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600家品牌入驻、百万美金ARR收入,月增长100%,它是谁?

图片

(图片来源:Pixels)

图片

一则北美华人的成功案例:国内的AI Agent确实离优秀差了好几个身位。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2025年下半年,大洋彼岸的AI Agent十分火爆,在投融资不甚活跃的当下,一些公司走出了自己的路。他们靠着自营输血,有些甚至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李颐韬和他的CrowdCore便属此类。少年程序员出身,他经历过和大厂厮杀,也在硅谷知名企业任职。如今,CrowdCore作为全球网红营销的AI Agent取得了年入超百万美元的业绩。

现在,这款AI Agent能够通过大模型识别不同国家、不同平台的网红情况,确保了商品生产者能投出正的甚至高额产出比的广告。

最为重要的,他一路走来,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平台型创业之路。

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有幸和李颐韬深聊,并原子化解构了他从默默无闻到一炮而红的底层逻辑。如今,这家公司赢得了包括欧莱雅、丝芙兰等一众大牌企业的深度合作,几乎在一瞬间火爆北美大陆。

为之投资的机构络绎不绝,此前在小红书举办的大赛中,该项目披荆斩棘最终赢得桂冠。

成功从来都是来之不易,CrowdCore是做什么的?李颐韬怎么做到的,他经历了什么?他有哪些经验可以学习?

我们希望本文中,广告主可以找到CrowdCore的价值,跻身于AI的从业者也可以汲取这家公司一飞冲天的经验。

图片

01

CrowdCore是干什么的?

它是一款AI驱动的多功能平台,帮助品牌和营销机构在全球主流社交平台(如YouTube、Instagram、TikTok等)高效发现、筛选并与网红建立合作关系。

优势点在于,这款产品可以依据品牌或产品特点生成理想客户画像,精准匹配契合的网红,提高搜索准确率至90%以上,可在2亿多网红数据库中找到细分匹配网红。

在功能上,它可以自动撰写并发送个性化合作邀请,还能分析数据、追踪效果,通过AI搜索相似网红,助力品牌复制成功合作模式,提升营销活动的投资回报率。

现在,这款产品已拥有来自丝芙兰、欧莱雅等国际品牌青睐,并已在使用该平台开展红人营销活动。

图片

用户在对话框中输入自然语言,就能匹配到精准的网红。省去了带货依靠中介的烦恼,并且该平台是全球化的,意味着任何国家的厂商可以找到任何国家的网红。

图片

在自定义选项中,用户可以自行调整关于投放的策略,该平台既支持大规模的投放业务,也可以做小范围的测试。

图片

即便是用户预算很少,或是刚起步的产品生产者,都能在这个平台找到与之对应的网红和合作模式。

图片

为了让新用户更适应平台,他们还推出了免费AI测验效果的功能,用户可以在此感受到广告投放的直观回报。

图片

对于品牌投放主,该平台产品较为友好,用户可以在后台看到网红在社交媒体影响力的具体构成,免去了营销策划人员一个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大大节约了时间。

图片

创建完毕后,如果品牌有精细筛选的需求,用户还可以打开画像直接看结果,AI会根据用户保存的情况,来学习用户的投放偏好,便于下次继续使用。

以下是创始人李颐韬找到用户刚需、打造产品的心路历程,如果想对这家公司有更深了解可以继续阅读。

02

底层逻辑是平台

李颐韬的底层能力之一,是构建平台的能力。比较重要的是,他找到团队核心能力的心路历程。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在此较为全面地记录了以下内容。

第一个项目来源于就读于211大学期间,他在网上买了一套代码,后因天使投资比例问题,放弃了这个项目。

“当时,是一个类似‘饿了么’这种订餐网站,当时看到饿了么获了奖,所以我觉得它在国外也有巨大需求,”他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说。

彼时,这个项目已经扩展到国外许多城市,最终这个项目为他提供了第一桶金。去硅谷辍学创业的时候,他看到微信广告的崛起趋势,顺势搞了一套广告主与内容号的投放平台。“不过,当时投资人觉得我们太年轻了,并且无法回答‘万一腾讯自己做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项目无疾而终了。”

而后,他又操盘了类似于“无密”的隐私社交等产品,在零零总总的开发之后,他复盘了期间经验:“我觉得,我可能除了在做平台之外有点天赋之外,其他都不成功,或者说不是很成功。”

从那时,他开始跳出技术本身,开始思考平台类产品在战略、节奏、创意之间的关系。而在其后开发CrowdCore时,这些经验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在硅谷学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错位竞争’,”他说。他不想做那些高管创业和天才密集的赛道(在当下国内的情况可能是AI玩具、大模型等),因为那里赢的概率低,如果最终不能赢,那么所有努力都会付之东流。

机缘巧合,正在寻找机会的时候,一个夜店的卖票软件需求找到了他。只开发了一个星期,就取得了1000美元的报酬。主办方认为,这款软件运行流畅,支撑了所有活动的举行,并对他交口称赞。

03

商业判断能力是如何锤炼的

李颐韬的第二个核心能力是,找到了小人物的顺势而为方式。

虽然1000美元聊胜于无,但故事还没结束。在创业的第二阶段,他开始对海外票务这件事本身展开了思考。

他看到,一个国内的艺人在出海做演出,即便是卖票这件事,也没有那么简单。“卖票要遇到结款问题,最好是观众下了单,就能直接分润,这是一种盈利速度快、账期短且没有其他附加的模式。”

在线票务相比线下结算好处多多,渐渐地成为了海外市场艺人间优先级极高的票售方式。这种方式将税务等问题后置,解决了供应链上让参与方的快速回款问题。

事后看这种模式很像外卖平台,对早期项目而言也是优选。

“我们当时一直有几百万趴在账上,随着新的活动的举行,规模越滚越大,获客越来越多,一切都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但疫情让一切都变了。活动几乎停滞,让这个项目的模式陷入死胡同。

虽然,后期团队尝试过线上演出,但根本而言,垫资、舞台搭建和内容制作并非李颐韬所擅长,这个项目便宣告了终结。

“我事后反省,其实粉丝愿意在线下花几千甚至几万’刀‘,在线上只愿意付出30美元,说到底,用户心里在想‘这和我看视频是一样的,我干嘛要花这个钱?!’”他说。

至于舞台搭建费用,彼时,国外艺人接受不了轻搭建(例如现在国内的明星直播那种模式),所以每场必须按照演出要求搭建。就这样,收入锐减、支出增加、账期延长还涉及垫款,让一个纯互联网项目逐渐沦为了传统模式。

加之后来成为该领域巨头的TicketMaster“挥金如土”,买断艺人演出权益、买断场馆权益,让自由竞争的行业加速进至“资本密集型”。并且,音乐行业产业链长,版权、艺人和演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链深厚不适合创业企业成长。

所以,李颐韬果断选择了退出。

在这部分经历中,他悟透:永远不要在技术过剩(可能也包含资本过剩)的领域做创新,要在技术荒漠里当降维者。

图片

04

入局AI Agent,成功源自此前积累

李颐韬此后加入了硅谷知名公司Medeloop,简单而言,该公司将全世界病例数据加以整合,供研究癌症等前沿药物开发者使用。

这家公司由20出头的斯坦福天才+斯坦福商学院教授明星组合创立,早在市场AI Agent开源框架Langchain、Langgraph等火爆前1年就已经在验证技术框架在大型ToB环境中的实用性。较后来大模型一众企业,研究更为深入、认知更为超前。

事实证明,AI可以在具体行业实现垄断性。这一重大启发,直接地催生了CrowdCore。李颐韬说:“我对Market这种平台非常敏感,怎么打造垄断的护城河、不会被巨头干掉等想得比较清楚了,当时。”

网红数据犹如病例一样,特别巨大、特别的多、更新特别的快。世界上的商品SKU多,所以为之匹配的网红可以千奇百怪(不一定必须是李佳琦、董宇辉),同时,小而美的企业也有需求,他们希望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匹配合适的、ROI高资源。

AI的意义在于,大模型实现了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整理。

在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早期的文章中,详细探讨了TP和AP数据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作用。而在相当多的ToB文章里,我们也探讨了如何把非结构数据结构化,此前,在一段时间内,这也是众多RPA、数据湖等公司的立身之本。

简而言之,传统的互联网在后端构建了不同种类的数据库,在处理诸如机票、酒店订单中的结构化数据高效且几近于完美。

但在非结构化数据中(比如网红的画像、带货能力、粉丝喜好度等等),现实中以广告公司、经纪公司作为媒介(比如MCN),对接商品厂商和网红,并由中介宣贯价值弥补其中的信息不对称。

不过,这种带有利益倾向的参与,让厂商和网红之间存在巨大的可操作的灰度。“而实际上,AI都能解决,”李颐韬说。

“大模型最擅长处理文字,尤其是那些看似‘乱七八糟’的想法,”在他看来,哪怕是再小的厂商、再模糊的推广或产品定义,也能通过AI找到合适的网红。换句话而言,在AI的视角下,所有的中间介质形态瞬间失去了存在价值。

“你甚至可以这样搜:‘我想要比较爱生活的博主,他们打扮精致,经常拍脸,这样大模型给你的画像更加颗粒化、更加精细”,他觉得。大模型通过读取网红内容、总结网红人设,进一步提炼关键词、细化投放方案,可以做到“在9亿人里找到最适合这类品的1000个人”。

在此之前,以上工作全部人工完成,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件纯粹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然而现在,你可以交给Agent去做,然后剩下的时间去摸鱼,”他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说。

图片

05

CrowdCore爆发的内核逻辑

正如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所报道的大多数AI应用一样,CrowdCore也是被一线营销策划认可后,慢慢传到到甲方决策层的。因用户体验绝佳,员工口口相传,进而扫平了品牌主的疑虑。

在这个阶段,开始有更多品牌心甘情愿为之付费,试运营期间便出现了爆单情况,从此开始了爆发增长。其中不乏欧莱雅、丝芙兰等国际大牌合作。

“我们现在有5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签单排队,大概有1600个品牌入驻,”他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说。

根本而言,CrowdCore想清楚了一个逻辑,即在网红营销里,客户真正需要的是能“卖结果”的产品,能带货的网红名单。在AI打通网红营销全流程后,以往八个小时的工作量瞬间压缩至15分钟。

并且,这个网红营销平台除了能根据爆款脚本自动匹配100个相似博主,还能复制裂变内容。欧莱雅某团队用此模式,让单个爆款素材衍生出30个传播视频,获客成本直降60%。

这是李颐韬的第三个核心能力,也是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团队认为最为重要的,即“不要求着用户用产品”。对比国内众多AI和Agent企业,他觉得AI产品本身若足够优秀,可以不用着急搭建销售团队。

这个启发来自于一次活动。在持续两周的小红书AI工具大赛里,国内的软件和产品供应商密集地接见了李颐韬。大批量的详聊过后,他发现国内的网红营销行业还处于“服务时代”,即先签订意向合同附赠软件产品。

在收入构成上,绝大部份服务公司还靠中介盈利。而过于同质化的服务能力,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价格战。

“我觉得这是我和他们最大的不一样,他们是为了留下客户附送软件,而我们是打造优秀的软件自动留下客户。”李颐韬说。

他甚至觉得,即便不在网红营销行业,好的AI Agent也应该是依靠产品力取胜,而非成为第三产业的某种附庸。

结尾:也许是一系列的机缘与巧合,让CrowdCore开始跃升成为行业规则制定者。在现在,这个平台不仅能匹配网红,还能预测 “什么内容会火”,当技术穿透行业链条的每个节点,或许下一个被重构的,就是整个数字营销的生态。

也许,在2025,垂直领域的 “技术洼地” 仍是创业沃土。

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团队看到,现在,AI正在从“效率工具”进化为“决策中枢。想必未来将会有更多CrowdCore诞生,一切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

# 科技核心圈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