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捷安康上演“天地板” 日振幅达120%,是倒车接人,还是倒车轧人?
$药捷安康-B(02617)$ ,听名字像是卖中成药的,但这两天在港股市场的表现,比中药还神奇。前一秒还坐着火箭冲天,后一秒就从太空自由落体,盘中先暴涨50%多,然后一脚踩空,收盘暴跌五成多,直接演了一场高空蹦极的“天地板”。
如果不了解,可能会以为这是什么AI医药新贵,又或者出了惊天利空。但实际情况既没业绩爆发,也不是政策黑天鹅,而是一场由指数调仓机制漏洞+ETF被动买入+套利资金围猎共同编排的戏剧性走势。
一出乌龙:ETF被“迫不得已”买爆冷门股
事情的起点说白了就是一个“乌龙”。药捷安康这家公司,日常成交只有两千万港币,基本上是个市场边缘人。但因为某个创新药ETF背后的指数更新,把它列入了成分股,还给了2.62%的权重。而整个ETF的规模有360亿,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在短短一两天内必须买进接近9.5亿的药捷安康——这相当于往一个两千人的小剧场里硬塞两万人,结果只能是踩踏。
基金公司的操作也并不干净利落,虽然拿到调仓名单后,他们理论上可以提出风险预警,但没人愿意跳出来承担这个“破坏规矩”的锅。于是大家一边明知道进不去货,一边还在对着干,试图赌个最优买点。而与此同时,聪明的钱早就闻到了味道。看到ETF要“强买”,马上就冲进去抢筹码,抬高股价,然后等着基金来接盘。ETF越买价格越高,价格越高又得买更多,这逻辑听着是不是有点像“涨了才是我的,越涨越得买”?于是,就这样你踩我我踩你,一起飞上了天。
而更关键的,是ETF的正反馈机制让这出戏越演越失控。基金没买满,结果股票涨了一倍,权重翻倍,于是基金还得继续买,价格再涨,基金再买……这就像一个人在自己脚背上踩着另一只脚,越踩越高,像是练上了武当梯云纵,最后飞上了天。但天花板终究是有的,指数最多给你10%的权重,这场游戏的极限就在眼前。
高潮出现在次日午后。一方面是没买够的ETF被迫在高位补仓,另一方面是套利资金开始抽梯子。13点刚过,药捷安康开始高位横盘,随后在14:10之后突然断崖式跳水,3点之后更是放量砸盘,直接把上午的涨幅吃掉再反踩一倍,演出了一场“天地板”。收盘时,这家公司虽然只有800万营收,但市值还有762亿港元。你没看错,这个数字已经比大多数成熟医药公司还贵,别说研发管线,连研发故事都讲不圆。
击鼓传花
这个走势让我想起了A股历史上几次类似的妖股:当年的凯撒文化、青岛中程,也是在流动性受限、资金炒作的配合下上演短期暴涨暴跌。一开始看似是倒车接人,后来才知道是倒车扎人。
对虎友来说,这类行情里最危险的,不是你看不懂基本面,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资金在玩什么游戏。看起来是指数调仓,其实是基金博弈;看起来是ETF被动买入,其实是套利者趁机收割。你以为这是机会,人家只是拿你当筹码。
最魔幻的是,那只在暴涨第一天就满仓买入的ETF,第二天反而跌得最少。它跑得快、补得早、甚至还有余力在高点做T,赚得干净利落。而那些前一天犹豫不决、当天又被动补仓的基金,只能被动承受巨亏。
接飞刀有风险
对于散户来说,这场大戏的最大教训在于:ETF也不是稳赚不赔的,它背后可能踩着的不是基本面,而是流动性和套利者的算计。就像这次,创新药不是不值得投资,但这个“创新药之王”明显是被算法堆出来的假王。
所以,别轻易去碰那些你不了解的涨幅,也别试图接住别人扔下来的飞刀。在这种游戏里,跑得快的不是赢家,而是幸存者。你永远不知道,明天被塞进指数的,是哪只同样日成交两千万的小票;你也猜不到,下次ETF调仓时,会不会又是一次“看上去像行情,实际是收割”的割韭局。
至于药捷安康这只票的结局?我个人认为,按照它目前的流通市值和基本面来看,后续至少还有70%的下跌空间。如果你不是抱着赌命的心态,建议早点撤离。你要是真的看好港股创新药,去买中证的创新药ETF或恒生医药ETF,起码不会天天担心哪天被人“抬上天、摔到底”。
总之,市场不怕妖,最怕的是你不自知。这回你以为是捡漏,结果被人当成接盘侠,下次再遇到这种“踩着自己上天”的票,记得先问一句:你是在接人,还是被扎了? $药捷安康-B(02617)$
【系整合,转载源自华尔街见闻,尊重原作者,侵权删除】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