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豆芽28.8元,杨国福的天价麻辣烫到底卖给谁?
如果要问一斤豆芽多少钱?相信经常买菜的朋友都会脱口而出,一般也就是几块钱,作为最物美价廉的商品,豆芽普遍不贵,然而最近一斤豆芽28.8元冲上了热搜,这个价格出现在知名麻辣烫企业杨国福,这种天价的麻辣烫到底卖给谁呢?
一、一斤豆芽28.8元的杨国福
据凤凰新闻的报到,近日,杨国福麻辣烫陷入风波中。
据媒体报道,杨国福在上线麻辣香锅品类后,绿豆芽的标价为2.88元/50g,折算下来为28.8元一斤,而山姆会员超市有机绿豆芽的标价为9.9元/600g,折算为8.25元一斤,相关话题#杨国福1斤豆芽28元贵过山姆#登上热搜。
而杨国福麻辣烫通过客服的回应是,目前全国门店的售价是不统一的,“因为考虑到每家店会有成本问题,比如说房租人工,所以现在公司还是没有对全国的店面进行统一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非常规计量单位标注价格,以显著弱化价格标示,制造单价较低的现象,这在餐饮领域并不少见,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承受着高价。
此前“卤制品三巨头大幅关店网友吐槽吃不起”也冲上热搜。如根据绝味鸭脖小程序,定位北京,270克鸭脖30元、240克黑鸭翅中25元、150克鸭肠30元、120克鸭舌50元。乍一看金额还能接受,不过把重量换算为一斤,价格就让消费者难以接受了:鸭脖、鸭翅大约60元/斤;鸭肠大约130元/斤;鸭舌大约200元/斤,鸭舌、鸭肠等品类单价远超日常食材价格。
这次的事件主人公“杨国福麻辣烫”,前身为2003年哈尔滨永和街的杨记麻辣烫,由杨国福所开,2004年更名并开放加盟。
二、天价的麻辣烫到底卖给谁?
最近,“杨国福麻辣烫一斤豆芽售价28.8元”这一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公众广泛讨论。不少消费者惊呼:原本菜市场几块钱就能买一大袋的豆芽,在餐厅里怎么就成了按克计价、单价堪比牛肉的“奢侈品”?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我们仔细看这件事就会发现,杨国福这个价格并不是单纯豆芽的价格,而是一类菜品的统一按克收费的价格。但即便如此,在菜场也就几元钱一斤的豆芽,在杨国福麻辣烫店里摇身一变,价格就飙升至如此之高,着实有些过分。从成本角度来看,豆芽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其种植成本相对较低,产量较大,市场供应充足,本身并不具备高价的属性。在普通菜市场,豆芽的价格通常较为亲民,是大众餐桌上的常客。然而,在杨国福麻辣烫的计价体系下,豆芽的价格却大幅虚高。这种定价方式虽然有其按克收费的统一性,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容易产生价格误导。消费者在选择菜品时,往往是根据日常对食材价格的认知来进行判断的。当看到豆芽以如此高的价格出现在麻辣烫中时,难免会感到惊讶和不满。而且,这种定价方式也违背了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追求。
其次,这些年麻辣烫、麻辣香锅等自选餐饮模式走红,归根到底还是用户对于自选商品的信任,也是希望通过这种自选可以吃到更多的锅气。自选模式给予了消费者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挑选食材,搭配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美食。这种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多样化饮食的需求,也让消费者在就餐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参与感和满足感。同时,自选模式下的麻辣烫通常以锅的形式呈现,食材在锅中煮制,能够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散发出浓郁的锅气,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伴随着市场的发展,这些麻辣烫的价格越来越高也成为了市场诟病的焦点。动辄大几十上百的价格的确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第三,麻辣烫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它本是一种大众化的快餐美食,以其便捷、美味、实惠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过去,麻辣烫以其亲民的价格和丰富的口味选择,成为了许多人日常就餐的首选。无论是在街边小店还是在商场美食广场,都能看到麻辣烫店的身影,而且往往生意火爆。然而,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一些麻辣烫品牌开始尝试高端化转型,希望通过提升菜品品质、改善就餐环境等方式来吸引更多高端消费者,从而提高品牌溢价能力。不是麻辣烫不能高端化,而是杨国福们必须要想明白,这样的定价策略是否真的能够带来企业的长期发展。高端化转型需要品牌在多个方面进行提升和改进,包括食材的品质、烹饪工艺、服务水平等。如果仅仅是通过提高价格来实现高端化,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提升,那么这种高端化只是表面的,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第四,当前杨国福的定价策略显然偏离了价值匹配原则:在食材品质无显著提升、用餐环境未有实质改善的情况下,仅通过计价方式调整变相涨价,本质是 “伪高端化”。这种策略不仅无法吸引真正的高端客群,反而会加速核心客群的流失 —— 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会转向更透明的快餐品类,追求体验感的消费者则会选择火锅或精致餐饮。从长期来看,这种短视行为会严重损害品牌价值,当 “价格刺客”“套路计价” 成为品牌标签,即便后续推出真正的高端产品,也难以扭转消费者的负面认知。
因此,一斤豆芽28.8元的背后,不只是一个数字争议,更是整个中式快餐行业在扩张与盈利之间如何平衡的缩影。杨国福们的挑战不在于能不能涨价,而在于能否赢得消费者的长期认同。毕竟,任何企业的长久发展都依赖于消费者对于企业的态度与认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