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制造《王者荣耀》
一款国民游戏的十年。
文丨高洪浩
速度
让一个产品在高峰期接受自己慢下来,是一件比让它保持狂奔更难的事情。
对《王者荣耀》来说,2018 年是这样的一个时刻。当时,这款国民级多人在线竞技游戏(MOBA)的用户数正在迅猛增长,但新英雄上线的数量却从前一年的 22 个下滑到了 14 个。
最近五年,变化更明显了。《王者荣耀》每年推出的新英雄数量平均不到 6 个;英雄皮肤的制作周期从 8 个月延长到了 11 个月;新版本过去按周更新,如今成了以月更新。
并非竞争不激烈了。MOBA 的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仍然有来自射击、休闲等其他品类游戏,甚至是短视频与短剧的挑战。它们紧盯着玩家的空闲时间,也馋着 “国民级游戏” 的这个名头。
放慢有外力影响。游戏系统正在变得日益复杂,一个例子是,如果英雄数量持续猛增,新玩家和回流玩家的学习成本都会指数级上升;时代也在变化,老玩家长大有了家庭,时间少了;新生一代强调个性,不爱内卷、要减负。
但更多是项目组主动为之。访谈中,《王者荣耀》的员工们几乎都主动提起,2018 年前后,产品的迅速扩张让其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这是他们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创造出的影响力,以及肩上的巨大责任。
团队开始重新思考《王者荣耀》是什么。于是他们走遍了莫高窟、长江、三星堆、滕王阁。杨玉环的遇见飞天皮肤是这么来的、大乔的白鹤梁神女皮肤也是这么来的。还有云缨,这个 2021 年上线的英雄在手机屏幕上的形象不足 1 厘米,但进攻时手会握枪尾发力,防守时则会移向枪身中部保持平衡,三个核心招式能变幻出六种形态,全部来自非遗峨眉枪的传统技法。
1 杨玉环的遇见飞天皮 2 大乔的白鹤梁神女皮肤 3 弈星滕王阁序皮肤
数据也证明了,慢没有什么不好。2025 年王者荣耀国服 DAU(日活跃用户数)突破 1.39 亿,全球 MAU(月活跃用户数)超过 2.6 亿,这一数据不仅再次打破了其 24 年公布的 1 亿日活跃用户数,同时也创下了全球游戏产品月活跃用户最高纪录。
几乎没有哪一款游戏像《王者荣耀》一样聚合着这么多元的玩家需求:寻求刺激的、享受放松的,出于对英雄情感而来的、只想为了收集好看的皮肤。时至今日,也已经很难只用 “游戏” 来定义这款产品。
如果说《王者荣耀》的前五年是一个关于在激烈竞争中逆袭的故事,那么最近的五年则是一场关于 “寻找” 的探索。这款国民级游戏寻找的,不仅仅是 “何为《王者荣耀》” 的答案,也在寻找,什么才是一款十年游戏保持生命力的不竭动力。
进化
当任何一款产品长成了国民级应用时,也意味着它演化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庞大的用户基数会带来多元繁杂的需求。
拥有 14 亿用户的微信对待这些需求极其谨慎,因为任何一个小的调整都可能影响上千万人的体验。《王者荣耀》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款游戏,如果一成不变,机制会老化,公平性、可玩性、多样性都会丧失。
早期,《王者荣耀》受到玩家欢迎源于其爽快的游戏设计。它是最早实现了 “边走边打” 流畅操作的手机游戏之一;无论地图设计,还是 15 分钟一局的对战,天然适配了移动时代的轻快节奏。
后来这些设计成为了寻常,团队就得琢磨新意。2017 年上线的铠成为了《王者荣耀》第一个原创英雄;第二年,他们创作了第一个三机制英雄李信,除了它的本体形态(灰信)外,玩家还能觉醒它的光明形态(光信)、黑暗形态(暗信),两个觉醒态的技能也被完全重构。2025 年盾山上线让 “背着队友走” 成为了现实。
李信是《王者荣耀》第一个三机制英雄
还有玩家不追求激烈的对抗,他们偏好成长性、低压力和娱乐性的体验。于是无限乱斗、日之塔、指挥官、模拟战这些模式出现了,这里面有的重在爽快的混战,有的则是完全不同的冒险模式。这些不是大众的需求,但 “我们不希望小众的声音被淹没,否则产品会变得趋同。” 一位《王者荣耀》的策划说。
《王者荣耀》诞生于 2015 年的腾讯游戏天美 L1 工作室。还在研发阶段时,这个团队就曾采用过一种高效的并行迭代策略——基础版本往往使用替代资源快速上线,同步交付玩家测试,并不断根据他们的实时反馈调整玩法、设计,直到结论被验证后才会进入实际制作环节。这种做法效率高,也最大程度尊重了用户。
这款游戏做到今天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这样的底色。
2024 年,《王者荣耀》在成都的腾讯大厦举办了一场面向玩家的闭门沟通会。这是最近几年,团队在经营这款游戏时最重要环节之一——共创,让更多玩家参与到创作的过程中,一同捕捉玩法、机制的内核,从而引导后续的设计。
团队主动把在网络上被讨论得最多的那些问题抛出来,玩家也从不粉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希望可以简单地用实力说话。” 他们亮出了鲜明态度。闭门会持续了数小时。
许多认知也在这样的会议讨论里一点点积累。比如做任何调整时都要尊重玩家这么多年积累下的游玩习惯。特别是在调整英雄技能时,他们最独特的标志性机制和玩法体验不能碰,这是灵魂所在;即便是调整,也要尽最大努力保证玩家对该英雄认知习惯的稳定,特别是要降低老玩家对核心连招的思路、操作手感的适应成本,更不能让他们从头学起。
最近,策划团队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让英雄与英雄之间擦出更多的火花。也有叙事向的,比如英雄间的爱恨情仇。有玩法向的,比如为盾山上线了一个能将同伴托举起来的新技能;通过机制调整,让孙权、刘备、曹操三者配合起来更为默契。
“我们始终相信,无论是游戏里那些有趣和美妙的瞬间,还是富有创造力的游戏机制,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所产生的。” 上述《王者荣耀》策划说。
《王者荣耀》局内马可波罗与瑶互补配合
羁绊
铠是《王者荣耀》的第一个原创英雄。2025 年,以他为主角的动画作品《王者荣耀:荣耀之章·命运篇》上线。在设计故事时,团队摒弃了诸如过去的传统——讲述诸如 “拯救世界” 这类宏大叙事,转而聚焦在他是如何为了守护妹妹、对抗家族诅咒这类更普世的亲情价值观。
这是《王者荣耀》转身的一个缩影。“早年间,我们考虑的是怎么突出游戏在竞技体验上的快感,但现在我们也在思考,如何传递情感的温度,引发更广泛用户的共鸣。” 一位项目组成员说。
这样的变化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生。
2019 年,《王者荣耀》团队在游戏周年庆时,推出了一个针对已下架英雄皮肤的返场投票活动,诸葛亮与安琪拉的两款皮肤进入决赛圈。出乎意料的是,由于两家粉丝们的卖力拉票,活动很快被推上了微博的热搜。
逻辑或许不难理解。当时这款游戏已经拥有了近亿的日活跃用户,对许多人来说,朴素的 “玩家” 身份认同早已不足以带来归属感,于是他们将情感寄托到了英雄身上,开始把常用的英雄当作自己的 “名片”,用皮肤、称号、战力和故事去表达和寻找认同。
但这种深层的羁绊构建起来绝非一蹴而就,它源于《王者荣耀》团队很早就开始探索如何塑造更生动立体的英雄形象,这也是 MOBA 游戏的传统。
《王者荣耀》里的每一个英雄和皮肤都要由策划、世界观与美术团队共同创造,核心原则是力求 “叙事”“美学” 与 “玩法” 有机统一。
设计李白时,团队构想这位诗仙的形象是,常以醉意邀游三界,超然物外,于是他们将游戏里第一个 “不可选中” 机制给了他——李白在战斗中释放特定技能时,会短暂停获得 “无敌时间”,像一阵风穿过战场,输出伤害的同时,又超然于所有攻击之外。
《王者荣耀》将游戏里第一个 “不可选中” 机制给了李白
司空震是另一个例子。作为以雷霆之威守护长安城的铠甲将领,他的大招 “雷霆万钧” 在设计中便呼应了人物设定:当战局陷入绝境,司空震会升空化身全场焦点,伴随 “以雷霆击碎黑暗” 的语音,在视听与机制层面共同强化了绝境反击的张力与英雄信念。
司空震三技能雷霆万钧
有的时候,这种精神的诠释也不都出自主创团队的笔下。反而是玩家们在战场上的一次次抉择和突破,最终淬炼出了英雄们的弧光。
公孙离的本体形象被设计成了一个看上去需要被保护的小姑娘,大招机制则强调 “高风险高回报”,唯有敢于在关键时刻突入敌阵,才能最大化技能收益。
在 2019 年秋季赛败者组半决赛巅峰对决中,选手一诺的公孙离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以弱小之躯果断绕后,切入敌方腹地。在随时可能被敌人截获秒杀的瞬间,她用大招将对手精准推向到了己方塔前,队友见状迅速出手击杀,共同完成了一波漂亮的团战。
“这就是让玩家对英雄产生情感羁绊的时刻。” 一位《王者荣耀》的员工说。英雄 “柔弱外表下的勇敢之心” 不再是冰冷的人物设定,而是成为了玩家亲身书写、属于勇敢者的证明。
血量见底的公孙离假意回城,实则配合草丛中的刘邦完成出其不意的击杀
情感也会弥散到游戏之外,比如一年一度的 “王者春晚”《共创之夜》、属于王者玩家自己的 “难忘今宵”《千灯之约》将这款产品的游戏价值演化为了心灵价值。
2020 年,王者团队定下了《王者荣耀》的核心价值观,“歌颂生命情感的多元世界”。在打造英雄与皮肤时,他们也开始试图融入更真切的社会情绪与时代脉络。
居家第二年,团队出于当下人们对涤荡灾厄、迎接新生的愿望的洞察,将这一年的春节限定皮肤主题定为了 “天文志·瑞象”,风、雷、雨、雪四种气象元素则成为了设计的核心元素,呼应了中国古代对自然气象的敬畏与共生智慧,祈求风调雨顺、人间祥和的集体愿景。
2025 年春节的限定皮肤主题是 “愿照九天”,灵感来源于团队对当下年轻人情绪的观察——在大时代的不确定性中,他们倾向于以祈愿的方式,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皮肤设计师们不再仅仅追求视觉的华美,而是深入中国传统星宿文化与吉祥纹样,将南斗六星所司掌的 “众生之愿”,转化为 “开拓前路”“众生和乐”“财运亨通”“四时顺遂”“家国长宁”“生生不息” 等具体而温暖的祝福,让皮肤本身成为一个承载希望与好运的符号,与用户共同许下对未来的期待。
2025 年《王者荣耀》春节限定皮肤 “愿照九天”
“早年的《王者荣耀》就像一个社交工具,玩家们用完即走;后来因为各种新玩法和机制的推出,他们对游戏的黏性越来越高。” 一位《王者荣耀》员工说。但十年后,团队正在努力学习接受一个新的变化——相比喜欢王者这款游戏,一些玩家其实更喜欢王者里的某一些英雄,或王者的文化。
这也印证了玩家间的笑谈:王者背后空无一人,但英雄背后千千万万。
时间
如果讨论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游戏类型,MOBA 一定位列其中。
MOBA 游戏不仅考验个人操作,更强调英雄间的组合和团队间的配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每一轮对局都能变化出不同的可能性,从而形成持久吸引力;它易上手、难精通的特性则符合了人类情感里关于 “成长” 的诉求,每一个英雄的打法、与队友的默契度都有无穷的精进空间。
但仅仅是这样,并不足以支撑一款游戏拥有长达十年,甚至更久的生命力。历史上,那些未在时代更迭中褪色的游戏作品,大多都成为了能经历岁月淬炼的文化产品。
尽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王者荣耀》没有再推出以真实历史人物为蓝本的英雄,但这并不代表团队就此放手了。
内部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是担心做出来效果不好,但更多是支持的声音。过去几年里,他们一直在为那一刻做准备,比如试着借澜这样的英雄打磨方法论。澜的灵感取自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吕蒙。
“王者从一个相对小众的娱乐方式,演变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民级数字产品,成为传播中国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的载体一定是它的责任。” 一位《王者荣耀》的员工说。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总归要试一试。”
孙权就是 “试一试” 的结果。2025 年,《王者荣耀》时隔五年,又一次推出中国文化主题人物。“最核心的原因是,我们准备好了。” 一位王者英雄的策划员工告诉我们。
团队在塑造中国文化主题时,有了清晰的路径与方法论。
提炼人物在历史中最广为流传、最有共识的印象,这是必须坚守的锚点。以孙权为例,他的形象包括了曹操所言的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苏轼评价的 “亲射虎,看孙郎 ”,还有《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引《江表传》中对他的评价 “性度弘朗,仁而多断”。
但他们也意识到,孙权在史书与传统文艺作品中那个 “深谙权谋的统治者” 形象虽经典,却亦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大众的认知,缺乏延展性,于是这次便着重刻画了孙权少年时期的状态——将他塑造为一位初露锋芒、敢于挑战、怀揣理想主义的阳谋少帅,通过其专属的动画短片中,展现他团结孙家、抗曹卫族的叙事,突出其未经世事打磨的锐气与憧憬。
这样反差使孙权变得立体,也赋予了历史形象更具人情味的解读维度,既是传承,也是新生。
孙权是《王者荣耀》时隔五年再次推出的中国文化主题英雄
今天再看十年的《王者荣耀》,它早已不再是一款单纯的游戏。
英雄和皮肤成为了事实上的文化与历史载体。
2025 年 10 月 26 日的共创之夜,《王者荣耀》再次发布了全新中国文化主题英雄的企划,指鼎为契、重定乾坤的大禹等中国文化英雄未来将在王者大陆里现身。
玩家们在一次次对局中也碰撞出了时代脉络。
早些年,这款游戏是中国社会快速现代化、城镇化的投射——在那个血缘与地缘纽带渐渐解绑的时代,当人们开始脱离传统的熟人社会,《王者荣耀》提供了让个体之间便捷连接的机会,他们通过开黑成为 “战友”,一同收获现实世界中稀缺的情感慰藉。
当下,社交也许不再是刚需,对未来感到不安与迷茫的年轻人开始掉头,向内探索、建构自我,王者的英雄们又成为了他们寻找答案和归属的锚点。
里吉从 2016 年开始接触《王者荣耀》,过去她一直认为这只是自己舒缓压力的工具,所以从不和朋友一起玩,偶尔会离开,也会回归。
2023 年底,里吉因为创业失败而陷入了惶恐。春节期间,她再一次下回了《王者荣耀》,对局中,惊喜地发现,王者峡谷下雪了、小兵们穿上了新衣服,岩石盘上了红色的舞龙与舞狮,焦虑、迷茫一扫而空。那一刻她才意识到,过去与熟悉的英雄们那一次次并肩作战的经历,早已悄然筑起了她与这款游戏的一道纽带。
“《王者荣耀》是一款就算你再 ‘菜’(技术差)也可以玩的游戏,人生其实也是这样。”
《王者荣耀》与三星堆博物馆合作推出的限定皮肤
2025 年,《王者荣耀》与三星堆博物馆合作,邀请张艺谋导演作为艺术指导,推出了 “女娲-万灵启世”“后羿-神树通天”“杨戬-纵目迁山”“少司缘-巫礼祀神” 四款限定系列皮肤。
3000 年的三星堆 “是回望也是远眺,是青铜亦是王者。” 在《王者荣耀》十周年的时候,他们也想用这次合作追溯本心。
《王者荣耀》是什么,答案也许已经找到了:正如把婚礼变成电竞现场的新人、努力从 “坑队友” 变身为 “神辅助” 的 52 岁冠军妈妈、聋哑听障人士组成的战队,从一个人的王者到一群人的生活,是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英雄故事,也创造了《王者荣耀》的故事。
题图来源:《王者荣耀》
修改于 2025-10-29 15:12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