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才0.2几确实低估,但也不能光看这个

从元保2025Q2财报看机会: 业绩亮眼,“错杀标的”机会已现

@美港探案
盯了元保2025年Q2财报几天,越看越觉得巴菲特那句“别人恐惧我贪婪”,放在元保身上太合适了。今年4月刚上市的保险科技公司元保,拿出了一份扎实的上市后首份Q2财报,股价却反向调整,我想说的是:好公司的调整,从来不是风险,而是给耐心者的机会。 既然要聊透这只标的,不如顺着逻辑拆:先搞懂它为啥调整,再看清它的机会在哪,最后咱们再判断,它到底算不算“值得贪”的好公司。 先解因:市场盯着费用慌了神,却漏了核心数据 这段时间元保股价被压着,我翻了不少机构点评,发现核心分歧居然在费用上——很多投资者只看到费用数字涨了,就下意识觉得烧钱模式不可持续,却没耐心把营收、净利润串起来算笔总账。 其实财报里的数字已经说得很明白: 2025年上半年营收20.4亿(约2.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29亿增长33.4%; 二季度单季营收10.7亿(约1.49亿美元),同比涨25.2%,环比还能再涨10%,这增长不是昙花一现,是实打实的环比向上。 更惊艳的是盈利能力,这才是最该被关注的点:上半年净利润直接飙到6亿元(约8373万美元),差不多是去年同期3.29亿的两倍;二季度单季净利润3.05亿,同比增速更是冲到55.6%。 说实话,能在行业波动期把净利润增速做到这个水平,已经不是超预期,而是降维打击了,放在整个保险行业都很能打。 再看机会:费用增速反而拖后腿?这才是内生增长的信号 既然聊到费用,咱们就把这笔账算细,市场担心的烧钱模式,在元保这里根本不成立。 2025年二季度,元保总运营成本及费用是7.722亿(约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0%,但拆分来看,三个数据藏着大逻辑: 运营及支持费用4090万,同比基本没动,控费能力很稳; 营销费用6.021亿,同比只涨14.1%,重点来了,这个增速远低于25.2%的营收增速、55.6%的净利润增速。这说明什么?元保的增长不是靠砸钱买流量堆出来的,而是靠运营效率提升、用户复购这些内生动力撑起来的,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一下就实了; 研发费用8172万,同比猛涨55.4%,这个增速和净利润55.6%几乎持平,元保把AI赋能真金白银砸进了业务里,并收获了相应的回报。 中信证券给出的买入评级里,核心观点同样是技术带来的运营杠杆是可持续的,且公司商业模式不承担资金风险,判断是一致的。 关键亮点:AI不是噱头,是真能落地的效率引擎 聊研发,就不能不提元保的AI落地能力,这是我看财报时眼前一亮的部分。 在理赔端,AI全面接手后,万元以下理赔平均3.6天到账,最快居然只要3.7分钟!我特意查了下行业平均水平,大多还在7-10天,元保这效率直接把差距拉开了。更贴心的是“无忧助赔”服务,专门化解理赔纠纷——用户体验不是靠嘴说的,是靠“3.7分钟到账”和“帮你解决纠纷”堆出来的。 与此同时,它的消费者全周期服务引擎,模型库已经扩到4800个模型、5300个特征,比去年多了400个模型和1000个特征——这意味着元保能更精准地判断用户需求,比如谁更需要医疗险、谁可能需要理赔协助,不是“一刀切”的服务,而是针对不同人群的精细化运营。 技术战略上,元保也没走“跟风”的路: 研发测试环节用了智能体,效率和系统稳定性都提上来了,还搭了内部平台让业务端能快速开发应用,不用等技术部“排期”; 自建了基于RAG技术的企业知识库,还结合GraphRAG优化复杂保险问答——比如用户问“带病投保能不能赔”,系统能精准调出条款,不会答非所问; 甚至训了个超8000万参数的语音情绪识别模型,能精准抓用户的情绪变化,比如用户打电话时语气急,系统会优先转接人工——这些细节,才是真的重新定义保险服务。 安全垫:现金储备快翻倍,抗风险+抓机会两不误 投资最怕“踩雷”,但元保的现金流,给足了安全感。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元保手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加起来有34.2亿元(4.772亿美元),同比涨了99.1%,差不多翻倍;二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4.532亿,上半年更是有8.784亿(1.226亿美元)。 手里有这么多弹药,好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能扛住市场波动和行业周期的冲击,另一方面,元保在7月设立香港办公室,8 月成功获得香港保险经纪牌照,可以为开启国际化业务,开拓第二曲线提供很好的弹药支持,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就算老股东解禁之后有波动的话,元保还可以通过派息、回购等资本市场操作支撑住未来的股价。 其实从这两天的盘面上看,反映的很清楚了,在情绪扰动之后,逐渐恢复理性,两天上涨4个多点,长期看还是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 估值算账:PEG仅0.225,翻倍空间藏在哪? 聊完基本面,最后得算笔估值账——毕竟好公司也得好价格才值得投。 元保已经盈利了,还能保持高增长,所以我用PEG模型算比较贴切(PEG=PE/净利润增长率,小于1就是低估)。 当前PE(TTM)才6.74倍,特别低; 净利润增速方面,二季度同比55.6%,一季度更是122.1%,我保守点算,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取30%(结合沙利文数据,到2028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渗透率能到30.2%,元保还有很大空间); 这么一算,PEG=6.74/30≈0.225,远低于1,这不是低估,是严重低估了。 再算目标市值:保险科技行业PE普遍不高,比如水滴也就10-12倍,我再保守点,给元保15倍PE,对应PEG=0.5,还是低于1,很安全。2025年净利润保守算12亿人民币(约1.64亿美元),目标市值就是1.64亿×15=24.6亿美元。 而现在元保的市值还不到11亿美元——这中间的差距,就是翻倍的空间。 结尾:股价深蹲是红包,好公司值得多等一阵 最后回头看,元保财报发布后的股价调整,在我眼里更像是市场慌不择路的误判,大家盯着费用端的小波动,却忽略了营收利润双增、AI落地见效、现金流充足这些硬骨头。 其实投资里最难得的,就是好公司跌下来的机会。元保现在的估值,就像把一块蛋糕放在面前,还打了五折。它有AI赋能的硬实力,有能扛风险的现金流,还有翻倍的估值空间,哪怕短期再横盘一阵,也值得耐心等,毕竟在混乱的市场里,能找到业绩扎实、估值见底、技术能打的公司,本身就不容易,没必要因为短期噪音错过。 至少我自己,已经把元保放进了重点跟踪名单里——下一次市场再慌的时候,或许就是该“贪婪”的时刻。 $元保(YB)$ $纳斯达克(.IXIC)$
从元保2025Q2财报看机会: 业绩亮眼,“错杀标的”机会已现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