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回购对价突破十年新高
企业进行股份回购的动因通常是为了支持员工薪酬计划,或更有效地配置剩余资本。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理局(ACRA)指出,回购可提升如每股收益(EPS)与净资产收益率(ROE)等关键财务指标,可在被低估时把握机会,并有助于降低总体资本成本。
2025年前10个月,78家新加坡第一上市公司在公开市场累计回购价值19.1亿新元的股份,较2024年同期的10.1亿新元显著增长。这创下自2015年18.9亿新元回购对价以来的年度新高。这两年的共同特征是市场出现显著波动。2015年8月至9月期间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STI)下跌13%,恰逢当年总回购对价的一半;而今年4月前两周8%的跌幅,则贡献了今年迄今19.1亿新元回购对价的约四分之一。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回购对价最高的10只第一上市股票如下:
除第一上市股票外,置地控股(Hongkong Land)今年已回购3,870万股,合计2.229亿美元,均价5.76美元。Stoneweg欧洲合订信托(Stoneweg Europe Stapled Trust)亦在现行授权下回购2,251,200个单位,此前在上一份授权下回购了1,505,300个单位。6月10日,城市发展集团(City Developments)通过场外平等认购计划(equal access scheme),以每股0.78新元的价格回购26,800,814股优先股,占流通股268,008,149股的10%。
在19.1亿新元的第一上市回购对价中,市值超过100亿新元的11只股票贡献了高达17.6亿新元(92%)。中小盘股票(当前市值1亿至100亿新元)合计回购对价1.44亿新元。市值低于1亿新元的股票合计回购对价600万新元。
中小盘股中,由17Live集团(17LIVE GROUP)和环球投资(Global Investments)领衔。17Live集团今年以每股0.925新元的均价回购股份,累计回购对价620万新元,大约为其当前市值的3.4%。环球投资以每股0.126新元的均价回购股份,累计回购对价450万新元。
凯利板上市公司近期回购动向
9月1日,凯利板上市公司日升海事集团(Jason Marine Group)开展了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股份回购。此前,该集团2025财年(截至3月31日)的收入自2024财年的3,470万新元增长40%至4,860万新元,税后利润由18万新元跃升至约77.7万新元,主要得益于其顺利的项目交付与健康的订单储备。集团同时强调,近期中标订单(多来自海上风电与可再生能源领域)配合审慎的资本管理策略,为其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截至3月31日,集团净现金达530万新元,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过去10个月中,共有16家凯利板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除日升海事集团外,还包括:大兴当(Aspial Lifestyle)、嘉德娱乐控股有限公司(Goodwill Entertainment Holding)、飞凡有限公司(UnUsUaL)、友记集团有限公司(YKGI)、恒荣集团(Ever Glory United Holdings)、珍宝餐饮集团(Jumbo Group)、EuroSports环球(Eurosports Global)、三立环境(Sanli Environmental)、迈怡汇有限公司(Medinex)、ST集团食品工业(ST Group Food Industries Holdings)、HC外科(HC Surgical Specialists)、金味有限公司(Kimly)、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iWOW Technology)、式佳国际(Ocean Sky International),以及凯帆药剂国际有限公司(Hyphens Pharma International)。
10月14日,式佳国际进行了首次回购。此前,集团公告2025财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收入1,800万新元,高于2024财年同期的1,396万新元。该集团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及房地产开发业务,2025财年上半年录得税后利润80万新元,而2024财年同期则录得税后亏损58万新元。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