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换马”!为何选择阿里而非Deepseek?
苹果将和阿里巴巴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早在2023年,苹果开始测试来自知名中国人工智能开发者的不同人工智能模型,并在去年选择了百度作为主要合作伙伴。百度的文心大模型4.0当时在国内确实有着不小的市场影响力。对于苹果来说,这一合作看似水到渠成:百度在AI领域的积累,结合苹果的品牌效应,显然可以实现1+1>2的效果。于是,双方在去年启动了“Apple Intelligence”项目,计划通过API接口对百度的AI模型进行本地化改造,并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带来个性化的AI功能。然而,事情并没有按苹果的预期发展。
据知情人士透露,虽然苹果付出了100亿美元的代价,并且努力调整百度的AI模型以适应中国市场,但现实远比想象中的复杂。首先,百度的AI在一些日常使用场景下表现不佳,无法给出准确的回应。更为棘手的是,百度希望能够获取iPhone用户的使用数据,这与苹果一贯的隐私政策产生了直接冲突。
今年,苹果把目光投向了阿里巴巴。为什么会选择阿里呢?答案很简单,阿里的AI能力,无论是在云端还是端侧,阿里的技术都能支撑起苹果庞大的用户基数,并且能确保iPhone用户的数据本地化处理——这对于在中国运营的苹果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需求。
阿里不仅在云计算领域拥有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存量用户的庞大并发需求,而且在AI技术的研发上也走在前列。Qwen Max、Qwen 2.5等大模型,无论从参数规模还是处理能力来看,都是国内顶级水平。更重要的是,阿里作为一个成熟的公司,拥有稳定的云服务能力,能够保证AI功能的可靠性与持续性,这一点对于苹果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为什么苹果没有选择Deepseek这个现在炙手可热的AI新贵呢?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尽管Deepseek的AI模型非常强大,但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其在云服务方面的能力和经验远远不足。苹果显然不想拿自己的品牌去冒险,尤其是在AI功能的稳定性和服务质量上,初创公司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障。再加上Deepseek的服务器压力过大,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频繁遇到“繁忙”问题,显然不符合苹果对于服务质量的高标准。
总体来看,苹果选择与阿里巴巴合作,显然是从全局出发,权衡了技术实力、服务保障以及数据隐私等多个因素。有了百度的“前车之鉴”,苹果这次的选择显然靠谱得多。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