比率 过去降低债务率的基础平衡合并的平均规模约为GDP的0.4个百分点,第一年平均债务率下降0.7个百分点,五年后最高可达2.1个百分点 在所观察到的债务比率下降中,约有一半是由经过适当调整的合并所推动的 财政整固在降低公共债务比率方面的效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1)国内或全球扩张以及全球风险厌恶和金融波动程度较低时,成功降低债务比率的可能性(平均)从50%左右提高到75%以上 (2)“排挤”效应的范围很大(初始公共债务高而私人信贷低的情况下,减少公共债务的好处可能超过其成本) (3)合并更多地受到支出削减而不是收入增加的推动(在发达经济体) 同时,由于这些条件可能并不总是成立,而且部分原因是财政整顿往往会减缓GDP的增长,所以平均的财政整顿对债务比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对国有企业的意外转移和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上实现的其他或有负债,以及意外的汇率贬值,可以增加以外汇计价的债务的国内价值,可以进一步抵消减债努力  当其他减少债务的努力失败时,债务重组通常被用作最后手段,需要仔细考虑风险和潜在后果 然而,在重组最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重组可以在第一年显著降低债务比率3.4个百分点,五年后平均降低8个百分点 从历史上看,结构调整对债务比率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在短期内 当时(1)通过减少面值和(2)是协调和大规模债务减免倡议(例如重债穷国倡议和多边债务减免倡议)的一部分 在实践中,债务重组始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居民、国内债权人和外国债权人分担负担 重组还可能产生声誉成本,影响利率和未来的市场准入,并产生内部分配后果 因此,债务重组通常被用作更广泛的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通常是在其他努力失败并且有减少债务(或提供明确的信号表明将要减少债务)之后的最后手段 对于正在经历这一进程的国家来说,这绝不是免费午餐
      4,683评论
      举报
      IMF2023世界经济展望(3:回归现实:如何应对公共债务飙升)
    • BaoZeiBaoZei
      ·2023-04-10

      IMF2023世界经济展望 (4:地缘经济分割和外国直接投资)

      一.最近外国直接投资的放缓具有以下特点 1.在不同的东道国中,有不同的模式、特别是在考虑战略部门的投资时,如半导体 2.外国直接投资流动越来越集中在地缘政治一致的国家之间 二.对外国直接投资转移的能力表明,平均而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比发达经济体更容易受到这种迁移的影响 三.外国直接投资的进一步萎缩及其地理分布的变化可能会通过降低资本积累和技术深化,对东道国产生影响 四.外国直接投资分裂——被模拟为跨国集团进口投资投入的壁垒永久性增加--可能会大幅减少全球产出,从长期来看是2%
      3,4355
      举报
      IMF2023世界经济展望 (4:地缘经济分割和外国直接投资)
    • BaoZeiBaoZei
      ·2023-03-14

      关于待上市公司Arm的一些信息

      Arm是一家英国半导体和软件设计公司,总部位于英国剑桥。 其主要业务是ARM处理器(cpu)的设计。它还设计其他芯片,提供DS-5、RealView和Keil品牌下的软件开发工具,并提供系统和平台、片上系统(SoC)基础设施和软件。 作为一家“控股”公司,它还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自2016年以来,该公司一直为日本软银集团所有。 虽然ARM cpu最初出现在Acorn阿基米德台式计算机上,但今天的系统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包括几乎所有现代智能手机中使用的ARM cpu。基于Arm授权设计的处理器,或由Arm指令集架构之一的授权设计的处理器,被用于所有类型的计算设备。Arm有两种图形处理单元(gpu), Mali和更新的Immortalis(包括基于硬件的光线追踪)。 Arm在服务器CPU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IBM、英特尔和AMD。英特尔在移动领域与基于Arm的芯片竞争,但Arm在该领域不再有任何竞争对手(然而,基于Arm的芯片供应商在该领域也有竞争)。Arm的主要GPU竞争对手包括来自美国和日本科技公司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PowerVR)、Qualcomm (Adreno)的移动GPU,以及越来越多的英伟达(Nvidia)、AMD、三星(Samsung)和英特尔(Intel)。在gpu领域的竞争中,高通、三星和英伟达都将其gpu与arm授权的cpu相结合。 Arm在伦敦证券交易所(LSE)上市,是富时100指数(FTSE 100 Index)的成分股。它还在纳斯达克(NASDAQ)二级上市。然而,日本软银集团于2016年7月18日对Arm提出了协议收购要约,并获得了Arm股东的批准,对Arm的估值为243亿英镑。该交易于2016年9月5日完成。英伟达于2020年宣布的一项收购计划于2022年2月失败,软银随后宣布Arm计划于2023年在纳斯达克
      2,648评论
      举报
      关于待上市公司Arm的一些信息
    • BaoZeiBaoZei
      ·2023-03-12

      高盛观点3.11:就业市场正在回归正常

      2,157评论
      举报
      高盛观点3.11:就业市场正在回归正常
    • BaoZeiBaoZei
      ·2023-02-19

      高盛观点2023.2.11:中国的重新开放将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来自BRIEF IN GS 2023.2.11
      1,988评论
      举报
      高盛观点2023.2.11:中国的重新开放将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 BaoZeiBaoZei
      ·2023-01-16

      高盛观点2023.1.13:中国经济即将迎来爆发

      来自BRIEF IN GS2023.1.13 来自BRIEF IN GS2023.1.13
      2,943评论
      举报
      高盛观点2023.1.13:中国经济即将迎来爆发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