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大中华区业绩增长5%,警报部分解除

宝洁大中华区业绩增长5%,警报部分解除

受益于产品升级和提价,宝洁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23.9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47.5亿美元,每股收益(EPS)1.99美元。

宝洁将进行重大重组,计划在2016-2017财年裁减7,000个非制造业岗位(占比15%)。

10月24日,宝洁公布了上述业绩,这家消费巨头正处于CEO交替阶段。首席运营官Shailesh Jejurikar将在2026年初接替詹慕仁(Jon Moeller)。

詹慕仁担任COO和CEO的最近七年里,宝洁实现了175亿美元的销售额增长、60亿美元的利润增长、以及1800亿美元的市值增长。候任CEO Jejurikar在宝洁工作了36年,2014年成为公司全球领导团队的一员,他领导过织物护理和家居护理业务。

24日,由宝洁首席财务官安德烈·舒尔滕(Andre Schulten)更新公司经营情况,他介绍,公司对从纸尿裤到洗衣液等一系列产品进行创新,以对抗积极促销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织物护理和婴儿护理市场。

宝洁管理层认为,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市场环境紧张。而竞争对手的应对措施之一就是加大促销力度,宝洁更新产品的计划需要更长时间,不像投入促销资金那么简单,但这种应对方式更具结构性。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是通过创新和对品牌的投资来推动整合优势。

宝洁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品牌,涵盖美发、护肤、个人护理、家居清洁、婴儿护理等领域,包括海飞丝、潘婷、飘柔、SK-II、玉兰油、舒肤佳、佳洁士、欧乐-B、吉列、博朗、护舒宝、帮宝适、汰渍、碧浪等。

第一季度,10大产品类别中有8个类别的有机销售额实现增长或保持不变,7大地区中有6个的有机销售额保持稳定或有所增长。

此前,宝洁的问题是美容、医疗保健业务增长,但被婴儿和女性护理部门的下滑所抵消;织物和家庭护理业务的销售又仅仅持平。过去7年,宝洁的有机增长率从7%下滑至4%、2%,引发了投资者对宝洁是否需要改变的讨论。

现在,舒尔滕表示,公司的产品创新已推动整体产品组合价格上涨2%-2.5%。过去多年,宝洁管理层一直通过价格上涨来推动增长,但随着消费者谨慎支出、经济疲软,涨价战略不再奏效。人们越来越多地网购,颠覆了宝洁的传统分销渠道。

为改善运营,公司启动重组计划,包括削减管理团队、更多地使用自动化和数字化;调整供应链规模,提高效率、加快创新、降低成本。整个计划的税前成本在10-16亿美元。

另外,经过两年的特别关注及改造,宝洁大中华区情况有所好转。舒尔滕强调,这得益于公司改进后的市场进入策略,包括对分销商网络的改变、创新渠道、产品组合精简、改变与消费者交流方式。

据舒尔滕介绍,本季度大中华区有机销售额增长了5%,其中,舒肤佳和玉兰油的高端产品推动了个人护理业务增长9%。“这让我们相信干预措施正在发挥作用。虽然这需要一些时间,但最终会实现我们预期的市场和份额增长。”

比如,玉兰油于7月推出了高端沐浴露,线下渠道增长超过30%,线上渠道增长超过80%,推动了品类增长和玉兰油品牌市场份额的提升。

舒尔滕公布了一组在华经营数据:SK-II首先被表扬,业绩增长了12%,其旅游零售渠道增长也已转正;织物护理业务增长5%;护肤和个人护理业务增长了8%;婴儿护理业务增长率达到20%。

“中国业务取得了非常强劲的进展。大约两年前,由于市场环境艰难,我们在中国启动了正确的干预措施。凭借创新干预和市场进入能力干预,我们现在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看到了坚实的进展:中国大陆地区销售额增长了6%。

 

“团队很清楚,消费者环境不会变得更好,竞争环境也不会变得更好。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驱动业务发展的变量。中国团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他们基本上提升了所有类别的商业模式的每个部分,彻底改变了市场进入模式,包括对分销网络的激励机制,这在中国至关重要。”

 

2024年夏秋,宝洁对在中国的分销网络进行了干预,精简分销商网络、更改激励机制。现在,新的市场营销方式也开始产生效果。

 

“他们改变了我们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以及我们与最具战略意义的客户(其中许多是线上企业)合作的方式。所有这些都促成了业务的良好转机。所以我不会假装这会是一条直线,它可能会起伏不定……我们正处于一个动荡的市场环境中。”

 

舒尔滕同时也提醒,中国市场仍有挑战与波动,公司将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持续关注这里的情况。 $宝洁(PG)$

# 大公司头条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