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HighLife TSMVR系统全球经验与创新进展|CHINA VALVE (HANGZHOU)2025中美联合论坛成功举办
4月17日,中美联合论坛III在CHINA VALVE (HANGZHOU)2025大会期间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全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围绕经导管二尖瓣置换(TSMVR)技术的最新进展、全球应用经验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月初,HighLife TSMVR技术用于治疗中重度二尖瓣返流患者的解决方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本次会议,通过手术录播、真实病例分享、术中操作要点解析等多种形式,全面呈现HighLife TSMVR系统在全球范围的临床应用与未来趋势。
本次论坛由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教授共同主持,邀请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王利宏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江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姚晶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新桥医院)于世勇教授出席讨论嘉宾,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疗中心Jean BUITHIEU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冯沅教授、查尔斯盖尔德纳爵士医院Wen Loong YEOW教授受邀做相关讲题分享。
全球视野下的TSMVR
HighLife系统的创新与实践经验
Jean BUITHIEU教授:HighLife TSMVR器械创新设计及2年随访结果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疗中心Jean BUITHIEU教授介绍了HighLife TSMVR系统的创新设计及其2年随访结果。HighLife系统的特点包括非径向支撑力锚定,实现自适应与自同轴,有效封堵返流,适应广泛的解剖结构。Clarity版瓣膜采用流出端“开窗设计”,对原有的外层覆盖织物进行了镂空,进一步降低 LVOT 梗阻风险。在一项包含120名患者的可行性研究中,评估了该系统对功能性或退行性二尖瓣返流(MR>Ⅲ级)且手术风险较高的有症状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前30名患者的器械成功率达90%,且无死亡病例。1年后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HighLife瓣膜平均压差为5.1mmHg,未发生左心室流出道阻塞、二尖瓣再次干预或其他并发症,22%的患者返流降至1级,78%的患者无返流,且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2年后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耐久性,瓣膜功能保持良好,平均压差降至4.8mmHg,NYHA心功能分级持续改善,MR>1+的改善效果也持续稳定,未观察到LVOT阻塞、瓣膜血栓形成或瓣周漏等并发症。
陶凌教授:TSMVR器械标准操作流程
TSMVR器械标准操作流程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通过手术视频录播详细介绍了TSMVR器械的标准操作流程,并对该系统的组成和操作细节进行了系统讲解。患者为一位71岁女性,经胸超声(TTE)提示其存在重度二尖瓣返流(MR 4+),缩流颈宽度(VCW)7.5mm,有效返流口面积(EROA)0.39cm², 近端等速表面积(PISA)半径9mm。轻度脱垂,后叶拴系,瓣叶局部存在钙化,且合并中重度三尖瓣返流和轻度主动脉瓣反流。CT测量发现Neo-LVOT平均值为180mm²,可使用Clarity版瓣膜。针对该复杂病例,按照器械标准化手术步骤,在多模态影像的引导下,分别完成:(1)建立血管入路(2)经股动脉送入环形放置导管(LPC)完成二尖瓣下绕环操作(3)房间隔穿刺(4)经股动脉送入固定环输送器(SDC)放置固定环(5)经股静脉送入二尖瓣输送器,凭借系统自同轴优势与“valve-in-ring”设计理念,将输送器穿过固定环并完成人工瓣膜的释放,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
瓣膜植入成功
术后30天随访结果
Jean BUITHIEU教授:经导管二尖瓣置换在不同二尖瓣解剖病变中的应用与挑战—国外经验分享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疗中心Jean BUITHIEU教授重点分享了在TSMVR手术中,针对不同二尖瓣解剖结构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及应对策略。在植入过程中,应充分发挥CT影像从不同视角的灵活应用,确保评估全面、精准。特别是对瓣下腱索太多较难完成绕环操作的患者:术前CT可预测成环路径,标注所有可能存在的陷阱,主要是后瓣区域的三级腱索、以及两个交界区下方的腱索群,模拟成环导丝走形,对术中导丝目标走形位置有初步的认知;术中CT可调整成环导丝走形,超声配合验证,以避免成环导丝被腱索缠绕,无法均匀向二尖瓣环收紧,影响人工瓣膜释放时的形态与位置。其中,3D超声成像的Multi-view功能对复杂解剖结构的判断尤为有帮助,有助于制定更安全、个体化的介入策略。这些经验为不同解剖类型下的TSMVR手术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借鉴。
冯沅教授:经导管二尖瓣置换在不同二尖瓣解剖病变中的应用与挑战—国内经验分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冯沅教授带来了三例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病例,展示了国内在复杂二尖瓣解剖下经导管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实践经验。其中第一例展示了理想解剖条件下的标准操作流程;第二例的解剖挑战为瓣口较小,AP径仅28.7mm(常规二尖瓣瓣口直径为30~45mm),瓣叶增厚,且瓣下腱索trap复杂;第三例的解剖挑战为左心房扩张,瓣环增大,瓣口直径达到上边界45.1mm。冯教授全面展示了HighLife瓣膜在不同解剖类型患者中的应用,并通过手术录播视频详解了瓣膜置换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体现了该系统在国内临床中的实践经验与应用价值。
Wen Loong YEOW教授:手术录播-2——TSMVR器械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查尔斯盖尔德纳爵士医院的Wen Loong YEOW教授分享了其在TSMVR中的丰富实操经验。教授指出,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尤其是超声医生与麻醉团队在术中实时评估与支持中的重要作用,TSMVR手术需要术者经过大量反复练习和经验积累,才能在面对复杂解剖与并发症风险时从容应对。在操作过程中,教授强调了几个核心步骤的规范执行:包括绕环导丝的准确收紧、房间隔的精准穿刺,以及瓣膜的顺利展开与稳定释放。该病例为一位71岁女性患者,诊断为重度继发性二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 LVEF仅为35%,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STS手术风险评分为5.3%。患者既往合并高血压,且已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及去颤器(CRT-D)。面对多种高危因素,该病例充分体现了HighLife TSMVR系统在复杂、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操作要点。
术中操作关键步骤
术后及随访结果
技术突破与全球合作共振
HighLife掀开TSMVR新篇章
本次中美联合论坛III不仅展示了HighLife系统作为TSMVR领域技术创新代表的全球影响力,也为推动该系统在中国的本土化验证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下一代导管系统的不断优化、关键注册临床的持续推进,以及各国专家在术式、影像、病例选择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技术正迈向从探索验证到常规治疗的关键跨越期。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上,TSMVR不仅承载着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的未来方向,也将持续推动全球心血管领域技术革新与理念更新,为广大高危二尖瓣返流患者带来更多生机与希望。
文章原文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