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黄金坑”别错过:机构目标价70港元,36%上行空间

好公司的股价也不是一直向上,阶段震荡才是正常的,最近汽车板块不在风口上,大家是不是磨得没脾气了?

实际上,现在的大盘走势很健康,板块肯定会轮番上攻,如果你长期看好汽车板块,像小米这些确定性高的公司,是值得抄底的,到年底肯定会有不错的绝对收益。根据最新报告,银河证券给出的目标价是69.58港元,中金公司给的是70港元,距离现价还有挺大的上升空间。

很多汽车同行喜欢搞一些骚操作,以证明自己牛x出了天际,殊不料大大的丢人现眼。小米则是重剑无锋的打法,通过一套完整且正统的汽车品牌价值链(赛道、圈速),用自身高效率的营销让汽车品牌势能快速扩散,最终实现创纪录的销售。所以这么多车企中,小米的形象还是很好的——因为尊重消费者的智商。

小米汽车的设计理念顺应了时代需求,这也是历史上部分爆款汽车的核心逻辑,如同福特野马的设计,顺应了美国婴儿潮带来的年轻群体规模增大,同时女性和单身人士的购车需求增加。同理,小米通过产品定义和痛点挖掘,发掘了很多的现实需求,造成了热卖。

小米还给出了一个家庭用车需求的解法:目前 SUV 依然是家庭的核心选择,家庭需求占比在小米 YU7 大定车主身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外观设计+性能操控+ SUV空间,是小米在 SUV 领域的一次成功解题。

小米的另一个稀缺能力是,“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形成了生态竞争优势,生态协同能力成为区别于传统车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该战略积累了丰厚的终端设备用户基础,成功为汽车引流,并实现了口碑的快速传播。

市场对SU7的讨论已经很多了,我认为,仍未充分反应 YU7 对于小米汽车的价值:YU7 远超预期和行业水准的订单数据,使得市场担心后续交付的情况。但从产品端看需要额外选配的配件,丰富的车 X AIOT 逻辑设计和与 SU7 75%的零部件通用率,将佐证两个核心观点:

1)小米性价比之路和高端化并不冲突;

2)小米汽车的毛利率依然持续上行。

从现有数据和产品定位看,小米 YU7 的热卖已实现破圈,而 YU7作为小米高端化的代表之作,能在整车市场中获得溢价,此外 YU7 的生态协同能力,也将有望首次验证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闭环,带动业务收入提升。

我们预计,从下半年起,SU7销量进入稳态状态,随着汽车工厂二期产能释放,YU7量产速度加快,看好汽车交付量持续增长,全年销量有望达到40-45万辆。

2026年起,SU7、YU7销量进入稳态状态,增程产品昆仑系列贡献新增量,且新产品不断提升的售价,带动均价逐年提升。

银河证券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收4977.35亿元、6303.60亿元、7245.73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388.83亿元、528.34亿元、638.66亿元。

汽车业务部分,银河证券选择理想汽车、赛力斯、比亚迪、特斯拉作比较,认为随着汽车盈利能力的提升,对应市值可达8643.80亿元。

消费电子与互联网业务部分,银河证券选择苹果、传音控股、腾讯控股、谷歌、微软作比较,认为公司的业绩增长弹性大,给予公司2026年消费电子与互联网业务18-20倍PE,对应市值可达7423.66 亿元。

综合汽车业务、消费电子与互联网业务,银河证券认为,小米合理市值可达18058.20亿港元,对应股价69.58港元。

中金公司的最新报告,给出的短期目标价是70.0港元,有36%的上行空间。

总之,小米已通过 SU7、YU7两款产品,奠定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龙头地位,产品拓展空间十足,销量增长潜力大,叠加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地位以及人车家全生态下的各类产品协同,公司成长潜力十足。股价的阶段性调整,是一个难得的“黄金坑”。

$小米集团-W(01810)$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