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分析的常见问题
随想57:股票分析的常见问题
肥猫的朋友们,又见面!
上周市场最热闹的新闻之一,就是巴菲特的13F披露显示伯克希尔买入了504万股的 $联合健康(UNH)$ 。消息一出,UNH盘后暴涨12%,股价重回300美元以上。于是,那些原本对UNH唱空的人,立刻又转向高呼“UNH具备罕见的投资价值”。
但肥猫和他们的做法不同。自从 $联合健康(UNH)$ 大跌20%+之后,我就一直提醒朋友们关注这家公司。即便股价继续探底,我的逻辑也没有动摇。和一些散户甚至所谓“专业分析师”相比,我的做法很简单:不因为股价跌就看跌,不因为股价涨才看涨。
复盘一下肥猫的操作:
图片
❶ 4月29日,《“抄底”是散户稳定胜出的唯一机会》,开始关注,股价409美元
❷ 5月12日,《UNH暴跌时机会,还是陷阱》,正式入场,股价378美元
❸ 5月27日,《复盘UNH——被打脸了吗?》,股价295美元
❹ 6月9日,《从“飞刀”到“顶流”——UNH与散户情绪的反转剧》,股价282美元
这几篇文章清晰记录了一个过程:当市场陷入恐慌时,肥猫选择逆势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
与肥猫相反,很多股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说得很多,却什么都没说。 比如类似这样的句子:
“如果公司能挺过这波危机,股价将迎来反弹,但回调风险依然存在,需要持续关注药物试验进展。”
听起来有理有据,但仔细想想,买还是不买?依然需要你自己拍板。因为这类话没有结论,也没有策略,只是把风险和机会都列一遍,然后留给你纠结。比如在巴菲特的13F披露之前许多关于UNH的分析,有人一边提示风险,一边画大饼,让投资者陷入犹豫,结果错失机会。
还有像在巴菲特13F稳健之后的例子:
“不过,说到这,确实有一个风险:那就是之前巴菲特刚买了台积电后,在下一个季度就直接差不多清仓了。当时巴菲特说是因为担心地缘政治风险。然而这个解释有点牵强,因为这个潜在风险在买之前应该就知道了。这就让很多网友不得不怀疑伯克希尔特意做了个波段。所以开仓UNH不是关键,真正关键在于巴菲特会不会继续买UNH。如果下一份13F报告出来后,伯克希尔在第三季度继续买入UNH,那股价动能很有可能会继续恢复,市场可能会提前押注2026年的复苏预期。还有,巴菲特此前宣布会在2025年年底退休,辞去CEO的职位,说明现在买UNH的也不一定是巴菲特,有可能是他的接班人阿贝尔。然而不管怎样,有股神背书后,UNH的交易逻辑完全变了。它的股价动能有可能会提前开始恢复,所以我对它的加仓计划可能要提前了,可能不能太保守了,不然万一下一次13F里显示伯克希尔继续加大UNH的筹码,那股价可能又会继续涨”
肥猫点评: 巴菲特下个季度会不会继续买UNH,散户怎么可能提前知道?既然你无法提前知道,那这样的信息对你又有什么价值?如果买卖决策完全建立在这种未知之上,那就是在赌博,而不是在做博主一直在声称的长期价值投资。更重要的是,巴菲特买不买,其实并不会改变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可很多人的交易逻辑太容易摇摆了:今天说是“美联储降息逻辑”,明天变成“市场强健逻辑”,后天又成了“特朗普逻辑”。每天都有一套说辞,听起来头头是道,但真正让人稳定赚到钱的逻辑并没有。
还有人特别爱引用分析师的目标价,仿佛那是圣旨。可如果目标价真那么神准,那这个市场早就没有人亏钱了。
这也是为什么肥猫在上一篇文章《股票崩盘时保持长期信心的秘诀是什么?》里特别强调:我们的逻辑必须建立在 企业已经被验证过的基本面 上,而不是市场的情绪波动。
-
盈利是否持续稳定?
-
负债水平是否健康?
-
资本利用效率是否出色?
-
营收是否稳步增长?
这些指标不会因为一两天的市场动荡而改变。也正是这种逻辑,帮助我们在混乱的市场中保持冷静,避免被所谓的“热点逻辑”牵着鼻子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影子作手2049·08-21这番分析很到位,稳定心态才能成功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