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7系列的产品力提升和市场策略值得关注,但超越苹果仍需时间验证,股价短期或受事件驱动但长期需看业绩兑现。


1. 产品力分析:对标iPhone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投入:小米过去5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人民币,未来5年加码至2000亿,为产品升级提供支撑。但苹果年研发投入超200亿美元(约1440亿人民币),技术积累仍占优12。

配置对比:根据爆料,小米17系列将首发骁龙8至尊版芯片,Pro Max版本采用横向大矩阵相机设计,硬件参数或接近iPhone 17 Pro,但iOS生态和芯片自研能力仍是苹果核心壁垒3626。

市场定位:小米17标准版“加量不加价”策略可能吸引中高端用户,但苹果品牌溢价和用户忠诚度(约92%)短期内难以撼动2830。


2. 财务与估值:高增长但估值已部分透支

当前估值:小米动态PE 32倍(行业平均25倍),PS 3.12倍,反映市场对其汽车和手机业务的高预期。需警惕若销量不及预期可能带来的估值回调。

机构观点:15家机构“强力推荐”,目标价中位数63.1港元(现价56.25港元),但分歧较大(最低24港元,最高80港元)[additional_data]。

汽车业务贡献:Q2汽车收入206亿元(同比+234%),亏损收窄至3亿元,若持续改善或成新增长点1416。


3. 股价驱动因素与风险

短期催化剂:新品发布(9月)和“双十一”销售数据可能提振情绪,但需注意:

空头比例近期下降(9月15日空仓占比741% vs 8月平均2000%+),显示做空压力缓解[additional_data]。

技术面支撑位53.8港元,阻力位58.3港元[additional_data]。


长期风险:

智能手机行业增速放缓(全球Q2同比-1%),高端市场依赖技术突破。

汽车业务产能爬坡和欧洲市场拓展(2027年计划)的不确定性16。


4. 投资建议

中性观点:小米17系列是品牌高端化的重要一步,但超越苹果需持续证明技术迭代和盈利能力。建议关注:

新品预售数据(小米商城已开启预约)31。

Q3汽车业务毛利率是否转正20。

操作提示:若突破58.3港元阻力位且成交量放大,或打开上行空间;反之可能回踩53-55港元区间。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全面对标iPhone!小米17你看好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