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创高情绪却低迷:此刻该套现还是加仓?
当前中国市场正上演「指数新高与情绪低迷」并存的独特场景——上证综指攀上近10年高点,背后却是权重股的「独角戏」:农业银行等银行、能源类「大象股」年内涨幅逾35%,单只个股就贡献超200点涨幅,让指数被少数标的绑架。与此同时,超六成散户账户仍未解套,多数个股跑输指数,盈利效应仅集中在个别板块,这种结构性分化让市场弥漫著犹豫氛围。
从估值与资金看,中国资产仍有吸引力:A股、港股平均估值长期低于15倍,远逊于欧美市场的30倍,叠加DeepSeek等技术突破推动科技股估值重塑,低估值优势明显。资金面则呈现「外热内冷」: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2024年增持中国股票18%,高盛、德银等机构看好系统性重估;内资却受熊市记忆影响,散户「回本就跑」,机构则坚信「慢牛」将持续至2027年,分歧颇大。
政策与资金的双轮驱动,是市场的重要支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半导体、AI、商业航天成资金热点,「中特估」也推动国企估值修复;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至35%,预计带来2000亿元增量,加上房地产收益率转负催生居民存款搬家,长线资金入市趋势明显,叠加美联储或于三四季度降息,全球资金有望流向中国低估值资产。
面对这一局面,不同投资者需因地制宜:短期交易者若持有权重股可部分套现,避免风格切换风险;中期投资者可聚焦AI、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等待回调分批建仓;长期配置者不妨采用「杠铃策略」,以高息股平衡前沿科技的波动。当然,政策变化、全球经济衰退、地缘冲突等风险仍需警惕。
总体而言,指数新高并非全面牛市信号,市场仍处「怀疑中上涨」阶段。投资者需理性看待分化,勿被情绪左右,根据自身风险承受力选择套现或加仓,方能在复杂市场中把握机会。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