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钧达股份成为"光伏圈的宁德时代"



文 | 知嘹财经 

钧达股份$钧达股份(02865)$ 今日正式登陆港股,开盘价为22.20港元,截至本文发稿之时,股价已达到23.40港元,涨幅5.64%,成交额7795.92万港元。


作为全球首家实现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的企业,钧达股份在技术突破与市场策略上已呈现出显著的标杆效应。数据显示,钧达2024年N型TOPCon电池全球出货量占据专业制造商24.7%的市场份额,总产能规模达44.4GW,两项关键指标均位居行业首位。


这种专业化的战略选择,与宁德时代$宁德时代(300750)$  专注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成长逻辑高度契合。当多数同行选择向上下游延伸的一体化布局时,钧达持续聚焦电池片环节的技术突破。其产品转换效率在2024年提升至26.5%,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14.2天优化至2023年的11.3天,运营效率指标领先全行业。全球出货量前十的光伏组件企业中,多数已被其收入囊中,包括晶科能源、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这种产业协同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其不可替代性。


H股配售构筑资本双通道

2025年4月28日,钧达股份正式启动H股全球发售,以每股22.15港元完成6343.23万股的发行,成为光伏主材领域首家"A+H"架构上市公司。尽管较A股存在约45%的折价,但资本市场的反馈验证了其战略价值——H股定价后A股股价一路上涨,足以显示出跨市场投资者对其成长性的共同认可。


此外,股权配置策略也体现出其深度产业绑定的特征。珠海高景、常州晶茂等产业资本合计认购15.75%份额,形成"战略资本+产业协同"的持股格局。这种定向配置既保障了上市初期的股价稳定性,又通过产业链资源整合强化了竞争优势。


跨市场联动催生价值重估

"H+A"双融资平台的建立,为钧达打开了全球化资本运作空间。本次H股发行募得12.92亿港元净额,将重点投向中东10GW产能建设项目。该布局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例如可以通过美阿自由贸易协定,能以10%基础关税进入北美市场,使得阿曼项目的单瓦盈利达到7美分。


估值差异形成的套利空间正在吸引跨市场资本关注。以H股定价日数据测算,A股40元人民币股价对应H股的折价率显著高于新能源板块平均水平。这种价差源于港股投资者对光伏周期性的谨慎预期,但随着中东项目投产带来的盈利结构优化,估值体系有望向A股靠拢。


深港通准入条件加速成熟

随着钧达股份在香港上市,其纳入深港通的必要条件也正在快速达成。根据现行规则,H股上市市值达50亿港元是基本门槛。钧达H股发行市值约为64.8亿港元,已远超准入标准。更关键的是其国际化程度的实质性突破:海外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4.7%跃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58.1%,这种结构性变化完全契合深港通机制对标的流动性的内在要求。


地缘战略布局强化了纳入预期。阿曼生产基地的投产将进一步提升海外资产比重,而中东、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渠道建设已初见成效。2024年境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2.64%,这种全球化能力在深港通标的筛选中具有独特优势。参照历史案例和类似业务结构的龙头企业,通常在纳入深港通后将有望获得15%-20%的流动性溢价。


技术护城河支撑长期价值

在技术迭代的关键窗口期,钧达展现出极强的战略定力。2022年行业开启N型转型时,其率先对PERC资产计提减值,全面转向TOPCon技术路线。目前TOPCon产品已贡献全部产能,双面双玻结构优化、导电银浆替代等技术创新持续推进。多家机构预测,至少在2030年前TOPCon技术仍将维持主流地位,这为其技术领先优势提供了长期保障。


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也有助于巩固竞争壁垒。这种"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节奏,与宁德时代通过技术代差建立行业标准的路径异曲同工。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其专业电池制造商的定位将从产能规模优势转向技术标准制定者的角色进化。


结语

从专业化战略突围到跨市场资本布局,钧达股份的成长轨迹清晰展现出"技术驱动+资本赋能"的双轮效应。H股上市不仅解决了海外扩张的资金需求,更通过跨市场估值联动打开了价值发现空间。随着深港通纳入预期的兑现,这家光伏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或将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周期,其全球化战略的纵深推进值得持续关注。

# 光伏股早盘全线高开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