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前行:圆通国际2024年业务韧性显现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地缘政治摩擦不断,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欧美供应链「近岸化」政策导致传统跨境物流订单持续缩减,行业利润率被合规与人力成本持续挤压。在这一背景下,圆通国际(06123.HK)依然展现出业务韧性,全年实现收益约53.23亿港元,较2023年微增0.6%,虽净利润由盈转亏,录得净亏损约4200万港元,但其战略调整与国际化布局正逐步显效。
从业务结构来看,空运及海运货代业务仍是圆通国际的核心支柱。空运业务贡献总收入的61.5%,收入同比增长24.3%至32.73亿港元;海运业务占比15.7%,收入增长28.9%至8.35亿港元。这两大板块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销量上升,尤其是亚太地区航空货运需求同比增长14.5%,占全球市场的34.2%。然而,受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影响,空运与海运毛利率均有所下滑。
另一方面,国际快递及包裹服务收入大幅减少42.4%,至10.39亿港元,业务量从2023年的1.41亿件降至5160万件。公司解释,这是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的结果——聚焦具备长期竞争力的国际快递产品,逐步退出短期价值较低的业务,虽短期内影响收入,但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亏损主因:毛利率受压与战略调整
圆通国际在年报中坦言,净利润下滑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宏观经济严峻、价格竞争激烈,导致空运与国际快递业务毛利率下降;二是公司对战略资源投放进行了局部调整,退出部分非重点合资公司股权,产生一次性投资处置损失。尽管如此,公司积极优化运营策略,持续完善产品类型,对未来业绩恢复保持乐观态度。
2024年,中国外贸表现韧性十足,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2.16万亿元增至43.8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其中区域贸易占比超过50%。跨境电子商务持续增长,进出口额从1.63万亿元增至2.63万亿元,年均增长12.7%,占外贸比重提升至6%。这些资料为国际物流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均预测,2025年全球贸易仍面临美国政策转向、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圆通国际认为,宏观环境虽不可控,但公司可在微观层面积极作为,尤其是在中国「快递出海」政策支持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加速国际化布局。
未来战略:双轮驱动,聚焦核心市场
展望2025年,圆通国际明确将继续深化国际化战略,围绕「中国联世界、世界联世界」的路径,推进网路建设与产品优化。公司将以中亚、澳洲、中东欧为重点,通过自建自营与战略合作相结合,构建「骨干+网状」辐射型网路结构,打造以阿拉木图、曼谷等为核心节点的国际枢纽,实现空、铁、海、公多式联运。
公司将进一步拓展服装、汽车、半导体、电子品等领域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协同海外货运与快递资源,提供「仓—干—配—关」一体化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同时将全面推进大资料、云计算、人工智慧在业务中的落地,通过科技驱动运营管理精细化,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推动公司从传统物流企业向物流科技企业转型。
最后是依托母公司圆通速递的资源和网路优势,加强业务联动,尤其在航空货运领域抓住亚太地区需求增长机遇,实现新突破。
2024年对圆通国际而言,是在逆风中淬炼韧性、重塑格局的一年。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其在国际化布局、产品优化与数位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为未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随著全球供应链重构与中国外贸韧性持续显现,圆通国际有望在挑战中捕捉新机,逐步实现向全球综合物流服务提供者的跨越。
(本文内容整理自公司的公开财务数字及公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为美股上市新世纪储运(NCEW.US)董事)
$YTO INTL EXP(06123)$ $CN LOGISTICS(02130)$ $SF HOLDING(06936)$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