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指数和中国价值投资指数创出历史新高:本周多空策略|上半年的几类指数和基金收益

本周全球市场继续上涨,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继续创出历史新高。

标普500ETF和纳指ETF并没有创出历史新高,一方面是前期有溢价率,最近溢价率基本上消失了,另一方面汇率也有稍许影响。

全球资产配置不能追高的,也要回避溢价率高的,今年以来,年初溢价率低的标普500LOF战胜了标普500ETF。

纳指ETF也是如此。

中金优选300全收益指数也创出了历史新高。

2024年沪深市场的拐点,中金优选300LOF溢价率高,把二级市场卖了,和一级市场切换了一下,取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

对于创出历史新高的指数,仓位适当降低,继续顺势,持有收获。红利和银行涨得多了回调,可能未来一年的收益会弱于市场,少量减持,继续等待。平衡型的中金优选300指数以及行业分散的东证红利低波指数,继续持有。

中线向上,顺势做多:

中金优选300、红利系列、红利低波系列、价值100、恒生科技、沪深300、日经225。

中线向上,高抛低吸:

标普500、纳指100、美国消费、中证A系列、恒生医疗和创新药系列、黄金、AI、银行、Reits系列、德国ETF。

中线向下,低吸高抛:

可选消费、法国ETF。

中线向下,顺势做空:

主要消费、食品饮料、酒、芯片。

2025年上半年快结束了。

沪深300全收益指数持平。

看看各种Smart Beta策略指数的收益,多数为正收益,中金优选300全收益指数、红利低波全收益指数、标普A股红利全收益指数都有比较优秀的收益,国信价值全收益指数为负,虽然是捡烟蒂,但是银行少了,收益就是不多。

还记得不记得前几年银行不涨,破净的原材料行业涨得比较好,结果,把银行的市净率甩在了最后面。

经济特色,几乎没有任何行业会破产,行业中的优秀公司还是会起来的,包括整体行业也会起来的,比如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都创出了历史新高,连民生银行都接近历史新高。当然,如果太差了的行业,就甩掉了,在金融地产行业中,有些指数的编制已经把地产行业给剔除了。

沪港深指数中因为有香港指数比较好,我的组合持有的腾讯上涨了两成多,而恒生科技指数上涨了接近两成。

对于主动基金,有篇文章总结了一些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收益是稳稳的,包括中泰资管等等,其余的也没记住。

因为主动基金比选公司做组合要难得难。

因为表格中既没有易方达蓝筹,也没有接近二十年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更没有明星的睿远成长价值,更没有明星离职但基金文化尚可的兴全系列。

还不如看看最近五年上述基金的收益。

有的说主动基金熊市不好牛市好,用来进攻。最近五年的最后不到一年是牛市,那再看看今年以来和最近一年的收益。

不要说哪些阶段什么基金有多牛,要关注哪些阶段会买到什么样的基金。

指数基金、Smart Beta指数基金、增强基金、量化基金可以回测,能够持续,主动基金却不能。

今年以来、最近一年、最近五年: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1.23%、+4.18%、-9.75%;

富国天惠成长混合:+0.59%、+3.70%、-8.01%;

兴全商业模式(兴全系列没换基金经理):+2.83%、+14.30%、+28.35%;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7.35%、+15.73%、-20.80%;

同类混合基金平均:+6.81%、+17.24%、+5.67%;

最近五年的除了兴全商业模式,在混合基金收益正数的行情下,其余的混合基金都亏损累累,而且还得押对了兴全商业模式混合基金。

今年以来、最近一年的混合基金,不如抓上一把做个组合,平均收益都比明星基金好。

熊市下跌,牛市未必能翻身。

虽然有能够翻身的,还是能够押注,概率,看看概率是不是比选公司难上加难。

指数基金中最近五年最差的是龙头系列,最好的是红利系列。

今年以来、最近一年、最近五年:

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基金:-0.80%、+11.85%、+17.80%;

中金优选300指数基金:+4.63%、+16.79%、+63.51%;

红利低波ETF:+5.89%、+13.55%、+108.26%;

沪深300ETF:+0.85%、+16.94%、+7.33%;

同类指数基金平均:+4.38%、+23.25%、+12.39%。

沪深300ETF简简单单战胜明星基金。

中金优选300指数基金是唯一在上述全部统计阶段战胜其中最牛的兴全商业模式基金收益的。

即使最差的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基金最近五年也是正收益,沪深300ETF最近五年也是正收益。

最值得提的一点是同类指数基金平均收益,没有甩掉同类混合基金平均收益很远,而混合基金平均收益却能甩掉明星基金很远。

所以,选择主动基金极不好选,追逐明星基金不仅跑输指数基金平均和混合基金平均,都会跑输自建组合,如果自建组合按照原则来的话。

Smart Beta策略指数基金,甚至普通指数基金比较好选,也会带来好的收益,如果不胡炒作行业基金和主题基金的话。

即使炒作,指数基金也能顺势,透明,而且时时透明。

所以,无论中国美国指数基金规模都已经超出了主动基金规模。

即使某个阶段主动基金战胜指数基金,也未必而且大概率不是持有的那几只从过去推导到将来的明星基金。

因为明星主动基金有能力有运气,指数基金讲规则。

人性战胜不了规则。

有了原则,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

第一性原理是透过问题看本质。

看下合作包括家庭的第一性原理是经济,不是感情;

职场的第一性原理是创造价值,不是努力;

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性原理是培养能力,不是追求分数;

创业的第一性原理是市场需求,不是个人喜好;

社交的第一性原理是利益互换,不是单纯友谊;

学习的第一性原理是应用,不是积累知识;

成长的第一性原理是反思,不是经历;

人生的第一性原理是幸福,不是成功。

投资的第一性原理是创造价值,长期主义筛选掉可替代的和鱼龙混杂的,筛选出有潜力的,反思应用,不是根据喜好,追求热点,不经筛选积累标的,勤换标的。

幸福是从金钱开始的,但最终是金钱以外的东西决定的。

投资是从金钱开始的,但财富积累最终也是金钱以外的东西决定的。

如果爱惜财富,很多东西压根就不会做。

很多创业投资的,没有几个是身心都健康的。

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年龄段的人的幸福都是不一样的。

穷的时候钱会带来幸福,生活的压力会小一点,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超了吃好睡好的临界点,再多的钱对于幸福感的提升效果都有限了。

更多的钱能够买来自由,然而时间自由是更奢侈的事情。

没钱的时候缺资源,有钱的时候资源多得做不完。

天天变的行情也是。

标的多得看不完。

不看行情和标的,关掉网络,看看风景,专注周围带来的平静,才能全神贯注的让精神得到放松。

有了身心健康,有时间专注到身边美好的人和事物上,专注到读书和健康上,金钱带来的幸福感就削弱了。

当感受到很多幸福了,再多的钱提升的幸福感是受限的。

当都觉得比现在有更多的钱幸福时,往往在无论哪个阶段,都会追捧暴利,结果连原本的钱都没留住。

越富有越要得到更多的钱,因为无论收入如何,都对财富增长是有惯性上的渴望,没有直视到幸福本身上来。所以都后悔没做过的事情,没买过的标的,而不是后悔做过什么,买过什么标的。

所以经过尝试,不做长期无效的事情,不做不需要的事情,爱惜已经有的财富,只有不断尝试热爱和兴趣,才是最高级的幸福追求。金钱开启幸福之路,而到了最后的幸福感,却不是收益决定的,却是金钱之外的一切决定的。

如果明白了这些,也就明白了退出“华尔街”,躲到“奥马哈”,远离到处是机会的地方,抓住比较确定的能够掌握的机会。

如果明白了这些,不会贪婪没有的,而是珍惜已有的,反而越是这样,越是符合道,财富越能慢慢积累而来。这就是慢就是快。

投资也是需要有一种自控力,不被外界噪音和压力裹挟的自控力。当新的信息影响到长期决策时,再切换到新的标的上面,忍受暂时痛苦,长期节能高效。

抓住第一性原理,抓住幸福本质。

最近五年不仅不会亏损累累,还会有比较好的收益。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