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本港长期停牌上市公司数目连跌三年回升以及管理层或股东引发的停牌今年也大幅上升

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针对香港上市公司面对欺诈指控及停牌的研究结果显示,本港长期停牌公司的数目在连跌三年后回升。截至今年 8 月底止的一年内,停牌超过三个月的上市公司数目按年上升 7.5%至 86 间,较去年的 80 间有所增加。此外,连续停牌超过 18 个月的公司数目连续三年减少至今年的 3 间(2024 年:7 间;2023 年:15 间)。同时,复牌的公司数量连续三年超过了除牌的公司(2025 年:31 间复牌、29 间除牌;2024 年:43 间复牌、39 间除牌;2023 年:55 间复牌、45 间除牌),显示出香港上市公司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在避免企业欺诈方面持续进步。

致同中国法证调查服务主管合伙人汤飚表示:“上市公司受到管理层或股东引发的停牌比例由去年的 12%大幅上升至今年的 34%,由管理层或股东触发的个案中,高达 92%遭停牌 ,较去年的 50%大幅增加。当中 46%指控涉及董事或高层不当行为,36%与未披露交易有关。这反映在宏观经济环境面临挑战、资金流动趋紧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与董事间围绕财务问题的纠纷日益增加,不当交易及挪用公司资金的情况亦有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董事会在停牌后积极进行人事调整,六个月内,有高达 70%个案出现董事或管理层变动,高于去年的 50%。”

根据致同报告,过去三年,大部分停牌个案均由核数师触发。2025 年被核数师指控欺诈的停牌个案接近一半,占比约 51%,所有指控均导致停牌,且无一在六个月内成功复牌。相比 2024 年由核数师触发的个案中,仅 20%成功复牌,且复牌所需时间均超过一年。今年核数师的指控主要集中于利润夸大(28%)及内部监控缺失(22%)。突显出部分公司倾向夸大盈利以吸引投资者、抬高股价或达到业绩指标。由核数师触发的个案中,六个月内董事变动的情况显著增加,仅有 45%的受影响公司保留原有董事,在过去三年董事变动持续呈上升趋势。当中,以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更替最为明显。

致同香港法证调查服务合伙人林肇基先生表示“: 虽然由监管机构主导的停牌个案比例,从去年的 28%下降至今年的 15%,但在涉及欺诈指控的个案中,超过 83%最终被停牌,反映出执法部门持续打击企业欺诈行为。值得留意的是,证监会今年没有再引用《证券及期货(在证券市场上市)规则》第 8(1)条,勒令一些怀疑存在重大欺诈行为的公司停牌。然而,随著 AI 公告审查系统的引入,监管机构似乎正在进行更具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查询。”汤飚总结:“企业在复牌过程中应聚焦五大关键步骤,包括发布核数师报告、展现管理层诚信、进行独立调查并积极沟通、开展内部控制审查,以及寻求法证会计师、律师和财务顾问等专业意见。企业唯有与持份者保持有效沟通,方能重建市场信任。”

致同中国法证调查服务主管合伙人汤飚先生(左)及致同香港谘询合伙人林肇基先生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