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今年已被罚没了一个“小目标”
撰文|周大富
编辑|周大富
2025年以来银行业的最大罚单,轰然落地。
9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一纸处罚公告披露:华夏银行被罚8725万元。
图片
这已经是华夏银行 $华夏银行(600015)$ (含分支机构)今年领到的第21张罚单。前20张合计罚金约1600万元,加上这笔,一个小目标,就这样“没”了。
华夏银行(含分支机构)今年罚单一览
处罚事由并不陌生:2023年监管对该行开展现场检查,发现其在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中存在管理不审慎,以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问题。
与巨额机构罚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位责任人员的个人处罚,其中4人被警告并罚款,金额合计只有20万元。
别以为这些只是“基层小兵”,被处罚的都是分行行长、总行部门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中高层。
面对系列罚单,有雪球网友调侃:“个人的归个人,公司的归股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投资者的担忧:巨额机构罚金,最终会不会由投资者共同承担?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同一天,上交所披露了该行三则高管增持信息:副行长唐一鸣、首席合规官杨宏、首席风险官刘小莉,分别通过二级市场买入1万股、5000股和2万股。
看似巧合的时点背后,是一场早已预告却迟迟未落地的增持计划。
图片
今年4月,华夏银行就对外宣布,董监高及业务骨干拟合计增持不低于3000万元。但计划发布后的四个月内,一直没有实质性动静。直到8月底中期业绩发布后,高管们才开始陆续行动。
虽然增持总额与华夏银行千亿市值相比,只能算“蚊子腿”,但市场更看重的,是管理层释放信心的姿态。
那么,这份刚刚出炉的中期业绩,到底成色如何?
舆论呈现两极分化。
有人称之为“喜忧参半”,也有人不吝赞美。比如,有机构媒体刊文,盛赞华夏银行“一举扭转颓势,新帅改革百日交出亮丽答卷”。
文章所指的“新帅”,是今年2月底才到任的董事长杨书剑。也就是说,刚刚过去的二季度,是他完整履职的第一个季度。
从数据上看,今年二季度华夏银行营收273.3亿元,环比暴增50.2%;归母净利润64.1亿元,环比增长26.5%。单季同比方面,营收也实现了4.15%的增幅,稳中有进。
杨书剑上任后,明确提出“刀刃向内”,并在全行发起“走出舒适区,开辟新征程”思想大讨论。半年来,他频繁深入一线分行调研指导,增持计划也是在其推动下出台的。
有媒体将二季度的业绩爆发归功于新帅的改革见效。但市场中也有另一种声音:或许也因为一季度表现太弱,也就是常说的“低基数效应”。
众所周知,一般在新老交接之际,银行会主动或被动地让短期业绩“承压”,甚至集中暴露一些历史风险,以便新团队轻装上阵。从低位起步,业绩提升自然显得格外亮眼。
杨书剑接手前的华夏银行,刚经历了堪称“至暗时刻”的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7.73%和14.04%,是近20年来最差的单季成绩。
至于这是主动财务出清,还是纯属巧合,外界难以断言。因此,现在断定“新帅百日改革成功”或“颓势扭转”,或许还为时过早。
更值得细看的是业绩修复的来源。
真正推动二季度盈利能力回升的,是非利息收入的大幅增长:
一季度非利息净收入仅26.5亿元,二季度则猛增至123亿元,环比暴涨约364%。
这其中,主要贡献来自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偶得性”资产收益:
上半年,华夏银行实现投资收益86.3亿元,仅二季度单季就达到63.3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从一季度的-24.7亿元修复至-1.86亿元。
这俩本质都是金融资产收益,前者是处置完毕实现的收益,后者是仍然持有,因市场价格波动产生的账面上的收益或损失。
众所周知,资产收益,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贡献利润的“可持续性”不好说。
值得注意的是,小周抽取了包括招商、中信、华夏在内的9家A股上市的股份行作为对比样本,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方面:
图片
2025年上半年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投资收益/营收一览
数据来源:Wind
民生银行最低,为12.76%。浙商银行最高,为19.59%,华夏银行紧随其后,为18.96%。
且2021年-2024年,华夏银行该项数据分别为4.24%、6.66%、10.11%、16.00%,连续四年呈快速上升趋势。相比之下,国有大行大多将这一比例控制在10%以内。
除了优化收入结构,摆在新帅面前的另一重大挑战,是资产质量。
图片
2025年上半年9家A股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览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年6月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0%,在上述9家上市股份行样本中仍居最高。而近期多家分行罚单也暴露出其内控与风控短板:
比如温州分行因信贷资金挪用、违规发放借名贷款被罚170万;太原杏花岭支行、廊坊支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被处罚;石家庄分行就更离谱了,甚至出现“向风险客户新增贷款以掩盖不良”“违规调整五级分类”等严重问题。
此外,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员工总数从年初的3.83万人降至6月末的3.68万人,新帅的“刀刃向内”,似乎也在人事层面有所体现。
但不可置否的是,杨书剑带领的华夏银行,正试图在业绩提振与合规经营之间找到平衡。
但真正的大考,还在后半场。
眼下,或许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图片
☻
*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