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AI独角兽云知声IPO引爆认购!15倍超购背后暗藏垂直领域突围密码
今早打开交易软件,一条消息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云知声港股IPO的公开发售部分,孖展认购额已突破5.2亿港元!这意味着什么?15.2倍的超额认购!在这个略显沉闷的港股市场,这样的热度犹如一道闪电。
细看基石名单,商汤旗下SensePower赫然在列。商汤作为国内AI视觉龙头,其战投部门真金白银押注云知声,这绝非简单的财务投资,更像是一次产业协同的默契布局。臻一和润建国际的加入,更给这份基石名单增添了行业资源的厚度。三家基石合计认购9550万港元,占募资上限近30%——这分明是专业选手用资金投下的信任票!
云知声不是那种高喊“通用大模型”口号的公司,它的策略精准地锚定在垂直赛道的深水区。智能客服和医疗诊断,这两个场景对AI的要求堪称苛刻:既要理解专业术语,又要把握微妙语境,还得经得起业务逻辑的严苛拷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印证了其深耕的成果——2023年以0.6%的市占率跻身中国AI解决方案提供商第四位。别小看这0.6%,在高度分散的AI应用市场,能在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其护城河远比表面数字来得深厚。
技术底牌是云知声真正的底气。自研600亿参数“山海大模型”,支持多语言、多模态交互,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摆设。在医疗场景中,它能读懂晦涩的影像报告,理解医生口述的专业术语;在客服场景,它需要分辨用户带着情绪的模糊表达。这种垂直大模型的壁垒,恰恰建立在特定行业的海量结构化数据和持续迭代的行业知识图谱之上,后来者难以短时间复制。
2024年营收9.4亿,同比增长29.1%——这份成绩单放在当下AI公司普遍“叫好难叫座”的大环境里,显得尤为珍贵。当然,净亏损4.5亿、同比扩大20.5%也需要正视。但拆解其招股书会发现,研发投入是主要“吞噬者”。这恰恰揭示了其战略选择:在AI军备竞赛的关键窗口期,用短期利润换取技术领先和场景卡位,是一种清醒的“战略性亏损”。当规模效应和场景复用度提升后,盈利拐点自然水到渠成。
募资用途更是直指核心战场:45.6%投入技术研发,47%用于拓展新兴商业场景。这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持续加注“山海大模型”的进化,巩固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将医疗、客服验证成功的模式,快速复制到教育、法律、金融等知识密集型场景。这种“垂直深耕+横向拓展”的组合拳一旦打通,其商业价值将迎来几何级增长。
当下,全球AI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资本市场。从OpenAI引发的全球浪潮,到国内大厂争先恐后分拆AI业务,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这个赛道。云知声此刻登陆港股,恰逢全球资本重新评估AI应用层价值的关键节点。市场开始意识到,纯技术炫技的“空中楼阁”难以持久,能在具体场景中落地生根、解决实际痛点的垂直型AI企业,反而更可能率先跑通商业化闭环。
当市场为通用大模型的参数规模争得面红耳赤时,云知声的IPO提醒我们:AI的终极价值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15倍超额认购背后,是资本对“垂直深耕+场景落地”战略的投票。其医疗与客服场景的壁垒、600亿参数山海大模型的潜力、以及清晰的募资投向,构成了一幅值得期待的AI商业化图景。
当然,投资永远伴随风险:商业化拓展速度、亏损收窄的节奏、巨头的竞争压力都需要持续跟踪。但在全球AI资本化的浪潮下,云知声的上市无疑是观察中国垂直领域AI企业价值兑现的重要窗口。当通用大模型的光环渐趋理性,或许正是这些“深扎行业”的隐形冠军浮出水面的时刻。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