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朵Q1营收19亿:酒店业“新物种”的零售突围与估值洞察
亚朵集团(NASDAQ: ATAT)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再次验证了其商业模式的独特性。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收19.0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9.8%;经调整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32.3%。其中,零售业务收入同比激增70.9%至8.45亿元,其中,线上渠道占比超过90%。
这一表现不仅延续了过去六个季度的增长势头,更引发市场重新审视:亚朵究竟是一家酒店公司,还是一个以住宿场景为入口的生活方式平台?
零售业务的结构性突破:从附属品到增长引擎
亚朵零售业务的爆发并非偶然。细究其8.45亿元收入构成,"亚朵星球"睡眠产品线贡献约65%,包括深睡枕Pro、记忆棉床垫等明星单品;场景零售(客房内扫码购物)占比25%;联名及定制产品占剩余10%。值得注意的是,其零售毛利率稳定在62-65%区间,显著高于住宿业务32-35%的毛利率水平。
这种盈利能力源于独特的供应链模式。亚朵采用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合作与自有品牌并行的策略:
与赛诺、舒达等专业厂商联合开发独家产品
*通过酒店场景完成产品验证后规模化生产
*直营渠道占比超80%,避免传统零售的渠道分成
以售价599元的深睡枕Pro为例,其生产成本控制在180元左右,通过酒店场景的体验转化率可达8%,远高于电商平台0.5%的平均转化率。目前该单品累计销量已突破50万只,仅此一项就贡献约3亿元收入。
会员经济的乘数效应:6500万用户的商业价值释放
截至2025年3月31日,亚朵集团注册会员数已突破9,600万人,同比增长35.4%。,年消费3次以上的活跃会员超过1200万。这些数字背后是极具价值的用户画像:
*平均家庭年收入25-40万元
*62%拥有高等教育背景
*年均住宿消费频次4.2次
亚朵将会员体系与零售生态深度绑定,形成独特的流量闭环:
1. 场景触发:客房内所有商品均可扫码购买,转化率较传统电商提升16倍
2. 权益互通:会员等级对应零售折扣,黑金卡会员复购率达48%
3. 数据驱动:基于200+用户标签的精准推荐,客单价同比提升21%至587元
这种模式使得亚朵的获客成本维持在120元左右,显著低于中高端酒店行业平均300元的水平。更关键的是,会员的LTV(生命周期价值)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零售消费贡献占比从2022年的18%提升至当前的29%。
运营效率的硬核指标:被低估的供应链能力
亚朵零售业务的高增长离不开其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三个关键数据值得关注:
1. 库存周转天数11.47天,优于网易严选(90天)、小米有品(54天)等同类型企业
2. 新品开发周期45天,比行业平均缩短30%
3. 滞销率2.3%,远低于零售行业8-10%的平均水平
这种效率源于其"酒店实验室"模式:所有新品先在20家试点门店进行3个月测试,根据用户反馈数据决定量产规模。例如爆款记忆棉拖鞋经过3000间客房测试,确认复购率达39%后才全面铺货,最终实现年销120万双。
可持续性验证:三个关键问题的答案
市场对亚朵模式的主要疑虑集中在三个方面,最新财报给出了部分答案:
问题一:零售增长是否依赖门店扩张?
数据显示,亚朵单店零售收入同比增长41%,同期门店数量增长67%,说明同店销售能力持续提升。成熟门店(运营18个月以上)的零售收入贡献占比已达28%。
问题二:经济下行期的抗风险能力?
2024年Q1,亚朵零售业务在二线城市增速达92%,显著高于一线城市的65%,显示下沉市场消费升级的潜力。其畅销单品价格带集中在300-800元,属于消费降级中的"口红效应"受益区间。
问题三:竞争对手模仿的护城河?
亚朵已构建包括23项专利在内的产品研发体系,其"睡眠实验室"积累的20万份用户睡眠数据构成独特壁垒。其他模仿者目前零售收入占比不足5%,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未来展望:从1.0到2.0的进化路径
亚朵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中透露了三个战略方向:
1. 产品线拓展:下半年将推出智能睡眠监测系统,客单价定位在2000-3000元区间
2. 渠道升级:计划在北京、上海开设3家线下体验店,测试"店中店"模式
3.技术投入:研发费用占比将从3%提升至5%,重点攻关睡眠算法
华尔街分析师最新预测,亚朵2024年零售收入有望突破15亿元,占总营收20%。若该目标达成,其估值逻辑可能需要从酒店业PS(市销率)向消费品PE(市盈率)切换。目前亚朵动态市盈率18倍,低于同规模生活方式品牌30-35倍的平均水平,存在价值重估空间。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持续跟踪两个核心指标:零售业务占比能否突破20%的心理关口,以及会员ARPU值是否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率。这两项数据的走向,将决定亚朵是中国酒店业的一个特例,还是代表行业变革的真正方向。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