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哥
十年磨一剑:从仓库机器人到全球 IPO,这家 VC 如何押中硬科技 “隐形冠军”?
@博尔投资笔记:
2025 年 7 月,港交所一声钟响,极智嘉(Geek+)带着 “全球 AMR 仓储机器人第一股” 的光环正式上市。财报数据亮眼: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17.7% 飙升至 2024 年的 34.8%,终端客户复购率高达 74.6%,以 24.09 亿元年收入坐稳全球最大仓储履约 AMR 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宝座。而在这份成绩单背后,藏着一家 VC 十年如一日的 “非共识” 投资故事 —— 新加坡祥峰投资,早在 2017 年就敢在机器人赛道尚不热门时押注极智嘉,如今终于收获这场跨越周期的 “前瞻性胜利”。 十年前的 “冷门押注”:从仓库里的机器人看到未来 2015 年的中国投资圈,是互联网项目的天下。当多数 VC 忙着追逐 APP、电商平台等 “轻资产风口” 时,祥峰投资却在做一件 “非主流” 的事:钻进广东肇庆的一间仓库,盯着几台来回穿梭的机器人看了一整天。 彼时,中国电商爆发式增长,快递单量激增让传统人工分拣 “力不从心”。亚马逊已在海外部署上万台搬运机器人,而中国电商规模更大、时效要求更高,却缺乏自主自动化方案。祥峰团队在仓库里掐着秒表测算:极智嘉的机器人搬运速度比同类产品快 20%,连续工作 12 小时零故障,客户反馈清一色好评。“当时国内做仓储机器人的企业屈指可数,极智嘉的表现就像‘班里的尖子生’,数据不会说谎。” 祥峰管理合伙人夏志进回忆道。 2017 年,祥峰果断出手极智嘉 A + 轮融资,随后又在 2018 年、2022 年持续加注。这在当时堪称 “逆潮流”——2015-2020 年,机器人赛道融资冷清,半导体、互联网才是资本宠儿。祥峰却像握着 “产业水晶球”,早在十年前就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列为核心赛道,芯驰、宇树、松灵等如今的细分龙头,都是它在 pre-A 轮、A 轮就锁定的 “潜力股”。 硬科技投资的 “守正之道”:不追风口,只挖价值 祥峰的 “押对” 并非运气。在全球还将中国视为 “低成本组装厂” 的年代,它就看透了一个趋势:中国产业升级必然向高技术附加值领域突围,低端制造没有未来。这个判断源于两个 “底层密码”:一是人口红利消退让成本优势边际递减,二是技术迭代窗口期已至。 于是,祥峰在芯片、半导体、新材料等 “硬骨头” 领域扎下根来。投资硬科技,考验的是 “慢功夫”。互联网项目三四年就能冲刺独角兽,而 To B 科技企业平均需要 8-10 年才能上市。极智嘉的成长路上,祥峰不仅是 “提款机”,更是 “陪跑员”:2017 年首次投资后,2018 年、2022 年持续加注,在融资寒冬里为企业 “输血”。 更关键的是 “赋能”。极智嘉想出海时,祥峰动用全球网络引荐东南亚首批客户,帮它组建本地团队。要知道,跨国企业对陌生品牌天然警惕,正是祥峰牵线的首批标杆客户,让极智嘉的海外拓展形成 “飞轮效应”。这种 “不仅给钱,更给资源” 的打法,让祥峰在硬科技圈攒下了好口碑。 从中国到全球: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 极智嘉的逆袭,堪称中国科技企业国际化的范本。它早年锁定日本市场,如今在当地占有率远超第二名,这种先发优势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背后的逻辑,正是祥峰总结的 “中国验证,全球复制”:在国内电商物流的 “实战” 中打磨产品,再复制到全球市场。 当宁德时代等制造业巨头全球建厂时,极智嘉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也随之出海;当一家跨国企业在中国用得满意,自然会把它推广到欧美日分支机构。这种 “借船出海” 的模式,让极智嘉从肇庆仓库的 “小试牛刀”,变成服务全球 50 多个国家的 “行业标杆”。 而祥峰也在这场双向奔赴中收获满满。除了极智嘉 IPO,它的退出策略还玩出了 “花样”:91 助手、摩拜单车通过并购实现退出,Databricks、创响生物等在科技医疗领域的并购案例持续增加。正如夏志进所说:“技术进步永不停歇,只有持续跟踪,才能踩准爆发前奏。” 极智嘉敲响港交所钟声的那一刻,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更是一种投资哲学的验证:在喧嚣的资本圈里,不追风口、不盲从共识,深耕产业、耐心陪伴,终将等到硬科技开花结果的那天。祥峰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投资,是做时间的朋友,更做趋势的先知。 $极智嘉-W(02590)$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1
举报
登录后可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