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市场为“贵”辩护!

随想63:当心市场为“贵”辩护!

肥猫的朋友们,又见面了!

上周二(10月7日),甲骨文 $甲骨文(ORCL)$ 盘中一度跌超7%。原因在于其在最新财季的服务器租赁业务录得收入9亿美元、毛利1.25亿美元,毛利率仅为14%——低于许多传统零售企业,更是远低于甲骨文整体约70%的毛利率。

这说明,在AI投资热潮的裹挟下,部分“云+AI”业务其实存在明显泡沫。虽然甲骨文上周收复跌幅并上涨约2.4%,年初至今涨幅仍高达75.8%,但当前PE约67.8,站在历史估值区间顶端,这类股票显然并不在肥猫的“低估值”选股范围内。

同一周的周一(10月6日),AMD $美国超微公司(AMD)$ 股价开盘飙涨37%。主要是因为一则消息——AMD与OpenAI官宣合作,部署6GW级GPU算力项目,这有望为AMD带来数百亿美元收入,让市场看到AMD打破NVDA $英伟达(NVDA)$ 垄断、重塑AI行业格局的希望。也许会有朋友捶胸顿足,仿佛又错过一次暴富的机会。但肥猫想让朋友们不妨以平常心看待这种股票暴涨的新闻头条,当你没有办法预测、只能靠运气才能遇到的机会,没有遇上也代表错过机会。

而上一周最戏剧性的事件,莫过于地缘政治的波动。因为中国宣布对稀土等关键材料出口实施更严格管控,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发布声明,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引发周五市场暴跌。随后又在周末释放出让步可谈判的信号,本周一市场立刻反弹。市场这么敏感,除了市场本来就是很情绪化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总体估值已经比较高了。

图片

一、为“贵”辩护的危险信号

当市场处于高估状态时,就要格外警惕为“贵”辩护的声音了。比如,高盛又一次喊出那句熟悉的口号——这次不一样!仿佛这是他们异于众人的标志!

高盛集团策略师Peter Oppenheimer指出,现在就担心美股科技股存在泡沫还为时过早。他认为,科技巨头这轮破纪录的涨势一直伴随着强劲的盈利增长,而在过去的泡沫中,市场主要时投机情绪推动的。

然而,霍华德·马克斯早已提醒过我们,“这次不一样”往往是市场最危险的信号之一。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说“历史在此终结”“新规则将主导未来”时,往往意味着市场对风险的警觉正在缺失,而极端乐观情绪正在积累。

当然,肥猫没有能力预测牛市何时到达顶点,只是提醒朋友们不要轻易接受市场上“贵的合理”的设定。

二、案例:美光科技(MU) $美光科技(MU)$ 的“贵得合理”?

肥猫最近看到某个美股博主的一期视频《 美光科技,贵的合理!》,其中列举的理由如下:

1.溢价是因为AI周期预期

肥猫点评:博主指出“贵”是事实,但“合理”是基于AI带来的成长预期。然而他同时也承认美光现实的风险:“存储行业的周期性非常强、价格波动大、毛利率高度依赖供需平衡;只要需求错配,价格下滑就会迅速吞噬利润”。另外“美光的资本强度非常高:资本开支capEx占销售额39%,而行业均值只有2%。这就是典型的重资产公司,工厂设备投入巨大,导致自由现金流通常非常紧张”。最后,美光还不是行业龙头,其之上还有SK Hynix和三星。

在这样的条件,市场仍然给它因AI周期预期带来的溢价,本身就意味着很大的风险。换句话说,博主列出的每一点理由,其实都在说明——MU太贵了!

2.如果增长兑现...

肥猫点评:这一点与前面类似,强调“贵”是建立在高成长预期之上的。而这个预期增长率竟然高达89%——虽然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但是假设增长率越激进,无法兑现的概率越大,风险也随之放大。

而且这里再次出现了我们在《股票分析的常见问题》中批判的那种分析方式——博主提出了一个连自己也无法判断的前提条件,这样的分析看似严谨,实则对投资者几乎没有参考意义。

3.如果走顺...

肥猫点评:与前一点一样,仍然是假设一个过高的增长预期。至于未来能不能走顺谁也不知道——既不能预测,也无法验证,说了等于白说。

4.如果表现良好...

肥猫点评:依然是在使用那些无法判断的“如果”句式,等同于又说了一句废话

5.分析师目标价

肥猫点评: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说过——如果分析师的目标价可信,那么就没有人会在股市亏钱。肥猫以为,如果把分析师的目标价当成依据,就是财经博主用“权威”掩盖无能的表现。

美光(MU)我们之前的文章已经点评过,它之所以被肥猫“嫌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盈利不稳定。 (参见《实战解析:三大热门美股飞刀是否能接?》

尽管 MU 从年初至今已经上涨约 129%,涨幅甚至超过肥猫分享过的任何一只股票,但问题在于—— 谁能在它还处于亏损阶段、股价低迷的时候,就准确预见到这一轮上涨?而当股价开始上涨时,盈利却还没有真正体现,你又凭什么确信它能继续涨?

如果投资只是基于对未来的美好想象,而没有过去的事实与盈利支撑,那本质上就是在赌博。 你赌赢了,对我来说也没有参考价值。

另外,当你只能在股价已经大涨之后,才敢下结论是否值得投资一家公司时,那就意味着——这家公司其实并不适合你。

三、“贵的合理”只存在于消费,而非投资

当我们购买某个产品或服务时,说“贵得合理”是完全成立的。因为你付出了金钱,换来了相应的产品或体验:一个奢侈的 LV 或爱马仕包包、一次丽思卡尔顿五星级酒店的入住,或者一顿米其林三星带来的味觉盛宴——那种满足感是即时可感的。

但当你购买的是股票时,就绝不能接受“贵得合理”这样的假设。因为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为了增值。当一只股票已经很贵时,它变得更贵的概率自然会下降。除了获得公司名义上的一小部分所有权之外,你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任何额外的享受或收益(这里不谈股息,因为许多高估值股票的股息率几乎可以忽略——比如 MU 仅约 0.37%)。更关键的是,你还必须承担亏损甚至归零的风险。

所以——

估值“合理”不是我们的追求,估值“便宜”才是我们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修改于 2025-10-16 09:41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2

  • 推荐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