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进中国投资的外企,开始抄中国科技作业了
如果你年过四十,一定记得每个周六晚上全家围坐电视机的场景——赵忠祥浑厚的嗓音响起“正大综艺”,镜头切换至世界各地的奇观异景。那是1990年,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正大集团,用一档节目为刚打开国门的我们推开看世界的窗。早在1979年,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正大作为爱国华侨创办的企业,第一个来中国内地投资开厂,为中国送来最需要的资金和农牧业技术。
谁能想到,46年后的今天,这个曾经象征“西方先进”的企业,却转身向中国寻求最硬核的零售科技。历史在这个瞬间完成轮回。
01
从“正大综艺”到“菜鸟系统”
10月底的曼谷,空气中弥漫着热带季风的味道。在正大集团旗下CP AXTRA的发布会现场,泰国首富家族的第四代,也是公司批发业务首席执行官的谢宇宸用流利的中文说出"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时,台下响起会心的笑声。
这家在东南亚拥有2700家门店的零售霸主,在数字化转型的十字路口,放弃了沿用多年的“欧美技术迷信”,选择了中国科技企业菜鸟。这个决定背后,是泰国零售业正在经历的一场地震式变革。
在曼谷的万客隆超市:一边是推着购物车悠闲选购的顾客,在货架间慢悠悠地比较商品;另一边是拉着拣货笼车疾走的拣货员,在数万平米的卖场里与时间赛跑。线上订单如雪片般飞入系统,占比从疫情前的3%飙升至30%,这个数字背后是一场供应链的极限挑战。
为了应对这场变革,送货车辆从400辆暴增到4000辆,配送时效从次日达压缩到3小时达,现在更是向着25分钟达的目标发起冲刺。每一分钟都在考验着这个传统零售巨头的应变能力。
“在泰国,有什么事确实会习惯性找英美软件大厂合作”谢宇宸坦言。这种习惯,就像肌肉记忆般根植于东南亚的商业基因中。然而,当公司管理层在全球寻找供应商的过程中,菜鸟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惯性思维。他们发现,这个来自中国的科技伙伴,不仅理解零售业的痛点,更拥有经受过全球最复杂电商环境考验的技术实力。
02
为什么是中国技术?
曾几何时,我们仰望着这些跨国企业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而今天,这家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却将信任票投给了中国的科技力量。
从习惯性选择欧美技术供应商,到主动拥抱中国解决方案,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是中国科技实力历经数十年沉淀后的必然结果。
而菜鸟凭借其硬实力为这个转变画上了最生动的注脚。
首先,实战能力是最硬核的敲门砖。
CP AXTRA管理层在考察中发现,菜鸟的系统日常需要处理数千万订单,双十一期间更要经受日均上亿订单的极限考验。这种在全世界最复杂电商环境中淬炼出的技术体系,让任何商业场景的压力测试都不在话下。对正在经历线上订单暴涨的CP AXTRA而言,他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经过海量用户验证的成熟技术,而非实验室里的理想化方案。
其次,效果是最有力的说服工具。合作后的成效令人惊叹:拣选包装效率提升140%,每日配送能力从1.5万单跃升至10万单。双方还正在积极推进一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货架陈列方案。这些不只是冰冷的数字,更是中国技术能够精准解决实际痛点的最好证明。
量身定制的合作模式是关键加分项。这并非简单的技术采购,而是菜鸟与CP AXTRA的"联合开发"——将中国的技术优势与东南亚的零售场景深度结合。正如菜鸟副总裁所言,双方团队"并肩工作,量身设计解决方案",这种共创模式确保了技术移植不会水土不服。
更深层看,这亦是中国电商生态的整体胜利。双十一不仅催生了物流技术的飞跃,更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商业生态系统。当全球零售企业都在中国寻找数字化转型的答案时,CP AXTRA的选择只是其中一个代表。从学习追赶到并跑领跑,中国科技正在用实力重新定义全球技术格局。
正如谢宇宸所说:“不要管是哪里的技术,而是要找真正好用的技术。”
03
大国崛起的科技回声
正大集团1979年在深圳设立正大康地,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外资企业。那时我们仰视外来技术,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切。
四十五年过去,当初的学生已经开始向老师输出核心技术。这不是简单的角色对调,而是全球科技实力格局重构的缩影。
如今,由中国的技术支撑的智能零售系统,正在东南亚2700家门店落地生根。从学习西方到被西方学习,这条路我们走了四十多年。
正大集团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引路人”,回头选择中国技术的那一刻,已经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科技自信,才是大国崛起最硬的底气。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