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六大行的共同信号:降息临近,银行业回到增长轨道

2025 年第三季度,美国六大银行几乎同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营收、利润、资本回报率全面提升,管理层语气也从上季度的谨慎防守,明显转向对未来的乐观。六大行在财报电话会上传递出一个共同主题:降息在即,增长回归。

降息成为共识,但谨慎仍是主调

在银行股财报后的电话会议里里,从高盛到美国银行,几乎所有高层都在谈论同一件事——利率可能要降了。

过去两年,美国维持高利率来压抑通胀。高利率意味着贷款更贵、融资成本更高,也让部分借款人吃不消。对银行而言,高利率的好处是可以赚取更多利差(也就是贷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的差额),但当经济活动放缓,贷款需求减少时,银行的业务增长就会遇到瓶颈。

因此,当市场开始预期美联储降息时,银行反而松了一口气。降息意味着融资与交易活动将重新活跃,企业会更愿意发债、上市或并购,这些都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

高盛最为积极。CEO David Solomon 认为,利率下行将重振并购与融资市场,公司在 FICC 利率业务上已经看到领先优势,并预计今年另类资产募资将突破 1,000 亿美元。

摩根大通则显得更为务实。CFO Jeremy Barnum 承认,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推动了净利息收入(NII)的增长,但利率下滑正在部分抵消这项利好。他提醒市场,降息的节奏比幅度更关键。

花旗集团预期全年 NII 将增长约 5.5%,得益于美元利差与汇率变化。相较之下,富国银行显然更保守。管理层认为,2025 年 NII 将与今年大致持平,息差压力依然存在。

摩根士丹利的表态中性,认为利率影响有限,真正的驱动力来自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与业务结构的优化。而美国银行是六大行中最乐观的一个,明确指出第四季度 NII 将达到预期区间的高端,预计 2026 年仍能保持 5%–7% 的增长。

总体来看,银行界对利率的共识十分清晰:降息几乎已成定局,但在决策者眼中,“慢降息”比“快转向”更现实。

经济比想象更强,银行信心回来了

上一季度,华尔街的主基调是“小心为上”。但这次不同——六大银行在电话会上几乎都提到一个词:“韧性”。消费仍稳健、逾期率低于预期,企业融资活动明显回暖。

摩根大通:强调消费者支出强劲、信贷状况健康,但警告劳动力市场趋软可能延后拐点。

花旗:关注中国内需放缓与市场局部泡沫,但认为监管改革带来确定性。

富国银行:资产上限解除后进入“扩张期”,但仍谨慎评估宏观与监管风险。

高盛:对 2025–2026 年的并购市场持积极态度,认为投资银行业务即将迎来复苏高峰。

摩根士丹利:承认地缘政治风险存在,但认为“这只是周期的常态部分”。

美国银行:强调 AI 投资正提升生产力,对长期盈利保持乐观。

从整体语气来看,华尔街已经从谨慎的防守姿态,转向更为积极的“有备增长”。对通胀、劳动力与信贷周期的担忧仍在,但主旋律已经变成:美国经济尚未疲软,银行业的周期性复苏正在路上。

业务焦点:AI、财富管理与资本回馈成为三驾马车

如果说上半年银行们的关键词是“节流”,那么第三季度的关键词就是“扩张”。AI 技术、财富管理业务和股东回报成为六大行共同押注的方向。

高盛(Goldman Sachs)推出 “One Goldman Sachs 3.0”,以 AI 为核心重塑运营架构;另类资产募资目标上调至 1,000 亿美元。Solomon 表示公司正从“风险纪律”走向“效率驱动的成长阶段”。

摩根大通(JPMorgan)财管资产规模达 6.8 兆美元,并首次提出 2026 年非市场 NII 目标 950 亿美元。Dimon 指出消费业务仍具韧性,但需警惕信贷欺诈事件带来的噪音。

花旗(Citigroup)五大业务线全线创新高,对全年营收突破 840 亿美元 充满信心。AI 工具已覆盖 83 国、18 万员工,并加速 Banamex 剥离及与贝莱德的战略合作。

富国银行(Wells Fargo)上调中期 ROTCE 目标至 17–18%,强调资产上限解除后将全面重启成长。投行业务手续费年增 25%,并通过裁员与自动化优化成本结构。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营收创新高至 182 亿美元,ROTCE 达 23.5%。财富与投资管理资产达 8.9 兆美元,目标突破 10 兆。Pick 称“整合型模式的杠杆效应正全面释放”。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营收年增 11%,EPS 年增 31%。投行手续费暴增 43%,AI 提升效率、削减费用。管理层首次提出 2026 年 NII 成长 5–7% 的中期目标。

可以说,过去两个季度银行们在守,第三季度开始在攻。无论是 AI 带来的效率红利,还是资产管理的长期增长潜力,都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增长的信心与节奏。

2025 年第三季度标志着一个重要转折点。六大银行的共识很清楚:降息即将到来,经济依然稳健,科技与资产管理将成为下一轮增长的主力。管理层的态度也从谨慎防守,转为积极布局。从高盛的 AI 战略,到花旗的组织重塑,再到美银对 NII 的高增长预期,银行业的叙事正在发生变化。它们不再纠结于“利差还能撑多久”,而是在思考“下一轮盈利的核心是什么”。

# 银行股开门红!大家入手了哪一只?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2

  • 推荐
  •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