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C诉蔚来风波再起,中概股在海外到底有多难?

近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对蔚来(NIO)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虚增收入与利润”,引发市场关注。然而,若冷静梳理时间线、回溯事实真相,不难发现:这起诉讼不过是对一桩早已尘埃落定的旧闻的再次翻炒,其动机与依据均站不住脚。

旧闻翻炒,真相早已水落石出

GIC此次诉讼的源头,可追溯至2022年6月灰熊(Grizzly Research)发布的做空报告。该报告在当时即被蔚来迅速、坚决地回应,称其“内容毫无价值,包含大量错误与误导性结论”。蔚来董事会随即成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独立委员会,并聘请两家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独立内部审查。

2022年8月26日,蔚来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内部审查完成,确认所有指控均不成立。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就相关会计处理问题向蔚来发出问询后,未再采取任何进一步行动。这在监管实践中通常被视为“结案”信号。

换言之,灰熊的指控在两年前已被彻底澄清,GIC此时重提旧事,既无新意,亦无实据。

中概股做空风波:历史案例回顾

中概股在海外市场遭遇做空并非新鲜事。近年来,多家知名公司都曾面临类似挑战:

蓝鲸做空禾赛科技(2025年3月)

Blue Orca Capital发布38页报告做空激光雷达龙头禾赛科技,指控其向通用汽车Cruise销售数据注水、毛利率异常高于同行、隐瞒与军方关系等。禾赛当晚回应“指控毫无依据”,股价一度跌超10%,但随后两个交易日合计反弹约5%,做空未引发持续抛售。

灰熊做空奇富科技(2024年9月)

灰熊指控奇富科技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的净利润与递交给SEC的数据存在千倍差异,涉嫌伪造利润。奇富科技逐项反驳,称差异源于中美会计准则不同,股价短暂下探后迅速收回。

除此之外还有灰熊做空商汤科技(2023年11月)、浑水做空贝壳找房(2021年12月)、浑水做空新东方(2012年7月)。

中概股的海外生存困境

蔚来此次被诉,反映出中概股在海外市场面临的复杂环境:做空机构、集体诉讼律师、部分机构投资者之间,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围猎”产业链。

规则差异成“雷区”:中美会计准则、业务模式解读不同,容易成为攻击切入点。比如蔚来的BaaS模式在国内是创新,在海外可能被解读为“报表游戏”。

信任脆弱:哪怕问题早已澄清,只要沾上“财务造假”的嫌疑,资金就会恐慌性撤离。

法治成本高昂:集体诉讼动辄耗时数年,公司需投入大量精力应对,即便胜诉也元气大伤。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诉讼往往伴随对冲操作。起诉方可能已通过做空期权等手段对冲损失,甚至“诉讼盈利化”——胜诉拿赔偿,败诉靠做空补亏。

投资者的理性应对策略

面对中概股的频繁波动,投资者应避免两种极端:盲目抄底或恐慌割肉。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是那些聚焦基本面的投资者。

业务模式比短期利润更重要:蔚来的换电体系、技术研发、用户生态,才是长期价值的核心。同样,看待其他中概股,也要分清“真困境”和“假危机”。

警惕“完美受害者”叙事:一些机构擅长利用情绪,但起诉方自身也可能存在投资失误。GIC在蔚来股价高位建仓,风控责任是否也应反思?

关注政策与行业大趋势:尽管蔚来短期承压,但国家发改委同日发布的“充电设施三年倍增方案”明确利好新能源行业。行业红利不会因单一事件消失。

结语:价值不会永远埋没

中概股的海外之路,从来不易。但回顾历史,那些曾遭遇做空和诉讼的企业,最终靠业绩和合规走出阴霾。今天的蔚来,或许正经历类似的考验。

蔚来在三地监管体系下的透明运营、BaaS模式的持续验证、以及其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战略卡位,均构成其长期价值的坚实支撑。对于真正看好蔚来的投资者而言,此刻的震荡或是布局良机。

市场噪音永远存在,但价值不会永远埋没。与其被诉讼和涨跌绑架,不如多看看财报里的研发投入、技术护城河、用户忠诚度。这些才是决定公司能走多远的根本。

风浪中,好公司更需要清醒的陪伴者。

$蔚来-SW(09866)$ $蔚来(NIO)$ $恒生指数(HSI)$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5

  • 推荐
  • 最新
  • GIC这波操作反而让更多人关注到蔚来的价值,坏事变好事
    回复
    举报
    收起
    • 堂的手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老生常谈了[捂脸]
      10-17
      回复
      举报
  • woadzc62
    ·10-17
    中概股被误解不是一天两天了,时间会证明一切
    回复
    举报
    收起
    • 滴滴声
      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
      10-17
      回复
      举报
  • 今天开盘就涨就是证明[开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