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别做鱼尾
先给大家讲讲一个简单鱼尾理论。
投资就像吃鱼,只吃“中间段最肥美、无刺的部分”,而不去碰“鱼头”和“鱼尾”,因为那是风险最高、最容易被刺到的部分。
在股价趋势中,这意味着:
-
鱼头(趋势启动前):机会未明,趋势不清晰,贸然进场容易被洗盘或套牢;
-
鱼身(趋势已确认):趋势明确、波动相对稳定,是最适合中线跟随和吃利润的阶段;
-
鱼尾(趋势衰竭期):上涨动能见顶,行情已大幅运行,容易出现快速反转或主力出货。
用图简单地画下:
▲
▲ ▲
▲ ▲ ← 鱼尾:冲高回落期,风险极高
▲ ▲
▲ ▲ ← 鱼身:趋势已确认,利润主段
▲ ▲
↑起涨初期
← 鱼头:不确定性高,容易被洗盘
懂了这个理论之后,你需要想想,目前港股,大A,美股到了哪个阶段了?
我的观点是已经到鱼尾了。
大A是怎么判断的?
情绪高度。
简单来说,大A的交易环境下,前排的高度决定了市场的情绪高度。
但是今天几乎所有的热门板块的核心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分歧。每一个板块,在收盘的当下,你都不敢上说它处于一致,明天可以加速。
各个板块都处于一种:强势且分歧的状态。
所谓强势,体现在板块整体其实依然很强;分歧体现在,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筹码松动。
分歧很好理解,跟随着高标成飞集成的断板,指数出现连续的缩量拉升,高位票因为对于调整的预期而出现分歧。
所以明天的市场最重要的看点就是前排是否能走出分歧转一致。
如果不能,短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调整了。
还有一点,一轮行情的收尾往往是医药上涨,今天也符合这个信号。
港股是怎么判断的?
你有没有发现今天市场在铺天盖地的宣传新消费?年轻人消费这些主题?
图片
520概念恒生消费ETF从上一波低点已经涨了接近14%。
泡泡玛特、毛戈平、中宠股份等今年都已经翻倍或者即将翻倍。
这个节点密集的吹新消费,还敢去接吗?
最后说下美股的判断。
美股的散户在周一展开了创纪录的“逢低买入”行动,迅速扭转了因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而引发的标普500指数1%的开盘下跌走势,三大指数周一均以收涨告终。
根据摩根大通量化与衍生品策略师Emma Wu整理的数据,截至纽约时间中午12:30,个人投资者净买入美股总额达到创纪录的41亿美元,这也是首次在中午前突破40亿美元大关。
而在4月,也是散户大举抄底美股,助力美股反弹,标普500收复年内半数失地。3月美股下跌潮中,散户也疯狂抄底近700亿美元。
“在过去五年中的四年里,买入下跌基本上是一种万无一失的策略,长期以来效果显著的做法会让人习惯性地坚持下去。”
图片
周一当天,散户交易量占到整体市场交易量的36%,刷新历史最高水平,超过4月底的前期峰值。
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周一散户在个股上的买入力度达25亿美元,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买入规模为15亿美元。其中,特斯拉和Palantir最受青睐,分别吸引6.75亿美元和4.39亿美元的净流入。此外,散户也积极增持比特币相关ETF,但对英伟达(Nvidia)则继续减持。
随着标普500接近20%的反弹门槛,即将迈入技术性牛市。而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则基本按兵不动。
现在来看,市场走势大概率有三种结果:
1、美股散户继续推高股价,机构FOMO,回补美股仓位。
2、散户资金买盘衰竭,机构依旧不为所动,市场横盘。
3、大户们获利了解,机构布局空头,市场在某个信号下直转急下。
以上三个结果你更倾向哪个,直接决定了你接下来的操作。
于我个人而言,我相信散户们可以拉起来GME这些MEME股,暴打空头。但是我不太相信散户们能一直把大盘拉起来。
当然,以上都是经验和概率判断,风险就是踏空一波可能继续上涨的行情。
各位理性分析,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投资就好。
---------------------------------------------------
今日操作:
大A:
黄金ETF 5 成仓位不变。其他资金空仓。
港股:
早盘趁恒生医疗ETF和港股通创新药ETF冲高清仓。
目前空仓。
美股:
全仓 $SPDR黄金ETF(GLD)$ 未变。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写的很好[开心] [财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