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Q3财报:裁员、大搞即时零售、AWS紧追友商,一次绝地反击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金珊

10月30日美股盘后,亚马逊发布了2025Q3的业绩公告。

财报显示,剔除汇率影响后,营收为 18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营业利润为 174 亿美元,但若剔除第三季度两项特殊支出(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解费用 25 亿美元,以及预估遣散费 18 亿美元),营业利润将超过 210 亿美元。

亚马逊交出了一份很好的成绩单,盘后股价飙升14%。在Q2财报时,亚马逊就因为零售业务被关税战影响,“听天由命”,云业务又营收利润双重惨淡,股价大跌7%。短短3个月大的时间内,亚马逊做了什么逆转了市场风评?

抢用户,大搞即时零售

国内有外卖大战,海外亚马逊也没闲着,开始大搞即时零售。

今年8月,亚马逊宣布把生鲜当日达业务在年底前扩大到2300多个城市,此前试点效果很好。消息曝出当天,美版美团Instacart股价暴跌11%,美版饿了么DoorDash跌了4%,一直提供当日达的沃尔玛跌了3%,亚马逊涨了1.4%。可以看出投资者很看好亚马逊这项业务。

亚马逊生鲜当日达到底是什么?可以看作低配版的即时零售业务。

消费者在亚马逊电商下单电子产品、快消产品等品类的同时,也可以添加牛奶、鸡蛋、酸奶等生鲜食品放到购物车里一起结算,就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收到所有的商品。

和国内的区别就是,亚马逊的配送很慢,最快5小时内送达。而且能生鲜不是独立的,要配合电商才能购买。

亚马逊的目的是什么?

核心还是为了抢用户。

在生鲜当日达业务上,Prime会员将能够在大多数城市享受25美元以上订单免运费服务,如果订单未达到最低金额则需要额外支付2.99美元,而非Prime会员需要为所有订单支付12.99美元的运费。

而Prime会员每月费用为14.99美元,包年费用139美元。相比之下明显开会员更合适,这就会吸引有采购需求的新用户。

低毛利的生鲜也一直被当作引流业务,另一大关键作用是增加客户粘性。在亚马逊之前的试点当中,这项服务里面有75%用户是首次使用的,后续有20%在首月内多次复购。

和国内类似,当消费者养成习惯之后,亚马逊的订单频次就会增加。

优点是能复用亚马逊现有的物流。在美国有很大部分消费者,都有“每周一次大规模采购食品杂货”的消费习惯,包括在亚马逊上购买饮用水、纸杯、洗发水这类快消品。亚马逊在送这些商品的同时顺带再送一些生鲜,物流成本不会增加很多。

亚马逊大力开展生鲜同日达业务,也是因为零售业务正在面临增长的瓶颈。2025年Q3北美的零售同比增长11.2%,国际零售同比增长14%。作为起家的电商业务,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来到一个低增长的阶段,亚马逊想为零售业务找一个新的未来。

目前美国的即时零售还处在早期,根据FMI数据,美国消费者每年在全美超过4.5万家超市中购买食品类杂货的支出高达1万亿美元,而线上食品杂货销售额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0%。

想开了,AWS云业务触底反弹

亚马逊的AWS云业务终于绝地反弹了。

回顾Q2的时候AWS不仅营收增长很慢,营业利润率大幅下滑。华尔街还不停传消息说,AWS已经落后了,份额都流向了微软和谷歌。投资人也没信心了,还曾在电话会上贴脸开大,直接询问亚马逊高层。

现在Q3业绩出来,AWS业务好起来了。营收同比增长20.2%,营收利润率为34.6%。关键是营收增速创近三年新高,重回20%以上,利润率也在变好。考虑到在短短3个月内,龙头企业业绩能改善成现在这样,效率很高。另一大利好消息是AWS未完成的订单2000亿美元,10月份没公布的新交易超过Q3全季,这代表后续的增长也有着落了。

业绩改善的直接原因是,一直困扰亚马逊的算力供应问题终于缓解了。

过去12个月亚马逊新增数据中心容量超3.8吉瓦,当前容量是2022年的2倍,预计2027年再翻一倍。

不仅如此,亚马逊还会继续加大投入,预计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会达到1250亿美元。这笔支出到底有多大?这大概比亚马逊自己2024年的金额增长了61%,是去年谷歌的2.3倍。

投资人觉得这么大的投资会导致产能过剩。一扫阴霾的亚马逊表示,“我们增加产能有多快、我们就在多快地将其变现”。

短短一个季度内,利好消息频出。算力供应的问题只是一块遮羞布,过去亚马逊的核心问题是战略失误和大公司病。导致亚马逊沉浸在以往的成绩里,错失了大量新客户——AI时代下激增的初创公司。

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AWS在AI初创公司市场的份额从33%下滑至30%,同期谷歌云从34%升至38%,正式超越AWS成为该领域市场领导者。此消彼长,很难不让人怀疑,亚马逊的“傲慢”错失了市场。

过去初创公司的第一笔云投入,AWS是首选项,不需要买硬件,能快速启动。

现在他们投向了谷歌、微软等公司,因为便宜且能快速满足需求。相比于AWS侧重的传统云业务,他们更喜欢AI模型、AI开发者工具。很多创始人会等到业务壮大,需要安全合规、大规模部署的时候,才会购买AWS。这导致AWS从起点就错失了建立联系的机会。

AWS的滞后体现在两次错过了关键用户。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的后知后觉,过度聚焦自己优势的传统云,没有及时推出AI原生工具,错过了OpenAI。随后又因为对商业化的怀疑,错过了Anthropic的算力需求,这是一家由前OpenAI员工创立的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AI独角兽。

这两次失误,直接导致亚马逊将近3年(11个季度)AWS营收增速再没有达到20%,从领先者变成了追赶者。这家23岁的公司身上,组织臃肿、文化落后、审批程序多等大公司病。在变化很快的AI行业中是非常致命的。

好在AWS正在持续自救做出改变。2023年,80亿美元高价追投Anthropic,这笔投资很晚很贵,但拿到了入场券。

财报发布前,亚马逊官宣了合作,Anthropic将采用其100万块定制AI芯片。有意思的是几天前,Anthropic也宣布了和谷歌数百亿美元的合作,包括100万块专用AI芯片TPU。Anthropic不想过度依赖一家公司,更多是分散合作。意味着亚马逊已经无法通过资本绑定的方式获取更多订单,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芯片和服务能力。

亚马逊的策略包含自研和第三方购买。“我们采购了大量英伟达芯片,在采购英伟达芯片方面不存在任何限制。”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表示,他预计,无论是明年还是未来,采购英伟达芯片的数量都将继续增加。

同时亚马逊还在优化自家的Trainium2 芯片,提高性价比优势。Trainium2 业务规模达数十亿美元,季度营收增 150% 且完全订满,仅服务 Anthropic 等超大型客户。Trainium3 年底预览、2026 年初量产,性能提升 40%,将覆盖更多中等规模客户,核心优势是性价比超同类产品 30%-40%。

AWS的增速也主要来自AI业务的推理训练等等,亚马逊暂时弥补了过去的战略失误。

减少大公司病,18亿美元裁员费

财报发布前,亚马逊裁员的消息也引发大范围关注。计划削减超过1.4万人,主要聚焦在视频游戏部门。亚马逊也提前确认了18亿美元的遣散补偿费用。平均每人约13万美元。

“我们几天前宣布的相关举措,并非出于财务考量,至少目前来看也与人工智能无关,其核心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建设。”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回应了这一信息,他直言由于过去几年业务快速扩张,导致员工人数超过以往,管理的层级增加,导致决策效率下降。他表示想把亚马逊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初创企业”。

某种程度上,亚马逊、阿里这两家公司拿到的“剧本”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曾经市占率很高,找不到对手的企业,在经历了巅峰时刻之后,因为组织架构、内部文化等诸多问题,增速下滑,被竞争对手超越。接下来再次裁员,制定战略,轻装上阵,重回创业精神,寻找失落的那些年。

目前亚马逊的翻身仗有了好结果。

参考资料:

1. 华尔街见闻:亚马逊电话会:一边裁员一边千亿投资豪赌AI,CEO称我们增加产能有多快,变现就有多快

2. 海豚投研:AWS大反转,亚马逊终于“苦尽甘来”了?

3. 财联社:亚马逊财报业绩会“干货”:AWS芯片容量双开挂“增产有多快,变现就有多快”

4. 腾讯科技:AWS的危机:AI浪潮下初创公司预算转移,亚马逊云计算霸主悬了

5. 北京商报:亚马逊点燃美国生鲜外卖大战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