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务巨头登陆纽交所,估值溢价如何支撑?
即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StubHub(代码:STUB)无疑是近期最受关注的IPO之一。这家全球知名的票务转售平台计划于9月17日上市,发行价定在每股23.50美元,预计募资规模约8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融资额有望达到8.5亿美元。按此计算,公司整体估值约90亿美元。承销阵容包括J.P. Morgan、Goldman Sachs、BofA Securities等多家华尔街大行,市场认购热度极高,传出超额认购20倍的消息。
从财务数据来看,StubHub的业务增长势头明显。2024年平台交易总额达到8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7%。2025年上半年收入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然而在盈利层面,公司仍未走出困境,同期净亏损达76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亏损进一步扩大。这一边是收入持续上升,一边是亏损规模增加,也成为投资者在评估时最关注的矛盾点。
作为一家票务平台,StubHub的主要业务是演唱会、体育赛事、戏剧等门票的二级市场转售。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网络效应,StubHub已成为北美用户买卖门票的首选平台。公司还在积极扩展一级票务业务(primary ticketing),并探索广告、周边商品销售等新增长点,试图从单一的票务转售平台向全链路票务生态转型。
那么,为什么市场愿意给予StubHub高于竞争对手的估值?首先,公司展现出较快的营收增长速度,2024年同比增长接近30%,这在行业中相对突出。其次,一级票务业务若能成功切入,将为公司带来更高利润率和更稳定的收入结构。此外,StubHub在二级票务市场的品牌优势和用户规模构成了较强壁垒。而在宏观层面,利率下降预期和消费复苏也让资本市场对体验经济类标的充满期待。
但高估值的背后,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盈利能力尚未建立、营销和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监管趋严以及竞争加剧,都是StubHub需要面对的现实。若未来业务扩张或利润改善未达预期,当前的估值水平存在明显下调的可能。
对比来看,StubHub的估值倍数远高于行业龙头Live Nation以及另一家上市票务平台Vivid Seats。Live Nation的EV/Revenue约1.6至1.8倍,EV/EBITDA在25倍左右,盈利能力稳定;Vivid Seats的EV/Revenue仅约0.5倍,估值明显低迷。而StubHub的EV/Revenue已达到4至5倍,EV/EBITDA更是被推高至30至60倍的区间。这种溢价体现了市场对其未来成长性的押注,但也意味着更大的兑现压力。
总体而言,StubHub的IPO无疑是2025年最受瞩目的市场事件之一。它集品牌效应、行业趋势与增长潜力于一身,同时也伴随着盈利压力和政策风险。对于追求短期机会的投资者,StubHub或许具备一定的交易吸引力;而对于稳健型投资者,可能需要更多观察公司未来财报的表现,才能判断其高估值是否真正合理。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