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市场抛弃港股时
我在“废墟”里看见了黄金
●●●
风险提示:本文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和个人解读,相关数据仅为研究之用,不代表对数据来源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实质性判断和保证,不构成任何宣传推介及投资建议,请投资者谨慎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真正的投资机会,总是在无人问津时诞生。
去年初,彭博终端闪烁着绿光,恒指还在跌,手机震动不停:
"你疯了吗?现在投港股?"
"流动性这么差的市场,你也敢重仓?"
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我18岁入行,在金融市场搏杀十年,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商业嗅觉——当所有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奔跑时,机会往往在相反的方向。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2024年至今,恒生指数涨幅虽然只有15%,但IPO募资额全球第二,超过1600亿港元,仅次于美国,而新上市公司134家。香港正在走出谷底,重新活跃起来。
一、为什么是香港?三个细节,我觉察到慢牛将至
去年3月17日,我在车上看到了一条香港的新闻:香港特首李家超出来讲话,明确支持加密货币发展。紧接着,香港金融机构开始发放加密基金牌照。
那一刻,我的商业嗅觉被触发了。
过去的三年,香港金融被称为“废墟”,但废墟之中,往往藏着黄金。
当时市场情绪低迷,但我们的监测系统显示,南下资金正在持续流入。这不是短线炒作,而是长达数月的稳步建仓。
当大多数人还在追逐美股、日股时,聪明钱已经悄然进场布局香港。
我始终相信:钱多的地方,机会自然就多。
另外,我还洞察到小米、泡泡玛特等股票已悄然启动。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传统金融到新经济,从地产霸权到科技创新。
三个信号叠加,构成我看多香港的底层逻辑:
产业端:新制造与消费回暖
资金端:南下资金持续流入
政策端:香港对新经济开放度提升
美国的“多米诺骨牌”正在倒下,而东方,正迎来新一轮的资本聚集。
二、重仓小米:一场“赌上全部”的信念之战
我的投资风格总是选择在拐点前提前进场。
2021年3月30日,雷军在小米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这句话成为了当时科技和汽车圈的热点新闻,我也是被这句话深深打动。
人因为相信,而看见。
2020年,我相信李斌能够带着蔚来从低谷中走出来,所以最终让我在蔚来汽车上赚了十倍。
而这次对雷军的决心,我选择相信。
2021年他宣布造车,我开始建仓,结果市场不买账,股价从盈利50%跌到亏损50%。
那段时间,质疑声铺天盖地。一位客户直接飞到我的办公室,把持仓记录摔在桌上:“我信任你的判断,但你不能拿我的钱去赌一个造车的故事!”
但我没走。
我相信小米能成。
今年,小米SU7交付超13万辆,超预期30%,手机、研发、生态全面爆发, 3个月,小米市值暴涨8000亿。
而我早就预料到这一天会来,在去年1月、3月、4月底部的时候持续加仓买入小米,那些信任我的客户,从质疑到坚守,从谷底到巅峰,最终为我们带来了累计3倍的丰厚回报。
21年或许我错了,但是历经三年,我用真金白银在小米这家公司的跌宕起伏中总结出了“热度为道,资金为王”的模式:
热度为道:连续开发布会,保持媒体曝光;邀请博主试驾,制造话题;“保时米”定位,对标顶级品牌
资金为王:大规模回购,直接拉抬股价;车主买股票,股东买车,形成飞轮效应
这期间:有人笑我们傻,有人劝我们清仓,有人说港股没机会。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机会,就不会有太多的机会。
当家都看懂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前离场,落袋为安了。
三、为什么要在香港发基金?
投资小米的成功,只是开始。
香港IPO吸金全球第二,我断定,香港这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会重新回归。
去年12月,我想明白一件事:不仅要自己投资港股,更要把业务放到香港。
我们在香港成立了基金远比在国内难得多——人力更贵、流程更难,但我们还是坚持花半年的时间做成了这件事。
很多人不理解,就像当初不理解我投小米和蔚来一样。
但往往多数人不理解的事,越能拿结果。
我选择在香港发基金,原因很简单:
估值更合理:同样的公司,港股便宜一半
分红更高:港股平均股息率4.9%以上,且免资本利得税
制度更成熟:规则清晰,监管透明
是真正适合价值投资的土壤
能配置全球优秀资产
我们的核心策略,就是——在正确的市场,用正确的方法,投资正确的公司。
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基金上线4个月,最高收益30%。
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捕捉到了香港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从传统金融转向新经济,从估值洼地转向价值重估。
历史正在重演,但这次规模只会更大。
四、未来两年:热钱会不断涌向香港
香港交易所总裁欧冠升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更具活力、更国际化的市场。”
这不是空谈,而是战略:加密金融、新兴领域试点、优质资产集群。
上周,我受邀参加一个闭门会议。会后,一位投行的董事总经理问我:“你为什么如此看好香港?”
我反问他:“全球哪个主要经济体还能保持5%的增长?哪里能找到估值只有美股三分之一的优质资产?哪个国际金融中心能同时连接中国和世界?”他沉默了。
香港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蜕变。 从加密金融到生物科技,从人工智能到新能源,这里正在成为东方版的纳斯达克。
香港的核心优势:
中国资产的稀缺价值:全球哪个大国GDP还有5%增长?美国不到2.5%
估值洼地:优质企业普遍低估
优质资产集群:AI、新能源、生物制造、高端制造龙头
现在还不是牛市的顶峰,一切才刚刚开始。
昨晚,我独自在上海外滩跑步,望着对岸的霓虹闪烁。心中却浮现出维多利亚港的夜色——那片曾被许多人视为“金融废墟”的土地,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未来两年,我相信香港将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首选地。当降息周期来临,当全球资本寻找新的增长点,比起上海,香港这个自由港,必将成为热钱汇聚之地。
所以我选择,守正,出奇。
十年前,18岁的我踏入金融圈时,我的导师告诉我:“真正的投资大师,都是在无人问津时布局,在人声鼎沸时离场。”
今天,我把这句话送给每一个关注香港市场的投资者。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香港,正处在“一”的起点。
当别人还在犹豫观望时,我们已经在场内。
当别人终于看懂时,我们已经收获。
这就是投资的真谛: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想要守正、出奇,首先你先守。
想要在别人恐慌时能守得住,可以加入我们的投资圈子,一起学习交流,把财富雪球越滚越大。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