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S能源︰走进全球能源设备产业核心的蜕变启示

在石油与天然气设备制造领域,要跨越周期、打破惯性谈何容易。产品生命周期漫长、采购体系僵化、国际竞争激烈,要打破固有框框,每一步改革都是寸步难行。

 

然而,地球上总是有排除万难,用坚毅精神和不懈努力打破框框的先行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亚洲能源产业中已悄悄出现了一个令业界刮目相看的先行者。一家曾被日本母公司放弃的油气田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凭借着管理者的决心和系统性重建,从濒临倒闭的边缘走上纳斯达克交易所,成为全球能源装备领域的新核心力量。

 

这家企业,就是OMS Energy Technologies Inc. (纳斯达克代码: OMSE) $OMS Energy Technologies, Inc.(OMSE)$

 

说起OMS能源的成长轨迹,几乎是现代工业企业蜕变的缩影。这段经历与博通(Broadcom)创办人陈福阳和英特尔(Intel)前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相似:来自马来西亚南部柔佛峇株巴辖市的一位小镇工程师,将大型集团的附属单位发展为独立上市的国际制造商,为全球最大产油商们供应先进的油田工程特种设备。

 

在How Meng Hock(中文翻译候明福)的带领下,OMS能源的企业精神显得既稳又锐。候先生既拥有工程师的精密思维,亦具备创业者的执行果断。他秉持着「脚踏实地、意志坚定、胸怀全球」的信念,展现了亚洲企业家领导力的新面貌。

 

在短短数年内,它从一个方向不明的附属部门,发展为以增长驱动、全球布局的油田工程特种装备制造企业。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的OMS能源,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有7,580万美元的在手现金,2025财年净利达4,700万美元。

 

然而,OMS能源目前却在只有3倍市盈率的水平交易。在全球能源装备产业中,这样的低估值不仅具有显著吸引力,较平均15倍至20倍的行业市盈率呈大幅折让,亦为投资人留下了极具防守性的「安全边际」。

 

一场收购自救的逆袭

 

回到2020年,OMS能源还是日本住友集团(Sumitomo)旗下的子公司。那时的它,全年营收仅有5,600万美元,利润连年下滑,订单持续流失。多年累积的结构性问题与上级管理层掣肘,让这家原本为油气上游产业提供特种装备的公司陷入困局。关厂,似乎成了唯一选项。

 

然而,对于身处内部、工程师出身的管理者来说,放弃并非最后的答案。从基层工程岗位一路升任到高层的How Meng Hock深知,OMS能源的技术底子尚在,只是被官僚架构层层束缚。在2023年6月,他联合数名合作伙伴做出了一场几乎无人敢试的冒险,以200万美元的价格从住友集团手中全资买下这家命悬一线的企业。

 

这个收购价在资本市场微不足道,也反映了公司前景的不确定性,却象征着一次真正的「从零再造」。事实上证明,这家公司蕴含了巨大的潜在价值,只是未遇上释放其潜力的「伯乐」。

 

可以说,这笔买断自救的初衷,不只是资本赌局,更是一场拯救。How Meng Hock后来回忆时坦言:「那时最重要的不是利润,是让600多名员工保住饭碗延续生计,更是守住一个产业生态。我们相信公司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但必须迅速行动。

 

谁能料到,这家五年前还岌岌可危的企业,如今已以远超当年收购价的估值,于2025年登陆无数企业梦寐以求的纳斯达克交易所。

 

摆脱体系,光速重建

 

不到三年的时间,OMS能源如何达成今日的成就?

 

脱离大型集团的官僚式管控后,OMS能源几乎是在「裸泳」中重建,彻底脱胎换骨。管理团队迅速启动重组、优化营运架构、投资新设备,并重新聚焦在高技术含量的核心领域。

 

 

该公司将资源集中投入在油气上游最关键的两类产品——地面采油井口系统(Surface Wellhead Systems, SWS)与油井管材(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 OCTG)。这两项系统性产品决定了油气开采的安全与效率,技术要求极高。OMS能源的设备可承受极端高温高压、抗腐蚀与抗磨损,性能出色,也通过了美国石油学会(API)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双重认证,意味着其解决方案可满足全球勘探生产运营商的严格作业标准。

 

不仅如此,OMS能源也为业界提供大型焊接专用连接器,应用于海上钻井平台、自升式平台与超深海作业,其地面井口与「圣诞树」系统亦是依照API 6A标准设计,用于精准控制油气流量与压力,确保作业安全与生产效率,是任何上游作业命脉所在,可靠性与精准度容不得半点分差。

 

「就近策略」布局:在地制造、全球协作

 

OMS能源的布置早已超越产品层面的工程制造。在这个以物流效率、本地合规与实时技术支持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的行业中,地理位置和距离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而这正是OMS能源脱颖而出的核心所在。

 

该公司采取「靠近客户」的产能布局,现已在沙特阿拉伯、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文莱与新加坡建立营运基地,紧贴主要油气生产区。高度本地化的网络,使OMS能源能快速回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缩短交付周期,并维持与客户的长期技术协作。

 

目前,其客户名单几乎囊括全球顶尖能源公司,包括了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壳牌(Shell)、雪佛龙(Chevron)、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哈里伯顿(Halliburton)与TechnipFMC等。

 

透过这种深度「嵌入式合作」,OMS能源逐步从「供应商」晋升为客户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如今,该公司的产品不仅活跃于亚洲与中东,也延伸至北非与西非,进一步延展其全球能源市场版图。

 

登上纳斯达克,迎接全球新机遇

 

仅仅23个月内,How Meng Hock与伙伴们的这场冒险,迎来了全新篇章。

 

在管理层买断不到两年后,OMS能源于2025年5月,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次上市,不只是企业重生的象征,还是一次战略性布局。借由资本市场,公司强化了资产负债表,拥有7,580万美元现金在手,同时也为未来承接大型项目提供财务担保能力,为进一步拓展中东与非洲市场奠定基础。

 

如今,能源安全已是全球焦点,新一轮上游投资正悄悄加速。无论是老油田的延寿开发,或是新兴产区的深层勘探,高性能井口系统与管材的需求都在扩大。 OMS能源恰好处于这一结构性成长周期的交叉点:它既拥有长期累积的技术信誉与稳固的客户关系,又具备新兴企业的灵活扩张力与本地化布局优势,已做好充分准备把握这一成长机会。

 

从峇株巴辖市走出的工程师,到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企业领袖,How Meng Hock带领OMS能源完成了一场令人拍案叫好的企业自救。他证明,传统工业企业并非注定被时代淘汰;只要敢于释放创业精神与执行能力,依然能在成熟产业中重塑竞争优势,开创新的无限可能。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