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喊出155港元目标价!阿里暴涨30%后,现在是「上车末班车」还是「接盘前哨战」?
各位老铁,最近中概股集体回暖,阿里(09988.HK/BABA.US)更是领跑——美股从70美元涨到100美元,港股从70港元冲到90港元,两个月暴涨30%!
更炸的是,高盛昨天突然跳出来喊话:“上调阿里目标价至155港元/165美元!”理由是“核心电商复苏超预期+云业务盈利拐点将至”。消息一出,评论区直接炸锅:
• 老股东拍腿:“早知道该死拿,现在涨这么多还能追吗?”
• 观望党犹豫:“高盛是不是托?涨完这波是不是该跑了?”
• 新手懵圈:“阿里现在到底贵不贵?155港元是画饼还是真能到?”
作为盯了阿里十二年的“老电商人”,今天咱们不吹不黑,从机构逻辑、估值水位、潜在风险三个角度拆解——高盛喊涨的底气从哪来?现在上车是捡钱还是接刀?
一、高盛上调目标价的“三把火”:阿里到底哪里变香了?
高盛不是拍脑袋喊价的,他们的逻辑藏在阿里刚发的Q2财报里。我扒了份研报,核心就三点:
1. 核心电商“起死回生”:用户和利润双反弹
过去两年,阿里电商被拼多多、抖音按在地上摩擦:用户增长停滞、GMV增速掉到个位数、利润率从30%跌到15%。但Q2财报一出来,所有人傻眼——
• 用户回流:中国零售商业年活跃消费者(AAC)环比增加2400万,是近三年最高单季增长;
• 利润暴增:经调整EBITA利润率从17%跳到24%,淘宝天猫线上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增速回到6%,直营和其他收入(盒马、淘特)增速高达15%;
• 低价策略奏效:淘特年活用户破4亿,“1元店”“9块9包邮”抢下沉市场,直接把拼多多的“低价护城河”撕开一道口子。
高盛的评价很直白:“阿里终于把‘消费降级’的仗打赢了,电商业务的盈利弹性和增长确定性都超预期。”
2. 云业务“止血回春”:从“吞金兽”变“现金牛”
曾经的阿里云是“亏损大户”,但Q2直接给了惊喜——
• 经调整EBITA利润14亿元,连续七个季度盈利;
• AI相关收入同比暴涨100%,公有云收入增速回升至4%(上季度还是0%)。
高盛的算盘很清楚:阿里云现在占集团收入10%,但利润贡献占比超20%。随着企业AI算力需求爆发(比如大模型训练、智能客服),阿里云的毛利率(现在约30%)还能往上提,未来可能成为集团的“第二利润引擎”。
3. 估值修复:从“互联网弃子”到“价值股标杆”
过去三年,阿里被贴上“反垄断受害者”“增长停滞”的标签,市盈率(PE)一度跌到8倍,比银行股还惨。但现在:
• 核心电商PE(按经调整利润算)12倍,对比拼多多(18倍)、亚马逊(25倍),明显低估;
• 云业务PS(市销率)3倍,对比微软Azure(8倍)、AWS(12倍),还有翻倍空间;
• 分部估值法算总账:电商15倍PE+云3倍PS+国际业务1倍PS,对应市值约2.5万亿港元,比当前1.8万亿高出39%——这就是高盛喊155港元的底气。
二、现在能上车吗?三类投资者,三种答案
暴涨30%后,阿里的股价已经反映了部分利好,但还没到“泡沫区”。能不能买,得看你买的是“阿里的现在”还是“阿里的未来”——
1. 长期持有党(3-5年):100港元以下随便买,120港元分批吸
如果你是把阿里当“中国电商基础设施+全球云服务巨头”来配置的,现在的价格依然是“地板价”:
• 电商基本盘:中国社零总额每年增长5%-6%,阿里占1/4份额,只要守住在下沉市场(淘特)和性价比(淘宝)的优势,每年2%-3%的GMV增速就能保证;
• 云业务想象:中国AI算力市场未来5年复合增速40%,阿里云作为龙头,收入从800亿到2000亿只是时间问题;
• 分红兜底:阿里今年开始中期派息(每股0.37港元),未来利润增长后股息率可能到3%-5%,比存银行香多了。
长期看,若阿里电商利润率回到25%+、云业务盈利翻倍,估值修复到20倍PE(对应股价160-180港元)是大概率事件。100港元买,三年翻倍不难;120港元买,也能赚个50%。
2. 波段交易者(赚20%-30%):等两个回调信号
短期涨太猛,技术面已经有“超买”迹象:
• 港股阿里RSI(相对强弱指标)冲到70(超买阈值70),美股BABA的14天涨了25%,短线获利盘丰厚;
• 关键阻力位在100港元(港股)/105美元(美股),这里是2022年Q4的平台压力区,套牢盘+获利盘容易形成抛压。
交易党可以等两个回调机会:
• 港股回踩90-95港元(支撑位看20日均线);
• 美股跌至95-100美元(看100日均线)。
这两个位置企稳后,再轻仓试多,胜率更高。
3. 新手小白:先学逻辑,别当“追涨敢死队”
如果是第一次买阿里,我劝你别被“暴涨”冲昏头。阿里的业务太复杂(电商、云、本地生活、国际零售),新手容易被表面涨跌误导。
新手建议:
• 先搞懂“核心电商利润率”“云业务EBITA”这些关键指标(看财报第8-12页);
• 关注9月双11预售数据(GMV增速、用户复购率)、Q3云业务收入(能否保持4%+);
• 记住:阿里不是“妖股”,不会天天暴涨。用闲钱买,跌10%补仓,涨20%减仓,比追高安全十倍。
三、必须警惕的“暗礁”:这三件事发生,赶紧跑!
再好的股票也有“黑天鹅”,以下三个信号出现,建议减仓或离场:
1. 核心电商数据恶化:如果双11GMV增速低于5%,或者淘特用户增长停滞,说明低价策略失效,拼多多/抖音可能反扑。
2. 云业务盈利倒退:Q4云业务EBITA转负,或者AI收入增速跌破50%,证明高盛的“云拐点”逻辑证伪。
3. 监管再出重拳:比如反垄断调查重启、数据安全政策收紧,可能压制估值修复空间。
最后说句大实话:
高盛上调目标价,本质是“基本面改善+估值修复”的共振。阿里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靠电商吃饭”的公司,电商稳住了、云业务起来了、分红开始了,它正在从“成长股”向“价值股”转型。
如果你相信中国消费会复苏、中国企业会为AI算力买单,100港元以下的阿里,依然是中概股里“最稳的那一批”。
但记住:投资不是“听机构喊单”,而是“看逻辑兑现”。阿里的未来,不在高盛的报告里,在淘宝的用户复购里,在阿里云的客户续约率里,在每一份超预期的财报中。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神霏语·10-20这个价位你们等不到了点赞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