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Q1经营利润增18%,“高质量收入有助消化AI投入的额外成本”
“毛利与经营利润增速已连续十个季度领跑营收增长。”
作者:苏打
编辑:tuya
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获悉,5月14日,腾讯控股(00700.HK)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一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800.2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1004.9亿元,同比增长20%,经营利润(Non-IFRS)693亿元,同比增长18%。
值得一提的是,毛利与经营利润增速已连续十个季度领跑营收增长。
主营业务方面,增值服务期内营收921亿元,同比增长17%,毛利同比增长22%至人民币549亿元,主要由于高毛利率的本土市场游戏及小游戏平台服务费收入贡献增加;营销服务营收319亿元,同比增长20%,受益于高毛利率的视频号及微信搜一搜的收入贡献增加,毛利同比增长22%至人民币177亿元; ToB业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实现营收549亿元,受益于AI相关收入的快速增长等,毛利持续改善。
期内,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14.02亿,同比增长3%;游戏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4%。
投入方面,AI战略持续加码,集团当季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1%,资本开支同比增长91%,有效投入到大模型等核心技术领域。
“第一季度,AI能力已经对效果广告与长青游戏等业务产生了实质性的贡献,我们亦加大了对元宝应用与微信内的AI等新AI机遇的投入”。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相信现有高质量收入带来的经营杠杆,将有助于消化AI相关投入产生的额外成本,保持财务稳健。
目前,AI技术已在提升用户粘性、优化广告投放及推动企业服务升级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持续反哺腾讯核心业务扩大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截至5月14日港股收盘,腾讯报收521港元,上涨2.96%,总市值4.79万亿港元。股价较今年最低点364.8港元累计上涨约43%。
微信持续激活交易生态
刘炽平在电话会议中提及,微信仍处于AI融入的初期阶段,但包括搜一搜等在内的部分功能已经显现出AI加持带来的效率提升。
“目前,通用人工智能已经有很多参与者,也已经出现很多产品,但在微信生态系统中,我们有机会创造一个非常独特的人工智能,包括社交图谱、通信、社区等,以及公众号和视频号为代表的内容系统”。
刘炽平进一步表示,单独做一个AI功能与构建一个生态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从这个角度讲,微信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
但他同时坦言,当前谈AI对用户行为的改变仍为时过早。“用户的使用行为各不相同,有些人喜欢用AI来获得知识,有些人则喜欢以AI作为工具,我们会持续观察。整体来讲,用户目前对AI的使用是非常积极的。”
财报发布当天,有消息称微信事业群宣布正式成立电商产品部,负责微信内交易模式的探索,加速发展交易基建及交易生态,运营微信交易新模式。
针对这一变动,刘炽平在回答提问时表示,“电商部门是在我们开放平台部门内部孵化出来的,现在只是做了将两者分开的变更,但组织架构和管理层人员并未发生变动。
财报显示,今年以来,微信持续激活交易生态:视频号橱窗带货达人可升级为“微信小店带货者”,实现全域带货;微信小店功能持续完善,在推出朋友圈分享、蓝包抽奖等新场景的同时,还为商家提供更多的入驻支持,以扩充品牌商品库,为交易额同比迅速增长作出贡献。
提高GPU使用效率的方法非常多
谈及GPU持有及使用情况时,刘炽平在业绩会中表示,国际环境下,GPU正处于动态变化当中。
“我们会确保合规获得芯片,同时也会寻找合适的方案。在GPU持有方面,目前我们处于不错的位置,已获得的芯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业务的推动效果明显。同时,我们也对持有的GPU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分配,比如在广告方面,我们会大量投入使用GPU,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另外在大模型方面也会进一步增加GPU的投入。
目前,腾讯持有足够多的芯片,可持续提供相关训练,可以覆盖几次迭代需求。
他还表示,对于GPU的使用需要摆脱此前的一些行业惯性,比如美国喜欢用非常大的芯片集群堆出效果,但实际上,操作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调整,以大量节省GPU的消耗。
“比如软件优化,这方面我们还有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提升推理效率;再比如定制不同模型,因为有些业务并不需要大模型,所以我们可以为其定制一个小模型。等等这些举措都可以大量节省GPU的需求,有效提升使用效率。”
财报显示,AI技术已为腾讯带来实质的业绩回报。在营销服务领域,AI驱动的智能广告投放系统显著提升匹配精准度,带动多个垂直行业广告主投入同比增长;在游戏领域,AI技术通过优化用户体验,提升产品活跃度,增强长青产品粘性,例如《和平精英》在今年引入 DeepSeek 大模型,推出 AI 助手和AI队友为玩家提供游戏指导和对局陪伴,提升了游戏的用户参与度。
在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AI也带动相关收入增长。财报披露,腾讯云音视频解决方案连续七年按中国市场收入计排名第一,通过接入大语言模型能力,音视频解决方案的内容生成、媒体处理和即时互动的体验得以提升。
研发再加码,AIinALL激发活力
依托完善的产品矩阵、使用场景和商业生态,腾讯旗下全业务线正加速AI化迭代,激发出新的协同效应。
C端市场AI应用已实现全场景用户覆盖。一方面,原生AI产品如元宝、ima等行业头部应用快速更新迭代,尤其元宝通过混元、DeepSeek的双模驱动实现用户显著增长;另一方面,核心产品如微信、QQ、腾讯文档、QQ浏览器、腾讯会议等多款亿级用户规模的产品,通过AI技术升级获得全新能力与增长空间。
微信生态中,搜索场景搭建快速回答+深度思考的AI搜索新体验;公众号和小程序工具引入AI能力,提升内容生产与开发效率;视频号通过算法优化持续提升用户参与度,该板块未来仍有不少想象空间。
在产业端,通过API、SDK等形式开放AI、云计算、安全等核心技术,腾讯云正帮助千行百业通过AI提效。如助力一汽丰田将客服机器人解决率提升至84%,支持大参林构建立首个医药零售行业AI知识库等等,AI技术的产业价值不断得到验证。
财报显示,当季腾讯资本开支达274.8亿元,同比增长91%,占营收15%;研发投入189.1亿元,同比增长21%。截至2025年3月底,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8.6万件,专利授权数量超过4.6万件。
自研领域的多项技术突破背后,腾讯在AI领域发起了“从算力到人力”的全面加码。公司高层在内部明确表态:“只要业务团队能证明其项目是在产品中实现AI赋能,或是开发独立的AI工具产品,在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公司将不设算力和人力限制。”
在强化AI人才建设方面,腾讯重点推进“青云计划”,将大模型作为核心招聘领域。此外,腾讯还启动了史上最大就业计划,3年内将新增2.8万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其中2025年将迎来1万名校招实习生,六成面向技术人才开放。目前,腾讯集团近半正式员工直接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科技类人才整体占比超七成。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