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腾讯谈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近几年经常看到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这三个词,想基于腾讯,谈谈相关思考。

理性投资

理性投资,放在第一位,其实是面向中市场周期波动,最需要市场参与者意识到的一环。只要意识到、觉察到自己不够理性,实际上投资收益就能显著提升。

在格雷厄姆、巴菲特、查理芒格的投资经验中,把市场总体的情绪波动叫市场先生,市场先生的情绪波动导致有时候一些公司会非常离谱的便宜,比如2022年200元的腾讯,相对现在的600多,是不是足够便宜了?

200这样的价格会出现,实际上就是市场先生和市场总体情绪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当然,市场参与者大多会觉得自己非常理性。所以,实际上,辨别或者觉察自己是否接近绝对的理性就非常重要。

我曾经无数次发现,如果没有出现极端低和极端高的价格的时候,在和别人探讨某个公司估值的时候,大家谈的都挺理性客观的。但当价格出现极端低和极端高的时候,原来客观的人突然就变了观点,总能找到企业特别不好或特别好的理由。总之就是跌了就得为不好找个理由,涨了就得为好找个理由。

这有点像对一个人的评价,我发现大多数人总会去寻找一个有权势和有财富的人的优点,甚至这些优点会被不断地放大,甚至有时候变成一个言过其实的传说;反过来,人们也容易对一个没有权势和没有财富的人去寻找他的缺点,然后也会被无限的放大,甚至也能形成一些传说。我觉得,这和对上市公司股价高和低的时候态度是一样的。

相对200时候的腾讯,当腾讯达到现在的600多的时候,就在此时此刻文章发布的2025年9月,大家也可以觉察和判断一下自己是否理性呢?

这个结论其实不是别人得出来的,最重要是自己得出来。因为,对腾讯的认知每个人是有差异的,就是每个人的认知不同、能力圈不同,最终的结论也是千差万别的。涉及到认知差和能力圈的问题,以前写过写在腾讯350,谈认知差导致的估值差,以后有机会可以再深入探讨。

总之,汇总起来,理性投资其实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就是要觉察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尽可能接近绝对理性。第二就是,如果状态是接近理性的,那理性的状态下判断自己对一个投资到底认知到什么程度也需要判断,其实就是能力圈的判断。

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相对理性投资是进阶性的。只有在理性的前提下,才可以谈长期,没有理性的长期,第一是不一定能持续达到真正的长期,第二是根本没有理性的判断,没有对能力圈和企业长期价值的判断,这也不是长期主义啊?那也会很危险。

还是拿腾讯举例,比如腾讯从700多跌下来的时候,跌到400,有人觉得价格不贵了,买入了,当时想的是长期持有。然后腾讯继续跌到300以下,可能就扛不住了,跌到200彻底心态崩溃了,卖出了。

上面这个行为看似开始是想长期的,但是随着公司价格的下跌,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完全被情绪所左右,这就是失去理性以后没有谈长期的意义。

第二个例子,比如有些人觉得自己看好腾讯未来大模型和AI的发展,在500买了腾讯,并且认为腾讯会涨到1000甚至更多。这时候他可能会定一个目标,说腾讯长期持有,不涨到1000他绝不卖出。

但是,这个案例里的实际问题在于,这个人在500买入的时候,他到底能不能判断腾讯长期价值高于1000。其实,检验这个人是否能判断这个长期价值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腾讯如果跌到400、300的时候,他是加仓还是减仓,是否会重复上面那个案例的情况。

所以,真正的长期投资,首先是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第二就是需要对企业长期价值有较高概率的判断。想要对企业价值有较高概率的判断,还是需要对企业有深入的调研、对企业的业务有较为深入的认知,对企业的文化以及具体的业务负责人有较多的认识和判断,这样才有可能有更为清晰的长期的判断。

有些人会觉得,就算我没有长期判断,或者就算我判断的不一定是企业真实的业务情况,反正我就相信我拿着我最后赚钱了,不也是很好么?当然,如果以赚到钱这个结果为评判标准是看起来很好,但是如果你过去不是靠真实的判断,而是有错误逻辑导致了看似好的结果,那后面的投资中,如果继续重复这个错误逻辑,有可能会把钱赔回去,如果改变这个错误逻辑,其实还是得再来一遍正确的逻辑的建设。我个人喜欢刚开始就建设正确的逻辑,我觉得这也算一种长期主义。

其实,长期投资的重要的本质不一定是长期持有,长期投资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判断自己没有能力判断一个企业的长期价值,我不长期持有,我让我的资产至少不会因为我看不懂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也是一种长期思维。保本,不跨越七英尺栏。

所以,理性和长期不一定是长期持有,理性和长期是在理性判断的前提下,真正发现较高成功概率的投资机会的时候理性判断、长期持有,如果没有发现这样的机会,最理性和最长期的思维就是防范风险,持有现金。

有时候,不投资就是对长期投资资金和机会最大的保护。

关于长期这里,补充一点腾讯最新的一个访谈的内容,就是腾讯游戏业务的一位负责人,在访谈中提到三角洲等一些游戏成为爆款游戏,实际上和腾讯的长期布局有关。并且他提到,很多事其实能做的努力只有30%可能,但我们需要把这些事尽量做到,至于能否最终成为爆款游戏,这也需要时间和一些运气。有时候长期主义也包含着企业发展如果是正确的话,也需要一些时间去等待结果,很多事不是年初决定了年底就有业绩的,很多事需要3年、5年甚至10年才有结果。

以腾讯举例,有时候长期投资,需要对公司是否按照长期的思维来做事有个评判。就拿腾讯的游戏为例,如果他是按照长期思路来做事的,就算短期内看不出来,长期业绩也是能看出来的。我们肯定是要跟有长期思维的企业为伴的。

拿投资理财业务来说也是这样的,受托人责任,长期看只有你真的把投资理财的用户的钱当成自己的钱去管理,真的在很努力地帮他们保本帮他们赚钱,你长期才能做大。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光想着怎么赚他们的钱,短期有可能大家判断不了,但长期的结果一定是看你是否真的在一点点努力和优化自己的投资能力、服务水平的。投资理财这个市场,长期注意肯定是要扎扎实实提升投资能力的。

价值投资

有关价值投资,其实在上面也谈了很多了。市场先生、能力圈这两个核心概念已经提过了,是否长期投资的逻辑其实也在长期投资部分聊过了。

而且我觉得理性投资和芒格误判心理学和很多人性、社会学的书籍,包括关键决策等等方面的问题,其实核心都是理性。

如果说价值投资,其实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安全边际,市场先生和能力圈。

这其中,把股票不看做炒作的筹码,而是看做一个公司和资产,是最重要的。所以,经常不经意提“炒股”、“某只票”这种语言风格,本身就没有真正认同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基于当做一个公司来看,才会有深入的调研,系统的企业认知,业务、企业文化以及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尤其是长期利润的判断。

也正是基于长期利润的判断,才有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才能基于这个价值去为企业估值,基于市场先生的情绪波动或者市场的非理性行为给出的非常低的价格,比如200的腾讯,这样的有安全边际的价格买入。

然后基于对公司业务的理解,如果基于能力圈,理性判断公司的长期利润和规模的确能达到你认为的价格比如1000,你就可以长期持有。

但如果基于能力圈,你判断不了公司能达到1000,我认为你能判断多少,你在你判断的价格或者差不多的价格卖掉这样的交易也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你想明白自己能看懂多少更重要。

所以,其实到价值投资体系这部分,基本上就可以给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市场先生、能力圈、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安全边际达到一个完美的闭环了。

想明白不易,执行起来更是一种修行。

坐中静,事上练,舍中得

如果从深层次的自我修行和内在的觉醒方面来看,是一种觉察、一种自我世界的深度平静或者入定以后的自然而然的所谓心流或者说灵感,那可能是来自灵魂深处甚至是宇宙深处最本质的声音。

我在2022年清仓所有其他股票,甚至还跟家人借了点钱买200腾讯就是在极度的闹中突然静下来的灵光一现。

说是灵光一现,其实也不是,因为毕竟我研究和跟进腾讯也非常长的时间了。

自从我觉察到了这种灵光一现以后,我会注意自己什么状态下更容易有这种灵光一现。

但每当我状态还不错了,生活中总会出现新的事情来挑战我平和的状态。这或许是一种无常的常态。

虽然我可以寻求坐中静,或者是寻求一种静定。但实际上还得在生活中、投资中、各种工作中的事上练。

所以,我现在反而更加迎接市场先生,迎接情绪的挑战,这不就是练习了。

舍弃掉对表面平静的追寻,或者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心的强大与面对世事变迁时候的真正的平静吧。

或许对平静和觉悟的执着,也是一种执着。当你不执着于什么了,你也就更有觉悟了,也就更平静了。所以,我将无我,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对自我没有执着的境界。

如果股市完美到每个人都特别理性的价值投资的情况下,当然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但如果世界已经达到这样的美好的状况,股市至少应该不是现在的这种存在方式了。

之所以还有股市,就代表在上市公司的利益分配上还需要较为严格的分清利益,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完美的理性、长期、价值投资了,那可能每个人都是于东来了,大家都没有那么缺钱了,都自由和爱了,那也就都很自由、很快乐、很幸福,那是否还需要股市这种形式呢?或者那时候股市已经升级到另外一种模式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