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眸

IP属地:未知
    • 新眸新眸
      ·05-12 19:25

      国产手机进入淘汰赛:OPPO还能火多久?

      新眸原创·作者 | 道平 随着国产手机进入淘汰赛,OPPO的动向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除了按例参加每年上半年新机“排位争夺赛”,旗下Reno14系列将于近期发布,一则有关“Find X8系列被百人投诉新老机型区别对待,忽视旧款旗舰机型用户权益”在网上流传开来,据相关媒体描述,“8月之前,OPPO Find X8 Ultra在影像方面仅是一台「半成品手机」”。 新机刚要上场迎敌,转身又被消费者诟病,OPPO的处境并不太好过。 事实上,这还只是OPPO尴尬局面的一个缩影,更大的问题在于:作为主流厂商,OPPO在国内的基本盘有些失守。IDC数据显示,OPPO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第一,已经跌至2025年同期的第三,其中2024年全年则滑落至第四,年增长率为负6.4%,与年增长10.3%的vivo形成鲜明对比。 究其原因,**的强势回归是绕不开的客观因素,但OPPO的困境更显立体,背后有来自产品操盘和战略选择上的权衡。 谈到这点,相信大多数人对曾在vivo负责产品线的宋紫薇印象深刻,但外界鲜为人知的是,在通信行业,影响一家手机厂商产品和市场走向的,并非只有产品经理,更为关键的角色是GTM。 所谓GTM,全称是go to market ,通俗的理解就是对产品进入市场后的计划、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对产供销等商业化成功负责。每一部新手机从市场洞察、产品定义,到上市销售、整合营销、渠道零售,都和它息息相关,甚至能左右整个品牌的战略。 如果从GMT的视角出发,不难发现OPPO已处于十字路口。 01 产品,三条腿走路 在智能手机增长的黄金年代,多产品线运营被认为抢占国内细分市场的约定俗成,在这方面,**推出荣耀、小米发力红米就是典型的例子。反观OPPO,在品牌产品线上选择的是用“3条腿”走路。 具体来看,OPPO公司早期将旗下手机产品划分为了OPPO、 One Plus和re
      3评论
      举报
      国产手机进入淘汰赛:OPPO还能火多久?
    • 新眸新眸
      ·05-01

      外卖大战下半场,饿了么握住了关键筹码

      新眸原创·作者 | 桑明强 “真便宜。”近日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饿了么外卖截图,以往十几块一杯的奶茶现在只要几块钱,二十多块的一顿便餐优惠接近总价一半,以至于很多网友直呼“饿了么现在便宜到不敢点”、“点个外卖都要货比三家了”。 饿了么外卖结算单及部分用户评论(来源:网络) 联系到此前美团与京东的外卖大战,沉默许久的饿了么终于打出自己的明牌:4月30日,饿了么官宣投入“饿补超百亿”大促,几乎同一时间,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淘宝“小时达”业务升级为淘宝“闪购”,升级后的两大业务在供给侧、消费侧、组织侧全面打通。 “这是典型的阿里做事风格。”据业内人士透露,“饿补超百亿”只是表象,阿里巴巴选择此时出招显然是经历过深思熟虑的考量——补贴大战看起来是价格厮杀,深层则是各方生态能力的对垒,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资源调度和组织部署相当关键。 具体来讲,传统补贴战的核心是“价格杠杆撬流量”,但饿了么此番动作背后,明显有更大的谋划——通过高额官补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同步导入淘天的海量活跃用户池和丰富的商品SKU,再辅以饿了么快捷完善的配送履约能力,进一步扩大业务边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依托饿了么既有的配送网络和基础设施,原先“小时达”背靠淘宝多年积淀的品类宽度和品牌优势,两者结合后的力量,将在未来中国即时零售竞争中得到充分释放,而即时零售则被视为外卖的延伸战场,同时也是新的增长高地。 据接近阿里的人士透露,从一开始内部就坚决反对口水仗,在他们看来,口水仗不创造价值且无益于业务。这种克制背后,是对行业本质的清醒认知——外卖从来不只是流量生意,比造流量更难也更关键的,是要同时平衡消费者体验、商家经营效率和骑手权益保障的系统工程。 过去三年,外卖行业经历了从“补贴烧钱”到“效率比拼”的进化,正进入“生态整合”的新阶段。如果说京东的入场,降低了对外界对即时零售的教育成本,那么对于饿了么来说,此番动
      102评论
      举报
      外卖大战下半场,饿了么握住了关键筹码
    • 新眸新眸
      ·04-25

      从追赶到领跑,中国6G挤上全球牌桌

      新眸原创·作者 | 桑明强 2019年,刘东杰第一次来到紫金山实验室,彼时的他也没想到,在这之后短短6年里,南京会成为全球6G的策源地。 故事还要从一段“卡脖子”的记忆说起。 2G时代技术空白,3G跟着国外标准跑,4G刚摸到门槛,国际专利战又迎面而来——直到5G实现技术同步,中国通信产业才真正意义上摆脱交专利费过日子的被动处境。 作为通信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刘东杰刚加入实验室的那年,中国刚刚正式启动6G专项。当时刚成立1年的紫金山实验室,将6G列为核心攻坚方向,南京作为长三角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和6G总体技术研究的城市,肩负着“战略科技力量”的特殊定位。 现任紫金山实验室主任的尤肖虎,他的研究生涯本就是一部中国通信技术的逆袭史。这位扎根一线长达30多年的“中国通信班长”,深谙一个道理:真正的技术主权,要从无人区蹚出来。 6G就是最典型的例证。相比前几代通信技术,它的特殊性不仅是更快的传输、更低的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还在于打通了通信、感知、计算、AI的技术边界。对于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来说,相比做出世界上最快的通信设备,他们同时也要解决如何让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更多产业。 “技术壁垒只是上半场,当年4G商用时,没人想到会催生出移动互联网的大繁荣;5G落地,意外带火了直播电商;那么,6G的落地场景在哪里?” 前不久全球6G大会在南京召开,紫金山实验室首次对外公开了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把实验室技术搬到现实场景里测试。 在刘东杰看来,这还只是个开始。6G不仅是道技术应用题,同样是一场关于城市未来产业生态的开放式推演。如今,那些藏在技术参数背后的可能性,正随着南京这座城市一同生长。 01 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南京的“6G方程式” 作为通信领域的专家,刘东杰对南京有着很强的归属感。他坦言,如果你仔细观察,其实会发现南京在每个维度都不弱,但这座城市最擅长的其
      131评论
      举报
      从追赶到领跑,中国6G挤上全球牌桌
    • 新眸新眸
      ·04-24

      慢生意快迭代:滴普科技的7年**识「突围」

      图片 新眸原创·作者 | 桑明强 如果一家公司用7年时间只做一件事,大家会觉得它很专注;如果在这7年连续“错失”互联网+、数据中台等风口,大家又会觉得它有点傻;但如果这家公司后来又成为国内企业级大模型的头号玩家,它就是滴普科技。 滴普科技的创业故事始于2018年,几乎是中国软件行业最“膨胀”的年份。 在资本市场的催熟下,当时诞生一批以数据中台为卖点的初创型公司,这种以抢占市场份额为目的的恶性竞争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PMF(Product-Market-Fit)的极致扭曲,最终导致这些公司纷纷折戟数字化——徒有规模增长的表象,内里的盈利难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类似的戏码在大模型时代继续上演。 OpenAI掀起的生成式AI革命,让无数创业者兴奋之余,也揭示了企业级市场的深层矛盾:通用大模型虽能生成文本、图片甚至视频,却难以穿透企业数据的“黑箱”,尽管Meta开源的Llama2降低了技术门槛、DeepSeek用低成本架构实现了顶尖的推理效果,但行业Know-How的工程化能力仍是稀缺品。 更进一步讲,AI的benchmark设定与现实世界的严重脱节,让业界开始质疑大模型是否被神话了。最典型的例子,现实场景中的智能系统是连续互动、有记忆的,而现有的评估设定忽略了这些关键特征,导致智能水平提高了但效用没变。 “To C做得好不代表能做To B,这两者有着天然的鸿沟。”自诩软件行业新人的赵杰辉背景颇为特殊,在投身创业前,他曾是华为核心路由器团队的骨干成员,经历过通信行业高毛利的黄金年代,转战企业服务后,他对软件行业的评价是,“传统企业IT本质上就是数据库加界面,技术含量不算高,但有了大模型AI之后行业的技术门槛会提高。” 赵杰辉对先进技术的理解非常超前。几乎在ChatGPT刚刚火爆时,他就意识到这将是对传统软件行业的一次彻底颠覆,等到周围注意力都聚焦在行业大模型时,他却另辟蹊径,带领团队
      262评论
      举报
      慢生意快迭代:滴普科技的7年**识「突围」
    • 新眸新眸
      ·04-17

      河南不止跑出「三头象」

      新眸原创·作者|鹿尧 在消费行业的热闹版图里,河南企业这几年格外亮眼。 胖东来、蜜雪冰城、双汇、巴奴、致欧家居……这些带着中原底色的名字,正用各自的方式刷新外界对“豫商”的认知。 随着于东来以极致的服务和管理在零售领域树立标杆,双汇万隆将猪肉加工做成全球龙头,蜜雪冰城张红超用供应链打造万店连锁,泡泡玛特王宁开创潮玩经济新赛道——“新豫商”以消费行业为突破口,完成了从“行商坐贾”到现代企业家的身份重构。 今天,在郑州这场聚集了胖东来、蜜雪冰城、双汇、巴奴毛肚火锅、郑煤机等豫商代表的飞书峰会上,河南老板们的“工具哲学”意外成了行业观察的切口: 前段时间,胖东来在官网用飞书多维表格仪表盘公开每日销售数据,蜜雪冰城靠飞书链接全球各个门店加盟商,双汇用飞书实现100%员工激活率,现场人们很少听到炫目的技术名词,更多是关于“如何让数据公示更简单”、“怎么管好数万多家门店”的务实讨论。 这些案例背后,藏着一个被传统企业忽视的真相:相比一味的技术叠加,借工具之力,让管理回归“降本、增效、提信”的本质逻辑,才是数字化升级的核心。飞书的价值,正在于用一套“轻量化操作系统”,为传统行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劈开了一条新路径。 传统企业的管理痛点,往往始于信息壁垒。部门间的数据孤岛、管理层与执行层的信息差,让“精细化”沦为口号。 前段时间,胖东来公示销售数据的做法引发震动,这家区域零售标杆在官网公示具体到每日、每店、每类产品的销售数据,连同招商和管理等信息,都用飞书云文档和多维表格仪表盘呈现。 飞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复杂的数字化能力转化为“无门槛工具”。比如云文档和仪表盘,初期使用像“在线表格”一样简单,却能随着企业需求生长,胖东来从“解决截图繁琐”的实时同步小需求开始,最终实现了经营数据与官网的无缝衔接。 通过系统确保“说的”和“做的”在同一套数据看板上动态对齐,外界与管理层看到的数据完全一致,此时飞
      175评论
      举报
      河南不止跑出「三头象」
    • 新眸新眸
      ·04-08

      国产化妆品诸神黄昏:如何跨越产品鸿沟

      新眸原创·作者 | 卢振瑜 在持续增长的表象下,国产化妆品牌正步入一场隐形的增长危机。 自2018年起,国产化妆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持续走高。2023年,国产美妆在本土的市场份额首次以50.4%超越国际大牌,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主力。 从整体数据来看,国产化妆品行业正行驶在稳定增长的快车道,但若将时间调转至五年前,便会发现当前的增长曲线尚未触及市场预期的阈值。彼时成立两年的完美日记完成C轮融资,在短短时间内直追丸美、珀莱雅等行业头部,UNNY、橘朵等新兴品牌爆发式增长,吸引众多投资机构纷纷入局,对未来的化妆品市场报以强烈期望。 反观当下,行业表面的风光之下暗流涌动,持续内卷的市场下,不仅新兴品牌难以持续增长,成熟品牌也面临新增长曲线的构建难题。 曾在风口之上高歌猛进的完美日记,早已无缘国产美妆营收前十;而自2020年诞生的30余家新兴品牌,能挤进行业排名前20的企业仅有溪木源、HBN、PMPM等不超过五家品牌。 除此之外,华熙生物营收转跌,珀莱雅和上美股份虽保持增长,但研发端的突破依旧有限,巨子生物依赖单一品牌,次品牌营收占比不断下跌。不少品牌仍停留在“原料+包装+营销”的快周转模式上,距离构建起真正的产品护城河,尚有差距。 纵观当前的国产美妆市场,大抵可以划分为三类阵营:传统护肤品牌以珀莱雅、上美股份为代表,正处于品牌升级与产品矩阵拓展的转型阶段;而如华熙生物、巨子生物等医美起家的生物科技公司,则面临着新一轮的研发困境;其他如谷雨、理然等新兴品牌,正依托更为细分的产品赛道,在趋向饱和的市场中寻求机遇。 近年来,国产化妆品在数据层面表现良好,呈现出较强的市场信心。然而,在消费增速放缓、渠道趋于饱和的现实下,这份乐观究竟是长期可持续的趋势,还是阶段性的泡沫?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01 国产美妆龙头易主 忽略了哪些关键因素? 说到国产美妆,就不得不谈起当前的头部企业珀莱雅
      263评论
      举报
      国产化妆品诸神黄昏:如何跨越产品鸿沟
    • 新眸新眸
      ·04-08

      大模型"吞金"时代,CTO们"存力焦虑"怎么解?

      新眸原创·作者 | 桑明强 当全球科技巨头为AI大模型疯狂加码GPU算力时,一家头部券商公司却公开诉苦:费力搭建的GPU集群,利用率却始终卡在30%,算力空转导致每月仅电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核心瓶颈竟然是一块“看不见的短板”:存储带宽。 这并非孤例——某车企自动驾驶团队在迭代模型时发现,因数据读写延迟过高,单次训练周期被迫延长40%,直接拖慢产品落地进度。这些故事背后,揭示了大模型时代最隐秘的真相,存储正成为大模型落地的最大暗礁。 大模型训练场景下,数据集一般以文档、图片、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为主,这些文件通常很小,在几十字节到几百kb级别,但数量庞大,大约几亿到几十亿量级,这就要求存储系统具有强大的元数据管理能力,用来支撑海量小文件的高吞吐。 据爱分析测算,在同等GPU算力规模下,存储性能差异可导致3倍模型训练周期波动。以GPT-4为例,它训练需处理超100PB数据,存储带宽要求600GB/s,相当于每分钟填满45块10TB硬盘,而传统4节点存储集群仅能提供24GB/s带宽,差距达25倍。 在这种背景下,产业界陷入两难困局:既要支持千亿级参数AI大模型、TB级带宽的“暴力吞吐”,又要扛住30年数据留存、11个9可靠性的“马拉松考验”,还要满足国产化和市场的真实需求。 “这中间的挑战其实非常大。”京东云相关负责人告诉《新眸》,一方面,存储厂商需要跟主流芯片厂商以及国产操作系统相互兼容认证;另一方面,还要在全国产化环境里做到高性能、高稳定性和低成本,这背后意味着大量的对接、优化和自主研发工作。 这些问题也是眼下很多CTO、CIO焦虑的地方。尽管DeepSeek等模型能力让人振奋,也让外界看到了大模型落地千行百业的可能性,但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买GPU、堆算力外,还要思考如何从存储端切入,为企业算清楚大模型落地和数字化的“经济账”。 01 GPU空转背后:一场被忽视的存储革命
      227评论
      举报
      大模型"吞金"时代,CTO们"存力焦虑"怎么解?
    • 新眸新眸
      ·04-01

      中国需不需要更多的“朱啸虎”?

      图片 新眸原创·作者 | 李小东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退出大师”,朱啸虎的投资哲学始终围绕着“算账”展开。 从ofo到滴滴,他的每一次离场都印证了“买在分歧,卖在一致”的策略。如今在具身智能领域,他延续了这一风格:当人形机器人企业估值在政策催化下飙升时,公开质疑“谁会花十几万买机器人干活”,并在完成星海图、松延动力两家项目的退出后,将其归为“早期VC想回避的赛道”。 前不久的中关村会议,朱啸虎依然直白发言,“今天的AI应用创业者和早期互联网一样,要勇于承认没有壁垒。”不过这句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唱空,而是建议从业者把重心放到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上——“在非AI能力上建立壁垒,所有的能力都来自于AI之外。” 这种“在争议中布局,在狂欢中撤离”的节奏,看好的人会认为是理性务实主义,当赛道共识高度集中而商业化路径模糊时,早期VC的理性选择就是兑现收益;不看好的则会将其斥为风口套现的“标准化投机者”,甚至是“背刺行业”。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中国是否需要更多的“朱啸虎”? 这个问题的本质上是在追问:在资本狂热与创新迷茫交织的时代,中国创投行业是否需要更多聚焦商业本质的理性看门人? 或者说,对于每一个过热行业来说,究竟需不需要时不时泼一泼冷水的朱啸虎。 01 “共识高度集中时,就是我们退出的信号” 在投资圈里,朱啸虎以早期投资和快速退出著称,注重商业化和短期回报,最出名的几次投资,从饿了么、滴滴,到小红书、映客,基本都集中在2010年后,也就是移动互联网刚刚爆发的时代。 在ofo案例中,2016年,金沙江创投以1000万美元领投A轮,当时共享单车市场处于萌芽,质疑声不绝于耳。但朱啸虎捕捉到了“最后一公里”痛点与资本套利空间,不到两年,随着ofo完成E轮融资,估值飙升至20亿美元。 等到摩拜与ofo合并传闻甚嚣尘上、市场一致预期行业即将垄断时,他通过股权转让悄然套现3亿美元,成功逃顶。此后
      304评论
      举报
      中国需不需要更多的“朱啸虎”?
    • 新眸新眸
      ·03-24

      三问TCL电子:逆势增长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新眸原创·作者 | 桑明强 2024年全球电视行业的关键词或许是“撕裂”——一面是行业出货量仅3.7%的微增,另一面却是TCL电视以14.8%的同比增速、290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创下历史新高。据港股上市公司TCL电子(01070)发布的最新业绩,核心显示业务增长远超行业,叠加创新业务规模快速扩大,推动了收入及利润大幅增长,2024年实现收入993.2亿港元,同比增长25.7%,除税后利润同比提升123.6%至18.5亿港元,经调整归母净利同比翻倍达16.1亿港元。 熟悉这个领域的都知道,囿于日益分化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同行竞争,电视隶属的黑电行业向来被视作一桩“苦生意”。一方面,芯片、面板等核心零部件价格波动,叠加用工成本上升,压缩着企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技术升级与利润空间不匹配,意味创新常常被迫向现实妥协。 从这个角度看,TCL电子的大幅增长更像是一场“非典型胜利”。尤其放在消费电子行业整体承压背景下:它既没有陷入价格战泥潭,也没有依赖单一市场红利,而是在“中高端+大屏化”战略下,通过Mini LED技术卡位、“TCL+雷鸟”双品牌分层、全球化生态布局,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的突围。 拿TCL电子在AWE 2025上展示的新品TCL极景QD-Mini LED电视Q10L Pro来讲,作为首款第四代液晶电视,极景·无黑边技术实现了从“有黑边”到“无黑边”的划时代外观革新;同时,其搭载的万象分区技术,对Mini LED电视背光到成像显示的全链路七大环节进行深度技术突破,达成一区顶多区的卓越控光效果,让千级分区呈现万级画质,这也是TCL电子从“拼效率”到“秀产品”能力跃迁的缩影。 以至于很多人好奇,这家来自中国的老牌企业,背后究竟有什么神奇魔法——当行业整体面临产品同质化、增长乏力等诸多问题时,它是如何做到穿越周期的同时,还能让创新持续发生? 01 重新定义中国加速度 TCL电子做
      406评论
      举报
      三问TCL电子:逆势增长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 新眸新眸
      ·03-20

      深度对话|拼多多上线视频通话功能,阿里京东跟不跟?

      新眸原创·作者 | 鹿尧 拼多多悄然上线的视频通话功能在行业内引发剧烈反响。 这个被外界戏称为“逆天”的新功能,允许商家通过客服工具向消费者发起视频讲解邀请,消费者点击卡片即可进入通话界面,接通时默认关闭摄像头,手动开启时用后置镜头,保留沟通便捷性的同时,兼顾用户隐私。但具体是怎么样的一个使用场景,目前还没有更多的实际案例。 作为中国电商市场存量竞争时代的典型样本,拼多多本身就是一家非常特殊的公司,从淘系、京系夹缝中突围,凭借裂变营销、仅退款机制迅速积累了数亿用户,但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投诉量居行业首位的现实压力。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过去一年消费者投诉近180万件,四大电商平台中拼多多的投诉量最高,接近12万件,但解决率仅为7.82%,低得出奇。 在获客成本攀升至千元量级的当下,电商平台的竞争焦点已经正从流量争夺,转向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淘宝“逛逛”、京东“发现”等内容化尝试,却陷入“注意力分散-转化低效”的困局,直播电商“低价引流 + 话术套路”的模式,又容易面临信任透支的风险。 商家、平台、消费者之间的服务质量、成本控制与体验保障,似乎正在形成某种难以平衡的三角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拼多多选择以视频通话功能切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它表面上看是一门小的功能创新,但背后的目的非常明显,捕捉到行业的两大痛点:消费者对 “确定性体验” 的渴求,与商家对 “服务分层” 的需求。 当AI客服被普遍视为降本增效的必然趋势时,电商行业在焦虑中集体 “向右转” ,而这家公司却向左走了一步。针对这件新鲜事件,我们跟几位国内电商行业资深分析师深入聊了聊。 01 电商交易中的“最后一厘米”是信任问题 Q:拼多多突然上线视频通话功能,外界都说这是“逆天操作”,这个功能算是开了行业先河吗? A:其实不算。如果单看“通话”的话,2021年淘宝的“一起逛”支持好友间通话,但这不属于客服视
      855评论
      举报
      深度对话|拼多多上线视频通话功能,阿里京东跟不跟?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