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牢笼,放弃幻象 (蒙蒂尔投资信条解读之3)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刘禹锡
信条四:不受约束。虽然贴标签很时髦,但我并不相信它们有助于投资。我会坦然地从各种类型和地方找到投资。
信条五:不做预测。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更好的投资方式,而不是依靠人类严重残缺的预言能力。
以下是我的解读,仅供虎友们参考:
一、关于“贴标签”:视野的牢笼
投资实践中,“贴标签”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人只投A股,认为港股复杂、美股陌生;有人固守某个行业,比如只盯着消费股或科技股,对其他领域视而不见;还有人给自己的投资方法贴上“价值派”“成长派”等标签,完全排斥其他策略。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对“能力圈”原则的遵守——不熟不做。但问题在于,你现有的“能力圈”也源于过去的认知与学习,展望未来,它绝不应是静止的终点。固守标签,本质上是画地为牢。从结果来看,它会让投资者错过许多来自不同市场、行业及发展阶段的赚钱机会。
以我个人为例,我曾长期聚焦于研究阶段的小市值生物科技公司。如果我一直固守这个“标签”,就不会陆续挖掘到新能源领域的高飞者,如2倍的QS、SLDP,10倍的BE、EOSE,及6倍的海底探矿公司TMC等机会。
因此,聪明的投资者不会用标签自我封闭,而是保持开放心态,与时俱进地学习,尤其要加强对新兴创新技术的深入理解。
唯有如此,才能在一个快速迭代的世界中,持续发现价值。
二、关于“不做预测”:放弃幻象,回归概率
市场上,无数交易者痴迷于预测。有人数浪,有人画线,有人甚至求助于玄学——实话说,我年轻时曾一度沉迷于易学研究,曾通宵研读“奇门遁甲”,现在还记得“烟波钓叟赋”的一些格局,那时天真地认为通过潜心修炼,自己可以成为股市中的姜子牙。
但经过多年无数次的错误实践和理性反思,我最终不得不承认: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种能预测市场短期走势的“葵花宝典”;追寻它的一切尝试,仅是“妄想执着”,如同水中捞月。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如果真有某种方法能在大样本范围内持续预测明天行情——哪怕正确率仅51%,通过高频复利,其发明者也早已成为世界首富。
那么,究竟有没有更可靠的投资方式?答案是:有。那就是:放弃对价格短期波动的精确预测,转向对公司内在价值的科学评估。
我们能做的,是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包括其商业模式、竞争优势、财务状况和行业前景,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现金流做出:基于情景的、非精确的概率判断,从而找出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亦即“安全边际”。
总结
蒙蒂尔的这两条原则,指向一种理性、开放的投资哲学—-打破一切人为设限,保持思维的自由;同时放弃对不可知市场的预测,将精力集中于可知的企业内在价值的分析。这或许才是穿越市场噪音、实现长期稳健回报的真正基石。
$Quantumscape Corp.(QS)$ $Viking Therapeutics, Inc.(VKTX)$ $Sana Biotechnology, Inc.(SANA)$ $Sangamo Therapeutics Inc(SGMO)$修改于 2025-10-31 23:28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wuhaoyu·11-05 07:57精彩科哥,最近小票跌很多,是什么原因?点赞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