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助贷新情报!风险全线飘红、保证金承压,8%价格也没资金!
助贷合作新变化——“双提高”!
2025年8月,距离“助贷新规”正式实施还有不到两个月,禾金财经调研发现助贷行业几个新现象:
(1)助贷行业规模收缩,其中24%+高定价消费信贷规模受助贷新规影响较大,整体规模也开始收缩;
(2)多家资金方要求提高助贷业务的保证金比例,助贷平台缴纳保证金压力增大;
(3)24%+助贷资产的资金价格“有价无市”,有助贷平台爆出8%的资金价格也没法让资金方下决定为其锁量排期,每个月双方都会重新开启资金“排期排量”的拉锯战;
(4)多家资金方缩短助贷放款期限,期望2026年6月末结清所有高定价资产。
一、助贷行业规模收缩,24%+资金收紧、放款期限收紧,多家平台放款额开始下降
2025年6月末全国短期消费贷规模9.93万亿元,较年初已经下跌了2.5%,行业整体规模下降趋势没有明显变化。其中高定价消费信贷规模受助贷新规影响较大,整体规模也开始收缩。
从几家中小助贷平台对接人了解到,24%+的放款规模在6月开始收紧了,放款规模受影响程度在20%至40%不等幅度。
(1)有的助贷平台是主动收缩,因为这部分助贷资产的风险上升了不少,放得多亏得多;
行业人士透露,一些平台新增放款vintage30+已经上升两三个百分点(2-3%),导致余额不良率整体上升1-2%。
上半年,多数助贷平台规模还在冲量,90+的余额不良率上升不明显。
但是,放款规模收缩后,余额不良率进一步上升。
据行业传闻,某助贷平台风险已经明显上升,实际风险超过约定,vintage风险涨到6-8%+。对此有资方认为,暴雷会波及其他金融机构,希望慢慢释放风险。
(2)有的助贷平台也不是主动收缩,主要是因为这块资产的对接的资金方收缩了资金供给,导致没钱可以放款了。
侧面了解资金方的看法,有些资金方期望在2026年6月末结清所有24%+高定价助贷资产,还不清楚【2026年6月末结清】是行业指导意见还是部分机构的主观看法。
不管怎么样,多家资金方收紧助贷资金面后,以24%+助贷为主的平台放款规模下降幅度确实不小。
还有一个行业趋势是多家资金方收紧了放款期限,期望2026年6月末结清所有高定价资产。
对于高定价助贷资产而言,多家资方表示需要将合作的高定价助贷资产的放款期限,控制在12个月或者9个月之内,部分资金方进一步收紧了,只对6个月以内的高定价助贷资产进行放款。
毕竟放款期限越短,合作资产的风险暴露越快,即使助贷平台出现经营困难、合作资产风险爆表,资金方也可以跑的快、好退出。
二、资金方进一步提高保证金比例,助贷方保证金缴纳压力增大
某一家助贷机构的保证金缴纳出现一定困难,其资金流已经出现紧张。
近期行业交流发现,某助贷机构,目前其助贷合作资产的首逾和vintage风险表现进一步升高,已经不太符合多家资金方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了。
为了利润和业务目标,多家资金方要求提高其保证金缴纳比例。
某代表性助贷平台的加权平均口径下的保证金缴纳比例变化,如下图。
2023-2024年,各家助贷机构之前拼命压低在各个资金方和担保方的保证金缴纳比例,普遍从之前的保证金比例5-8%,降至2025今年初保证金比例3-6%。
但是2025年4月“助贷新规”发布后,多家中小助贷平台的资金供给出现短缺、资产风险逐步暴露,保证金缴纳比例已经开始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尤其是针对高定价助贷资产。
主要原因
(1)高定价助贷资产的风险确实在上升;
(2)助贷新规后,这一类助贷平台的经营出现较大困难,防止助贷平台转移资金,以及便于后期对这些助贷平台进行安全清退。
多家资金方开始提高保证金比例,提高的绝对值幅度从1%到5%不等。
三、资金荒加剧,8%的资金价格也没法让资方为其锁量排期
助贷合作新变化:有助贷平台被爆出8%的资金价格,也没法让资金方下决定为其下个月和下个季度的放款规模进行“锁量排期”——锁定未来一个月/季度的放款资金规模和价格,排期固定下来。
每过一个月、一个季度,前期的商务约定又会失效,双方又会开启资金“排期排量”拉锯战。
助贷行业的资金荒、资产荒并行,简略总结是24%以内资产荒,24%以上资金荒。
助贷新规后这几个月,助贷业务的合作资金价格节节高,多家机构已经上升了100到300个基点(1-3%)。
每个月助贷机构与资金方之间的放款规模、资金价格(资金供给)之间的谈判裂痕愈来愈来大,资方想降低一些助贷平台的合作规模、提高资金价格,而助贷平台的合作诉求却大大相反。
我们在《2024下半年:消金公司没钱了?——助贷排量难,从资产荒到资金荒》(可点击链接回顾)中提到相关原因,“消金公司快没钱了——助贷平台排量难”。
“表内杠杆基本用满了,资金头寸紧张,没有多少资金头寸用于助贷平台的合作业务了,资金投向也变了,导致助贷平台排量难”。
得益于2025年上半年助贷市场的火热,多家中小助贷平台、多家资金方今年的业绩都完成的差不多了,有的快完成全年的规模、收入、利润等目标KPI了。
业内人士认为,眼看助贷机构今年2025又是一个丰收之年,担心的只是2026年这个冬天需要的储备粮准备好了没有。
来源:禾金财经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