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相对论:珠宝RWA?环保RWA?
区块链遇上珠宝:RWA为传统奢侈品开启新篇章
作为珠宝零售的经营者,我常常思考:一颗价值数百万的钻石,除了典藏与佩戴,是否能拥有更广阔的投资与交易可能性?区块链带来的RWA,正好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
为什么是珠宝?
珠宝与RWA的结合,并非空想。首先,珠宝天然具备资产属性。黄金、钻石、翡翠等珠宝材料,因其稀缺性和保值能力,早已是全球投资者青睐的标的。其次,珠宝市场规模巨大,全球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交易额,如果能部分以RWA形式上链,将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流动性。
更重要的是,珠宝兼具「标准化」与「独特性」。标准化珠宝(如黄金、钻石)可依国际标准定价,便于拆分交易;而稀有珠宝或设计款,则因其唯一性成为投资人争相收藏的标的。这种资产特性,让珠宝RWA既能吸引机构投资者,也能满足收藏爱好者。
区块链赋能的可行性
区块链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信」。透过不可篡改的技术,珠宝的来源、鉴定结果、所有权变更都能被透明记录,消除了传统市场中「真伪难辨」的痛点。同时,NFT技术能为单件珠宝建立数字化映射,而RWA代币化则能把一件高价珠宝拆分为多个份额,让更多投资者以较低门槛参与其中。
金融层面上,RWA能为珠宝市场注入全新的流动性。投资者不必再透过传统典当或私人交易,代币化后的珠宝可在合法合规的平台上快速流通。对珠宝商而言,这意味著全新的融资方式与业务模式。
可以想像一个不远的未来:一位投资者在亚洲购买一颗上链钻石,却能在欧洲市场即时出售其代币化份额,获得流动性回报;另一位年轻人,则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就能拥有一部分稀有彩宝的投资权益。例如早前周大福(01929.HK)曾经展出过重达百多卡的钻石及其制成的名贵珠宝颈链,其价值分分钟价值数亿,如有创意地用「发行RWA供投资人认购,兼在结婚时可以租用一日」的方法,很可能可以引来不少有数百万现金「闲钱」的投资人入手,既可保值、又可以有「使用权」,不失为一种具创意的营销方法。
傅镇强-创辉珠宝(08537.HK)主席兼行政总裁
绿色金融新契机:环保资产RWA化的可行性与落地之路
在众多潜在的资产类别中,环保资产无疑是最具RWA化潜力的一类,因为它同时兼具金融价值、政策支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
与艺术品、房地产甚至珠宝等资产相比,环保资产在RWA化上更具天然优势。其一,环保资产本身就是在严格监管下产生的产品,如碳排放配额、可再生能源凭证(REC)、绿色债券等,都具备国际通用的标准与计算方法,并经过专业审核机构的认证。这意味著投资者无需过度依赖个体信任,而是可以依靠制度与规范来确认其真实性与有效性。
其二,环保资产的标准化程度远高于其他非标资产。例如,碳减排量以「一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可再生能源凭证以「兆瓦时」作为基准,这种明确的度量方式使其天然适合数字化和拆分交易。相比之下,房地产因地段差异、艺术品因审美差异而难以建立统一估值体系,而环保资产则能以统一的标准进行映射,方便投资者跨市场参与。
其三,环保资产与全球投资趋势高度契合。ESG与可持续投资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流,全球相关投资规模已突破35万亿美元。在这样的背景下,环保资产的RWA化不仅能为传统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也能把原本相对封闭的加密市场,与正规的绿色金融体系有效连结起来。这将带来资金跨市场的流动,并进一步推动碳中和与能源转型的进程。
不过,环保资产RWA要想真正落地,仍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标准与监管框架的建立。碳减排量、再生能源产出的数据,必须由权威标准和第三方审计机构加以验证,才能避免「假减排、真融资」的风险。其次是数字化映射机制的完善,确保每一单位环保资产都能在链上找到唯一的对应,并永久存证,防止重复计算与套利。
可以想像,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投资者购买的碳减排代币,不仅能在本地市场使用,还能在国际平台上自由流通,甚至作为跨境交易的通用「绿色货币」。另一位投资者则可能透过RWA参与太阳能电站的收益分成,既获得投资回报,又为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胡伯杰-沛然环保(08320.HK)副主席兼行政总裁
$CHONG FAI JEWEL(08537)$ $AEC GROUP(08320)$ $CHOW TAI FOOK(01929)$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