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行业的战略合作与生态共建
行业相对论:战略合作的可能性
珠宝行业的战略合作与生态共建
珠宝行业向来讲求工艺与品牌,但在市场环境急速变化的今天,单靠「独自精致」已难以应对挑战。从原材料供应到设计、制造、零售与品牌推广,整个价值链正在重塑,同时面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分化与线上销售的普及,同行合作反而成为新趋势。
首先,在品牌联名与设计合作上,跨品牌合作正成为吸引新客的利器。近年不少珠宝商与时装设计师、艺术家甚至影视作品联名推出限量系列,例如以电影或节庆为主题的珠宝款式,不仅提升话题性,也让产品更具文化价值。这类合作让中小珠宝商有机会借助知名品牌的曝光,打开市场视野。
其次,在采购与生产端的共享,同行亦开始组成采购联盟或共建工坊。原材料如黄金、铂金、钻石等价格波动大,若多家企业共同议价或集中采购,可减低成本并提升品质控制。例如部分香港与深圳的珠宝企业已共同建立「共享打磨中心」与「3D设计工厂」,既提升效率,又减少重复投资。这种合作有助整个行业提升制造水准与国际竞争力。
上下游协同:打通产业链的壁垒
珠宝行业的价值链长,从矿源、加工、设计、零售到回收再利用,每一环节都可能成为瓶颈。随著 ESG(环境、社会与管治)理念兴起,上下游的战略协同更具必要性。
在上游资源端,不少品牌已开始与矿业公司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确保原料来源合法且可追溯,并符合可持续采矿标准。例如部分国际品牌与非洲矿区签署「公平采购协议」,同时引入区块链技术记录钻石的开采、切割与销售全过程。这不仅符合监管趋势,也能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
在中游加工与设计环节,合作的重点是技术共享与工艺创新。传统手工工艺可与新技术结合,如3D打印、AI设计与自动化打磨。珠宝企业与科技公司、设计院校合作,能缩短研发周期、推出更多创新款式。香港、广州及义乌已出现多个「珠宝创意产业园」,集设计、培训、展示与批发于一体,成为整合资源的典范。
至于下游零售端,珠宝品牌与电商平台、直播机构、社交媒体达人合作已成主流。透过数据分析与智能推荐,企业能更精准了解消费者偏好,优化产品结构与库存管理。此外,线下门店也不再只是销售点,而是品牌体验中心——部分品牌与商场或高端百货合作,设置联合展厅,提供订制与维修服务,提升顾客忠诚度。
傅镇强-创辉珠宝(08537.HK)主席兼行政总裁
$CHOW TAI FOOK(01929)$ $LAOPU GOLD(06181)$ $ZHOU LIU FU(06168)$ $CHOW SANG SANG(00116)$ $WANGUO GOLD GP(03939)$ $ZIJIN MINING(02899)$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