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智行揭秘:中国智舱的 “安全底座”有多硬

当前,全球芯片产业正处于新一轮调整与重构期。据最新数据,2025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1.7%,中国市场也实现了12.4%的同比增长。

与此同时,复杂的国际局势正在改变芯片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供应链安全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不再只是一个企业的可选项,而是产业的必然需求。

2015年成立起,斑马智行便将支持国产芯片作为长期技术路线。目前,公司已与十余家国内芯片厂商建立合作,覆盖三十多个计算平台,形成可验证、可扩展的开放生态,为车企提供多样选择,也为国产芯片提供共同成长的土壤。

截至20256月,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搭载于超过800万辆汽车,覆盖60家主机厂、14个国家。这些大规模量产经验为国产芯片提供了真实的测试环境,使其在安全性、兼容性与性能表现上得以持续优化。

在实际合作中,斑马智行与各家芯片厂商的合作模式各有侧重。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斑马智行与紫光展锐联合发布的Banma Hypervisor方案,成功在单芯片上实现了LinuxAndroid系统的并行运行,使虚拟端计算效能提升20%以上,软件适配周期缩短一半。

与芯驰科技的合作则聚焦于车规级安全场景,基于芯驰X9E3系列芯片打造高可靠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而与黑芝麻智能的合作,则基于武当C1200芯片推进“舱驾一体”创新,实现了舱驾协同与端侧AI推理的融合。

斑马智行黑芝麻智能的合作中,双方基于武当C1200芯片推进“舱驾一体”创新,实现舱驾协同与端侧AI推理融合,显著提升响应速度与安全性。

要让国产芯片真正实现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系统兼容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斑马智行通过AliOSBanma Hypervisor构建的虚拟化基线,成功屏蔽了底层芯片的差异,为车企提供了统一的接口与算力调度方式。

2025年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发布的全模态端侧大模型方案Auto Omni,进一步实现了语音、视觉、语义的统一推理,并保证90%的场景在断网情况下仍可使用。这一方案已获得头部车企的定点合作,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斑马智行的角色,也在随着产业发展而演变,逐渐从系统供应商转变为产业连接者。在云栖大会上,斑马联合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飞猪、大麦、天猫养车等企业发起了行业首个“AI车载平台服务联盟”,覆盖数字娱乐、本地生活与车辆服务三大场景。这一生态网络不仅为车企提供了平台级AI Agent解决方案,也为国产芯片开辟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斑马智行是唯一一家将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AI全栈端到端技术、车载平台服务这三大智能汽车核心体验支柱无缝整合为统一解决方案的企业,是AI生态平台新物种。”斑马智行CTO司罗强调。

据灼识咨询预测,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9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3274亿元,复合增长率16.8%。在这一高速成长的赛道上,斑马智行所代表的系统协同模式,已成为推动中国智能汽车自主发展的关键力量。

通过芯片提供算力基础,操作系统构建系统中枢,应用生态实现价值转化,斑马智行正在助力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自主创新体系。这不仅降低了车企采用国产芯片的技术门槛,也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战略储备和安全冗余。

让每一颗中国芯都能安全上车、稳定运行,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自立,更是一种产业担当。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