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林一周观察(2025年10月20日)

1

美地区银行危机

美国金融市场惊见动荡,导火线源于美国两家地区银行Zions与Western Alliance分别揭露贷款诈欺及坏帐问题,导致投资人对信贷品质的疑虑急速升温。根据《金融时报》报导,美联储的“常备回购便利工具”(SRF)在周三突然被动用67.5亿美元,周四再借入83.5亿美元,创下新冠疫情以来两天内借款规模最大的一次。

鲍威尔称,政府关门前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可能比预期略稳健,“就业下行的风险似乎有所增加”;招聘放缓,就业或进一步下降;准备金仍充足,可能未来几个月接近停止缩表所需水平;有迹象显示流动性在收紧,将谨慎行动避免类似2019年“缩减恐慌”;其他指标无法替代官方数据;警告联储不能支付准备金利息将失去利率控制,对市场破坏更大。

根据美联储发布的美国地区经济状况调查褐皮书(Beige Book),近几周美国经济活动变化不大。关税推高物价,消费者感受到冲击,美国整体消费者支出略有下降;就业水平总体保持稳定,不过多数地区报告称,更多雇主通过裁员或自然减员减少员工数量。

本周由于经济数据推迟公布,联邦政府停摆及中美贸易战仍在继续,市场不确定性继续提高,投资者继续关注美债以应对风险,10年美债跌至4%以下,美元指数则由于降息预期回落至约98。我们提醒投资者注意美国地区银行危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包括不良贷款暴露引发的信贷紧缩和流动性压力影响私募信贷市场,可能放大市场波动并影响整体信心,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未来的发展以评估危机是否蔓延。资产配置方面,我们继续建议投资者在债券久期上保持中性,同时分散货币敞口并增加大宗商品配置,以对冲美元走弱、银行危机传导和全球通胀潜在回升的风险。

2

内地等待政策刺激

9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PPI环比继续持平;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金融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结合前值计算可得,中国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9月新增人民币存款2.21万亿元。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狭义货币(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9月末的M2-M1剪刀差是1.2个百分点,较上月大幅收窄。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内地居民存款急增2.96万亿元,综合内地券商意见,此趋势显示内地家庭重新累积现金,对股票的入市动力欠佳,彭博引述华泰证券报道指出,单计9月份,居民存款按年多增7600亿元,扭转7月和8月的少增,判断居民进入股市动力不佳。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同时,存量住房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全国有15个省、区、市二手住宅交易量超于新房。为推进保交楼工作,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

本周,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中美贸易战”及“十五五”规划方向保持高度关注,并选择减少风险敞口,导致市场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同时,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基本面复苏基础仍需巩固,部分领域在阶段性政策支持后出现自然回调。就贸易战而言,我们将“战术性休战”视为基准情景,因为双方在经济链条上仍相互依赖;然而,我们认为双方实现完全和解的可能性较低。若紧张局势延续或更持久,我们建议投资者相对离岸市场超配A股,并在估值显著修正时选择盈利具有韧性的标的买入逢低机会,自下而上关注受益于技术本土化及反内卷主题的高质量公司,以捕捉全球降息周期下的长期增长机会,并密切观察中央刺激政策及美联储动向对流动性的正面影响。

3

德林证券观点

德林证券副首席执行官Kenty Wong观察,上周港股市场整体风云变色,上周一单日大市成交金额达至4900亿港元,是过去半年港股单日成交最高。市场忧虑美国地区银行坏帐问题加剧,环球银行股受压,加上美元汇价持续下跌,资金避险气氛困扰大市。恒指跟随外围下跌超过600点。上周累跌1043点,收报25247点,更录得连跌两周。

展望本周,预期港股走势将会以外部市场为指标,投资者对未来经济恐慌无疑最主要的负面因素。除了关税及贸易战这些老生常谈的因素之外,基本面包括经济数据差,加上美国银行的爆雷阴霾,将会对本周,甚至对本月环球股市影响深远,港股表现难免被拖累。另外,“二十届四中全会”本周在北京召开,这场会议,将审议及批准“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中国2026至2030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勾画蓝图。相信投资者重点关注会议会否揭示中国未来经济战略转变,以及对全球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建议投资者必须密切留意本周会议相关报道,作出适时投资部署。恒指方面,相信25000点将会是本周大市能否稳定下来的分水岭。

上周香港写字楼交易市场带来一个振奋的消息,阿里巴巴计划投资大约72亿港元,购置铜锣湾港岛壹号中心13层商业写字楼作为香港总部。这次收购是自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宗金额的写字楼成交。作为现今全球科技巨擘之一,阿里巴巴这次高调出手收购香港地标物业,无疑是以行动投票去体现对香港经济及营商环境的信心。

4

内地市场观察

上周,A股市场震荡下跌,主要宽基指数普遍收跌。尤其是周五,跌停板是9月5号以来最多的一天。市场风格明显分化。

以银行、煤炭为代表的红利资产表现强势;而科技成长板块大幅回调。市场调整主要受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内部原因是前期部分板块涨幅较大,存在获利了结的压力;股指期货到期交割,也让空头控场;外部原因则是国际贸易环境出现新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市场风险偏好。

展望后市,市场将完成阶段性探底,随后逐渐回归中期主升趋势。

1

德林控股联手Antalpha启动

2亿美元Web3双线战略

德林控股(1709.HK)10月16日宣布,与全球领先的数字资产金融服务平台Antalpha达成一项价值高达两亿美元的全面战略合作:代币化黄金资产与比特币算力基础设施。

在黄金资产端,德林已在交割首期500万美元的Tether Gold(XAU₮)投资,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进一步收购及分销最高达1亿美元规模的XAU₮。在算力基建端,德林同步规划了另一项最高1亿美元的比特币挖矿投资,目前已完成首批数千台高性能矿机的采购,并与Antalpha构建战略联盟,以强化其在上游算力领域的布局,目标成为亚洲领先的比特币挖矿上市公司。

在代币化黄金体系之外,双方亦在比特币挖矿领域建立深度合作,构建由行业顶尖企业组成的比特币挖矿战略联盟。德林已完成首批数千台高性能矿机的采购与融资安排,同时正在完成从全球矿机龙头比特大陆收购近三千台 Antminer S21 矿机的交易,当前阶段年化可达约350枚BTC。德林计划在12个月内进一步收购价值1亿美元的比特币算力,预计年产量可达到1500枚。Antalpha作为战略支持方,将为此提供包括融资方案、挖矿技术及风险管理在内的全方位支持,为个人和机构提供高效透明的比特币获取渠道。

2

RWA市场:市场集中度续升,

多国监管取得突破

上周RWA市场在结构性分化中持续演进:链上总市值稳步增长,但发行方数量不增反降,显示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头部机构主导力增强;稳定币转账量大幅反弹,月活地址亦有所回升,但持有者增速仍远低于交易增长,机构大额结算驱动市场复苏的格局未变。多国监管迎来实质性突破,显示全球各国正系统性构建RWA与代币化资产的合规运营框架。项目层面,招银国际、贝莱德持续上链货币市场基金产品,三菱UFJ、SoloTex推出代币化交易平台。

截至2025年10月17日,RWA 链上总市值达339.80亿美元,环比上月同期提高10.28%;资产持有者总数增至48.53万,环比上月同期上涨6.69%;资产发行方总数降至225家,显示市场集中度正加速提升——头部机构主导力增强,而中小发行方持续出清。

监管方面,据媒体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Paul Atkins希望,在SEC将加密货币行业作为优先监管对象并探索监管路径之际,该行业的创新能蓬勃兴起。周三的华盛顿特区金融科技周上,他重申加密货币与代币化是SEC的“首要任务”,表示要构建稳固框架吸引离美人才回流,同时打造合理框架推动创新发展。Atkins还提到,将推出创新豁免等方案,目标是打造“超级应用”,让多个关注加密货币的监管机构共同参与。

3

OpenAI大力部署AI数据中心

据媒体报道,OpenAI与博通公司签署多年期协议,将合作开发定制芯片和网络设备,计划部署10千兆瓦的AI数据中心容量。这一规模相当于约5座胡佛大坝的发电量,标志着AI基础设施建设进入超大规模时代。根据协议,OpenAI将负责硬件设计,博通负责开发和制造,双方计划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部署服务器机架,整个硬件部署将于2029年底完成。

这是OpenAI今年签署的又一项重磅协议,此前该公司刚与英伟达达成最高1000亿美元投资协议,并与AMD签署6千兆瓦芯片供应协议。接连的大规模投资凸显了AI行业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表示,通过定制芯片,公司能够将在AI模型开发中积累的经验直接嵌入硬件,"释放新的能力和智能水平"。不过,该协议不涉及投资或股权成分,与英伟达和AMD的协议有所不同。

10千兆瓦的计算能力规模前所未有,其电力消耗相当于800多万美国家庭的用电需求。据彭博报道,一个千兆瓦大约相当于一座常规核电站的容量。这一规模显示了AI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向工业级规模发展。

4

甲骨文披露订单已超5000亿美元

甲骨文公司首次披露大型AI基础设施项目的利润率预期,缓解了投资者对这项关键新业务盈利能力的担忧。

甲骨文在拉斯维加斯年度投资者大会上以具体案例说明了AI基础设施业务的盈利前景。一个为期六年、总收入6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项目,毛利率可达35%。此外甲骨文指出现在剩余履约义务(RPO)超过5000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财年营收将达到2250亿美元。

甲骨文第一财季业绩强劲,但备受关注的云业务上周被爆利润率逊色,因租用英伟达的先进芯片而面临盈利压力。甲骨文公布的财报显示强劲的增长动能。在截至今年8月末的2026财年第一财季,甲骨文云业务总收入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当季云基础设施(OCI)业务收入33亿美元,同比增长55%。

最令市场瞩目的是,当时甲骨文公布第一财季的剩余履约义务(RPO)、即积压订单价值同比激增359%,增至4550亿美元。这主要受益于与OpenAI等AI公司签署的大额长期合同。但在公司上一财季,甲骨文的服务器租赁录得收入9亿美元、毛利1.25亿美元,相当于每1美元销售额获得0.14美元利润,即毛利率14%。这低于许多非科技零售企业的毛利率,而且远低于甲骨文传统软件业务约70%的整体毛利率。

5

台积电Q3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受益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热潮加速,台积电最新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39%,超出市场预期,创下历史新高。台积电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具体来看:Q3净利润4523亿元台币,同比增长39%,超出预估的4054.7亿元台币;第三季度毛利率59.5%,较上季度的58.6%继续改善;营收和营业利润同样表现亮眼。三季度营收9899.2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0%。

作为苹果公司及全球多数顶尖芯片设计商的核心供应商,台积电是AI投资浪潮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该公司制造英伟达用于训练和运行ChatGPT等AI服务的关键加速器芯片。今年7月,台积电将2025年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约30%,彰显其市场领导地位。

从平台收入分布看,HPC(高性能计算)占比57%,首次明显超过智能手机的30%。这反映了AI芯片需求的持续火热,但也暴露了收入来源的集中度风险。值得注意的是,HPC收入环比持平,而智能手机环比大增19%,IoT增长20%,汽车增长18%。

台积电三季度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59.5%,台积电财报解释称,毛利率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成本改善努力和更高的产能利用率",但同时明确指出这一改善"被不利的外汇汇率和海外工厂的稀释所部分抵消"。海外工厂的拖累不是一次性事件,而是一个持续性问题。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和日本熊本的工厂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这意味着未来几个季度,毛利率仍将面对这个结构性压力。

免责声明

本文章仅供参考,投资者应仅依赖公司公告所载资料作出投资决定。

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任何人不得擅自转载。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